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学习书法十余年,说一说我自己的看法,其实在书法的学习中,无论是临帖还是读帖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二者同时重要,我的书法老师告诉我,临帖的时间要和读帖的时间一样,平均来分配。
读帖并不是让你去阅读字帖,而是去自习的观察和研究字帖,首先要知道这本字帖的书写背景,这本字帖是怎样流传下来,他的来龙去脉要搞清楚,接着弄清楚这本字帖的内容大概讲的什么意思,然后再去观察字帖的章法、结构和用笔,眼睛看字帖的同时,心里要思考这一笔是怎么写出来的,在心里去复现毛笔书写的过程,其实读帖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而临帖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把读帖中看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落实在纸上,其实读帖的水平就决定了书写的水平了,有一些书法的细节你读帖的时候看不到,那么写字的时候肯定是写不出来的,只有读帖的能力上去了,自己的眼光提高了,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细节。
但是,只读帖不临帖也是不可以的,因为临帖还能训练你对于毛笔的掌控能力,训练你的书写的技法,这些能力都提高了,你才能把你从字帖上看到的细节表现出来,要不然也是徒然无功。
总的来说,读帖和临帖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读帖是分析理解思考,临帖是实践,读帖的水平高了可以使临帖更加准确,临帖的水平高了,才能把读帖中学习到的东西表现出来,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之中,二者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废,缺一不可,都是练好书法的关键方法。
谢谢邀请,喜欢书法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读,悟,临。
现在自驾去外地,驾驶员大多习惯查看一下地图,对路线先有个大致了解,不至于行驶过程中茫然。
学书法读帖的目的与此相似,先了解法帖书写的内容、大致的特点、所用的笔法等,临帖时也会心中有数,明白自己想到学的是什么。
而临帖则是学习书法的具体行动。所谓“行胜于言”,再完美的想法,也要靠具体行动来落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法,说到底,要靠人的控笔能力来实现,所以临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那么,关于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对临必不可少,即使不读帖,通过对帖也能有所收获。但若想有更大进步,成为书法高手,读帖也是必不可少的首要环节。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二者皆不可偏废。读帖和临摹从可以说是交互的,是相互结合的。临摹前需要读帖,特别是对临,通过读帖掌握范字的技法特点精准的造型。临摹后的读帖是比较是分析,通过和原帖范字的比较找出问题所在,分析产生原因。以利于下一次临摹时,避免重复自己过去的错误。临摹前的读帖是掌握范,努力做到对范字胸有成竹,避免下笔无源。如果将读帖和临摹做一比较,谁最重要,翰墨书道认为读帖最重要,特别是基本掌握一家技法,在逐步形成自己风格的过程中,读帖要比临摹更重要,因为临摹学习,首先要做到胸有成竹,预想字形,这都需要心中先有,这个“有”就来自读帖,是通过对范字或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获得的。这个读帖需要我们具备全面的书法技法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读懂书法,读帖不仅仅是读眼前范字的技法。
学习书法无非读帖和临摹,做不到读帖和临摹,就谈不上学好书法。
其他网友回答:在书法学习中读帖和临帖是不可分割的两种学习方式,练好书法,就要把读帖和临帖结合起来。读帖还是临帖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学书的初期,应该多临帖,因为人的理解能力是超于人的实践的。在刚上手写字时,我们是很难临像的,这是因为对毛笔和宣纸的性能还把握不好,控笔能力也不强。所以刚开始学书法时要多临帖,练习自己的控笔能力。
当手头功夫差不多了,临帖也有七八分像了。这时就要把重心放到读帖上去了,因为临像是一回事,把学到的东西转换到自己平时的书写当中去又是另一回事。读帖更多的是对一本字帖用笔和结字的分析,把握的是整体之面貌。只有把一个字帖或书家的整体面貌把握好了,我们在平时的书写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其他网友回答:看了友友们的回答,大部分都是认为读帖比临帖重要。但是,却只说了表象,没有说出因果来。古语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偶支持读帖的重要性,其论据下:
一,兴趣。一个人没有兴趣,无论干什么的结果,都会一事无成。有些人学书法,没有找对老师,被强迫临帖,即使这个学生不喜欢所临的帖,也只好无奈地完成作业,就像一个不喜欢上学的孩子,已无心学习,何苦呢。因此,读帖就是建立兴趣。
