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书法是大众文化还是小众文化?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书法,从来都是小众文化。

一、历史原因 历史上,文化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可以说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识字的人都是少数,识字的人里边称得上文人的更是少数,而书法又是一部分文人的书房余事,所以书法是小众文化。

二、书法热 中国人一直有对文字的敬畏传统, 在以前,包括现在很多农村,一些能写大字的老师、中医都被尊称为先生。建国以后,各种扫盲运动大大提高了识字率,能写字的人也就多了起来,基数大了之后,书法慢慢热了起来,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书法以时间炙手可热。及至当下,书法人口多了起来,但同时人们的消遣、娱乐方式也多了起来,书法人口与总人口比起来依然是小众。

三、书法与写字 书法与写字是两个明显不一样但是又常常被搞混淆的概念,现状是每一个会写字的人都无比笃定地认为自己是懂书法的,看到无论是大书法家或者是街头写字的乞讨者,抑或是公园写“地书”的大爷,都要根据自己的观点品头论足一番。所谓众口难调,大家的眼力和审美品位更是参差不齐,所以就出现了大书法家可能会被贬的一文不值,普通初中生的字被捧上天的现象。

四、实用性和艺术性 书写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肯定是不冲突的,我们看古代留下来的碑帖,几乎都是有实用性的,《兰亭序》就是一个诗集的序言,《祭侄文稿》确确实实就是写文章打的一个草稿,很有很多法帖就是文人互相往来的书信书札,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实用性。只是当下需要实际书写的场合比较少了,实用性退居幕后,艺术性更强了,但是二者并不冲突。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永远不可能大众化。尽管今有书法热,尽管有不少人提书法进学校,进课堂的建议,尽管社会上很多人在练字,书法永远不可能大众化。因为书法是一种高雅艺术,如果这种高雅艺术大众化了,绝大多数公民都要练成书法艺术家的话,那是很可怕的事,也是很可笑的事。

已经有人批评我把书法神秘化了。我不是神秘书法,我是敬畏书法。造就一个书法家,需要几十年的不间断习字,还得阅读大量的书籍,要想成为一个书法家,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学问家。即便成为了一个学问家,也未必就能成为一个书法家。

我不是给大家泼冷水,我是提醒大家不要选错路,走错了方向。

比如说,以前都说有八亿农民,如果有四亿农民在搞学问,练书法,那是怎样的场面,会有怎样的结果。还比如,全国大约有二三百万军人,如果有一百万军人,把主功目标放在书法艺术上,那是怎样的结果,想想不可怕吗?不可笑吗?有这个可能吗吗?!

书法不可能大众化,但练字可以大众化,所有人都应该学文化,所有的人都应该练练字,写一手漂亮的字,是人人应该做到的,也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

把练书法与练字区分开来,别追求引导书法的大众化,要追求引导学文化读书练字的大众化。

总之,千万不要把书法与练字混为一谈。



其他网友回答:

这里有三个问题:1、书法和写字有什么区别?2、书写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冲突吗?3、书法是大众文化还是小众文化?依次解说。

1、书法和写字有什么区别?有天壤之别。

这个问题在古代不存在。因为古代读书人从小就学毛笔写字,写字人人会的,大家彼此。但古人从不敢说自己写的毛笔字是书法,因为人人知道写字和书法有天壤之别,即使成年人想学书法也得去苦求笔法,寻找名师。如果不得笔法,想学成书法“难于登天”(黄庭坚语)。

但是这个问题在现代却成了大问题。因为人们从小写字是用硬笔,见到有人用毛笔写的字,便以为是书法了。这个书法和写字的天壤之别,少人知晓,更不愿去下苦功追求笔法,便把写字当作书法了,成为眉毛胡子一把抓,直把杭州作汴州了。能够思考这个重大区别问题的人都不多,大多数人都以为把字用毛笔写好看了就是书法,别说去苦求笔法了。

