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的儒雅决定了文字的美在于内敛和蕴涵的美,而不是在于妖艳的张扬。
莫言的《丰乳肥臀》,是用了很重的线条勾勒了一副赤裸裸的美女肖像。油画中不少裸体女模特的画像,确实也很美。但适合一个人默默欣赏,真的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之下一家老小一同品位,是不是有点很尴尬?!
莫言的语言描述我个人认为确实有点露骨,就像现在那些女明星的着装一样,几乎连内裤都要透明。人家都不脸红,我想看客有的恐怕已经都不好意思了,比如,我。
所以,莫言的小说在西方更吃得开,因为他们这些性的束缚相对要少些。在我们中国,一个被儒学影响了几千年的文明的大汉民族的后裔们,大部分人对这些赤裸裸的性白描,是羞得见的。所以引起争议也是必然的结果。
可能是从老母猪的形象上获得的灵感吧。俗话说得好啊,‘修养决定高度,思想指导行为',屁股决定立场。当一个忤逆不道不忠不孝的熊孩子打爹骂娘,欺兄虐妹抹黑祖国和同胞时,他还有什么腌臢事想不出來?还有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干不出来呢?
看了前边大侠们的回答,我略有所悟。作家也是肉体凡胎,一日三餐,养家糊口,况且作家这个行当在中国当下很吃不开,要是以老套路运作的话。稍微脑子灵滑些的,在书名上作点文章,能大大吸引读者眼球,以增加阅读量,这再正常不过了。好的作家有做人的底线,终不会沦落到下三滥的作家行列去吧。反正我个人觉得《丰乳肥臀》没什么不好。
其他网友回答:
我不认为《丰乳肥臀》这本书的名字有什么不好。
“丰乳肥臀”作为性的象征也是“人类的根本”,“肥臀”代表“地大”,“丰乳”代表“物博”。
莫言的《丰乳肥臀》首发在1995年《大家》杂志第五第六期上,1997年获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大家》以高达10万元大奖授予了《丰乳肥臀》,评奖委会评语中说“《丰乳肥臀》叙述了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
自从《丰乳肥臀》出版以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有人指责,有人诟病也有人批判。
在《丰乳肥臀》中,莫言塑造了“上官鲁氏”这样一位集慈爱,正义于一身却又兼乱伦,大逆不道这种惊世骇俗的母亲的形象。用“上官鲁氏”这一人物形象完整的展现了一个家族与种族的荣辱兴衰,展现了一个世纪漫长的风云变幻的历史。
“上官鲁氏”这样一个有着坚忍顽强的生存意志的形象,凝聚的是一个伟大的生命力,承载的是人类生命意识的全部。
1996年2月3日《文汇读书周报》上刊登了卫建民的莫言访谈录《莫言如是说》。莫言有一段话是这样说得:“我笔下的母亲……是大家的母亲,几乎集中了中国所有母亲的苦难。集所有苦难于一身,也集所有美德于一身。所有母亲能做到的,她做到了;其他母亲做不到的,她也做到了,所有能忍受的苦难她都忍受,但她还是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认为这就歌颂了人们一种本原的力量。……生命现象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有开始,也必定有结束的过程。地球作为一个天体,也必定有产生,有灭亡。人类不可能永远繁衍下去,奔向光明。……人能够战胜苦难,坚韧不拔地活下去,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所有美德,都是完善自己,活下去。”
诚然,我们无法回避作品中大量的性爱描写和性爱观念,但我们也应该加以分析其中人物的性爱心理和作家的深层用意。难道作家只是想让你看一部五彩斑澜的性史?只是让你看“种的退化”“借种”和“杂种的优势”?难道不是让人们反思生命,人性,社会与历史?
有朋友写过这样一句话“草原上开满了鲜花,而牛儿只看到了草……”难道不是吗?
其他网友回答:在那个追求亨乐的年代,都以怪异耒吸引人的各种感观,这题也错,一下就能抓住人的弱处,打中人的七寸。当时不是文戏上床,武戏上房,才能有买座率,提高票房。文学也一样,以性为主导,冠上爱的面具,从而以丑为美,以低俗为尊,以腐柯为神奇的东西充斤着整个文觉界,所以不作为奇,一山算跟上时代节奏,勺二时俱进吧!
其他网友回答:书名,书之名也。如同人名一样,名人之名再俗也是响当当的,如赵本山。同理,一本书看是谁写的。如果是一个无名小卒写的,用再文雅的书名估计读者也不会买账。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的《丰乳肥臀》小说,书名故然俗气,甚至还有点“发黄"。但要知道,只要书中内容经得起出版社编辑大爷们审核把关通过了。俗也可转变为雅。
威海链 » 为何莫言能想出《丰乳肥臀》这样俗的书名,尽管有他自己的解释,但还是引起极大争议?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