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临终前告诫后人:勿近白虎。这个白虎是啥?“勿近白虎”的含意是指什么?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胡雪岩临终之前告诫后人:“勿近白虎”。

很多人都认为胡雪岩口中的“白虎”,有视白银如恶虎的意思,又或指有白道之称的官场。

我也是醉了,显然不能苟同。

白虎,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人们对星宿的崇拜,是代表少昊与西方七宿的西方之神。

在民间,将成年女性私处无毛者称之为“白虎”。按照封建迷信的说法,这种女人会妨祖克夫,会给与之交合的男人带来霉运。

我们无法知道胡雪岩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是否遇上了这种女人,也无法知晓胡雪岩是否将自己的不幸归罪于这种艳遇。或许胡雪岩临终前所说的“勿近白虎”就是这个意思,但因为我们无法确定,也就当不得它是真的。

我更愿意相信另一种说法,就是胡雪岩所说的“白虎“,既非白花花的银子,也不是白虎女子,而是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一类人。

这种人既有官场背景,又和西方列强相勾连,能力之大,绝对可以一手遮天。其代表人物就是胡雪岩晚年最大的对手盛宣怀。

胡雪岩自幼家贫,早年丧父,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从扫地打杂做起,直到做到钱庄的伙计。也正是在这个钱庄里,他因为勤快能干,头脑聪明,深得掌柜的赏识。在他的帮助下,胡雪岩得于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并在随后的发展中生意就像滚雪球般愈来愈大,俨然一方巨富。

如果他的人生中没有遇上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那么此生也许就这样平庸度过。然而,世间的事情总有太多的巧合,左宗棠居然找到了他。

身为大清“塞防“的代表人物,左宗棠一心想收复新疆。而当时大清国库空虚,有限的军费又大多用之于李鸿章的“海防”。左宗棠无奈之下,只能通过胡雪岩,在西方列强的手中借来巨款,用于行军打仗。

事成之后,不管胡雪岩愿不愿意,他的身上都贴上了左宗棠的印记,虽然得到了红顶商人的荣耀,也同时成了“海防”系打击的对象。

负责“海防”系出手的就是盛宣怀,他的名气也许不如胡雪岩的大,但他办事的能力非同一般,是李鸿章手下极为得力的一员干将。

公元1882年,胡雪岩决定进军蚕丝市场。当时这个市场基本上被洋人所垄断,国人要想涉足一步,谈何容易。而胡雪岩其意却是想将整个市场收回到中国人手里,这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胡雪岩就是胡雪岩,经过他的一番周密筹划,事情进展得出奇顺利,等到在处理意大利生丝市场的这个问题时,意外发生了。

这个意外的制造者就是盛宣怀,因为他的干预,使得胡雪岩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为了筹到钱,胡雪岩只能向汇丰银行提出借款。

盛宣怀以李鸿章的名义通知银行不得借贷,为防万一,还将这笔款项掌握在自己手中。此时的胡雪岩,在官场上能够帮到自己的左宗棠己然仙逝,要想通过自己的关系借钱,又苦于对手拼命拆台,无奈之下,就只能变卖家产来还清欠款。

这样一来,胡雪岩只剩下钱庄一项尚可腾挪。然而,盛宣怀既然出手,岂有容情一说,他立马派人放出风去,使得胡雪岩的钱庄出现挤兑风波,成了压垮胡雪岩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此可见,这一系列的打击让胡雪岩认识到了盛宣怀的可怕,更清醒地认识到官场势力和西方列强的强大,一旦与之为敌,等待自己的,只能是不可逆转的失败。

所以临终之时,他才会发出“勿近白虎”的感慨。这白虎二字,既有白道官场恶如虎之意,也有以西方之神来形容西方列强在当时的神通广大。

其他网友回答:

纵观清朝200多年的历史,诞生的富商难以数计,但是,出身贫寒、白手起家、经商获仕、戴红顶穿黄马褂的商人,仅有胡雪岩一人。他是晚清富有传奇色彩的“红顶商人”,是田地万亩、富可敌国、显赫一时的商家巨贾与朝廷显贵。然而,再显赫的身份地位,再多的金钱财富,也阻止不了胡雪岩人生如梦、商业败落的悲剧。

胡雪岩的旧式经商思维,他的骄奢淫逸,还有政治势力的排挤与西方殖民者的打压,他的商业帝国轰然倒塌,胡雪岩最后也落得一个郁郁而终的下场。在他临死之前,胡雪岩留给了后辈子孙“勿近白虎”的遗言,这里的“白虎”究竟指的是什么?胡雪岩为何会留下这句遗言?

