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笔法而言,如何从楷书向行书过渡?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首先,我的观点是,从楷书过渡到行书是一个“惊险的跳跃”,而这样的一个关键时刻,处理不好就会造成行书和楷书未来发展都不会很顺畅。

但是,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很简单,那就是学习赵体楷书就可以了。

为什么说从楷书到行书是一个惊险的跳跃?为什么处理不好会让楷书和行书都写不好?为什么单单是赵体楷书?其他楷书不可以吗?

下面我将逐一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惊险的跳跃

之所以说是“惊险的跳跃”,是因为这是学习书法过程中一个比较关键的时刻。

对于大部分学习书法的初学者来说,楷书是他们学习书法最先接触到的书体。但是我们说中国书法的学习不仅要你将一个书体中的某一个书法风格掌握纯熟,而且他还要求你的涉猎要广。

实际上这个“广”,不仅仅是要求同一个书体的书法风格要掌握精确,而且还要求书法家要涉猎不同的书体,掌握不同书体的书写技巧。而中国书法之难,就在于此。

很多人因为自己只能掌握一种书体的书写,所以他们就鼓吹“毕其一生,专攻一体”的说法,实际上这是站不住脚的。一个真正好的书法家,肯定是既能写得了楷书,也能写好行草等其他书体。

正如那句话说的那样“一流智慧的标准是,一个头脑中可以同时并存两种不同、甚至意见相反的思想”。而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能掌握两种不同风格、书体的书法,是一个书法家基本的素养。

所以,从楷书到行书的过渡,不仅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另外一种书体的问题,还是培养我们书法思维的关键。不完成这一步,我们就无法成为一个好的书法学习者。

第二、楷书和行书学习的关键

除了第一个原因之外,从楷书到行书的一个过渡还关系到楷书和行书后续的发展学习。

楷书和行书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书体,但是它们俩的关系非常密切。简言之,行书其实就是楷书的快写。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把楷书学得多么好、多扎实,就意味着你的行书就能得写多么好,多么扎实。

但是楷书的学习水平是有一定瓶颈的,也就是说,到了这个阶段,你必须要作出改变,才能让你的楷书书法水平继续上升。这个改变就是去学习行书。由于楷书和行书之间密切的关系,因此楷书和行书在某种程度上是互补的,相互促进的。楷书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行书那种灵活流畅的劲头,而行书需要楷书那种沉稳敦厚的气质,因此这两种书体只有互相学习对方各自的某些潜质,才能使得各自达到一个绝佳的境界。

所以,如果处理不好行书和楷书之间的过渡关系,既会毁了楷书,也会毁了行书。

三、为什么是赵孟頫的楷书?

我们说,从楷书向行书的过渡这一阶段最好学习赵孟頫的楷书,之所以这样说有两点原因:

1、赵体无真楷

赵体无真楷这句话被历代书法家所承认,他的意思是说赵体书法没有真正的楷书书法。其实我们翻开赵孟頫的楷书书法,基本上也就是这样。赵孟頫的楷书写的非常飘逸潇洒,带有很浓的行书味道,因此赵体无真楷。

而这样的特性就决定了我们在学习他的楷书的同时,可以很好的掌握和接受行书的某些笔意,这样一来对于我们学习行书将有很大的帮助。

2、赵孟頫的名气

赵孟頫是宋末元初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成就历代有目共睹,学习他的楷书书法肯定可以。

因此,从楷书过渡到行书,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赵体楷书,以上是对这个论断的详细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

简答:这个问题我也困惑过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阁下练谁的楷书?所以不能直接对症下药,也无法给你较多的提示。

这里我以学欧颜柳赵四大家的楷书回答你:若学欧、柳楷书可直接学二王父子的行书没有什么问题;若学颜真卿楷书,可直接学颜真卿的行书,进而学王献之行书为捷径;学赵孟頫楷书,可直接学赵孟頫、李北海和二王的行书都是可以的。

总之,学谁的楷书,先学这个人的行书,既有血肉联系,了解楷与行的差别与联系(悟出用笔不同);又能较为明显快速的学到书法的真谛。然后,根据这个人的行书源与流,追根求源,一定会得到你满意答复的。好了,就此打住,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

1.楷书过渡到行书比较容易,可以首先选择一本喜欢的行楷字帖进行临摹。

2.在楷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的写快一点,达到笔断意连的效果。

3.多用一些侧缝笔法。

4.在练习时要突出笔法特色,比如:抑、扬、顿、挫。

5.临习行书字帖多花费些时间。

6.多创作有代表性的成语,反复练习。









其他网友回答:

楷书和行书书体毕竟在用笔.结构.章法上有较大区别,怎样过渡到行书呢?下面分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点画练习,将楷书行笔中的复杂笔法简化,省去许多逆.回.顿.驻.转等楷书写法,露锋入纸,中侧互用。书写时还要注意牵丝往来,为了行笔简捷,使用"牵丝″把它们联系起来,"牵丝″要细,要自然,用笔轻略快。有实连和虚连二种。使字与字之间更为流畅,富有往来流动感。行书中有时用圆转的笔法代替方折,速度比楷书要快,一带而过。总之,用笔应以力为基础,书写时把力笔笔送到,才有力美,有质感。

二.选一本自己喜欢的行书字帖,先一个字一个字的临,多作"书空"练习,了解流动中的气息。

三.一行字一行字临写,注意字的大小.方圆.粗细.节奏.上下承应,一气贯通。在此基础上再作全篇临摹。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的笔法其实并不复杂,而且五种书体的笔法基本都是相通的,无非就是提、按、顿、挫、转、折,这些笔法,五种书体里面都有。

而楷书相对于行书,少了一点笔法的灵活和连贯性。

北宋书法家米芾曾经把楷书称为“一笔”,楷书是一笔一笔分开写的,他把行书称为“四面”,就是说行书用笔连贯、流畅,笔法的组合运用更加丰富。

从这一个方面来说,楷书写好了,学起行书来也会比较快,它们最基本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从楷书像行书过度,最重要的就是学会连贯、灵活的用笔。

这就要求书写者学会运用手腕,手腕活了,才能保证字的灵活性。

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流畅的楷书过度一下,比如说赵孟頫的《胆巴碑》等等。

另外,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有连贯的意识,要知道每一笔在字里面都不是单独存在的,每一笔都是整体的一个部分,有意识的去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其他网友回答:

<2>速度是从楷向行的一个节点。

速度来自于运笔的熟练。楷书练习,是为了训练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当手能够稳定的运笔以后,就应该增加行书的练习。行书与楷书的区别在于承接性更明确。当然,任何书体都要讲求承接。而楷书的承接是无形的,采用的是笔断意连。行书则加入了形意相连。

楷书以实笔居主导。虚笔为辅助。行书则主笔写实,虚笔连带。由楷书过渡到行书,在于笔画的收笔处。楷书的收笔多以实笔收住。行书则以虚笔连带,搭起下一笔画。专业术语称为“尖、搭”。尖为上笔之收,搭为下笔之起。

楷书、行书、草书,最好是同时进行练习。体势虽然不同,书理则是互相涉及。会有互补的作用。在慢速的楷书中弄不清,写不好的点画,在快速的行草书中,却能写好。从而知道以什么样的速度,能写出什么形态的笔画。楷书中呆滞的笔画,就是行笔迟缓造成的。

总结:书体之间,不是基础关系。是互补关系。从楷书过渡到行书,是运笔的熟练,速度与节奏的控制技巧 。

其他网友回答:

如何从楷书过渡到行书?其实这中间无须过多地什么过渡,直接上手临摹行书字帖就好了。只不过因为行书的用笔与楷书行笔灵活了许多,因此我们在临摹行书字帖的时候,更加需要多观察和分析,还有就是需要在初期选帖的时候要注意一些问题。

行书范本的选择

行书范本的选择,有一些人的意见是这样的,就是说你楷书学谁的,行书就学谁的。这种说法其实并没有多少道理。如果说学谁的楷书就要学谁的行书的话,那么如果这个书家没有行书作品或者行书不是很好的话,那岂不是不能学行书了。

学习行书最主要的目标还是二王一脉,不过再学习二王之前,可以先学一下赵孟頫的行书。一是赵孟頫的行书用笔出自二王一脉,但笔法相对简单一些,初学者容易上手;二是,二王的字帖多是拓本或者钩摹本,赵孟頫的是真迹墨本,更加利于我们分析其用笔。

赵孟頫的行书作品非常多,《洛神赋》、《前后赤壁赋》、《秋声赋》、《秋兴赋》、《闲居赋》、《心经》等等,还有他临摹的《集王书圣教序》也是非常好的行书范本。

行书的学习笔法灵活多变,最好有老师指导会进步比较快。如果是自学的话,可以来我在头条号的圈子—嘉禾书社-书法交流圈,我会圈子里的圈友们提供很多名家的行书教学视频。其中有《兰亭序》、《圣教序》、《洛神赋》等等,自学的朋友可以跟着老师的教学视频边学边练,这样会进步较快。

行书的用笔特点

在进行行书学习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行书的用笔有哪些特点。

行书的用笔与楷书相比,侧锋会比楷书多了许多,但主要还是要中锋用笔。楷书当中侧锋占有的比例相对较少,而在行书当中侧锋用笔的地方要多了很多。行书点画外形上连接紧密,点画形态也自然舒展,要转折随意,书写便捷,必须运用侧锋才能使得线条兼顾方圆,“八面出锋”。

