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体楷书点画清晰、结构严谨、字形方正,是初学书法的最佳选择,目前比较好的欧体临习范本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君碑》、《化度寺碑》、《虞恭公碑》。
欧体楷书中笔画的肥瘦规律,有些书家说是横细竖粗,上横细下横粗,左竖细右竖粗。其实也不尽然,根据欧阳询原帖来看,其笔画粗细根据每个字的字形特点变化万千,其实好多情况都是随意安排,于平正中见险绝,规矩中求变化。初学者很难把握其其特点。
欧体楷书的最大特点是“险绝劲健”,关于如何学习掌握楷书的这些特点,孙过庭《书谱》中亦有论述:
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
想要更好地掌握欧楷的这些规律特点,建议初学者先选定一本好帖,精细临摹,正所谓“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每写完一遍,对照原帖找出不足之处,再次临写,再找不足,如此往复,直至临得与原帖一模一样为止。通过不断临摹,久而久之就由勉强而入自然,进而随心所欲,使法度了于心而熟于手,从而彻底掌握欧体楷书的笔画和结构规律
个人拙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附本人欧体楷书的日常临帖图片,欢迎书友们多多指教
本人临《九成宫醴泉铭》
本人临《九成宫醴泉铭》
本人临《九成宫醴泉铭》
本人临《九成宫醴泉铭》
本人临《九成宫醴泉铭》
扫描二维码进入上图中使用的同款字帖专栏购买链接
其他网友回答:首先要纠正对欧楷"肥瘦"的认识:欧楷的好坏不以字的“肥瘦”来判断,点化的肥瘦本属于字的形态,书法价值并非取决于此,而是透过外表,观其内涵和神韵,一味的追求“瘦硬”也非好作品。
前人有很好的论述:
清冯武《书法正传》中将“枯槁生硬”列为书法“八忌”之中。朱履贞《书学捷要》:书贵瘦硬,其实清挺非瘦硬也,故瘦而不润者,为枯骨也。
所以要想从整体整体上把握欧楷相对比颜体,属于瘦硬一派,但是以瘦硬概括欧楷特点未免太狭隘。
与其关心字的肥瘦(最终状态),不如去把握字形成的过程:欧楷笔法和用墨。
1.欧楷笔法
欧楷笔法无非体现在中锋与侧锋,藏锋与露锋,方笔与圆笔三个方面(概念性的东西,这里就不赘述了。)。其实写的多了,就会有一个感觉:肥瘦不是刻意表现而得,是书写过程中自然产生出来的。
2.用墨
用墨不可太浓,写出来粗笨,且行笔会出现很多圆笔;不可太淡,会洇湿造成视觉上的不美观,以及失去欧楷的挺秀之感。
至于说什么行笔“提按”“顿挫”等等,这其实都是笔法中的很自然的东西,也是表象问题,不必拿出来解释。这都属于“欧楷笔法”中的外在表现。要了解欧楷的“本真”。
欧楷真正的特点是:险绝挺秀,而非瘦硬。所以在学欧楷的时候,适当地去学习欧楷本身的理论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也不要人云亦云,我们大部分欧楷爱好者很注重临帖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其实是本末倒置的。这个需要引起我们每个书法爱好者的引起重视。
如果一味追求“肥瘦”,注定是学不会欧楷的。即使看起来会写,也是机械的,终不得法。
其他网友回答:三个办法:
一、选择笔肚小、弹性好的毛笔,线条粗细变化容易控制。如图:
二、行笔时控制好提按幅度。如图:
三、采用描红法,或双勾填勾法练习,尽可能的使笔锋边缘与字口恰好吻合,借以体会提按动作大小与笔画粗细的关系,能直接感受到原帖书写过程。。如图:
此外,特别提醒一下,注意几点:
1、千万不要照着字帖写。先用摹帖法把笔法、笔画、结字法研究明白。
2、欧楷字体宜小不宜大。原帖2~3厘米,尽量不要超过两倍,临摹时放大到4~5厘米左右就可以了。
3、以侧锋法为主书写,轻而易举,笔画起止处的形状均可一笔完成,不用描画。
注意,点、横、竖、竖钩等画的收笔处,千万不要附加一些描画和修饰性的笔法动作,画蛇添足,是错误的!