胡雪岩画像

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绩溪,幼年时因家中贫穷,亲戚便给他介绍了一份在钱庄当小学徒的工作。在当学徒期间,胡雪岩逐渐熟悉了经商之道,结识并接济了一位进京求职的落魄书生王有龄,他们二人结为莫逆之交。

做官以后的王有龄也是一个懂得知恩图报之人,胡雪岩在他的扶持下,自己创设了阜康钱庄。有了政府官员做靠山,胡雪岩的钱庄生意可谓是水涨船高,互惠互利的王有龄在官场上更是平步青云。

胡雪岩故居

然而,在1861年,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太平天国大军的大举进攻浙江,任职浙江巡抚的王有龄,因杭州城破以身殉节,失去了这个大靠山后,胡雪岩的生意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胡雪岩有且只有一个办法:转而攀附新任权贵,这个人就是左宗棠。王有龄失城自杀后,左宗棠在曾国藩的推荐下担任浙江巡抚。胡雪岩瞅准这个机会,为左宗棠筹办军饷、购置弹药、筹借洋款,很快就成为了左宗棠必不可少的得力助手与大红人。胡雪岩在为左宗棠办事之时,他自身的势力更是如日中天,其商业范围更是由原来的田庄扩展到当铺、茶叶、丝绸等多个行业,这让他迅速累积了巨额财富。

胡庆余堂

胡雪岩也是一个识时务者之人,在累积财富的同时,他也不忘自己积累声誉。所以胡雪岩便创办了“广施丹药、救济世人”的“庆余堂”,同时又打出了博爱的宗旨,收获了“仁义商神”的美誉。只可惜,胡雪岩这位“红顶商人”所创办的商业帝国并没有维持百年昌盛。

胡雪岩所依附之人是左宗棠,此人与慈禧身边的另一位大红人李鸿章素有旧怨,向来在众多问题上意见相左,所以,胡雪岩经常受到李鸿章势力的排挤;再加上西方资本疯狂涌入中国,不愿转变旧式经商思维的胡雪岩,一直处于劣势地位之中,最终因生死投机失意失败,导致了整个商业帝国的败落。

胡雪岩剧照

从钱庄学徒到商界巨贾,从口袋空空如也到日进斗金,再到商业帝国的彻底败落。胡雪岩富有传奇色彩一生,最终以贫困潦倒、疾病缠身收场,在他临终之前,他留下了让子孙后代“勿近白虎”的遗言,其实就是在告诫子孙后代远离“白银”,因为“白虎”二字就是清朝商人口中的“白银”。

在胡雪岩躺在病榻上抑郁而终之时,他回首自己的一生,再看看自己现如今的结局,都是因为太过于痴迷财富所致,如果不要先前的那些巨额财富,或许自己还能够安享晚年。为了不让自己的后代子孙重蹈“人为财死”之路,才告诫他们“勿近白虎”。他的后人也一直谨记先辈遗言,后人中基本都是从文从教,几乎再也无人经商,逐步远离了金钱的诱惑。

其他网友回答:

<2>首先解释一下白虎的意思

女性私处自古以来就带有神秘色彩,与此同时有一些不科学的言论就出现了,如女性阴毛少被称为“白虎”,古人认为白虎女是一种祸事。

那么胡雪岩说的勿近白虎是什么?解释这个得从胡雪岩的生平经历讲起,大家就知道为什么了?

胡雪岩,由于台湾的高阳先生写的同名小说在1990年代畅销大陆,引起无数大陆商人对胡雪岩的成功顶礼膜拜,那套小说还在当时成为送礼佳品,以致出现了“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的江湖名言。胡雪岩在短短的12年里由一个小地方的小钱庄老板跃为资金上千万两、田地万亩、官授二品顶戴、御赐黄马褂的超级红顶商人,人们都对此非常羡慕和渴望。可惜,当时许多人都选择性地忽略了历史上胡雪岩的最终结局。那就是,他后来被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红顶商人”即“官商”,“红顶商人”通俗点讲就是政府里的官员,同时再以商人的身份出现,兼具公务员和商人两个角色的人,亦即“官商”。)

为什么一位二品的红顶商人会遭遇到如此悲剧呢?

