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的字比较随性,对于学习者而言,不适合学习。
当书法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又有王羲之、赵孟頫、文徽明等很多可以借鉴的摹本和帖,唐伯虎的优势也就不明显了。
再有唐伯虎留下的字迹,多以诗作为主,字数和字量比较少,也不足以支撑临摹的需要
唐伯虎·作品
所以很多学习者为了方便学习也就不选唐伯虎的字为学习临本了。
唐伯虎·条幅
其他网友回答:这只是个认识上的问题。
练习书法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入帖,还要岀帖。
其实,入帖难,出帖更难。
在书法交流圈子里有一位年轻人临唐伯虎的帖几可乱真,非常漂亮,可是,就是出不来。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其原因是对于临帖的认识出了问题,大都是被"忠实于原帖论"所害,好多人离开帖就找不着北了。
唉!
不想说了,就这,那些"原帖忠实论"者还一定会出来喷的。
喷,可以,但请你一定要拿出自己的东西出来。
真不想回答此类问题。
这是本人闲的无聊,瞎划拉的。
在别人眼里,说我这是不入古法,属于丑书类,随他们的硬。
还有说这字是江湖体,原因是找不到是哪一家的。
还有的说我的字是丑书类,那我就以"专写丑书"自居由好了。
劝喷子们也省点力气。
其他网友回答: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吴门四家”之一,“吴中四才子”之一。 唐伯虎诗与画双绝,他的人物画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也擅长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他的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
唐伯虎书法也很不错,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后期也学习米芾,自成面貌,书法亦变为率意,并吸取了米芾求意取势的书风,用笔迅捷而劲健,沉着痛快,八面出锋,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韵味;同时又融诸家笔法于一体,使结体、用笔均富于变化,并达到了挥洒自如的境地,代表作是《落花诗册》。
从明代到清代,赵孟頫与董其昌二人的书法影响超过了任何其他人,整个书坛都学习赵,董书风!虽然唐伯虎很多逸闻趣事,书画都不错,但唐伯虎的书法本身就学赵孟頫,米芾,那么学习书法的人何必再去学唐伯虎呢?这是众多学习书法者的心态取向,所以唐伯虎虽然有名,但但他主要是个画家,书法成就并不突出,比赵孟頫与董其昌还是要差很多,学习他书法的人也不多!
附唐伯虎书法
其他网友回答:唐寅(伯虎)以绘画著称于世,书法次之,尽管有“吴门四家”之称,其书法比起同代几位大家还有逊色,对后世影响不大。学书“取法乎上”,也是很少有人临习他的作品之主要原因。
就这个问题,我们顺便了解一下明朝的时代背景以及书法和书法名家:
明朝(公元1368—1644 年) 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九位皇帝,历时二百七十六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并统治的封建王朝。
这一时期,帖学盛行,法书丛帖传刻活跃,促进了书法的发展。董其昌刻的《戏鸿堂帖》、文徵明刻的《停云馆帖》、华东沙刻的《真赏斋帖》等,收录了从秦汉、晋唐到宋元,历代书法名家墨迹,掀起了临习古帖的高潮,帖学由此盛行。随之,相继涌现出了一批书法名家,徐渭、宋克、董其昌、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王宠、张瑞图、黄道周、王铎等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宋克(公元1327—1387 年) 字仲温、克温,自号南宫生。明应天府吴县( 今江苏苏州) 人,明代初期著名书法家。他深得“钟、王”之法,笔精墨妙,挥洒自如,以章草书闻名于世。传世墨迹有:《章草急就章》、《公讌诗》、《七姬志》、《杜子美诗》、《定武兰亭跋》、《刘桢公诗》、《草书唐诗卷》等。
明·宋克章草《急就章》局部:
文徵明(公元1470—1559 年) 名壁,字徵明,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应天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明中期“书法三大家”之一。他的书法代表作有:《琵琶行》、《西苑诗》、《渔父辞》、《醉翁亭记》、《滕王阁序》、《赤壁赋》、《离骚》、《北山移文》、《与希古书帖》等。又因其擅绘画,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明·文徵明草书《与希古书帖》局部:
