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复杂的国际关系与情感不说,“美国”这个名字,翻译得信达雅,也看出了我们的胸襟。
中美正式接触可以追溯到1784年,当时的美国还不强大,被英国人在美洲大陆上狠狠摩擦,英国人还联合其他国家一起抵制美国人。
当时的美国开着商船“中国皇后”号来到广州,是为了寻求大清帮助,在贸易上多多支持。
不过,当时的大清还无法明显区分英美人,毕竟长得都差不多,说得语言几乎一样。
当然,英国人不太愿意美国人被看成英国人。于是向大清的官员解释,“呵嘪哩噶”(美国的发音)虽然与他们英国人长得像,但不是他们那旮旯的。所以,“呵嘪哩噶”作为了美国的音译。
▲美国领土构成
等到19世纪初期时,随着清美贸易往来越来越多,美国在广州设立了商会,双方沟通后,大清国在审批文件中以“咪唎坚”作为美国的正式称呼。
这个名字基本就是正常的音译,不太见水平,起码比起“英吉利”差了好几档。
▲花旗银行
再后来,也有过几个美国的音译称呼,比如“咩哩干国” (《海录》)、“育奈士迭国”(《四洲志》,估计林则徐只翻译了“United”这一个单词)。
还有“花旗国”的称号,就是因为大清看到美国的星条旗(与今天的星条旗不一样,星星还比较少),挂在美国的商船之上,将其称为“花旗”,花旗银行的名称也参考了这一点。
▲望厦条约
后来的故事开始不好玩了。大清越干越怂,美国人不讲武德,在第一鸦片战争后,他们逼迫大清签订《望厦条约》,美国被称为“大亚美理驾合众国”。
同一时期的徐继畲,编了本大牛的书《瀛寰志略》,将美国译为“米利坚合众国”,已经有今天的影子。今天的日本就是将美国翻译成“米利坚“。
▲《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米利坚”因为叫起来比较容易,逐渐成为主流翻译。
直到1900的《辛丑条约》签订时,文件中大清将美国的称呼改为“亚美理驾合众国”,“美利坚”代替了“米利坚“。
后来,在1913年时,中华民国在与美国建交,双方确定正式名字,美国译名定为“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并沿用至今。
以上。
其他网友回答:自美国进入中国人的视野以来,中国人对其国名称谓多达60余种,“美国”只是这众多选择的其中之一。所以真的考察其来美国的中文国名的演变的话,实际上也是在考察翻译史以及中国人对美国这个国家认识的发展历史。
美国人最早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是在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来到广州。由于种种原因,当时被中国人误认为是英国人,这一点也满可以理解。在逐渐认识加深的过程中,中国人逐渐将两者区别开来,所以又有了“新国民”这个称谓。不过真正把America直接音译过来还要“感谢”英国人。1795年,英国商人发现中国的官员英国美国傻傻分不清楚,不得不解释说“呵嘪哩噶”虽然与他们英国人长得像,语言一样,但是不是一块儿的,从这里开始也就有了“呵嘪哩噶”作为音译。
我们都知道花旗银行是美国的一家银行,为什么叫花旗呢?因为广东在古代曾经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口岸,因此外国人众多,广东人为了区别,以旗帜为准,当时美国的星条旗看起来像花一样,所以将美国称之为“花旗国”。
1820年,美国国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人的著作《海录》中。在这本书中,同样采用了音译的办法,即“咩哩干国”,叫起来也有点呆萌的感觉,顿时觉得古人也蛮可爱。不过官方则称之为“咪唎国”。之后德国传教士郭实腊等人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在1833年12月号上第一次出现美国的国名翻译,即“米利坚国”,这个看起来就熟悉多了,之后又出版了一本书,《美理哥和省国志略》,不再是单纯的音译,还有点意译的味道。
1844年,美国的修约特使顾盛到达广东,将自己国家坚持称之为“亚美理驾会邦国”,之后在《中美望厦条约》中,对于美国国名的表述是“亚美利驾洲大合众国”。从这次往后,国名的汉语翻译慢慢统一,到了1853年,“美国”的称呼出现在上海地区中美交涉的文件中,“美利坚”也逐渐出现在视野之中,代表着当时中国人对于美国看法的改变。民国成立之后,“美利坚合众国”成为标准的译名,直至今日。
参考梁建《从“花旗国”到“美利坚合众国”》,《历史档案》2013年第1期
其他网友回答:中国文明大国,文化大国,启用地名,人名,国名,十分适合内容,气质,形象,往往妙语美名赞之,增光添彩,也有个不断完善之程,最终称为美国,泰国,荷兰,多好听,马来西亚,一开始称马来,再后马来西,如今,马来西亚,汽车,电影翻译也好听吉祥,宝马,路虎,奥迪,电影,望乡,流浪者......