那还得从他的蚕丝厂说起。丝,是当时中国出口的大宗原材料。刚开始中外贸易时,中国生丝的行情,被中国的丝行操纵在手中。丝行利用信息来源的不平衡压低支付给农民的收购价,同时又利用收购方面的优势抬高外贸售价,获利丰盛。但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欧洲市场的生丝囤积的重要性已经大为下降;而且,意大利等地的生丝产量也大幅提高,于是生丝的定价权开始向西方转移。而胡雪岩有感于“江浙丝茧,向为出口大宗,夷商把持,无能与竞。”于是在1882年,胡雪岩开办蚕丝厂,高价尽收国内新丝15000包,企图夺回生丝定价权。

那么,他夺回了没有呢? 胡雪岩的巨量囤积,的确使他在于外商谈判价格上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当时每包生丝通扯价(平均价)为320两白银,胡雪岩囤积的生丝总价为480万两白银。外商们愿意加价收购他手中的生丝,这一加价幅度高达总价的一半,但是胡雪岩拒绝了。很明显,胡雪岩拒绝的理由不可能是基于爱国,更多的应该是利润没达到他心中的目标。怡和洋行的档案表明,在1883年4月、8月,他们两度与胡雪岩商量购买生丝,胡雪岩“自信心甚强,因为本季丝收极歉”。 但是,在胡雪岩对生丝市场极为自信的时候,他的阜康钱庄出大问题了。

1883年10月19日的《申报》记载:1882年的冬天,“本埠各大行栈倒闭纷纷,约计所耗之数,有数百万之多。市面情形大为减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商铺大面积倒闭的现象呢?原来,19世纪80年代的中国,洋务运动发展导致了不少民营资本纷纷参与到股份公司的开设之中,许多民间资本纷纷流向股份,其中当然不会少了逐利而行的钱庄。由于资本的大量涌入,股份公司的股票价格自然被不断推高,这样又导致民间对股份公司极为看好,宁愿向钱庄贷款也要去买股份。1884年1月23日《申报》称,从1882年开始,“买卖股份之旺,几于举国若狂,不及一年,而情弊显露,股票万千直如废纸。”股份公司的崩盘导致了连锁反应,阜康钱庄的贷款回收基本无望。

而胡雪岩敢于与外商斗生丝价格的前提就在于他的钱庄优势。如今全完了,因为大批民众纷纷涌进各钱庄挤兑,钱庄自顾不暇。 1883年11月,胡雪岩将自己所囤积的15000包生丝分别卖给了怡和洋行(2000包)、天祥洋行(13000包),亏损150万两白银。若在之前,这损失胡雪岩肯定能够应付过去。可惜,今非昔比,胡雪岩的资金链处处漏水,阜康上海总号倒闭,接着各地的阜康钱庄纷纷倒闭。“胡所倒约近千万两,半公卿大臣所寄放者”。恭亲王奕、协办大学士文煜“皆折阅百余万”。 立即出面调查胡雪岩所造成的经济事件。在慈禧太后的关注下,户部电报各省严查胡雪岩的政府欠款。结果,各省查出胡雪岩共欠公款总计达240多万两,关键是,这些欠款如今基本无法回归政府。那还了得!慈禧太后“凤颜大怒”。事到如今,胡雪岩的官场恩主、两江总督左宗棠也无法帮他遮风挡雨了,而与左宗棠不合的李鸿章乘机进言胡雪岩平时的“胡作非为”。

于是,慈禧太后下令开除胡雪岩一切官职品位,查抄家产,严追治罪。胡雪岩,彻底破产了。原本,慈禧太后是想将胡雪岩治死罪的,在左宗棠极力斡旋下,还是把他的命给留下了。在这一点上,胡雪岩比沈万三家族要好那么一点点。 1885年十一月,胡雪岩在饥寒中死去,终年63岁,后人把他的棺木埋于杭州西郊鸬鹚岭下的乱石堆中。 而临终留下一句“勿近白虎”遗言。