2、书写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冲突吗?毫无冲突,但有误区。

古代人用毛笔作实用书写,都和书法艺术不冲突,产生了历代书法大师,历代书法家都用书法写实用字,如写信札尺牍,写公文碑刻,都一样实用,传到后世便成为了书法墨宝。但书法和书写的形式从表面看虽然一样的,都是毛笔字,但本质却有着根本的区别。即书写只有字形,无笔法、笔势和神韵。书法则字形中具有笔法、笔势和笔意,即黄庭坚说的“字中有笔”。现在的误区就是人们普遍把字中无笔的书写误认为是字中有笔的书法。学习者往往学错,教学者往往教错,骗子手乐于混水摸鱼,造成了对书法认识的错误和混乱现象。

3、书法是大众文化还是小众文化?书法是高雅尖端文化。

书法是大众文化还是小众文化?要看书法的话语权是掌握在内行还是外行手里。因为书法是一种反映人格的高雅尖端文化,可以说是小众文化中的小众艺术。但只要这极少数书法行家具有话语权,就可以通过宣传教育使小众变中众、再变为大众能接受和乐于欣赏的文化。

如果外行掌权,书法、书写不分,以书写代书法,以俗书代经典,则不同了,表面上看是轰轰烈烈的大众文化,展览评奖一个接着一个,实际是有名无实,外强中干。书法只能作为小众中的小众文化,由为数不多的行家勉强维持或成为一种绝学了。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中国,书法是大众文化和小众文化共享共存的艺术,书法艺术是一个塔式的文化形象。尖端有书聖,基础有广大爱好书法的群众。所以问书法是什么文化,以愚见书法是中国的国家文化!(问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挖坑!)

其他网友回答:

喜欢书法和善于书法,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广义的书法,属于大众的文化。狭义的书法,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艺术。

说到书法,大家第一个观念就是用毛笔书写的汉字。其实书法的范围还包括硬笔书法。书法首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家写好字的方法,它不一定要有艺术的成分。文字传递的是信息,规范化的书写,才能准确的让读者识别。从入校门开始,教师就开始教授学生们写字的方法。如果不按规矩写,我们的字肯定写不好。从目前的入学普及率来看,书法大多数人都是学习过的。自然属于大众文化。

狭义的书法,就是使用毛笔进行的书法。毛笔书法由于它是使用毛笔做书写工具,对于现代人而言,一生不用毛笔,对个人的生活、工作丝毫不受影响。它只是一种个人的兴趣爱好。

其他网友回答: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这段时间,书法艺术是经历由少数学者与爱好者的坚持 到近些年井喷式的递增书写者,还有现在大多民众都想无偿索取字画来看,可以说当下所谓”书法"已经是大众文化了(现在所谓的书法家相当是写得来几个字而已)!但真正能懂得书法的核心价值观的人那绝对在任何时代都是极小众的!举个例子,就象现在全国各地什么样的人都想搞收葳一样,收了一大堆”古懂"把自家宝贝拿到真正权威鉴定家去一鉴定基本上都是假的一样,表面上繁荣,实则真品寥寥无几,所以真正的书法艺术不可能成为大众文化,毕竟书艺是有很纯的含金量的!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发展至今,是找到书写乐趣人群的文化,是以书法谋生人的文化。

其他网友回答:

从《书法大辞典》里头对写字和书法的解释是:

写字是用笔在纸上或其他东西上做字,

而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

这两者的含义不同。

写字世界上各种文字都适应,

而书法则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

写字和书法都依托于文字,但书法在表现汉字的形式和内容上比写字要丰富得多。

写字是书法的基础

我们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写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是写字在内涵上的拓展,在艺术上的升华。

中国的文字产生发展到现在有4000多年的历史,汉代许慎在其著作《说文解字》中有说:“著于竹帛谓之书”。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书道、书艺、书事等。从先秦到东汉前期,“书”的意思是记述,是写字,被当做一种技能,跟木匠,跟车夫的性质是等同的。

