这个问题很简单。
毛笔是有笔锋的,和刀锋的锋是一个意思,刀锋是刀的最锐利的部分,笔锋说白了就是笔尖。
要知道侧锋,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中锋。
中锋其实是一种书写状态,在书写过程中,毛笔的笔尖始终行走在所写笔画的中间,笔尖所指向的方向正好和笔画运行的方向相反。
侧锋和中锋一样,都不是一个具体的动作,他是毛笔在运行过程中,笔尖所处的位置。
那么侧锋就是指在书写中,毛笔的笔尖并没有在笔画中间,而是偏向一侧。
中锋和侧锋是中国书法的最基本的笔法,也是最核心笔法,二者相互转换,缺一不可。
比如在书写楷书的横画的时候,就是先要侧锋入笔,然后转换成中锋行笔,楷书的横画虽然主要是中锋,但他的起笔是侧锋。
在行草书中侧锋就了更多了,王羲之很多尺牍里都有很多侧锋法。
所以古人说:中锋取势,侧锋取妍。
大概意思就是说中锋是菜,侧锋是佐料,书法家是厨师。
你觉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关注一下啦。
其他网友回答: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
侧锋,是指笔锋尖部偏向笔画某一边缘,笔腹(折弯处)在其另一边,与其相对应。也就是说,笔锋斜着顺向落在纸上之后,保持斜势状态向前行进,直至笔画尾端收笔处,这种情形就叫侧锋。
如何判断是否侧锋呢?一般情况下,在字体当中,凡是呈现硬朗的斜面、方角之类,表现棱角分明的状况,多是使用侧锋笔法写出来的。例如: 点画、横画、竖画的收笔处,以及折画的转折处,钩画在作出锋收笔之前,都是先侧锋驻笔,然后再作收势,一次完成。根本不需要附加刻意“上提、下按、顿笔、回描”之类多余动作。无论是笔画起首至中后部,期间原来笔锋状态如何(或中、或侧),都必须设法调整成侧锋驻笔,之后再作下一个动作。请看下面笔法示范图,(提示,这是我自己左手拿手机拍,右手书写,形制不够精准,能说明问题就行)。
△点画写法: 露锋侧势顺向直入,侧锋弧行(带有驶转法),由轻渐重,稍驻,随即朝右上方,逆势回提笔锋作收势,一次完成,不得描画。
△横画写法: 露锋侧势顺向直入,着纸即行,保持侧锋运行,由轻渐重,稍驻笔,随即迅速将笔锋,向左下方,或左上方逆势回提,为的是与下一画起笔产生意连关系。收笔法如同写横点。
△垂露竖写法: 露锋侧势顺向直入,着纸即行,保持侧锋状态,稍驻笔,迅速向右上逆势回提作收,收笔动作同垂露点。其实,竖画的整个书写过程,与横画基本相同,只是运行方向是纵向垂直,相当于将横画旋转90度,再作水平翻转。写横画的时候,笔尖在上边缘,写竖画时笔尖在左边缘。
△折画写法: 横折、竖折,实际上等于横+竖的组合。以及撇折、竖提等,凡是带方形折笔的地方,一般情况下,都采用侧锋法暗地衔接,即:上一画的尾部,侧锋停驻,随即转变行进方向,接续下一画起笔(仍然是侧锋)。
△直竖钩写法: 露锋侧势顺向直入,着纸即行,保持侧锋运行,行至接即将近尾部时,运用驶转法,将笔锋调整为侧势驻笔,然后,向左上作弧行平推,同时渐提笔锋,迅速抵杆弹锋作收。
△竖弯钩写法: 露锋顺向直入,稍驻即行。行至接近尾部之前,需将笔锋调成侧势,稍驻,随即用指法挟杆,向上撅笔弹锋作收。
△戈钩写法: 书写过程与竖弯钩基本一样,只不过中部是弧形,弯度较小。
类似上述这种侧锋用笔法,楷书中最常用,比如,唐楷欧体、颜体、柳体,以及魏、晋、隋、元、明、清等历代楷书,多以侧锋法为主,中锋法为辅,因为,古人不写大字,而且多用于写公文、抄经卷、信札、题跋……所以,绝对不会像当今一些伪大师们谣传的那样,必须保证“起笔逆入”,“笔笔中锋”,收笔“描画"。
这是我的一点心得,希望初学书法的朋友们,不妨照此操作几下,一试便知。
感兴趣的话,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我是江上人感谢您的邀请!本人酷爱书法!什么是侧锋用笔。描述写书法不一定非要用中锋。自古以来有许多人论述侧锋与中锋用运。别人说的你未必能体会,你体会不到也就不会用运。我用自己的体会来说说我对侧锋与中锋理解与感悟!篆书很特别每个字都是中锋用笔,下笔逆锋行笔最后顿笔收锋,都是用中锋完成的。