于是我有两种猜测

  1. 就是告诫子孙要远离自己事业所依仗的靠山祖师爷吕不韦最后因为“奇货”,攀附权利,被迫自杀;而胡雪岩本人,一生依靠自己的贵人王有龄起身,左宗棠发家,靠的正是这官这等权利,而自己的失败,却又更是李鸿章为代表的官。这白虎不是别人,正是这官。
  2. 白虎指的是钱财,胡雪岩的晚景凄凉就是因为白虎导致的。他希望子孙们远离财富,不要被财富支配,失去人生目标,等到钱财失去,发生自己一无所有。

所以我希望大家还是不要误解了胡雪岩说的“白虎”这个词的意思。

更多精彩回答与文章,如:历史上真有女儿国吗?青楼女子如何生活?胡雪岩临死前说的“勿近白虎”中白虎是什么意思?阿房宫有多大?日本“帝银事件”是什么?等爆款问答。请关注鉴史以明志@鉴史以明志

其他网友回答:

清朝光绪十五年(西历1885年),一代传奇商人胡雪岩去世。临终之前,胡雪岩留下遗言给子孙:勿近白虎。

关于白虎的指代,一般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指胡雪岩告诉子孙莫要从事商业活动,因为胡家倾家荡产就是因为做生意,事实上胡雪岩的后人也确实没有经商的;另一种可能指的是胡雪岩因为受官场争斗而牵连,因此白虎指的是官场。而个人感觉,胡雪岩所说的白虎,可能指的是“官商模式”。而胡雪岩的悲剧,其实是我国古代商人史的一个缩影。

商:四民之末

商人这个词汇的来源,有着这样的一个传说:传说武王灭商以后,商朝百姓在周朝统治下并不快乐,而由于商朝百姓基数太大,因此周天子起初对商朝百姓也太过忌惮,对商朝百姓进行打压。商朝百姓迫于生计,于是靠做小买卖为生,而周人习惯上,将做小买卖的称之为商人。可以说从典故上讲,商人这个词就有亡国之人的背景。

早在战国时代,商人这个群体就受到很多学派的敌视:思想较极端的农家学派认为商人是一群吃白饭的家伙,而思想更极端的法家学派则将商人和盗匪相提并论。

秦汉以后,法家学说成为历代统治者统治百姓的实际方式,因此,历朝历代统治者对商人极尽打压之能事:比如秦始皇禁了商人这个行业;刘邦则针对商人进行羞辱政策,到汉武帝时代,汉武帝针对商人直接干起了谋财害命的勾当(按:汉武帝鼓励天下人告发商人隐瞒家产情况,并借此打压商人,没收其家产)。之后历代王朝,对商人的基本态度都是如此。

因此,商人成为百姓中最末的等级。

官商模式

不过,商业活动带来的巨大利益,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古代中国的商业活动,陷入了这样的一个怪圈:当官的依靠俸禄日子很紧,需要商人孝敬,而商人需要权力的支持才能获利,由此官商模式开始出现。而晚清风云一时的商人,不论是胡雪岩还是盛宣怀,都是在这个模式下起家的。

官商模式有利有弊。

所谓有利,指的是商人取得大官的支持,可以在经营过程中取得很多的优势,甚至利用背后大官权力的支持,搞垮竞争对手,侵吞对方的家产;但弊端也同时存在:比如官僚之间的斗争,必然会波及到和官僚有利益往来的商人,一旦自己的政治靠山垮台、失势,那么自己的覆灭也指日可待。

历史上,盛宣怀依附于李鸿章,而胡雪岩依附于左宗棠。左宗棠和李鸿章是一对冤家。胡雪岩的倾家荡产,就和李鸿章、盛宣怀为打击左宗棠而对付自己有关。

因此,在失去曾有的一切后,胡雪岩在临终的时候告诫子孙:要远离“白虎”。而白虎指的正是畸形的“官商模式”:因此,认为“白虎”指的是白银(引申为商业)的,和认为“白虎”指的是官场的,都是对的,并且不矛盾,只是有些片面。

其他网友回答:

1885年的冬天,已然油尽灯枯的胡雪岩对着床边的正房妻子和九姨太说出了:“胡氏儿孙,勿近白虎”这句临终遗言后撒手人寰,一代红顶商人的传奇人生就此谢幕。

再没有官场的情投意合,商场的狠心切角,世间的儿女情长。

胡雪岩

“成也官商,败也官商。”

