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跟水平无关,跟编审人员的喜好有关,他们喜欢的就收录,不喜欢的不收录,很正带的。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了解此道,就是做学问的一种。
宋代离现在900多年,古人作诗就像今天讲个段子一样方便,所以古人诗集有的是自己有手稿,每隔一段自己总结整理,或者由学生或者家人帮忙整理。
有的根本没有手稿,那时文人有题壁的习惯,走到哪灵感来了就题一首,写完就不管了。然后别人看到记录下来,或者没看到就拉倒了。也不排除有特别满意的作品,题壁之后又写入手稿,比如苏东坡著名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那首。
也有的是走亲访友,别人拿出藏品邀请题诗,就随手写下来,并不当回事。这些藏品,像寒食帖、松风阁我们今天天下皆知,但在当时,就是个人私藏品,轻易不出示,所以绝大多数人没见过,在整理诗集的时候当然也就不会收录了。
你也许会问,那么后来人为什么不增补进去呢?这就是训诂学的范畴了,要知道,古人对版本非常珍视,一个好的版本,人们会保持它的纯洁性,一般都是沿用下来,不会轻易增补内容。道理很简单,无法证明其真实性。当然除了真实性,还有水平,古人对诗集很挑剔,不是非常精彩的内容绝不轻易收录。因为低质量作品会拉低整体评价。
所以,一个诗人的诗作在这个集子里有,那个集子里没有都是很正常的。即使都有,还存在个别字句的误差,不能说哪个对了错了,只能说是版本不同。各版本成因也很复杂,有的是抄录问题,有的是改写问题,还有的是一诗多用,尤其是书画家,很可能把自己诗集里的内容再写到书画题跋上,出现个别字句的误差也是常见的。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见,期待方家留言指正!关注我,大家多多交流!
威海链 » 《宋诗鉴赏词典》为何不选书法名帖中的诗作?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