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艺术成功不能掩盖气节!赵孟頫和王铎的字,就是再好,我也不会学习的!这就是我的立场。
做人,要有骨气!
秦桧的字难道就写得不好吗?袁世凯的字也写得不俗啊,那为什么没人把他们的字推出来,让世人学习呢?这个道理不用多说,大家心里都明白。
所以说,赵孟頫和王铎的字就是再好,我也不会学习的,不但我不学,还要告诉我身边的人也不要学。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你的精彩提问。我是千千千里马。与你一起回答赵孟頫、王铎、降臣和艺术这几个关键词。
赵孟頫是降臣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了为什么今天还在议论?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文化模糊问题。
假如我们是清朝人,明朝人,元朝人我们说赵孟頫、王铎是降臣完全有义正言辞的理由。
但是,今天还在说赵孟頫、王铎是降臣,这个就是一种无耻了。因为,宋朝的中国,与唐朝的中国与汉朝的中国,就国土来说是不一样的,元朝与清朝的国土民族,也是不一样的。
可以说,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最团结统一的一个历史朝代,这个不仅仅是异族统治“中国”的问题,而是中国自己的发展问题。
按照你们赵孟頫、王铎是降臣的说法,那种中国的“降臣”不知要多少了。中国还会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吗?
清朝灭亡以后,有一批人还要做清朝的遗老,那么这些遗老都是汉族人,他们是不是也是“汉奸”了?这其中还有大国学家王国维呢!
请问,有人批评王国维是“汉奸”的吗?
所以,作为我们现代人,我们应该对历史的糟粕进行批判。
例如,王国维做清朝的遗老,不是一个汉奸问题。但是,绝对是一个封建郡主专制政治的信仰者,是需要批判的。与王国维同时代的鲁迅,胡适,孙中山,包括袁世凯,哪一个不是清朝的臣民?
有人说袁世凯是“降臣”像吗?现代政治中的政府更迭,属于正常的首脑更迭。
但是,中国古代有一个“不二臣”的政治标准。
但是,清朝人包括满族人,他们都融入到中华民国了,因为,这是国家制度的革新,不是从一个国家变成另一个国家。
那么,我们回到赵孟頫和王铎,我们最好还是考察一下他们在自己的时代做了什么,这才是衡量他们是不是政治上值得尊敬还是批判的基础。
赵孟頫的一生,对国家对人民基本都是做了很多好事的文化巨人,所以,历史上说他仕元是投降,他的书法是柔媚没有骨气,这个是与赵孟頫艺术和为人一点关系也没有的事情。
至于王铎,虽无大功也没有什么大过。如果他没有进入清朝就死了,估计也不会有人拿他在清朝为官说事儿。
赵孟頫、王铎的为人我们是清楚的,那么,对他们的艺术评论,就不要以清朝人和元代人,明代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我们还是按照优秀人物的艺术去看待他们吧。
毕竟他们与蔡京秦桧的问题不是一回事。因为,蔡京秦桧尽管不是“异族”也不是降臣,但是,他们绝对有人品问题,也有政治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他们都是降臣不假,但他们在前朝是皇上?不是,是能臣?也不是,不过只是徒有所谓的身份和小吏而已,既左右不了政权,又不能回天,所以是降臣也是降民,不可能为此而死,
赵公降元以后,以汉文化为工具,大力汉化大元,不论是书法,绘画,元曲,无一不精,能洁身自好,这就是贡献,为了避开元人思宋嫌疑,所以书法上以魏晋为根而大力发展书法艺术,让汉文化训服元人,这不也是大智慧吗?而以气节说事来打击他,不过就是找的借口而已…
赵公给后人留下的艺术方面的东西,是一种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而王铎的情况和赵公也极其相似,面对大清的铁蹄,降不降啥用也没有,如果他真的死了,还会有王铎吗?倒不如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去改变大清,有何不可?