官商成就了胡雪岩前半生的身居高位、富贵荣华,也断送了后半生的家国情怀、安然终老。

那么胡雪岩临终前所说的“勿近白虎”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有人说勿近白虎,既然是白虎,白当然指的是万恶之源的白银,虎在古代素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自然指的就是官场的高官。

对于以上说法,咱们不做过多评价,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来看看胡雪岩传奇的一生,相信您会和我一样叹为观止。

故事始于1835年,胡雪岩的父亲病逝,年仅13岁的他生活无所依靠,只能孤身一人外出闯荡谋求生计。在杭州各个商铺给人跑腿。

因其少年老成,天资聪颖而且为人勤快,杭州阜康钱庄的于掌柜起了爱财之心,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就将他收为了钱庄学徒。(于老板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一举动成就了胡雪岩传奇的人生)

胡雪岩19岁时,于老板没有子嗣,临终之前将自己的钱庄托付给了他,胡雪岩迎来了一生的第一桶金。


而胡雪岩在当时的乱世之下,深深地体会到单纯地在商言商有多不容易,通过多年经商的独到眼光,胡雪岩将自己的宝压在了盐大使王有龄的身上。

当时的王有龄尚未转正,在官场上急需站稳脚跟,胡雪岩就雪中送炭,利用在钱庄的便利条件为王有龄提供大量的资金保障,助其顺利转正并高升至杭州知府一职。(后来胡雪岩也因此事被逐出钱庄)

付出终有回报,王有龄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在上任杭州知府后,通过官府渠道(形式上有点和我们现在的竞标有些相似)将丝绸生意交给胡雪岩打理,生意所获利润不用上税(赚钱不用交税,现在看来有点匪夷所思),这也帮助胡雪岩成功地将人生的第一桶金变成了第一座金,完成了资本的第一次累积。

于1861年,太平军攻打杭州,胡雪岩大肆出资购买军火、药材等物品帮助王有龄抗击太平军,然而事与愿违,最终杭州还是没能守住,王有龄也因此事自缢身亡,胡雪岩失去了一生的第一个助力。

过分参政,祸起蚕丝。

随着王有龄的离世,在吃到官商甜头的胡雪岩急于寻找能够给自己事业带来帮助的助力。刚到杭州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不久的左宗棠进入了他的视野。

左宗棠像


通过官场的上下打点,多方举荐,他成功走进了左宗棠的核心圈子。

左宗棠当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初入杭州的他也需要有“老杭人士”帮自己站稳脚跟,而胡雪岩刚好满足以上要求,所以二人可谓是不谋而合。

两人初步接触后不久,多年的商场经验让胡雪岩为人处世极为圆滑,更是能摸透左宗棠的行事作风,左宗棠对其是信赖有加,还委任胡雪岩任杭州总管一职。

后在处理钱粮军饷等事更是为左宗棠解决不计其数的烦心事,绑上左宗棠之后,胡雪岩在官商的路上越走越深,越走越远。

时间回到1873年,左宗棠因为朝廷争议“防疆、防海”朝议不断,左宗棠主张先防内陆再转海域,而他的政敌李鸿章刚好和他意见相左。

李鸿章

于是出现了震惊朝野的左宗棠抬棺上朝,立主防疆的画面,慈禧太后最终站在了左宗棠一边,支持左宗棠攻打新疆的阿古伯侵略军。

援疆大战期间,胡雪岩为了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筹款,一个人名义向洋人银行借款近2000万两白银。成功帮助左宗棠收复了新疆,立了大功!

当然这也让李鸿章对他极为不满,更是想通过扳倒胡雪岩来重创左宗棠一系党羽。

由于官商之路的顺风顺水,也让多年小心谨慎的胡雪岩放下了商场上的戒备心理,当时市场上欧洲的生丝大幅减产,导致生丝价格大跌,胡雪岩想通过垄断杭州本地的丝绸产业,加快资金的回笼速度(毕竟和洋人借的钱利息还是很高的)。

但是胡雪岩万万没有想到此举成为了他商业帝国坍塌的序幕。

商业帝国倒塌的序幕

胡雪岩的计划被当时掌管电报局的盛怀宣知晓了,盛怀宣是李鸿章的嫡系,在得知此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告知了李鸿章,二人商议后,一场针对胡雪岩的商业阴谋就正式出台。

