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法时,真的能写到“入木三分”的境界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问题:书法真的能做到入木三分吗?

入木三分在书法上指的笔画非常的有力量,这个典故大概出自于王羲之,说王羲之在木板上面写字,工匠在刻木板的时候,发现墨已经渗进木板三分了,三分大概就是一厘米,可见王羲之用笔力度之强劲。

这是一种比喻和夸张的用法,并不是说一定要把墨汁渗进木头一厘米,那样对毛笔也不好,通过这种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作者用墨、用笔的扎实稳定。

书法上经常有这种形象的比喻和夸张,比如形容王羲之和李北海的书法叫:羲之如龙,北海如象;董其昌形容米芾书法叫:如狮子捉象,当以全力赴之。形容横的写法叫:横如千里阵云;形容竖画叫:万岁枯藤;形容点画叫:高山坠石等等。

事实上,只要你有一定的书法功夫,能把中锋用的很好,只要墨汁不是很稀的话,是能写出入木三分的感觉的。

你觉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你的提问。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千千千里马。入木三分是一个著名的成语,出自唐代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据张怀瓘说“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意思是说,王羲之有次写一个郊祭的祝词,这些祝词是写在木板上的,木工刻这些字的时候,居然发现墨汁已经渗透了“三分”(之深)!

那么,三分是多少?古代是尺度一般用尺。尺下面是寸,寸下面是分,都是十进位。

古代的一尺,大体上是27厘米,一寸就是2.7厘米,那么,一分是0.27厘米,三分就是0.81厘米!不到1厘米,但是,要工人刻字深度8毫米多,这是非常费劲的,也不知,这祝词版有多大?

这个刻板,采用的是阴刻方法,就是把写的字的“书丹”部分剔除,所以,才能发现墨汁渗透了多深。

古代的祭祀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因为,这是要对祖先、神汇报工作,表达敬意,所以,要说一些话,这些话往往会刻在木质或者玉质的板上的。例如,唐玄宗开元十三年祭祀泰山的封禅大典上的祝词,就是刻在玉版制成的“玉册”上的。

所以,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大家都非常相信。不过,千千千里马还是保留,怀疑的态度,因为墨汁要渗透将近1厘米,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为,假如墨汁渗透,也是立体渗透,也就是说,除了向下渗透,也会向左右渗透,像宣纸的渗化一样,如果是这样,王羲之的字,写在木板上都“涨墨”得不像样子了,木工怎么刻这个字啊!

不过,好在入木三分这个典故,形容写字的不多了,反而形容文学描写和绘画描写的比较多。

当然,这个故事赞美王羲之书法的功底深厚,往往与力透纸背并用。而力透纸背,应该是最生动也是最合理的一个现象。

现在,我们有些书法家也检查你写字是不是会“力透纸背”。怎么检查?反过来看看写的字,如果墨色渗透均匀,说明你用笔用墨不浮躁。


其他网友回答: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开始练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经常在水池边练字,池水都染黑了.33岁时写《兰亭集序》,37岁写《黄庭经》,后来因更换写字的木板,工匠发现王羲之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

我们常说的“入木三分”指的就是王羲之的书法笔力过人,那么“入木三分”是真的吗?

第一,我认为入木三分仅仅是一个传说故事,至于王羲之能不能入木三分我觉得也是可以的。说到这里,我们得从另一个方面来客观分析一下,那就是是怎样的木头,如果是一般的或者是材质特殊的木头,那么普通人拿毛笔点一下也可以入木三分了。

第二,上面的书法似乎有点钻牛角尖了,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说对王羲之书法的赞美之词。就像我们所说的“力透纸背”普通人,或者不会写毛笔字的拿笔在纸上一点都可以做到,然而他却不是说的使用蛮力让写的字在背面能看到。

第三,总结这两点,“入木三分”也好,“力透纸背”也罢,都是说的书法中的巧劲儿,而非用力杵桌子。

我想这是对书家书法的肯定,说明其技艺高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我是铁匠的头发,欢迎留言评论,谢谢支持!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认为是。虽然我还做不到。

其他网友回答:

入木三分是一个形容词。

是指书法书写时特别有力量,当然了,必须用中锋行笔才能写出入木三分的效果。

古人说的,锥画沙、屋漏痕等就是这个意思。

有时间你可以去临写一下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感受一下入木三分的真实效果。

这是谭延闿临写的《麻姑仙坛记》。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以后提问别把“写书法”连在一起,这样很让人无语。写字,书法,一个意思,要么说写字,要么就说书法,“书”就是书写。好,回到问题,“入木三分”,是个典故,说的是古人在木板上练字,时间长了,木板上出现了凹槽(其实毛笔写不出凹槽,多半是清洗墨迹刮的,就如砧板)。主要是激励学书法的人,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力,所谓“水滴石穿”,也是这意思。个人观点,反对有效。

其他网友回答:

是个形容词夸张句但很真实。多指笔画无论干湿粗细均能做到丝丝入纸透背的功力。这个湿润易,干枯难;人为易,自然难。非明士大家不可为。一些名人大师为得力透纸背,用小笔挫至笔根,虽得到生涊,却扼杀了笔性,其结果是失去了自然。

其他网友回答:

哈哈!古人都有浪漫主义情怀!也就是所谓的夸张!对于一件事情美好的形容!形容词而已!打个比方,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围赤道都快两圈了!也没跑多远!我与你有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你有那些恨你要死了!还有樱桃小口一点点,这姑娘只能吃面条,还不能蘸酱!只能一根一根的吃!杨柳腰赛笔管,跳舞的时候甭搂着了!攥着就行了!

力透纸背是现实的,据资料显示,早先的宣纸都是竖纤维,墨往下沁!现在的都是横向纤维!容易涨墨!

入木三分只是形容王羲之的笔力强劲过人罢了!还有种可能就是,这块木头跟菜墩似的是横切面的!

其他网友回答:

没那么复杂,入木三分,中锋运笔,写字的时候让笔跪着,自然笔锋有力,下墨速度均匀。至于三分也就是0.8厘米,不多,有些木头很吸墨的,下去0.5厘米也是可以的,没有具体测量器材,只能大概了。

其他网友回答:

入木三分,语出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后人多以比语 品评书法家的作品。 入木三分既是物象的,也是精神层面的审美体验。书法重气韵,常用气韵生动来形容书法作品,气由笔生,韵以墨成。气韵生动是书法家的追求,也是观众品评的首要标准,然而书法家在创作中很难达到气与韵二者的统一。正所谓气盛伤韵,韵浓败气。于

是就有了“大壮则止”

标签: 入木三分 写到 书法 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