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传诵的《长恨歌》究竟是爱情诗还是讽刺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白居易留下一首《长恨歌》的同时,也留给世人许多的疑问: 长恨?谁在长恨?恨什么?为什么恨?

《长恨歌》是一首中国古诗词中较为少见长篇叙事诗。诗人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断送了,并且正在吃着这一苦果。

对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就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一是单纯讲爱情;二是政治讽刺;三是爱情与讽刺兼而有之。

乐极生悲。诗里面两个人物:一个是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是娇媚恃宠的妃子。

女人就是误国的祸水,而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诗人最后写到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此时无声胜有声。

之所以长恨,完全是唐玄宗自找的。天作孽,尤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唐玄宗的“重色”: “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都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这就是对唐玄宗和杨贵妃极大的讽刺。  

白居易不仅仅是批判了杨贵妃,而且不为尊者忌,将笔触直接对准了古代的帝王——男人也应该负责任。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都知道《长恨歌》,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有一本唐传奇小说叫《长恨歌传》。

《长恨歌传》是陈鸿写的,这人是白居易的朋友。小说本身内容倒没什么特别的,和白居易《长恨歌》大致相同。在小说的结尾,陈鸿写道: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

意思是,白居易、王质夫和陈鸿三人游仙游寺,聊到了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王质夫鼓动白居易把这一段故事写下来,于是白居易写了这首《长恨歌》。他写诗的动机是:

1.对此事有感慨(感其事)

2.给后来人一个警戒。乱阶,是祸乱之源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杜绝源头,使将来这种事不再发生。

按照写文章的习惯,后面的总是比前面更重要一些。所以《长恨歌》本该是一首讽刺诗的。

但是实际操作中,白居易对唐玄宗是相当手下留情了。举一例说明,杨玉环本是李隆基的儿媳妇,寿王的妃子,后来被玄宗自己看上了。李商隐的《龙池》诗,就很不客气地讽刺: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为嘛寿王醒着?因为自己媳妇躺在自己老爹旁边,换成谁睡得着啊……

但白居易是怎么写的呢?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不仅没写杨玉环做寿王妃的那一段,干脆说她“人未识”,把那一段历史彻底遮掩过去了。用今天的话说,这可谓公然“洗白”了。

历朝历代写这段爱情故事的不少,辛辣讽刺的比如清朝袁枚《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稍温和一点的,也得像李商隐《马嵬驿》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对比一下,《长恨歌》里头,我们实在找不出什么讽刺的痕迹。

要我说,仅仅从《长恨歌》的文本看,我能读出来的就是对李杨二人爱情的描写。作者倾注的感情是叹息的,惋惜的。再结合上面说的,我的看法是:《长恨歌》实际上不是一首讽刺诗

如果追寻《长恨歌》在爱情之外的意义,我觉得,通过这个爱情故事,传达出诗人对当年大唐盛世的向往,惋惜和追念,这或许是有的。而追念过去,其实就是对于现在的不满。白居易写过好几首怀念当年盛世的诗,最典型的如《江南遇天宝乐叟》,这诗可以和长恨歌对照着看。

其他网友回答:

不可否认,《长恨歌》是一首歌颂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爱情诗。作者的态度是真诚的,他为这起天子婚姻事大表遗憾,《长》诗写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诗自始至终以饱满的激情和虔诚的态度在陈述、在讴歌,展现了作者的才毕,也打动着当世和后世的读者。诗中看不出作者的讽刺与暴露意图。在当今的人众特别是爱情素养比较丰富的文人骚客眼里白居易的的作法有点不可思议。须知在封建社会里,即使皇帝自身也没有充分的婚姻选择权。崇敬皇权丶心怀愚忠竟是许多社会成员特别是文人的自然心态。就象安徒生童话中所说的那样"老头子总是对的",人们认为皇帝放个屁都是香的,所以白居易是在彰扬皇室专宠的男女的某种协调,谈不上爱情。当今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得以今日标准去判断古人是与非。有的人从《长》诗中看出了讽刺,是经过比较后的超远距视觉。

咸阳人:

其他网友回答:

的观点,长恨歌只能是一首爱情诗,但却是一首别有用意的爱情诗!为什么呢?且看我的如下解读: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人借唐本朝历史人物和《长生殿》这一神话传说,创造了一个百转千回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诗的主题是“长恨”。“恨”在古代汉字典中一个很重要的义项就是“遗憾”之意!

白居易是唐朝官员,长恨歌又是唐朝之事,白居易万万不敢肆意毁谤圣事!所以《长恨歌》只能是一首爱情诗!

但是,在这首诗歌之中,白居易通过描摹铺陈,联想夸饰,将唐朝皇帝的宫闱之事描摹的那样的柔婉动人,结局却是悲剧性的!这无非是以美好爱情的毁灭,来表达深深的遗憾,并借以警醒后世而已!可以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也只有这样才能触动人心,才能警醒后人!

这是我的看法,你觉得呢?

原创不易,感谢好人关注!

附: 长恨歌 白居易(节选)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其他网友回答:

诗的命题突出了一个恨字,通篇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刻意挖苦的句子,结尾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想白居易当是的心里是对那一场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爱情做一个描述而已,暗贬之心还是很少的,人非圣贤…

标签: 讽刺诗 爱情诗 长恨歌 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