盛怀宣把胡雪岩的全盘计划透露给了洋人企业,配合洋人同心同力抵制打压胡雪岩,告知大家期间产生的一切损失由他来承担。

此计一出,胡雪岩的丝绸生意可谓是举步维艰,孤注一掷的银两每天以肉眼能见的速度缩水(估计比熊市跌得还快)。

更为恶毒的是盛怀宣利用其媒体的优势,到处散播胡雪岩破产倒闭的谣言,一时间可谓是风声鹤唳,老百姓们听说后纷纷跑到胡雪岩的钱庄取现银,钱庄遭到挤兑很快便支撑不下去,胡雪岩只能贱卖生丝来填补钱庄的大窟窿!被对手背后捅一刀的胡雪岩血亏了一大笔钱,元气大伤!

官场算计,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事后胡雪岩得知此事的幕后主使就是李鸿章盛怀宣,无奈当时虽然身居要职,但商人的出身就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无力,只能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1885年,左宗棠去世,作为政敌的李鸿章怎能放过肃清其政敌党羽的机会?乘机又在慈禧太后面前告了胡雪岩一状,说胡雪岩在替左宗棠借外贷的时候吃回扣。

慈禧闻言大怒:“此等祸国殃民之人能留在朝中?”于是一张圣旨就决定了胡雪岩家破人亡的命运,胡雪岩在商场、官场的双重打击下一病不起。

胡雪岩破产后,把所有的债主分门别类,哪些人的钱必须还,哪些人的钱可还可不还都做了交代(看得出作为商人出身的胡雪岩还是很有商业信誉的)。

随后给身边的姨太太们每人一笔遣散费用,只留下了正房还有一个九姨太,为什么留九姨太呢?九同“久”一个音,可能是希望胡家的后人在今后的路上能够走得长久吧。

九姨太剧照

靠着胡庆余堂药房的微薄收入,胡雪岩在正房和九姨太的陪伴下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

纵观胡雪岩的一生,可谓是成也萧何败萧何。期间有商场的浮浮沉沉,也有官场的患得患失,更有乱世之下的身不由己。

笔者认为一句白虎,寓意颇深,不能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更应结合当时乱世之下人们生活的举步维艰,朝廷的腐败无能等多方面去理解,白虎更像是一种对当时经济、政治体制的一种不满和抨击,说出了政府的无能和百姓的心声。

当然,胡氏后人自此之后真的没有一个人从事商场上的职业,还有一条就是胡李不通婚。(看来老胡真的是被气坏了)

看完这些后,您觉得白虎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点赞、关注,一定一一回复大家!


其他网友回答:

胡雪岩本是贫苦出身,他的父亲在他12岁那年撒手人寰,无依无靠的胡雪岩只能只身进城谋生,因为没有人脉、没有技能,他也只能做一些低贱的工作,比如给人倒夜壶。19岁那年,杭州阜康钱庄的老板于掌柜看中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于是收他为徒。后来,于掌柜去世,因为膝下无子,所以他将家产留给了胡雪岩。胡雪岩经过努力生意越做越大,他有次资助了“候补浙江盐大使”王有龄,花钱给王买了官,王做了杭州知府后,对胡雪岩的生意大力支持。后来,王昌龄与太平军做战,丢了城池自杀身亡,胡雪岩失去了靠山。随后,胡又认识了左宗棠,多次帮助左解决收复新疆的军费,立下大功,成为官商勾结的“红顶商人”。后来胡雪岩想垄断中国生丝市场,引起洋人的联合抵制,胡雪岩为资金缺口向汇丰银行借款,李鸿章借机向银行施压,走投无路的胡雪岩只能变卖名下产业堵生丝亏损的缺口。但是“胡雪岩破产了”的消息传开了,各地官员和富商纷纷来钱庄取钱,将胡雪岩仅剩的钱庄掏空了,他倒下了。他临死时候警告子孙“勿近白虎”,就是让他们不要涉足官场。白就是“白道”,也就是大清尔虞我诈的官场。他将官场比做老虎,对它有用,平安无事;对它无用,就会被一口吞下。

其他网友回答:

胡雪岩是一个平民商人,他凭借自己多年不懈的努力,最后达到富可敌国的地步,在他临终之前告诫自己的后人“勿近白虎”这个白胡究竟指的什么?为什么胡雪岩如此惧怕它呢?