祝允明(公元1460—1527 年) 字希哲,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称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明代应天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中期“书法三大家”之一。他能诗文,善书法,尤以草书闻名于世。有《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致元和道茂》等多种信札传世。
明·祝允明草书信札《致元和道茂》局部:
唐寅(公元1470—1523 年) 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应天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书画名家。他工诗文,善书画,与沈周、文徴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有“江南才子”之称。他以绘画著称于世,也因此掩盖了他的书法成就。传世书法作品稀少。
明·唐寅行书《致余山大人行台帖》局部:
王宠(公元1494—1533 年 ) 字履仁,号雅宜子、雅宜山人,明代应天府吴县( 今江苏苏州) 人。明中期“书法三大家”之一。他博学多才,工书画,尤善山水,书法成就被绘画成就所掩 。他的楷书,初学虞世南、智永行书,后师法王献之,到了晚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书法作品有:《滕王阁序》、《送友生游茅山诗》和《玄墓之行帖》等。
明·王宠草书《玄墓之行帖》局部:
徐渭(公元1521—1593 年) 字文清、文长,号天池山人、天池渔隐、山阴布衣、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等。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书画名家。他的狂草,用笔狼藉,豪放洒脱,气势磅礴,以奇绝著称,引领了明后期推崇“形式美”的“尚态”书风。有《大寒岭啖新胡桃频婆诸果帖》、《自书诗卷》、《白燕诗卷》等作品传世。
明·徐渭行书诗卷《大寒岭啖新胡桃频婆诸果帖》局部:
董其昌(公元1555—1636 年)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明代松江府华亭( 今上海松江) 人。官至礼部尚书,明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师承“钟王”,颇得晋唐书法神韵,用笔圆润流畅,结字平整,但秀媚有余,而浑厚不足。他的存世作品有:《白居易琵琶行》、《袁可立海市诗》、《三世诰命》、《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前后赤壁赋册》等。
明·董其昌行书《神仙起居法帖》局部:
张瑞图(公元1570—1641 年) 字长公,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明代泉州府晋江县(今福建晋江)人。官至礼部尚书。他以草书名世,是明代书法大家之一。他的存世作品有:《醉翁亭记长卷》、《卫民祠碑》、《承天寺十奇诗》、《后赤壁赋》等。
明·张瑞图草书卷《后赤壁赋》局部:
黄道周(公元1585—1646 年) 字幼平、细遵,福建漳浦(今福建东山县)人。幼时,在福建东山岛的石屋中读书,故称石斋先生。他是明晚期儒学大师,致力于儒学,雅好诗文,精通天文地理,又擅书法。他的书法,用笔古朴,峻折浑厚,超凡脱俗。存世作品有:《孝经》、《答诸友诗卷》、《自书诗卷》、《致缉生手札》等。
明·黄道周楷书《孝经》局部:
王铎(公元1592—1652 年) 字觉斯、觉之,号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洛阳孟津(今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书法名家。明朝晚期官至礼部尚书;清初又封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他的书法别具一格,以连绵的行草书著称于世,对此后的学书者影响深远。他的传世作品较多,其中以《琅华馆帖》和《拟山园帖》最具代表性。《拟山园帖》共十卷,在卷中,收录了他多年的得意作品一百余幅。
明·王铎草书《杜律卷》局部;
想了解更多书法知识,请关“中国书法大课堂”。欢迎点赞和评论,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唐伯虎书法也是二王书风孳乳。规范,个性张扬不强烈,其实最宜初学。米芾黄庭坚王铎等等难度高一些,宜层次较高后赏习。不过话说回来,若有名师通人指导下,都不成问题,包括字体也不论。篆书草书都不妨成为初学范本。