侧锋写方,中锋写圆。尤其在行草中更能体现。当写一个草字时,侧锋与中锋是并用的,写到转折处,你可以用侧锋顿笔,这里就会形成方,你也可以用中锋,不需要顿笔一直保持中锋行笔,这里转折处就会形成圆。所以这里方与圆完全取决于你,要方还是要圆。所以我说侧锋与中锋是并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用侧锋也可以写出圆润的中锋来,中锋行笔也可以写出侧锋来,这就看你用笔技法技巧,功力如何了。侧锋与中锋瞬息万变只在一念之间。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人认为笔杆子拿的直就能容易写出中锋来。因为笔杆与纸是垂直的。但笔杆不垂直,小于45度也是可以写出圆润的中锋来,这就看你怎样用这个笔。书法贵在用笔。道理就在这里。
我只是说说自己感悟,米芾,董其昌,赵孟頫对侧锋中锋都有论述,我们从中感悟体会变成我们的东西。书法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你对笔的控制能力。
书法运笔不一定都是中锋,但中锋是最高的追求。应尽量做到中锋运笔。
侧锋的形成,缘于执笔侧偏偃倾,运笔时过多的运指,运指的运动轨迹短,只能靠笔管摇摆来达到目的,笔管侧斜,必定导致偏锋的出现。
要做到中锋,笔管必须垂直,以肘腕运笔。这样就能达到笔心在画中。中锋运笔只是你的执笔习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技术。不尝试,不改变旧的侧管握笔习惯,顽固的认为中锋运行不可能,以怀疑的态度对待中锋,那古人还强调中锋干什么!
中锋写出的笔画饱满润泽,富于立体感。墨色均匀,偏锋的墨色单薄,一边浓,一边淡。作品中的偏锋过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
偏锋的应用,是在有能力写中锋的前提下,偶尔以侧取妍。这和不能运用中锋有本质上的差异。一个是有意而为,一个是不能而为。在学习中,应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不能因为他人说偏锋可用,便放弃对中锋的追求。能中锋,想从哪里出锋都易如反掌。而侧锋则贼锋乱出,如枯刺针芒。学书之人,不可不知。
谢邀请!我根据自己练字经验谈一下偏锋在实际中的运用。(一)对于毛笔书法来说,讲究用笔为上,古人总结了多种笔法,有中锋、侧锋、偏锋、蹲笔、顿笔等,主要的就是中锋和侧锋用笔笔法,尤其是强调中锋用笔,它应用也最广泛。各种字体都要用到,这里不多说,仅说侧锋用笔。
(二)侧锋用笔是相对于中锋而言的,也就不得不说一下中锋用笔了。中锋是要求用笔时把笔尖笔肚所有毫芒都集中起来在一个方向运动,有人认为只使用笔尖,我觉得这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毛笔“笔软则奇怪生焉”的所有特性。而侧锋就是在运笔时笔尖和笔肚稍微有点偏斜,笔杆也相对倾斜有角度,随势而动,随形而变,不像中锋那么中正,特别是在写一些点划结体变化大的字和作品时,对于侧锋的应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三)我们在写楷书隶书篆书时,强调的是中锋用笔,但是我们在写行草书时,就一定要运用多种笔法,如果能运用侧锋等用笔,最大限度发挥出毛笔的特性,写出来的行草一类作品就会更加全面地表现出枯湿浓淡、飞白游丝、计白当黑、灵动缥缈、烟云满纸的艺术效果来。毛笔不是硬笔,仅抱着一个中锋用笔我认为是不符合实际的,不能最大的发挥毛笔的特性,写出来的书法作品效果与运用多种笔法结合使用所写的效果相差甚远!我们从张旭的《古诗四帖》中就能体会到中锋结合侧锋等多种用笔方法的良好艺术表现!以上是我的一孔拙见,雅正!