从字面上的解释是白虎是白色的老虎,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这得从胡雪岩的经历说起。

胡雪岩出身贫寒,算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他所积累财富是他一步一步积攒下来的,其中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常人是无法体会的,他的父亲在他还不满12岁的时候去世,从那以后,他就过上贫苦交加的生活,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胡雪岩身上有一种坚韧不拔的韧劲,这种韧劲一直在支撑着他一路走下去。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为了生存,他便出外打工了,由于没背景,没文化,他曾经给人当仆人,负责扫地倒夜壶,还曾经当过学徒和伙计,就是在一个钱庄当伙计的时候,他迎来了新生。他本身十分勤快,为人也聪明,掌柜特别喜欢他,在那个掌柜的帮助下,他赚到了第一笔钱之后,更是滚雪球般的钱财越来越多。

在胡雪岩越做越大的时候,他本可以当一名普通的富商,但是他却和官家的人有染,话说当时左宗棠想收复新疆,但是由于李鸿章把钱都投到别处了,左宗棠想干自己的事业,确实没有钱,这个时候是富商胡雪岩给他财力上的支持,慢慢的,胡雪岩成了左宗棠背后的财神爷,经常给他人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


但是有一个人的出现,却让胡雪岩栽了一个大跟头,这个人就是盛宣怀,这个人是李鸿章那边的人,所以和胡雪岩成了敌对的关系,有一次胡雪岩看中了蚕丝市场,因为当时是洋人垄断的这块市场,他想收回到中国人手中。如果没有盛宣怀的干预,这件事他会办得非常的顺利。

但是盛宣怀从中做个事情可就变得非常的棘手,胡雪岩没有办法,只能向汇丰银行贷款,但是这个盛宣怀就是要与胡雪岩一决雌雄了,所以他就以李鸿章的名义告诉汇丰银行,不准给胡雪岩贷款,胡雪岩没有办法,只有变卖的自己的家产来填补那个因自己失误留下来的窟窿。 从此胡雪岩一蹶不振,他在临终之时告诉后人“勿近白虎”这里的白虎就是指的白花花的银子,胡雪岩是想告诫后人,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

其他网友回答:

大富商胡雪岩在临终前嘱咐家人“勿近白虎”中的白虎是指什么意思?

我的认为白虎就是指一种女人,这种人由于先天性生理缺陷,少耻毛,在传统文化里,这种人故称白虎。中国民间文化一直认为这样的人属于灾星,如果迎娶或亲近过这样的女人就会给男方引来大灾大难。所以,古时再美的女人,如果少耻毛,男人也会多多远远的,很多女人因为此缺陷,终身不萌嫁出去

胡雪岩这样说,那就证明他一辈子肯定遭遇过这样的女人,并给他带来过很大的灾祸。所以才会让他耿耿于怀,在临终时黑家人说出这样的告诫之语。

其实到底这样的人是否有如此害人得功效,目前为止也没有科学发展证明。也就没有定论!不信的人尽可以不信,相信也无妨,毕竟是中华文化(糟粕)之一!


其他网友回答:

屁,说女人的都是错。

这个有标准答案,有人曾经解释过。白虎参考水浒里面白虎堂,指的是官。

胡雪岩红顶商人,成也官,败也官,他是曾国藩和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所以最后告诫子孙,离当官的远点,否则死无葬身之地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悄悄话悄悄给您讲历史!

要想弄明白胡雪岩遗言“勿进白虎”的意思必须了解他的人生事迹。


胡雪岩小时候家里很穷,和朱元璋一样给地主放牛为生。在他12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一年后胡雪岩也与朱元璋一样开始了流浪的生活,不过他与朱元璋相比更为幸运一点。

13岁的胡雪岩独自来到江南最富庶的城市杭州讨生活,先是在粮行、商铺这样的店面上当小伙计。后来来到杭州的一个钱庄当了一个扫地、倒夜壶的小杂役,胡雪岩一边勤勤恳恳的做工,一边利用一切机会学习钱庄的技能,没过几年他就被东家赏识成了一名正式伙计。

