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想说,宋朝人并非瞧不起宋词,大文学家几乎人人都在写,瞧不起的话,可能就不会自己去写了。
诗和词最初是有分界的。诗言志,用诗的形式来表现的,是国仇家恨,或个人情志追求;即使是两性情感,往往也是大而化之的,普遍共有的,像古诗十九首里面那样的,比如“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或者“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是对于私人情感的抒写,还是朴实的,粗线条的。
而词就不一样了。词最初就是以歌词的身份出现的,以婉约细腻的抒情为本色,表现私情有南北朝时候的吴声西曲那样的细腻柔美。最初的词大多就是充当这样的角色。后来,士大夫介入词的写作,像范仲淹,以带兵将领的身份写词,就扩大了词的境界,将其由闺阁之咏扩展到戍边情怀的抒写,像“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境界就大大拓展了。
然后苏东坡和辛弃疾等人不断努力,词就慢慢提升了格调,也大量地用于言志了,就取得了与诗平等的地位。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很多人都会背诵,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他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写对另一个人的相思是很旖旎的,“梦里寻他千百度”更是“百度”搜索引擎命名的由来。因为经常抒写大丈夫式的豪壮情感,苏辛词被称为豪放词,区别于此前盛行的婉约词。
但是词的本色是婉约,这并不因为苏辛等人的创作成就而改变,在他们之前、之后,谢婉约词的人一直都很多,只能说,他们是开创了一个新词派而已。
总之,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各自代表其一代之成就。并没有宋朝人看不起宋词的情况。此外,宋诗也是很棒的,它走了与唐诗不一样是我创作路线因而自成一家。
其他网友回答:当然瞧不起。“百度文学家”大约只能知道一个唐诗宋词元曲,便认为大家地位一样,不存在谁高谁低----元曲自不必多说,就这句话的出处《宋元戏曲史》中下面都还有一句: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非但元曲如此,词体的地位在宋时也不高。
先说说词的来源,大家都知道词本是歌词,但宋词所本的音乐是什么呢?既非前朝旧乐,也非“华夏正声”------而是由琵琶曲调搭配番外胡曲混杂而成,叫作“燕乐”。而燕乐又叫做宴乐,从名字就可能看出来这是酒筵歌席中的助兴乐曲;而词最初也是付于伶人歌姬在宴席、勾栏中演唱的。
试问:这种如何能被文人看得起?又如何谈得上地位高?这里说两个掌故。
一则叫“和凝烧词”,五代有个宰相叫和凝,因为酷爱写词,被人称为“曲子相公”,为此和凝还特地叫人把自己的词作全烧了。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晋 相 和凝,少年时好为曲子词,布於 汴 洛。洎入相,专託人收拾焚毁不暇。然相国厚重有德,终为艷词玷之。契丹 入 夷门,号为‘曲子相公’。所谓“相国厚重有德,终为艷词玷之”,因为写词而被认为玷污了品德,这还能叫看得起“词”?
第二则故事叫做“醉翁托作”,欧阳修也酷爱写小词,但时人在给欧阳公整理文集的时候,也是将欧阳修的部分词作“伪作他人手笔”,就是怕玷污了欧阳修这个文坛表率的形象。
曾慥《乐府雅词》序:“:欧阳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大家可能会说了,宋人不是看不起词啊,而是看不起艳词啊!打住,在宋初阶段,词以“花间词”为词家正法,什么意思?就是词就得写的“侧艳”才叫词的正宗写法。
其次,北宋时期,礼乐兼备,又涵养百年之久,燕乐已经非常完善了,而且这些乐曲都非常优美动听,文人们表边上依旧鄙弃,但私底下都各作小词。他们想到一个什么办法呢?就是把这些个词集换个名字,能往高古上靠的,就高古,比如《东坡乐府》;又或者直接以词之别名称呼,如《稼轩长短句》,又或者直接当成生活乐趣不如正经文集的,如《醉翁琴趣外篇》,林林总总,不胜枚举-------但大家心照不宣而已,没人用XX词集,XX曲子集作为词集名的。
综上,词怎么可能地位比诗高?又怎么可能比唐诗高。诗自起于《三百篇》,又有孔子正名,曰:思无邪;又曰;诗可以兴观群怨。----古代以能教化为格调最高,诗可以作为教化之用,词只能作为闲情雅致,燕乐歌席之用,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没这回事。
人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尽心尽力,宋朝人如果瞧不起宋词,干嘛创作宋词?
唐诗倾国倾城魅力无穷,任何时代都喜欢唐诗,不仅是宋朝。
其他网友回答:宋词多用于表达风花雪月、男女相思的小资情调,也不需要对仗,还可以贴近生活,因此看起来没有唐诗那样高大上,一些耻于靖康之变的人士,一方面写宋词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仰慕唐诗的慷慨激昂,是内心纠结于现实的表现。
其他网友回答:说宋朝人全部不喜欢宋词,这种说法过于偏激。实际上宋朝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宋词的。只是宋词门槛比较高,相比之下唐诗比较简单,适应于大多数人,这只是个人群分类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其他网友回答:你听哪个“宋朝人”说的呀…你这不胡说八道么……
宋词始于唐、兴于五代、而盛于两宋。由欣赏渐渐登上政治舞台。皇帝大臣都是爱词之人、像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等、都是著名词人、并且在朝中身居要职、这就说明宋代从上到下、词被认同和推崇、才得以佳篇迭出、流传久远……
宋词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一: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等人、承袭“花间”之余、是由唐入宋的过渡……
二:苏轼、柳永、秦观、贺铸等人、词又有新的开拓和创造、形成多种风格……
三:到周邦彦这里、又将词深化、从而达到成熟……
以上连续三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使得宋词达到了纯美境界……
“ 唐诗和宋词 ” 是我国悠久文学史之中的两颗耀眼明珠……
《 唐多令 · 宋·邓剡 》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 邓剡、文天祥、刘辰翁是白鹭书院同窗 ”
额,看了一圈都没答到点子上啊摔!其实,这个问题只存在宋初的一段时间,和宋词的诞生和发展是密切关联的。
先指出一点,宋朝没有“宋词”,只有“词”,或者说“曲子”,说宋词是因为“词”在宋朝发展到巅峰,取得了和唐诗并肩的成就,所以才被后世称为“宋词”。就像诗诞生于先秦,词诞生于晚唐,之后各朝代都有诗词,但都不如唐诗宋词来得兴盛,具有代表性。
因为诗诞生比较早,最早的两部源头性的诗集:现实主义的《诗经》诞生于周以前,浪漫主义的《楚辞》诞生于春秋战国,发展到唐朝,已经千年历史。又有“诗言志”,“不学诗,无以言”这样的定调,自然诗的地位就很高。
而词诞生的地方,格调要比诗低得多。词是诞生于了宴饮享乐中的。说白了,大家在一起吃饭吹水,弹琴跳舞,泡妞听曲,才有了词。词也就是宋朝的流行音乐歌词。这种开始流行于“烟柳”之处的东西,自然为起初的士大夫们看不起,因为太不正经了嘛!
比如“奉旨填词”的柳永,把词写到“凡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但还是被宋仁宗和宰相晏殊鄙视了。晏殊自己也是填词的,但还是看不上柳永,因为柳永词“俗”,老是写些“针线慵拈伴伊坐”的东西,上不了台面(其实这是误解,柳永也有气象开阔的词,但名声不佳)。
柳永宝宝超委屈的…
威海链 » 为什么宋朝人瞧不起宋词而更喜欢唐诗?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