二,熏陶。这个和学音乐的练耳一样,日久生情,读的多了,产生了兴趣,才能有临帖的冲动,继而产生激情。读,是为了烂熟于心,临,才能让帖成自己的东西,这叫循序渐进。
三,视觉美学。读的多了,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叫视觉培养,美学训练,没有这样的概念,临的再多,无益不说,还劳而无功。
四,章法。嚼他人的饭不香,学书法的目的是为了创作,读帖,最终要读出作品的美感,这是终极目标。字练的再好,只是写字匠,有了章法,作品就有了灵魂。字眼之说,也不过是技巧而已,如画龙点睛。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感谢邀请。
关于读帖和还是对临哪个好处多一些这个问题,一个是跟所处的阶段有关系,一是跟个人的追求有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
刚开始的时候,对要临的帖一无所知,当然要先读帖:包括作者的人物生平、性格特征、写本帖的时间、作者所处的阶段等的,还要去多看前人对这本贴的临习经验、解读等,以期获得对所要临之帖的尽可能多的信息,尤其是笔法、结体、线条特征等。这个时候还谈不上完整作品的章法问题,但总要知道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联系。
了解了这些,再下手临帖,总不至于一无是处,可起到时半功倍的效果。
当基本掌握了本帖的笔法、结体、线条特征等以后,想要再进一步,那可能读帖要有益一些,当然临帖不能废。读帖一要读本帖作者的其他贴,还可以追溯到它的出处的相关贴,比如临米芾,可以读二王帖,也要读其他写二王的书法家的帖。
甚至还要下手临习,这样更能掌握全面。
技法方面的东西,花上相应的时间,走对了路子,总不会有太大的差池,而对把这些技法融会贯通,并与读帖所得两相印证,自会有持续、全面的提高。
为了辅助理解,还要多看书论、书法史、艺术的审美和鉴赏等。顶重要的是,要有好的老师,可以随时解惑,保障不走偏,不会误入歧途。否则,下的功夫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书法是求变的,核心的笔法基于核心的工具材料没有太多变化导致“用笔千古不易”。但是像兰亭序的若干个“之”字变化,还有一篇之中同一个字的异体字的运用,就需要多读贴,学各家写法,还要掌握一定的文字学知识。
读帖的时候,可以一边用手指比划,“心摹手追”。这样可以减少准备笔墨纸砚的劳动和场所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所谓跟个人的追求有关系,是指你要把字写到什么程度。只为写好某体,就一个劲地临帖即可,偶尔读读帖。
对于怎样写好书法,初学阶段如前所述,在方法上基本就可以了。书法的学习是长期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有恒心,要坚持。
要写好字,文学艺术修养要同时学习。因为这个可以提升你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并且在后期的创作阶段,学养是最大的障碍或推力。
历史上有一种字叫“文人字”,其人不以书法名世,但书法艺术水平不低。这个全是格调和修养的问题。就如我前段时间写的殷焕先先生的字。
昭明书馆一家之言,希望对诸君有所借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冒犯,敬请原谅。
书法读帖临帖都很重要,光读不临也写不好,光临不读也写不好,我认为要想书法写好,读临并用方为上册
读帖和对临都同样重要,缺一不可。临一本帖,得要看懂这本帖的文字和意义。如果临完帖还不知道这个帖写得什么内容,这样临帖肯定是很难进步的。正如孙过庭《书谱》里所描述的王羲之的墨迹“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史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每一本名帖,都蕴含着书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当时的思想情感。
字数比较少的帖,比如王羲之《平安帖》《快雪时晴帖》、王献之《鸭头丸帖》《中秋帖》等,我们最起码要先把字认读出来,再把这个字义通过查阅一些资料悟出来,尽管有些帖的意义有不同解读,但悟出自己能掌握的那个层面,也挺有意义,读懂了字这样临起来会更加顺畅,而且在下次再临这本帖的时候,障碍会少多了,更容易心领神会。
字数多的帖,比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等,边读边临挺有意思,临一行读一行体会一行。临完通篇后,好象看完了一则故事,会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临第二遍的时候,因为第一遍不一定完全读透和记住,第二遍不论是读帖和笔法都会起到很大的巩固作用。越到后面临起来越轻松,手法越熟练。
对于怎么练好书法。楷书、行书、草书是必修课,魏碑、隶书和篆书是选修课。楷书要求首先是要把字写正,草书则是可以把字写活,行书则是如何把字写得好,往往日常生活中行书首先是展现给人家看的,行书都写不好的书法家,那是对不起观众的。
威海链 » 书法中,是读帖益处多还是对临益处多呢?怎样练好书法呢?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