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毛笔书写时,用笔有什么讲究?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用毛笔书写时,要养成大笔写小字,不可小笔写大字。历代书家都是这样做的!

用大笔写小字,字字厚重有力,且神韵十足。只要书者把控好手中的毛笔,书写时就会运用自如,便于笔法和字法的表现,写出的作品高雅精致,技术含量高,好看耐看。



如果用小笔写大字,会出现线条单薄,缺力少神,像干柴棍似的,且主笔难于突出,有时候写一个字会补两次墨,使墨法无法变化,即便是想变化,也只能用“描字”的办法解决。用小笔写大字写出的作品,缺力少筋,不高雅,不耐品,多为俗作!

多年来,有不少书家习惯在作品落款时换小笔的做法,使作品显得很不协调,这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作品正文写完后,无须换笔,一气呵成。所以说,一个书法家,一个书法爱好者,都应该养成大笔写小字的习惯。当代书法大家张继、刘洪彪、张旭光、卢中南、李松、刘文华、言恭达,都是坚持大笔写小字的,他们在创作书法作品时,落款从不换小笔。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欢迎留言和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

<2>【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用毛笔书写时,用笔的讲究不仅在于选择合适的毛笔,更重要的在于正确运用锋颖进行书写,写出符合规则、美感的笔画。常人练习书法,最容易在书法笔画造型上面犯错,比如写出来的笔画有:鹤膝、蜂腰、折木、柴担、钉头、鼠尾、竹节、蟹爪,这是不会用笔造成的所谓“8种笔病”。


用笔有什么讲究?如何纠正笔法错误,写出符合规则、美感的笔画呢 ?麓风轩就此问题进行分享。弄明白此文,也就知道用笔的讲究了:


一、“鹤膝”及其纠正

鹤膝,是通俗说法,指竖画落笔粗浊,点画粗细悬殊,犹如鹤的膝盖处粗重的结节一样难看。

正确用笔:减轻竖画两头顿按的力度,加强中部行笔的力度,做到“中实”。按稍有顿按、均匀用力、平稳行笔的方法书写。

二、“蜂腰”及其纠正

蜂腰,这是写横画时容易犯的毛病。下笔横起,收笔过重,而行笔时一滑而过,造成两端粗浊、中间细弱极不相称的点画形状,人们将其喻之为峰腰。

正确用笔:横画起处顿笔之后,稍提笔即向右行笔,力量要勺称,做到“中实”。有时把横画的中段写得较细些,这种细是轻提行笔的效果,但行笔中一定要做到统一、协调有力、自然,谨防“蜂腰”现象。

三、“折木”及其纠正

折木,起笔收笔没有提按、藏收的动作,信笔起,任笔收,两端枯涩、毛糙,像折断了的木头似的,人们将其称为“折木”。

正确用笔:写横画时候不仅要把中段写得挺劲,另一方面要把起笔处和收笔处写得丰满、圆润,才能谨防折木笔病出现。

四、“柴担”及其纠正

柴担就是写横画时,两头独重下沉,中间轻浮上隆,就像一根被两 头的柴捆压弯了的扁担一样中间弯曲隆起,两头下垂,人恶其病,戏称“柴担”。

正确用笔:将横造型基本写“平”。这个“平”不是平直,而是平稳和踏实。如果写得极平直,也容易出现死板和僵硬的笔病。为防止横画平直,可以在行笔时求取波折变化效果。

五、“钉头”及其纠正

钉头,主要比喻的是撇画的病笔形状。其具体表现落笔粗浊,回锋撇出时所扭甩、浮滑,收笔短而尖。是初学者常见的笔病。

正确用笔:撇画顿点起笔后不猛然提笔过高,而是较平稳、有力地行笔,逐渐行笔逐渐提笔,不使撇笔过短。

六、鼠尾及其防治

鼠尾,是比喻撇捺、竖的尾部细长、直露浮滑、乏力,好像老鼠的尾巴。这是常见的笔法错误。

正确用笔:笔画起笔后平稳运行,加强中段力度收尾谨防尖长细画出现。

七、“竹节”及其纠正

竹节,是指写竖画时把上下两端写得像竹子结节一样,这也是病笔的一种。但若行笔沉实亦有例外,扬州八怪金农楷书的横竖多属此类形状,但都因行笔沉实、反而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正确用笔:起笔落笔处注意写得圆润,谨防两头尖削;中段行笔宜充实注力,谨防浮滑现象出现。

八、“蟹爪”及其纠正

蟹爪,是夸张了颜真卿字体习气的一种笔病。写的竖钩,竖画形状臃肿,肉多于骨,而钩却行笔过细,就像螃蟹的爪子一样难看。

正确用笔:竖画要相对挺直,消除运笔浊肉的弊端,写得有力;钩画挑出要沉稳,不宜细画急挑。


喜欢的朋友请收藏、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笔毫应齐圆健,不能买那些不法商家(小厂)做的劣质笔。写书法笔、墨、纸即为艺术之“天时、地利、人和”且缺一不可,然时下另类书家自当别论。

如金农漆书应是将笔毫弄成排笔状扁平,秦篆书写时笔毫张驰统一……

正如厨师刀法切肉丝、批鱼片、斩肉末、打花刀等……

标签: 毛笔 用笔 笔写 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