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到底是要把字写得和字帖上的一样,还是要学习字帖里其他的一些东西?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2>题主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对的疑问,希望早点掌握其中的奥秘。

练了这么多年的书法,从高中我就进入科班进行专业训练,每天练习两个小时,周末全天练习,寒暑假更是全天上课,从未间断。

我大学读的是书法专业,从专业老师到外聘的老师都是行业内的高手,毕业以后不断的参加各种培训班。

这些老师包括:包括国展状元、获奖专业户、兰亭奖获得者、全国著名的书法教授、美院里的书法硕士生导师、吴昌硕的再传弟子、还有不少地方上的老书法家等等。

我个人也涉猎过很多的字帖,基本上历史上的名家大腕的字都接触过,对于书法史更是熟悉,当时考研究生的时候都能看着目录直接复述一本书。

通过这些学习,我想告诉题主的是:学习书法哪有什么奥秘,无非多练罢了。

那些成功的书法家五不是废纸三千、废笔成冢。

关于题主说的,学习书法是临像还是学习其它的东西。

临帖当然是要临像的,初学书临不像是学不到东西的,要在临像的过程中学习。

临像其实就已经很厉害了,刚开始学习书法先不要想着写出里面的内涵。

你能写出一个表面就很好了。

其它的东西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会理解的。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打开《今日头条》问答,这个问题就出现在首页,本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原因是已有多个网友将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了,虽然看法不一,但都有一定的道理。既然这个“问题”一直在头条首页徘徊,还是说上几句吧!

书法到底是把字写得和字帖上的字一样,还是学习字帖里的其他东西?我的观点是:重要的是学习字帖中的字的笔意,只有把帖中字的笔意掌握好了,其它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临帖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有不少人始终弄不明白。临帖,主要是学习古人碑帖的笔法和字法,而最重要的是学习古人的用笔之法,而字法是明摆在那里,好学,用心把间架结构按照规律布局好就可以了,这个相对而言比笔法容易多了。

临帖,先追求形似,需要用好笔法;临帖,后追求神似,需要用好笔法;背临和意临,需要用好笔法;集字创作,需要用好笔法;创作书法作品,首先要用好笔法。这说明什么?说明用毛笔写字,用笔至关重要!



临帖,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学其笔法。自古以来的大书法家们都是把笔法用在写字之首,只有掌握好笔法,就能写出形神兼具,好看耐看的书法作品。

所以说,临帖,一定要先学其笔意,其它次之!

这就是我的观点。欢迎讨论。欢迎留言和评论!

说明:本文中的图片是中州耕牛堂主临的魏碑和汉代摩崖石门颂。

其他网友回答:

学书法,绝不是为了复制一张与原帖一模一样的“伪作”。

古代没有视频,关于书法的任何经验,只能通过书法作品与书论传承下来。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法帖,就是经千百年大浪淘沙留下来的经典,是我们学习书法的最好教材。

临帖的目的,是要通过临摹,找出并学习法帖中隐藏着的古人写字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要写的内容中去。

所以说,临帖的形似是表象的,次要的,作品的风格、神韵才是我们要抓住的重点。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一人。提问者不是善于思考,而是心不静。

当你还有疑问,要不要把字临到和帖子一样的时候,相用善于思考做偷懒的借口。还有表明程度是初学书法。

初学书法,临贴都没有做到比较像,其他的事就不需要想太多了。

学习书法的过程,是寂寞和枯燥的。而且还只能自己忍受和坚持。

书法没有什么秘密,一旦你发现了。你的字就能突飞猛进。

你现在这个情况,不是想的太多,而是心不静。

为什么临帖要追求像,甚至目标追究是一模一样

临帖,临得像,才是读帖的第一步。如果你没有临得很像的水准,想的东西都是不切实际的,没有依据的。

因为,写出来就是白纸黑字。想得再好再多,写不出来,说明只是自我感觉上,自己想得很多想得很好。

历史上基本上所有的大书法家都是,非常勤奋的,勤于动笔写的。

比如元朝赵孟頫

有两件事,可以让我们学书法的人学习。

一、日课万字

日课万字啊,这个多么夸张的事情呢?

现在很多毛笔,会标注,可书5000字的小楷笔。

日常功课,写一万字左右。每天写坏两支笔。

书法勤奋是基础。

二、疯狂的临写《兰亭序》

为什么说疯狂呢?现存赵孟頫临的《兰亭序》,大概有10个版本。有的在博物馆,有的已经被拍卖,有的藏在民间。

如果要说赵孟頫这一生临过多少次《兰亭序》,数百次上千次肯定有。

我个人最喜欢赵孟頫的缩临版本,《缩临兰亭》横:32cm,纵: 13cm。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横69.9cm,纵24.5cm。

就《兰亭序》这本帖子来说,谁能敢说,我比赵孟頫的感受深,看到的字中的秘密多。

一本帖子,不是靠说,不是靠想,是要写出来。

以赵孟頫的水平,为什么一生要临写这么多次《兰亭序》呢?