胡雪岩19岁时成了钱庄的学徒,钱庄掌柜没有儿子,就把勤劳、诚恳的胡雪岩当作继承人来培养,最后把钱庄全部给了胡雪岩。胡雪岩的商业传奇也正式拉开序幕。

首先胡雪岩结识了杭州知府王有龄,在王有龄的扶持下,胡雪岩的生意也做的越来越大,甚至也全权负责王有龄掌握下的公库。后来王有龄成为浙江巡抚,胡雪岩同时暗中与军界接触经营财物往来,几乎掌握了浙江地区五成以上的战备财物……

1861年,太平军攻破杭州,王有龄身亡。胡雪岩结识了新任浙江巡抚左宗棠,在左宗棠的欣赏和胡雪岩自己的努力下,胡雪岩正式成为了一名官商,而他的辉煌和颓败却也由此而起。

左宗棠给了胡雪岩总责浙江官库、军库的权利,同时在剿灭太平军的过程中,官员们也都将搜刮的财物放到他的钱庄里。官商结合的身份以及过人的商业头脑使他很快成为了当时的中国首富。

当然胡雪岩并不是为富不仁,他为当时的民生恢复和国家图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设立粥铺、救济难民,收敛尸体、恢复农耕,带头捐献、稳定经济;他协办船务、装备海军,筹钱筹粮、资助军队,谈判借款、支持军队收复新疆……

胡雪岩对清政府的贡献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1881年胡雪岩被清朝授予三品布政使官衔,赏黄马褂,二品顶戴。

失败来的总是很突然,1882年胡雪岩耗资2000万两计划垄断生丝贸易。这导致了第一场中外商业大战,开始虽然外商合力抵制,但在胡雪岩强横的财力面前一直处于下风。可是意料不到的意大利生丝丰收和中法战争爆给了胡雪岩的商业计划致命一击。胡雪岩巨资收购的生丝被迫贱卖,赔损1000万两。

面对曾经贡献极大,现在却遭遇严重失败的胡雪岩,同朝官员和统治者慈禧并没有安慰扶持,而是做起了落井下石的勾当。

  • 全国各地的官僚们争先恐后的去胡雪岩的钱庄提取存款,并趁钱庄资金不足的机会大肆敲诈勒索;
  • 群官上书陈述胡雪岩钱庄倒闭,朝廷下旨秘密清查胡雪岩财产,准备用来进行清算;
  • 下旨将胡雪岩革职查办,追缴欠款;
  • 查封胡雪岩其他商号、当铺等其他商业领域。

在官员和政府的联合挤压下,胡雪岩的商业帝国摧枯拉朽般倒塌,胡雪岩成了一个一贫如洗的平民。

截止此处,胡雪岩临终时说的“勿近白虎”的意思我们也可以有一个推测了。

白虎中的“白”字,其实就是我们说的“黑白两道”中白的意思,指的是朝廷;“虎”呢,所谓伴君如伴虎,为虎作伥,自然指的是权力了!

另,“白”和“清”是经常同时使用的,胡雪岩说的“白虎”可以理解为“清虎”,自然指的也是清政府。

胡雪岩说的“勿近白虎”就是告诫后人不要像自己一样一门心思的靠近朝廷,走官商的路子。因为在绝对的权力面前自己就算劳苦功高,也得不到他们的一丝怜悯,到头来只能是一枚弃子罢了……

其实胡雪岩以官商身份,耗费2000万两来搞生丝垄断,要说朝廷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很有可能他是得到了慈禧或者上级的支持的。而当博弈失败时,胡雪岩并没有完全赔光,还有1000万两的资本,完全可以用几年来挽回损失的,可是清政府却急不可耐的杀鸡取卵。是急于收回眼前的利益还是为了给外国列强一个满意的答复,这对清政府来说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胡雪岩到底还是太傻太天真,为了清政府也可以说是尽心尽力,呕心沥血。可是对清政府来说他的贡献却没有换来一丝宽容和怜悯,胡雪岩看清了清朝统治者的嘴脸,但又不能直言,只能用“白虎”来隐喻了。

至于大家说的白银啊,女人啊,生丝啊之类的,悄悄话认为是几率很小,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胡雪岩直说就是了,用“白虎”来隐喻毫无意义!

标签: 胡雪岩 白虎 临死前 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