倒是颜真卿,书法伟大,死的憋屈,气节可赞,但也不能求人人都和他一样,作为后人,我觉得不用太在意这些前人的东西,我们应该学其优点足亦,而那种字如其人的伟大理论也不全靠谱,更不应该用什么来掩盖另一个什么,我觉得没必要吧,真的赵公王公死了历史能改变吗?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友情邀约,参与问答。
赵孟頫与王铎,不同朝代,社会遭遇,身世经历有类似之处。都是前朝人物事后朝,又都是以书法而名世。他们自己有没有這种心理纠结,不得而知。在他们的同时代,有多大程度的朝野品鉴社会舆论,责其不忠二臣,叛主降敌,现在也不好总结统计。总之,时也命也,赶上了,改朝换代,而且是外族入侵,他二人想洗白自已的政治污渍,是绝不可能,但是以在下之见,对叛臣降将的定论评价,应看其在历史改朝换代的转捩点上,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不论什么社会环境社会阶段,对奸恶之人,都适用一个律条:首恶必办,协从不问。大奸大恶,卖国求荣,引狼入室,都是位尊权重之人。秦桧丶汪精卫之类,那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头羊,实是拨乱朝纲的奸臣,领众叛国的降将。迎外敌,改国运,江山易主,是這少数人的作用力,大批失国的臣僚,无主的遗民,都得戴上叛逆的帽子,定为二心事敌的不忠之人吗?這实际是一种很荒谬的观点理论。
其实,赵孟頫王铎那样的身份地位有必要以死殉国以示忠烈吗?大家都已进入了新的社会时期,朝廷征召,有能力而不出来做事,于家于国于民有意义吗?我们起码经历了近百年的新文化运动,大批特批过愚忠愚孝丶烈女守节,怎么还在纠结赵孟頫王铎之流的遗臣事新朝的忠二问题?起码他们這类,並不是在战乱丶异族入侵未定鼎之际,主动投敌叛国的。如果用封建王朝时的正统观点说话,大家都彼此,不光赵丶王有這个毛病,所有遗民都不能洗白。
其实,到现在还以此圬病两位历史名人,那说明一是他二位的冤不得伸,二是我们的糊涂无聊。我再追问一句,他二人除了出仕敌朝外,还有没有可圈可点的政治恶行?
我最后宣判:赵孟頫丶王铎二人,叛降变节之罪不成立,除了个人对社会形势改变的无奈,並无主观的犯罪动机,亦无于民于国的恶品恶行。王铎与钱谦益共守江宁,福王已逃跑,明朝已亡,大军压境,大局已定,顽抗至死,固然能成就其个人名节,但屠城之残,是何代价?
他二人的书法品成就都是影响其当世和后代的一流水准,也不存在以书品掩人品的问题。从品味书法能看出事敌的媚骨,也纯属无稽之谈。
其他网友回答:首先,书法不是“艺术”,不是现在有些书法家口中的那种“艺术”,书法是写字。
其次,王铎和赵孟頫不可相提并论,王铎与赵孟頫相比差太远了。
最后,元清两朝也是华夏大地中的王朝,王铎和赵孟頫的气节评价,现在是有区别的。从区别可以看出,气节都是文人嫉妒的话语。
我是一人。这个问题,信息量非常的大,不要因人废字。为什么情绪比较大,因为很多人用根据王铎的字,创造“书法艺术”。这是在侮辱王铎和书法。
书法不是有些书法家口中的“艺术”为什么要特别指出呢,因为提问的人提到王铎。书法不是现在有些书法家嘴里的“艺术”。
看到赵孟頫和赵孟頫的字,说这是“艺术”的不多。
赵孟頫的字,难道不具有艺术性吗?看得让人舒适。
那么为什么王铎的字,有些书法家一看到就说这是“艺术”,“线条的艺术”。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随着王铎的名声越来越响,书法也开始慢慢的有“表演性质”。王铎控笔和用笔确实很强,但是有些人学着“墨法”。
书法中的“墨法”盛行,让有些书法家创作“书法艺术”,可以完全不会写字。
而且王铎近些年越来越火,是和日本人有关系。
“后王胜先王”是日本人说的,王铎不能和赵孟頫相比。赵孟頫,元代冠冕。这个称号说的是画坛冠冕,画坛老大。
而我们现在很多人只把赵孟頫当书法家。元代的画坛老大都省去了,很多人更在意赵孟頫的字,那是不是说赵孟頫的字是真的太厉害了。
很多人追捧王铎,因为“后王胜先王”。
这句话和“崖山之后无中华”,都是日本人传过来的。
当然上面两个是不好的,日本人有自私想法的。日本也传来好的话。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话也是日本传来的。
在日本有些派别,特别推崇王铎,这些派别普遍,把书法日本化,日本审美话。
上图就是日本书展的一幅作品。
日本叫“书道”,中日文化的差异,有些日本人喜欢王铎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中国文化比较系统,中庸和中和极大的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日文化的审美取向是不一样,现在很多中国人,从日本书道取法,回到我们中国搞所谓的创作。
最近日本却也越来越重视,我们中国传统书法。不是仅仅喜欢王铎这样的书法,而且在日本王羲之和颜真卿的地位那是极高的。
日本人喜欢打破传统经典,尤其是中国的传统经典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不要再把王铎和赵孟頫放在一起。
也不要相信,后王胜先王,崖山之后无中华。等等有些日本人有一定目的和动机的话。
文人的气节,还真是不高。文人的气节,历史中还真的都不是很高。
著名的柳如是和刘益谦的段子。
当清军兵临城下,妻子柳如是劝钱谦益与自己一起投水殉国,结果,钱以手探水,犹豫良久,最后说:“水冷,奈何?”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被钱谦益拉住(参考《牧斋遗事》)。刘益谦投水,嫌水太凉,不跳水。也成了一段传说。
秦淮八绝柳如是看上如此一个文人,柳如是是怎样的人,用女子讽刺刘益谦的气节,也真是文人之间的日常讽刺的经典案例。
柳如是在古代女人中是很有才华的,上图《柳如是》电影。
水太凉,太经典太好记了。仿佛在一旁看到一样,文人要讽刺你,那是真的倒霉。
不要把文人想得非常高尚,非要有特别特别高的道德标准。
你是赵孟頫,是王铎,甚至是刘益谦,你可能做得比他们还要“软”,还要没有气节。再说,文人活得舒服闹的作死的有,活得不舒服还能坚持不享受荣华的真的少。
一人有感书法史也是历史,也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的不要相信文人们的气节普遍很高。
明代诗人曹学佺的话: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有一定道理,文人脑子比较活想得多,气节不会比其他人高的。
不要用气节的问题,要求古人。如果你我是赵孟頫就会断然拒绝慷慨赴死了吗?