唐伯虎的书法胜在才气,而亏于功力。也就是说,唐伯虎的书法在继承这方面下的功夫不多,而纯靠其才气鼎立书坛。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书法的正道首先在研习传统,就是要把基础打牢,在此基础之上研习一家,吃透一家,再接触百家,最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学养、习惯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如果上来就学习唐伯虎,而没有打牢书法的基本功,最后也只能是唐伯虎的模仿者,而且由于没有唐伯虎的学养和才气做支撑,即使写的特别像唐伯虎也没有唐伯虎的书法有内涵。
所以学习书法,首先要打牢基础,可以是先学楷书,也可以是先学隶书,也可以是先学篆书,总之要在基础打牢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借鉴好的方面融入自己的书法里来。到那时也可以借鉴唐伯虎的书法特点也不迟。
唐伯虎书法立轴
其他网友回答:唐伯虎的名气得益于香港电影的影响力,给我小时的印象似乎是古今第一才子的存在。
后来随着年龄与学识的增长才知道唐伯虎真的才华真的没有那么夸张,他在书法上比不过文征明与祝枝山,绘画也不比文征明强。
唐伯虎的书法在诸多书法家中不过是平庸的存在,没有什么失误之处,可也没有什么鲜明的特点!所以,对于书法人来说,初学者还可以学一学,因为比较容易入手,可是当你的书法认知提高了之后。真的没有必要学习唐伯虎的书法,因为他的书法既不能对你的基本功有更大的帮助,也不能提高你的书法认知!
不是漂亮的书法都是好书法,只有符合书法审美的书法才能成为好书法!
其他网友回答:提起唐伯虎想必是家喻户晓,大家最为熟悉的关于唐伯虎的故事就是唐伯虎点秋香。
作为江南第一才子的唐伯虎,更是诗书画样样精通,绘画上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为“吴门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书诗画成就很大,但书法成就相对来说就略显平平。
其书法作品以《落花诗帖》为代表。
为什么说唐伯虎的字不适合作为书法临习的对象呢?
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取法乎上。我们刚开始学习书法时,一定会先找那些经典的字帖来学习,比如隶书,我们会找《曹全碑》,《张迁碑》,《礼器碑》等,楷书我们会找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楷书大家的字帖,行书我们首先会想到王羲之。很少会有人直接从明清的字帖入手,这样不但开始就选错了路子,还容易形成后人的习气,难以改正。
其次,唐伯虎的书法看似精巧漂亮,实则笔画变化不大,结体过于方正,作为行书,字与字过于独立,这样就缺乏了书法应有的艺术感。
最后,由于其笔画交代过于清楚,用力太沉,近于楷书,提按明显,看上去不像是在写字,更像是在啄字,这样就为临摹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临摹不好的话,便会形成习气,增加俗气。
综上这些来看,唐伯虎的书法虽然漂亮,但是却不适合大众去临摹,但如果有一定的书法基础,那就另说了。
我是一人。唐伯虎的一生没有那么传奇。
因为唐伯虎的字不够好,学习其他人的字更好。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
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伯虎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加上近些年,关于唐伯虎的电视电影非常的多。
如果要说四大才子,文徵明和祝允明的字都非常优秀。尤其是学文徵明的字,非常的多。
为什么不学唐伯虎的字,因为唐伯虎的字还不够好。
下图《落花诗册》苏州市博物馆藏本局部
唐伯虎的字肯定是好的,但是不够好。
一人有感
每次看到有人问,为什么这个人的字,其他人不学呢?
总想起启功先生说的一段话。
字写得好不好,贴在墙上就知道了。
不要字因人贵,电视电影让唐伯虎还保留热度。
唐伯虎是以画而名,并不是以字而名的。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学习书法,选择更好的字练习。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其他网友回答:我就长时间临摹唐伯虎的字。他的字可以成为临摹的对象。可能很多人只知道他的画好。根本不知道他的字也好。
威海链 » 唐伯虎的的字很漂亮,为什么不能成为书法临习的对象?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