17世纪,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当时称北美13洲,1776年被殖民的13洲人民发表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把北美洲的名称改作国名。1887年美国宪法正式确定国名。
″美利坚合众国"英文是″The United Statef of America",(简称U S A)其中united states是美国的洲,将13个联合洲称为"合众国",而America在词典上译为″美洲",它是一个国家,中国就翻译成"美国"。
其他网友回答:我是梦话春秋,我来回答。
中国俗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关于外国国名翻译的历史与中西方交流开启同步。最早的主流意识“矮化、丑化西方”,用夷和逆等字传递情绪,比如美国称为“米夷”或“米酋”,法国被称为“法夷”或“法逆”等。随着时代的进步,主流意识开始转向“褒扬、美化西方”,“夷”被中性的“人”取代,而中文博大精深,选一些具有美好寓意的字眼用在外国中文译名,显得中国同西方国家交往中礼仪。
那么美国的中文名字为什么叫美国?一,最早的中文名字叫“呵嘪哩噶”。
1776年美国独立后,以先入为主的身份来中国进行贸易,当时的中国官员对于美国人和还是英国人根本分不清,把所来华贸易的美国人都归为英国人。英国人当然不能同意,他们不远万里,开辟航线来华贸易就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如果美国人掺与到其中,那么英国的利润就会减少。于是英国商人就向中国官员提出抗议,并为美国人取名叫呵嘪哩噶,给中国官员指出:“呵嘪哩噶也会说我们的话,也是我们的衣服,另有旗号,不要把他们和我们混到一块,不和他们进行贸易。”看来帝国主义并不团结,他们为了利益也可以出卖同类。
二,用国旗取名字。
在英国人的指使下,中国官员终于认清美国商船的旗帜,因为美国国旗有星星和条纹,遂按照江湖人称呼为“花旗国”,这个简单,只要看到旗子就能认清美国人。包括美国运来的人参一样,都叫“花旗参”。但是美国人不愿意让自己的国家叫这个名字,因为美国有家银行抢注了“花旗银行”,后来在中国上海外滩成为中国开办业务的第一家美国银行。
那么美国的中文名字需要另叫别的了。
三,中国官方的美国名字。
1842年魏源在编撰《海国图志》谈到了美国国名的起源问题,“弥利坚无国王,止设二十六部头目,别公举一大头目总理之,故名其国育奈士迭国,犹华言总理部落也,夷图及贸易通志译曰兼摄邦国,亦以其无国王之故,则育奈士迭亦地名,故仍以弥利坚称之。”育奈士迭是UnitedStates的音译,育奈士迭在英语是合众国的意思。
1844年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参与到中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的制定,将美国国名译为“亚美理架合众国”,被清朝官方认可。
1848年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将美国国名译为“米利坚合众国”,已经与美利坚合众国十分接近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中国的对外关系被纳入到了近代民族国家之间具有现代国际法意义的外交体系中去了,再也不是以前朝贡关系,于是,在正式的文本中就摒弃了一些带歧视性的译名,
“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的观念,已经渐渐深入中国知识分子的心里在,那么带来的就是,知识分子用简洁美好的名字称呼某些事物。梁启超在1901年所作《立宪法议》中采用时髦的“美利坚”“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来指西方各国,美、吉、兰、德极尽褒义。后世,纷纷把下列诸国用中文简称为“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这就是美国中文名字的由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认同美利坚这名字,比如清末保守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户部尚书徐桐,就对美利坚十分不满,中国什么都是美,美国还有什么“美”的?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中国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的。
其他网友回答:现在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中文国名中,以单字加一个“国”为简称的国家只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韩国、泰国这六个国家(大家可以找一份中文世界地图自行验证),因为题目只提到了美国,其他几个国家就不展开说了。
美国的正式国名为“The United States of Ameica”,中文译名为“美利坚合众国”,“美利坚”对应“Ameica”,“合众国”对应“The United States”,简称美国。因此要搞明白美国的中文名字为什么是美国,就要从专名“Ameica”和通名“The United States”这两块入手。
“Ameica”除了代指美国,也可以表示美洲。大航海时代,哥伦布发现“印度”后,意大利航海家阿美利哥最早意识到所谓的“印度”实际上是一块新大陆,并用自己的拉丁语名字给这块新大陆命名为“Ameica”,并在后来得到认可与使用。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后,将美洲的概念传入中国,在1602年利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中,对“Ameica”包括美洲在内的世界五大洲有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将美洲音译为“亚墨利加”,注文