我们现在还有很多人,非常需要其他国家的认同。
日本人说的很多话,到了中国反而成了很有影响力的话,本末倒置。我们有些中国人,不要再把日本传过来的话,当成经典了。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其他网友回答:在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有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封建社会,朝代的更替只是统治者的更替,但不管城头如何更换大王旗,中国仍然是中国,并非外族入侵,与日本人的侵略有本质区别。
所以说,在朝代更替时代,死守愚忠思想,不从时代前进的角度去思考,其实是不可取的。
看起来赵孟煩、王铎是降臣,可是从历史长河来看,他们恰恰是顺时代而为的,他们的才华是为了社会的进步而服务的。
而当另一个国家要入侵时,那无论如何才是不能当亡国奴的,这是两个概念。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其他网友回答:赵孟頫和王铎都是划时代的书法大家,对书法的贡献是巨大的,不可泯灭的。
赵孟頫作为楷书四大家之一,有无数人把赵体作为书法入门范本,从中吸取营养,获益。作为一个文人他无法左右历史的风云变幻,也是可以理解,虽然赵孟頫是宋王室宗亲,受忽必烈赏识,却在元朝做官,为人诟病,有丧气节。书法与为人并不适宜相提并论,
王铎书法,开拓新书风,大幅行草巨作雄伟奇崛,气势绵延,虽是别具一格。书法入古而不拘泥于古,倡导书不入古,便落野俗,用笔凌空取势,结字欹侧,章法摇曳生姿,尽得米芾三昩。明未降清,以二臣为人所不耻,虽有失气节,也难掩其在书法领域取得的成绩,为人们争相效仿学习。
艺术的成功,人格的高下,并不正相关,也不能划等号,就好像不同单位的重量与长度,可以比较换算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也。
本人也是书法爱好者,下附临书,敬请指正,谢谢!
不能!贱人就是贱人,不可能凭借长得漂亮或者有钱赢得尊重。
傅山早年,非常看不起赵孟頫,顺便鄙视他的一切。认为他的人品和书画都是低质量的俗物。
到了晚年,傅山通过自己的艺术探索,比较理解了赵孟頫的艺术方面的成就。但仍然用非常鄙视的口吻称呼赵孟頫和他的妻子管道升:赵厮,管婢。
在傅山的心里,一个丧失气节的人是无论如何赢得不了尊重的!
其他网友回答:我认为评价一位书家的书法成就,要就事论事,不能因为他在某些方面有被人“诟病”的地方,就否定他的书法成就。
另外,我们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评论一位古人也要考虑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就拿赵孟頫来说,在南宋末年,他做了一个七品小吏,也属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元朝灭宋后,赵孟頫到南方避难,在元朝廷一再催促下,才入朝为官,抑郁不得志,在书法和佛法中求得解脱。试想一下,如果让赵孟頫决意守气节,就是不去为官,让朝廷杀了他,才认可他吗?非得让他做第二个“颜真卿”才好吗?
与朋友们共同探讨。
其他网友回答:降臣?难道皇帝三次请他他都要不去,非要为此赔了性命才行?拍胸口问问,如果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能做到去死吗?还有知道老赵做官期间为汉族做了多少好事吗?
威海链 » 赵孟頫和王铎书法都很有名,可是他们都是降臣,艺术的成功可以掩盖气节的丧失吗?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