4、书写过程中,注意控制好行笔节奏与速度,不能慢慢的匀速的写,同时要注重笔断意连一气呵成。千万不要写一画停一下,像摆积木式的……
真正的古法用笔技法是: 起止利索,自然书写。如图: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请刷新试试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请刷新试试▲图为本人教学示范——笔法与字法
5、使用纸质细腻的半生宣。千万不要使用生宣,容易使线条力度弱化。
书写技法、训练方法是永恒的主题,书法实验尤为重要,凡事不要凭空想象……
以上是我的教学研究心得,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想了解更多的练字方法问题,请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信息。我的抖音、火山、西瓜里面有小视频,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支持!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我认为悟性是一方面,勤学苦练靠时间是一方面。
其他网友回答:<2>“如何把握欧楷毛笔字笔画的肥瘦?”欧楷的特点确有肥瘦适中的特点,欧体的险峻瘦长似乎是和欧阳询本人的清瘦是一致的,真可谓是“字如其人”,然而如何具体把握欧楷毛笔字笔画的肥瘦我觉得应该从运笔,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要把握欧楷笔画的肥瘦特征,首先我们得要了解一下欧体的整体风貌特征。
欧体的风格特征欧阳询,是“初唐四大家之一”又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其书初学王羲之,于平正中见险绝,世称“欧体”。
〔欧阳询“欧体”楷书〕
《宣和书谱》中评价欧阳询:
“询工书,为翰墨之冠。”
欧阳询的书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瘦硬和险绝,瘦硬乃初唐书风,杜甫曾赞:“书贵瘦硬方通神”,险绝则有别于二王的中庸之风,更多的是六朝的结字方法。
据说欧阳询“八体尽能”,因取法高古,其楷书骨气洞达,点画工妙,有因其博采众长,所以在结构上能做到浓纤得当,仪态精密,卓然自成一家。
明代陈继儒评价欧体到:
“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这“瘦硬清寒,神气充腴”自然说的就是欧体笔画与结构表现出来的肥瘦特征。
承接上面的问题,如何能把握欧体字笔画的瘦硬,不仅仅要从笔画的运笔入手,而且还必须同时注重结构。
一,从运笔入手把握欧体笔画的肥瘦我们都知道欧体的笔画特征是“方起圆收”,其实欧体之所以险峻而且刻厉,大部分原因还是由于方笔居多。
那么从何具体从运笔来把握欧体笔画的肥瘦呢?我觉得主要从起笔,行笔,收笔三个方面来把握。
1.起笔
欧体的起笔多数为方笔,这就已经奠定了欧体笔画“瘦”的基调,不同于颜体的藏锋圆头起笔,显得敦厚。
〔欧体楷书单字“乎”〕
以这个欧体楷书单字“乎”为例,起笔和收笔其实都方的,我其实觉得欧体的横画特别像一个拉长的平行四边形,棱角分明。
刚才说了方起笔就奠定了笔画“瘦”的基调,再加上这个横画是由细到粗,中间最细,末尾最重,欧体笔画的“肥瘦”之感就跃然纸上了。
2.行笔
行笔的速度有快有慢,行笔的力度有大有小,行笔的轻重有粗有细,所以行笔阶段是把握欧体笔画肥瘦的重要一步。
〔欧阳询楷书单字“为”〕
以“为”字为例,欧阳询在处理“为”字的横画时,保持行笔力度和粗细,甚至越写越细,这是为了表现“瘦”,到了转折处突然增加笔画的力度,笔画也因此变得厚重起来,这就是“肥”的具体体现。而这个笔画横斜钩则是一笔完成的,所以在行笔中是最好体现笔画肥瘦的。
3.收笔
收笔往往意味着一个笔画的完结,笔画形态的塑造在收笔的那一刻就完成了,因此,收笔不可马虎潦草,要善始善终。
〔欧阳询楷书单字“避”〕
我们看这个例字的捺画,也是笔画本身特点的需要,在捺画的收笔处,笔画也是突然加重,铺开笔毫,使笔画变肥变粗,和这个字其他笔画以及和捺的前半段形成肥瘦的对比,显得笔画和字更加瘦硬挺拔。