书法艺术的产生

到了东汉末期以后,人们在书写的实践中,慢慢的地认识到了文字的形式美,懂得了书写的艺术价值和表现规律,随着书体慢慢变多,书家们的技巧逐渐精湛,借助于汉字的形体,用来表达书写者的感情、趣味、素养、风格、思想等精神因素,于是就形成了书法这一门艺术。

写字和书法的不同

文字是用来代表语言传达思想的工具,它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汉字的形象丰富变化多样,它除了实用价值外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写字的目的在于准确的表达字的意思,发挥文字的实用性。因此,在表现汉字的形式上,只要求按照汉字的基本结构,清楚正确的写出字形来,至于美不美这并不重要。

书法则侧重于追求汉字的艺术性。”唯笔软则奇怪生焉“。传统的书法,它是用毛笔蘸着墨汁来书写汉字的,用此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书家们在不违背汉字字体基本结构的前提下,带上个性的色彩,从而形成了艺术风格各异的各种书体。

关于书法的理解

书法艺术包括笔法、笔势和笔意三个要素,其中笔法和笔势是属于技巧部分,而笔意则是属于神采部分。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它既是技法和神采的完美统一,也是书法艺术美和文字内容美的互相衬映。

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在其著作《书概》中关于书法有说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总之,

书法在含义和表现汉字形式、内容的侧重点上都不同于写字,他要比写字要求高得多,但是,要确定一点的是:书法首先是写字,一切不是以写字为出发点的,都不能称之为书法。书法只不过在写字的基础上,有更高的要求。

我是书法有云,一个书法爱好者,从事书法软、硬笔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是国粹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了解熟悉宣传承传的义务和学习临习的必要!但未必每个人都要成为书法家!但汉字的产生演变发展的过程,作为一个中国人有必要多做了解!

书法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从小就应介入和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从娃娃抓起才能渐入佳境!现在流行国学热,书法自然也是避不开绕不转的一门功课!但书法的学习不是说三天两早起就能学会学透的!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磨炼!至于它的文化定性我是这样理解的:


学与不学是每个人的选择和志趣!有兴趣自然可以学习磨炼一番,但未必就要成名成家!未必就要加入各级书协以博人眼球!重要的是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作为一种性格的磨炼!身体的养练!志趣的培养我认为自然可以牛刀小试!从这一方面讲它就是小众文化!毕竟没有每一个人都去学习书法的必要!学自然值得肯定!不学也无可厚非!

如果从它的演变发展历史看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宣传了解熟悉的必要,从这一方面讲它又是一种大众文化!至于书坛上出现的“丑书”和“名家书法之争”也是时代发展和书法发展过程本身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无须扩大和夸大!也无长期争议和持续发酵的必要!任何一项技艺的几经演变和演化都会出现不同的声音这很正常!无须渲染和放大

至于学生学习书法我是持赞成和肯定态度的!毕竟学生学习书法有更多的便利和方便之处!也更容易进入状态!也更容易出成绩和成果!但学生书法和专业书法家的书法毕竟是有差别和区别的!没必要硬性比较!它们之间没有可比性!也没有必要去做比较!书法家有书法家的任务!学生有学生的任务!各自做好自己最好!也最重要!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难。书法既是大众的,也是小众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有中国都离不开汉字。现在的手机,电视,电脑,广告,牌匾,都是汉字。城市街道门牌,匾额,对联等。我们上学的课本肯定也是汉字为载体的。从小几乎每天都大量阅读,书写汉字。对于汉字的好丑程度不同都有自已的看法。如果看到一幅写得好的大字对联,匾额等都会畄意。如果是正楷或行书,多数人虽然写不好,但不一定不识货。如果是草书,特别是狂草,大篆,小篆,隶书,章草等。很多字都不认识,怎么评判。实际上我们每一个热爱书法的所有人,都在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过程。书法之路浩如大海,没有一个人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当然水平高的人,懂得文字学,书法史,而且临碑帖几十年,文化水平高。对各种书体有深入专研,这些人肯定是多数了。







标签: 小众文化 大众文化 书法 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