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的书法给人以特别安静的感觉。他说:"朽人的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弘一书法不激不厉,字呈纵势结构,上松下紧。字距舒朗。书写时心平气和,用笔慢,减少提按顿挫的动作。线条粗细变化不大,起止无痕,通篇节奏趋于平缓,营造出幽深无际、宁静安祥的境界。
书家创作书法作品时,根据立的意境,为了表现好意境之美,须找到相对应的表现形式,如果弘一的书法作品点画粗细变化大,结构动势强烈,大章法紧密的话,则效果相反,无法达到表现"静″的境界。
线条的提按变化小,圆润、含蓄。结构平稳工整,呈静态。章法舒朗,有平和温雅之感,这些安排都是为他的创作立意和审美服务的。
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1905年留学曰本,回归后在杭州等地教学,是著名的书画篆刻家、音乐家、戏剧家、教育家、诗人、学者。林语堂赞:"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上图书法作品为弘一法师所书,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其他网友回答:要问临习那位古代大家的书法能让你立刻安静下来。
以我的体验,首推钟繇和王羲之的小楷,只有临习钟王经典作品时曾有这种特别的感觉,尤其是临《姨母帖》时,不知何故,未临先观其帖时,就被作品高古静美的氛围所倾倒。此帖典雅清秀,雍容华贵。字里行间透出萧散静穆的中和之气,让你在临写中始终心怀敬畏,丝毫不敢造次。
姨母帖字数虽不多,但书圣将其营造的壮严静美达到了极致。临习时,仿佛能感觉到她静似莲花般的清香,此时没有了震撼,只有一种仅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敬畏和感动,深深融进了心底…… 。
以下是本人习作,请老师们指教
<2>《姨母帖》是王羲之的经典手札之一,是学习王字之人的必临书帖,它既为我们研究王羲之各个时期的书法风格提供了思路,也可以锤炼学书之人的笔法,增强用笔的厚重感,同时《姨母帖》变化无穷,瑰丽高妙。因此,《姨母帖》让我觉得异常安静十分震撼!
《姨母帖》原文:“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译文:“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顿首为古代书信用语)。我突然遇到姨母过世之事,内心无比哀痛,不能自己,真是无奈啊,现在悲伤之情久久不能平息,胸口堵塞,语无伦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表情达意。此信件就是表达自己的悲痛哀伤之情,文中的“姨母”就是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卫夫人,由于他们的关系非常好,因此当时王羲之的心情是非常难受的。
笔法厚重。其起笔非常圆润,这种笔法属于藏锋起笔,露锋是不可能写出这种感觉的。不仅起笔圆润,其转折之处亦圆转,这种圆润之感体现出中锋用笔的厚度,有饱满爽朗之气,尤以这种转折最为精妙,它能很好的体现一个人的书写功力。王羲之用笔的厚度从“塞”字便一览无余。其次是行笔有弧度,笔画基本是弯曲的,而且这些弧度基本是向外弯曲,即“凸”出来,而不是“凹”下去,如下图所示。
取众家所长。此贴具有“曲”的特点,而这种弯曲度正是其高妙所在。与“直”相比较,这种“曲”能体现书法的柔美,能展现毛笔书写时丰富的外形面貌,能体现线条的弹性和力道。
《姨母帖》的这种笔法特点正好与隶书相近,其相近之处表现在起笔和行笔,他们基本上都是藏锋起笔和中锋行笔,而且这种笔画非常多,其隶意是比较好理解的。
但是收笔的隶意就不太好理解了。以下图说明,图中的走之底是有所不同的,隶书《石门颂》的捺与《姨母帖》笔意相当,特别是在收笔的时候都是保持笔尖在中间,而行书《奉橘帖》的捺画收笔有侧锋之意,即笔尖靠近线条边缘。
纵观全篇,《姨母帖》的向势笔画相对较多,因此与颜真卿的书风类似。此帖前半段的大字和后半段的小字形成比较强烈的层次感,王羲之的高妙在于如何让这种对比过渡更加自然,《姨母帖》靠的就是“遘”字下方的的布白,这一布白就是缓冲地带,虽然这一布白是王羲之为尊重其姨母而另起一行造成的,但是他能突然改变节奏,用小字书写,这不是很奇妙吗?所以这种书写技巧值得我们学习。
其他网友回答:这个还真的有!当然不止一位啦。只是为了合题我各举一例吧。让我平和安静的是虞世南楷书《孔子庙堂碑》;让我激动震撼的是傅山的狂草!
虞世南是初唐四大家之一,学书曾拜智永和尚为师,深得王羲之书法真传。《孔子庙堂碑》是他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书法用笔秀丽含蓄,俊朗圆润,字形稍长,气势舒展,横竖撇捺之间绝无其它唐楷鼓努为力的弊端,一片天真自然,平和润雅之气。 是历代书家公认的虞书妙品。宋黄庭坚有诗赞曰:“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但正因为虞书平和安祥、不激不励,一派谦谦君子气象,故很难让人抓住特点,所以习练虞书的人很少。而我也是偶尔看看写写,体悟一下那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超凡绝尘`卓而不群的静气!一一呵呵,我是不是捧的太高了?。不过我还是觉得,他的字亦如他的《蝉》一样:“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提起傅山,可能知道的人就多啦。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诗人、医学家,真的是学贯百家、文武全能。因其学问成就卓绝,茹古涵今,被时人称为“学海”,成为明末清初学术界百科全书式的一座高峰。傅山书宗二王,尤其受颜真卿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创新理念,对后世影响很大。我最喜爱他的连绵大草!也许他受道教思想影响,无论做人处世写字作学问都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他的草书极具视觉冲击力,通篇密密麻麻,曲曲折折,层层叠叠,放纵连绵,跌宕起伏,在纷繁激烈的缠绕中,既酣畅淋漓又精致细腻。既有泉在山中的千转百回又有大江东去的一泻千里。相比于同时代另一个草书大家王铎的屈曲沉郁,傅山的草书里流溢出更多的是自由洒脱、浩然正气!
好,就回答到这里吧,休息一会,还没吃晚饭呢。所以,至于我是怎样喜欢上书法的这个话题就等有机会再说吧。
王羲之、颜真卿两人的字千变万化,越看越喜欢,总是让人寻味,千古叫绝。
其他网友回答:弘一法师
我是天津人。弘一法师老乡。在这边的寺庙里有弘一法师的纪念堂,里面陈列着法师的真迹。真的是异常安静平和的,能感受得到。
其他网友回答:要说还是真有一位人品不行但是书法不错的宋代奸臣高俅的书法,其字体比较活泼,笔画变化大,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随意性。
必须是书圣王羲之!看到王羲之的字,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何其有幸,生在中华,有如此灿烂之文化得以传承。那一笔一划,纵使时空相隔千年,依然震撼人心!
其他网友回答:要说震撼,我推荐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好多书家还有网友都评论说如果不是唐太宗一再推崇《兰亭序》的话,那么《祭侄文稿》就是天下第一行书了。
《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
《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且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故《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
威海链 » 有没有哪位古人的书法,让您一见就觉得异常安静,或十分震撼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