难道赵孟頫,不会停下来看吗?

书法不要太聪明,不要自以为聪明,没有捷径。

一人有感

书法有人练一辈子,每天都在写。

书法有人练了几年,之后就不写了。

书法有人练了几天,一下就放弃了。

每个人对书法的看法不一样,很正常。

但是如果真的要学,书法最快的捷径就是没有捷径,苦练,持续的练。

再说一遍。

临帖,临得像,才是读帖的第一步。如果你没有临得很像的水准,想的东西都是不切实际的,没有依据的。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的客观求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其他网友回答:

学习书法初步能够达到临摹的惟妙惟肖,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临摹的形神俱似只是学习书法的基础,最后就是要通过临摹的像从古代经典法帖中汲取书法技法和文化和、艺术知识,形成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这才是最终目的。因为如果临摹的像,终归仍然是别人家的,而不是自己的。何况如果只是生搬硬套的临摹学习不善于总结经验和举一反三的融会贯通,就无法进行独立创作,特别是仿照古人的笔意进行创作。所以学习书法临摹古代书法只是学习的起跑线,掌握书法技法,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目的。

临摹的象,特别是背临能够达到惟妙惟肖,只是说明我们在初步的书法学习中对书法的学习方法正确,理解的深刻,步子扎实。过去也有类似的列子,临摹的非常好,但离开字帖,要么又回到原来的自己,要么无所适从,还有一种是四不像。能够到达这个独步也不容易,也说明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到的技法知识。如陆机的《文赋》笔笔源于王羲之,但唯独没有自己,初学可以校法,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其中存在的缺陷。

学习书法从实用角度来说就是写一手好字,从书法艺术角度来说传承书法艺术文化。

那么为什么说学习书法初步以临摹为目的,最终是以学习技法为终结呢?因为只有通过临摹学习掌握了较为系统的书法技法知识才能为我所用,才能打好书法创作的技法基础。

所以,我们学习书法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为什么学习和怎么学习,要做到有的放矢,而不能盲目的进行。



其他网友回答:

要想学习字帖里的其他东西,必须首先要知道字帖里有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哪些是你要学习的?哪些是你不要学习的。当然你如果没有看到字帖里的东西,就谈不上学习了。要想学习就必须先看到,要想看到就必须先临帖。尽量和字帖上的字相似或神似。这样就可以看到字帖以外的东西。比如柳公权《玄秘塔碑》中共17个“以”字,如图


临帖者如果临得和帖上的字一样,就会发现17个“以”字各不相同。稍作分析就会发现字帖里的其他东西也就是柳体字的变化。字帖告诉了17种写法,也就说明了“以”字还可以有第18.19种写法。如图,两个“以”字。



字帖临得不好,就不可能发现字帖里的其他东西,就不可能走出原帖。也就只有继承传统,而没有发扬传统,所以每一个学习书法的人都务必临帖。只有把字写得和帖上的字一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字帖里其他的东西,才能发扬光大中国传统书法艺术。

更多关于书法的问题,可关注我的头条号切磋、交流,感谢点赞评论转发。

其他网友回答:

1.书法初步学习,要临摹字帖,借鉴古人的经验,避免走弯路。古人留下的墨笔,经过几千年几百年的审美,观赏。很客观的具有其艺术价值,不可否认。

2.能把字写得和字帖上的一样,说明你很大程度上把握住了书家的书写技法,提,按,折,转等笔法,还有其中的情态变化。这些仅仅是书法技能。

3.学书贵在养德,学书品,学做人,透过书法看人生。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临帖,首先当然是要写像,无限接近帖里边的字,这是最基本要求。通过反复不断练习,可以窥探古人运笔习惯,也就是到底是怎样写出来的,比如起笔的角度把握,如何调整笔锋,收笔力度如何,等等。继而揣摩古人执笔姿势,执笔高低,是枕着写还是悬着写。最后还需关注笔画之间关联,字距,行距,通篇气息的节奏以及连贯性。有了这些基础,在创作中还要继续观察其章法布局,以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其他网友回答:

学习书法离不开临摹,临摹又包括对临、背临、意临。刚开始学习是对临,这期间是与字帖越像越好。临摹就是改变自己习惯,向古人靠拢的一个过程,叫入帖。写多了就会形成肌肉记忆,出手就有古意。先精一门,以此为根基,再旁征博引,加上自己的理解,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有内涵。

其他网友回答:

承蒙看得起,多谢了!人无完人,何况字帖上的字呢?不同的艺术家,各有各的不同,都存在有差别。有长处也有不足的地方。前人留下的东西,并非至善至美。后学者,应该是学习长处,完善不足。我在农村信号不好,还不知发得上去不。抱歉!望见谅!

标签: 字帖 书法 早些 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