“正锋取劲,侧锋取妍”,因为大量的侧锋应用,线条富于变化,妍美生动,避免了单调呆板,容易达到自然书写的状态,来抒发书家的情愫。

行书的运笔速度比楷书要快,为表现字的动势和适应快节奏,多采用露锋起笔,顺势放锋收笔的方法。行书的露锋起笔多采用凌空取势,逆入折转,简洁连贯。有时也会采用藏锋起笔,显得凝重含蓄。

行书在起笔、行笔、收笔的时候,为了避免雷同,要求多变化,以起笔为例,就有中锋和侧锋、露锋和藏锋、顺入和逆入、翻折逆入还是圆转逆入、直露还是侧露等等,同样是侧锋,角度、粗细也不尽相同。如上方的《兰亭序》中的“此”、“欣”、“尽”等字,只是起笔就可以看出“数画并施,其形各异”行书笔法多变的特点。

行书当中方笔与圆笔多变,折以成方,转以成圆。楷书当中的一些方折用笔,到了行书当中会变成圆转用笔,减少了停顿,行书自然就轻快流畅起来。但是要注意“行草无方笔,则无雄强之神”,所以要方圆相济。

以上就是简单说了一下行书的用笔特点,关键还是要在临帖当中仔细琢磨,反复实践方能有深刻的体会。我是翰墨今香,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嘉禾书社-书法交流圈,共同学习成长。

其他网友回答:

<2>如何从楷书过渡到行书?

楷书,行书两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行书的基础是楷书,楷书的升级是行书,楷书看起来比较端庄,行书看起来比较洒脱,这也就成了楷书和行书的区别



从楷书过渡到行书,书写行书的时候一定不要恪守成规,将楷书的一些习惯性动作用在行书书法,这是不可取的,用也就用一些精华的笔画来锦上添花足以。楷书是为行书的行笔提前作了一个奠定基础。



在书写行书过程中,为避免上述习惯,书者可以临摹赵孟頫行书书贴或者王羲之字帖,舒缓起笔,温柔过渡,刚柔并济,此时的临摹是非常关键性的动作

另外一般写楷书用兼毫毛笔,写行书换成羊毫等相对柔软的毛笔为佳。



重点:楷书和行书字体结构差异性很大,如果按照楷书的构字法来写行书,那行书就失去很多神韵,所以,学习行书也是一个新的开始,需要一个不同的精神状态去面对

其他网友回答:

我的体会是: 经过几年努力,有了楷书基础以后,在书写中,记住启功先生的一句话,楷书应当行书写的论述。启先生在《论书札记》说:“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经过多年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学习经经验,并吸收了明清宫廷倡导的“馆阁体“端庄严谨的风格,我的书法作品大多以行楷面貌出现。

其他网友回答:

<2>如何从楷书过渡到行书?

回答这样的问题,其实不需要过多的理论知识。咱还是来点实实在在的,以供参考。


一、要明白楷书和行书的关系。

通俗的行书定义是,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和草书的慢写。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行书有其独立的发展演化过程,楷书和草书都是从隶书发展过来的。行书的发展有二条线:

1、隶书的草写,演变成章草,章草演变成标准草书。而草书的慢写就成了行书了。

2、隶书演变成楷书,楷书的快写就成了行楷,再快写就成了行书了。

行书是东汉刘德升首创的。王羲之将之发扬光大。王羲之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融会贯通让行书成为了一种最流行的书体。

二、到底学谁家的行书呢?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行书是王羲之成就最高,我们当然要学习王羲之的行书了。

1、学习王羲之行书最好的法帖,非《圣教序》莫属。

《圣教序》是怀仁和尚花费20年集字完成的,号称一字千金,又叫《千金帖》,是目前公认最好的行书法帖,没有之一。

2、你可以说《兰亭序》是第一行书,但《兰亭序》不是学习的第一法帖,第一法帖就是《圣教序》。

三、怎样临摹《圣教序》呢?

1、握笔是关键。

临摹行书最好的握笔是高悬腕,其次是低悬腕,最不可取的是枕腕。

如果是枕腕,我建议你不要学行书了,学了也是没有灵气的呆板行书。

2、临摹的方法肯定是对临,就是老老实实对着帖子临摹呗。

3、慢慢练吧,《圣教序》没有三年板凳时间,莫要出来。

结束语

从楷书过渡到行书,是不可能自然过渡的。

“砖家”说楷书的快写就是行楷,行楷再快写就是行书。这都是忽悠。

行书其实就是一门独立的书体,必须从头开始学习。只是有楷书基础的转学行书更快捷一些而已。

慢慢练吧。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是需要一辈子勤学苦练的。

标签: 行书 楷书 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