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十年长安为什么说只是梦想岁月静好,其实是大河奔流,是不是人生方向不对?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十年长安梦不平,

一枕黄梁方初醒。

大河奔流潮头起,

尤听啸竹疾苦声。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杜甫长安十年的梦想、视野与人生方向

我们常说“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其实这也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长安十年的写照。只能说杜甫长安十年是幻想岁月静好的,但现实却把他碰得焦头烂额。作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们受到时代的局限,他们的视野和选择只能是通过仕途取士,获取功名利禄。长安十年也成就了后来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杜甫,他的这一时期的许多光芒四射的诗篇标志着诗人创作上一个全新时期的到来——他已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

1、杜甫滞留长安时曾对唐玄宗抱有幻想。

他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来到京城长安,他满以为从此可以“立登要路津”(《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出处同上)的政治抱负,但他的希望落空了。


2、杜甫滞留长安十年开阔了他的视野。

由于权臣把持朝政,科举弄虚作假,使杜甫两次落第,他看清了政治环境的恶劣,政治的失意再加上生活的穷困,杜甫对黑暗的现实认识一天天加深,他的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诗风也跟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的视野从个人转向了全社会:他看到最高统治集团的“开边”政策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写下了《兵车行》和《前出塞》;他看到了唐玄宗和杨氏姐妹的荒淫无度的生活,写下了《丽人行》。

天宝十四载(755)岁末(安史之乱前夕)写成的传世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更表现了他深广的忧愤:他以“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控诉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揭露了贫富的悬殊。


3、杜甫滞留长安十年的人生方向的选择体现了中华民族有良心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生活其间的杜甫被时代裹挟,无力抗争,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杜甫传 ·长安十年》中写到“杜甫在十一月里一天的半夜从长安出发,当时百草调零,寒风凛冽……至于他所倾向的‘太阳’呢——他走过骊山下,天已破晓,他知道,玄宗正在华清宫里避寒,在歌舞声中尽情欢乐,把从民间搜刮来的财物,任意赐予……” 可以想见杜甫在长安求官九年的悲剧,正是中华民族最有良心的知识分子的悲剧,以入仕而思改良社会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想要实现政治理想愿望多么的不切实际。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其实我对历史上的杜浦不是很了解,但是当时的杜浦留在长安是对当时的唐玄宗抱有幻想,以至于他留在长安,弄得生活穷困潦倒,仕途也是一片茫然,直到最后还是写诗,当了一个参军。

标签: 奔流 静好 杜甫 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