“若亚墨利加者,全为四海所围,南北以微地相联......自古无人知有此处,惟一百多年前,欧罗巴人乘船至其海之地方知。然其地广阔而人蛮滑,迄今未详审地内各国人俗。”
此后,亚墨利加、墨利加、美理哥等变体成了当时中国人对美洲“Ameica”主流译名。
1784年,美国的“中国皇后号”商船抵达广州,这是美国自独立后第一次以美国人的身份造访中国,但美国人和英国人在相貌、语言、服饰几乎一样,因而当时的中国人并没有意识到两者的不同,最后还是英国人提出来“呵嘪哩噶(Ameica)另有旗号,不要和他们混到一块”。
不过广东民间有根据旗帜区分洋人的习惯,他们看到美国商船上的星条旗,并称美国为“花旗国”,同一时期,广东民间也根据西洋语,以方言将“Ameica”音译为“咪坚”、“米利坚”、“弥利坚”,或是直接成为米国,这也影响到了后来日本对美国国名的翻译。
进入19世纪,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来到中国从事贸易活动,人们对美国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例如1808年,两广总督吴雄光了解到:“米利坚原系英吉利管辖,后来小法兰西国叫我国以我国(美国)夷人不服英吉利经管,已二十多年”。又如1817年,两广总督蒋攸铦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写道:
“惟米利坚货船较多,亦最为恭顺,该夷并无国主,只有头人(总统),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贸易事务任听各人自行出本经营,亦非头人主持差派。”
当然,为了避免中国对美国有什么奇怪的误解,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也参与到宣传自己国家的行动中,比如美国传教士俾治文用中文写了一本《美理哥合省国志略》,全书四万字,除了介绍美国的基本情况,还专门对美国的国名进行了解释:
“夫美理哥合省(The United States of Ameica)之名,乃正名也。或称米利坚、亚墨理驾、花旗者,盖米利坚与亚墨理驾二名,实土音欲称船主亚美理哥之名而讹者;至花旗之名,则因国旗之上,每省一花,故大清称为花旗也。之所云美理哥者。即亚美理哥也;合省者,因前各治其地,国不相联,政无专理,后则合省而以一人为首领,故曰合省。”俾治文所说的“
美理哥合省”和后来的美利坚合众国已经十分接近,体现了美国联邦制的国家性质。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也意识到了美洲和美国的区别,例如魏源的《海国图志》和林则徐《四洲志》,都将美国译为“育奈士跌国”,即“United States”的音译。由于当时世界上只有美国一个联邦共和国,所以译为“育奈士跌国”问题并不大,只是“育奈士跌”晦涩难读,并没有得多普及,人们还是更习惯米利坚这样的名称。
1844年,美国人在鸦片战争后也想分一杯羹,派出特使与清朝签订《望厦条约》从而获得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权利,是中美之间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条约落款中,中国的落款为“中华大清国”,美国的落款为“亚美理驾州大合众国”,此后美国在与中国的交流中,一直使用“亚美理驾合众国”的译名。
从亚美理驾合众国变成美利坚合众国,发生在洋务运动时期。1860年,曾国藩上书咸丰皇帝,希望能借助洋人的力量剿灭太平天国运动,在奏折中曾国藩第一次使用了“美利坚”这个名称, 认为“美利坚人性质醇厚,其余中国素称恭顺”,可以为援助剿太平天国。1871年,洋务运动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也以美国为留学国,曾国藩在奏折中写道:“查美国新立合约第七条内载,嗣后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各等文艺,须照相待最优等国人民一体优待。”这也是“美国”这一简称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文书之上。
此后,美国、美利坚、美利坚合众国的译名逐渐定型确定了下来,而英国、法国、德国这三个老牌帝国的国名演变过程,也和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
其他网友回答:美国的名字其实是来源于一个意大利人的名字。。美国,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字面意思是:基于美洲的政治联合体,短语意思是:美洲的合众国。。America就是美洲的意思,America的来历是,意大利人“亚美利哥·维斯普奇”。。这个人参加了意大利对南美洲的殖民,并写了关于美洲的书,欧洲人就把这块大陆以他的名字命名,叫:亚美利加大陆。。后来,美国成了美洲最发达国家,欧洲人和非洲人说去亚美利加其实就是去美国,,偷渡的船到了纽约湾看到自由妈妈像都会跟打了鸡血一样抽搐的叫喊“恶麦锐嘎!恶麦锐嘎!”,久而久之,Ameirca就成了美国的代名词。。后来,不知道是哪个华裔,为了区分美洲和美国的叫法,把美国的America翻译成美利坚,美洲的America还是叫亚美利加。。华人喜欢简称,就把美利坚简称叫美国了。。。
其他网友回答:大清对待欧美列强是不薄的,他们的国名翻译,几乎用了最好的词汇。
美利坚,德意志,澳大利亚,奥地利,英吉利,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荷兰,新西兰,意大利,瑞士,瑞典等等等等。
没别的目的,这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胸襟,同时也显示了对国际社会的包容态度。如果用那些“污言秽语”去翻译他国名字,则未免太小气了。
其他网友回答:美国的中文名来源过程,最搞笑、最曲折、最惊奇,最能反应国人心态!其得名
威海链 » 美国的中文名字为什么是美国?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