用笔有中锋、侧锋、偏锋三种笔法,通常的要求是中锋为主,侧锋为辅,偏锋因属败笔故当力戒之。
【正锋取骨,侧锋取妍】里的侧锋取妍即是指的侧锋用笔技法的功用。用笔对书法线条的形质的表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着书法风格的形成。
【侧锋】是指运笔时笔锋所处的位置在中锋与偏锋之间的一种用笔方法,它使得用笔的笔法变得十分丰富起来。 明丰坊《书诀》里说:【古人作篆、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篆则一毫不可侧也】。 朱和羹《临池心截》说:“正锋取劲,侧峰取妍,王羲之书兰亭取妍处十代侧锋,余每见秋鹰搏兔,先于空际盘旋,然后侧翅一惊,翩然下擢,悟作书一味执笔直下,断不能因势取妍也。”
说侧锋运笔,实际上是中侧间用,就是根据表现笔画形态和形质的需要,往往是笔锋由偏转中或由中转偏,偏锋是中锋调峰换锋的过度,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这也正是侧锋存在的优势,即保证了用笔能卧复又能起。一般用在起笔、收笔和转折及需要换锋、调峰之处。
“侧笔”用笔的结果是能使得笔画取得方劲犀利,神采外耀的艺术效果。因此才有古人所谓的“正以取劲,侧以取妍。”和“正以主骨,侧以取态”的结论。
感谢邀请!
侧锋是相对中锋而言的。指在书写过统过程中,毛笔的笔尖偏向于笔画的一侧,其线条一边齐一边毛,笔锋运行的一边实,毛笔中间部分运行的一边虚。这样书写出的效果即是侧锋。
从笔法性质上说,中锋侧锋都是不可偏废的。
一般书法用笔都强调中锋,因为这是基础。中锋含蓄、元气内充;侧锋外漏、精神外拓。除了玉箸篆(如图81)外,其他书体都不是绝对的用中锋,特别是行草书。常中锋侧锋并永,起承转和,跌宕多姿,是笔法变化的重要方法。
希望对您学习书法有所帮助。
欢迎关注【水墨蘭亭】一起交流学习!
其他网友回答:有书法家认为,侧锋就是方笔。其主要特点是:
1、其主要特点是点法起笔。方笔即写横画时作斜直落点,写竖画时作斜横落点,发笔时逆势作点其形即方,能给人以斩钉截铁、峻利雄强的艺术感受。
2、方笔的另一特征是笔杆微斜,笔毫微向上翘起。落笔之前,笔杆向右后方微倾,蘸墨舐笔时使其笔锋微向上翘,则落笔作点时,尖锋入纸,顺势落笔,十分便捷。
3、发笔尖,收笔圆,使笔锋由偏转正是方笔侧锋的又一特征。收笔时一定要将笔锋由偏转中,只有收归画中,才能八面出锋,为下一笔画作准备。
侧锋大大丰富了笔法的表现形式,所以说中锋取劲,侧锋取妍。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中锋求善,侧锋求美。古人讲“古质而今研”,说的就是这个理!倝愈批评王羲之“右军书法趁姿媚”,指王得了美学理念,失了人性向善的求善欲!
中锋从篆,篆得圆融,圆融即包容,包容即天地精神!侧锋求隶,隶得遒劲有力美,但失之心天合一之底线。故国人自古以来,以圆为成,以中锋为上!
其他网友回答:侧锋用笔是相对于中锋用笔来说的。
在说锋用笔时,我们先说一下什么是中锋用笔。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也记载:至于屈折处,亦当其中,无有偏侧,乃笔锋直下不倒侧,故锋常在画中,此用笔之法也。
我们从中间提炼一下关键词:亦当其中,无有偏侧,锋常在画中。笔锋就是笔尖,也就是说中锋用笔要让笔尖在画中行走。不能偏侧。
邱振中先生在《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中说:中锋用笔就是毛笔在行走的十程中笔尖要指着笔杆运行的反方向。这样能保证笔尖在笔画中心行走。
这样用中锋用笔写出的画在审美上有一种厚重的感觉。清代学者刘熙载曾经总结过中锋用笔的特点:逆入,涩行,紧收。
逆入能够将笔画的形状写圆润。因为如果不逆入,锥形的毛笔写出的笔画容易呈尖状。
涩行要求毛笔够在书写的过程中把笔尖调正,即笔尖指向运行的反方向,涩字要求书写者在书写过程中速度要慢下来,这样笔画才能有种厚重自然的感觉。屋漏痕就是这个意思。
紧收指在收笔时毛笔的速度和力量呈现一种蓄力的感觉,一是需要在快慢的过程中掌控毛笔,二是要求在书写的力量感上能够控制住毛笔。
明白了中锋用笔,理解侧锋用笔就简单了。侧锋用笔是指毛笔在运行过程中毛笔的笔锋会有一些偏侧。
这种用笔多用在行草书中,孙过庭书谱中曾说,中取质,侧取妍。
侧锋写出的笔画趋于妍美流畅。王羲之的行草书多用了侧锋用笔。
其用笔的决窍在于对毛笔的力量控制的感觉。力度不能太重,要轻松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