二,从结构入手把握欧体笔画的肥瘦很多人可能会奇怪,从结构入手能把握住笔画的肥瘦?这看似毫不相干,笔画是笔画,结构是结构。但结构不正是需要笔画的支撑吗?结构变化,笔画的粗细就不会变化吗?我们用实际例子来说明:
〔欧阳询楷书单字“暑”〕
“字体窄长,肥瘦适中”是欧阳询楷书为了达到清秀瘦长的需要而特别显著的特征。
在这个“暑”字里,很明显能看出字形的瘦长,这便要遵循“横轻竖重”的原则,字形拉长之后,相应的笔画便有所变化,横向笔画变细,纵向笔画变粗。这就是结构引起笔画肥瘦变化的典型例子,也进一步说明,结构的变化同时会引起笔画粗细肥瘦的变化。学习学习欧体,从结构入手也是能把握住笔画的粗细的,我们要给自己多一条学习的道路,不必拘泥于在一点一画上找粗细,事实证明,从结构变化中也能把握住笔画的肥瘦特征。
细心观察便很容易发现,欧体楷书在单字的结构处理上,有一种规律就是笔画繁多的字,字形就处理得长,笔画也比较细瘦,而笔画少的字,则会把笔画加粗,形成形式上和姿态上的“肥”,这王字与字之间就形成了“肥瘦”的对比,也就有了丰腴与瘦硬的对比,一篇作品不可能全是瘦,也不可能全是肥,要肥瘦适中方能尽其妙!连欧阳询自己都说:“又不可瘦,瘦而形枯”,所以写欧体切忌“瘦而形枯”要力求做到“肥瘦适中”。
〔欧阳询楷书单字“壑”与“寿”〕
通过以上的单字,我们可以以管窥豹,欧体凡遇笔画繁多的字,就会把字形拉长,笔画变细变瘦。
〔欧阳询楷书单字“山”〕
而凡遇笔画少的字,则会把笔画变粗变肥,以便于和其他字形成肥瘦的对比,不仅在结构中,在章法上也显得肥瘦得当,字字适宜。
所以,从结构上来说,不论是从一字中的结构入手,还是从字与字的排列关系入手,都是可以对笔画的肥瘦粗细进行恰当的把握的。
其实,从笔画和结构上对于粗细的把握又统一于欧体的整体作品中。
〔欧阳询楷书整体布局〕
从欧阳询楷书整体布局来看,其实已经包含了我们所说的从笔画和结构来把握笔画肥瘦的特征,因此才显得字字大小合适,笔笔肥瘦得当。
历来学习欧体者,无不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入手来把握欧体笔画的肥瘦粗细,清代书法家姚孟起临摹的欧体就是一个典范:
〔清代书家姚孟起临摹欧体,对笔画和结构的粗细肥瘦把握细致入微,因此惟妙惟肖〕
针对“如何把握欧体笔画的肥瘦”问题,我给出了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入手把握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您的关注和鼓励,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谢邀
既然要学欧楷,第一要对欧楷有一个清晰、正确而全面的认识,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粗细变化,如:欧体敧正、笔画粗细变化长短适中、四面停匀、八方俱备等等。第二欧楷的执笔,可读一下率更的《执笔法》,第三欧楷的笔法可读率更的《用笔法》,第四结构解体《三十六法》还有欧阳询的《八决》,当然临帖是少不了的《九成宫》、《皇甫诞碑》、《化度寺》等,进一步的反复学习,总之:功夫+坚持+方法,功到自然成!笔画只是欧楷的基础,笔法、结构更重要!祝友学书愉快!
诚谢邀请!我只学过欧体行书,所以对欧体了解甚少。这个问题我想不外乎两点,一是用笔的提拉按顿的程度,二是字体的长方形。字的笔画多,下笔轻些,写时注意字体的长方形,这样也许能解决字体笔画肥瘦问题。
其实,不只欧楷,肥瘦(或叫粗细)都是很重要的。控制点画的粗细,无非提按,提则细,按则粗。但欲点画有筋骨(弹性感),则非中锋行笔难为。至于哪些要粗,哪些要细?就字而言,点画多宜细,点画少宜粗。一字之中,长宜细,短宜粗。撇宜细,捺宜粗。横宜细,竖宜粗。这只是常理而言,也非绝对,古人说因势布形,这个形自然也是包含粗细的。连续出现点画少的字时,一味粗,肯定也不美的。要很好掌握,还是多读帖。看原帖欧阳率更是如何安排的。一点拙见,望对先生有所补益。
其他网友回答:细笔画用小毛笔写,粗笔画用大毛笔写
其他网友回答:你的右手臂痛或酸痛手握毛笔时,你的笔功可以了。再把握运笔轻、重,坚持再坚持必定成功。
分享到:相似文章推荐
Copy right©2006-2021惠修网hfqx.com.cn版权所有 赣州名都贸易有限公司 赣ICP备2021008248号
威海链 » 如何把握欧楷毛笔字笔画的肥瘦?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