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是什么样的?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高中时读《千秋评论丛书》、《万岁评论丛书》、《独白下的传统》,痛快淋漓,拍案称奇;大学时读《蒋介石研究》、《国民党研究》、《冷眼看台独》,纵横捭阖,启智开愚;间中再看看《李敖情书》、《李敖情诗》什么的,更是非笑骂“这个流氓!”不足以大快人心。

如想了解李敖,不妨读一读《李敖快意恩仇录》。

自1990年代台湾党禁洞开,言路渐通,很多台湾人都以其“民主进程”为自豪。我曾经断言,在这样的情势下,李敖不会再有往日的风光矣!因为养成李敖的土壤已经没有了,像他这样的战士,要的是敌人,是挑战,是压迫,是“敌强愈强”,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可是现在谁来挑战、压迫、敌视李敖呢?李敖又去和谁战斗、奋斗、缠斗呢?一个失去风车的堂吉诃德还算什么堂吉诃德?所以我觉得现在的李敖是英雄末路的李敖,是明日黄花的李敖,是廉颇老矣的李敖。李敖曾经强调他不看电视,可是先是跑去台湾某台开了节目叫“李敖笑傲江湖”,后来又在凤凰卫视搞《李敖有话说》,在我看来,这是沦为了传媒的工具,今之李敖,已无足观。

可是李敖是何等聪明的人!“别人下海,我们上山”,李敖失去了现实中的敌人,但他还有一生的帐要好好算算。李敖一生,足不出“台”,但在华人文化圈中影响之大,却决不可低估。他对国民党,对台湾社会的批评,或许和我们关系不太,他对传统文化,对中国历史的批判,姑且囿于专业范围内讨论,但李敖一生中坚守信念,不屈不挠,与专制权力恶斗缠斗,“如怨鬼蛇蝎,二六时中,无时或已”,这样的姿态,绝对是中国知识分子入世的一种范式,值得借鉴。而且李敖和别人不一样,其他名人喜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着大家去学习,这个“李”敖却偏要自己来“言”,金针度人,自撰教材曰《李敖快意恩仇录》。

四九年后,台湾孤悬海外,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在其中的发展,走的是和大陆迥然不同的一条路子。李敖成名极早,身体康健,所以几乎参与了这种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五十年来台湾大大小小的社会、文化事件,我们往往都能从《李敖快意恩仇录》中读出一种“在场感”。我们看李敖骂国民党,骂民进党,骂海外学人,为胡适辨,为雷震辨,为殷海光辨,与胡秋原战,与徐复观战,与台北高雄台中市政府战,兼及一些亦友亦敌、先友后敌、非友非敌的名人,如柏杨、梁实秋、彭明敏、许倬云等等,大小七十余次法庭诉讼,煌煌百余本论战著作,人称“文化太保”,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个异数!这本书能风靡台岛,侵袭大陆,绝非偶然,而且不管算不算“五百年来白话文第一”,李敖的文字肯定是一流,顺,又不滥,好看。

李敖当然不可能讨好每一个读者,曾经有人因为他的一本书上印了“不喜欢李敖,你是弱智”而要起诉作者么?但是很多人不喜欢李敖,和有时老太太罚随地吐痰款一样,不是因为李敖的东西不好,而是由于他“态度不好”。这里我没有必要为李敖辩护,因为李敖自己在书里对此有“李敖式”的认识。他说:

“多少年来,在国民党堵塞每一种渠道的暴政下,大丈夫“没有正常的用武之地”,要想出头,难免要有一些世俗眼中的“花招”、个性、新闻性,但这些招数使出来,你就不可能有“正人君子”的“清望”形象了。……视正常为反常,这种代价,是我们志士仁人不得不付出的。”

这就是“求仁得仁又何怨”。李敖在北大演讲时,引过一句陆游的诗叫“樽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我狂”。

搞不好还真是这样,他死了,中国文坛就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了。

其他网友回答:

李敖,1935年4月25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历史学家、时事批评家,“中华民国”第6届立法委员。1949年举家赴台,定居台中。1954年考入台湾大学法律系,未满一年退学,之后考入历史系。1957年在《自由中国》发表《从读<胡适文存>说起》,引起胡适注意,后任蒙元史专家姚从吾助手,并考入台大历史研究所。1961年于《文星》杂志发表《老年人和棒子》,揭开六十年代台湾“中西文化论战”的序幕。1992年与王志慧结婚,育有一子一女。2005年9月访问大陆,在北大、清华、复旦三所顶尖高校发表“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尼姑思凡”的系列演讲。2008年因“中华民国”第6届立法委员”职务任满,宣布退出台湾省政坛。

父亲李鼎彝、母亲张桂贞,李敖在八个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五。其父李鼎彝生于吉林省扶余县(今扶余市),就读北京大学时拿的是吉林省的公费,当时便改籍贯为吉林扶余,后来全家的籍贯便被官方统一改为吉林扶余,李敖则自认为其祖先可能来自云南。根据家中“李氏宗谱”所述,李家远籍云南乌撒,后迁居吉林省扶余市(出处《李敖自传与回忆录续集》)。1949年举家赴台,定居台中,进入省立台中第一中学二年级就读。曾与恩师(地下共产党员)严侨密谋叛逃,高三时他的老师严侨(严复之长孙,福州市市长严琥之子,作家华严的兄长,2005年由中国共产党追认“烈士)被捕。李敖因师生之谊对师母和三个小孩多有关照,并休学在家自修,1954年以同等学力资格,考取台湾大学(台大)法律专修科(台大法律系司法组前身),因兴趣不合,主动退学,重考进入台大历史系,1959年毕业。

李敖生之日,正是九一八事变后三年七个月,中国东北已在日本军控制之下,日本军导演的“满洲国”也成立了三年多。为不做亡国奴,全家迁到北平,全家共达十九口之多。爸爸仰事俯畜、平辈支援,负担之重,也就可想而知。可是到北平后就七七事变,国民党又弃人民而逃,我们又做了亡国奴。

青年时期考入台湾大学法律专修科(后来改为法律系司法组)。九月十四日入学。李敖暑假后历史系三年级。三月一日在《自由中国》第十六卷第五期发表中学旧作《从读<胡适文存>说起》。暑假后历史系四年级。七月毕业。九月九日去凤山陆军步兵学校,受第八期预备军官训练。官拜少尉排长,下野战部队,足迹遍台湾南部。1961年开始向《文星》杂志投稿,大力提倡“全盘西化”,并宣扬自由主义思潮,反对中国国民党独裁,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努力 (其第一篇稿子是《老年人和棒子》 。二月五日在澎湖退伍。六日上船,抵台中。十五日北上,十七日租下台北新生南路三段六十巷一号“四席小屋”。六月十五日搬到新店狮头路十七号“碧潭山楼”。八月十八日考入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一年级。十一月一日在《文星》第四十九期发表《老年人和棒子》。三月十九日自动在历史研究所休学。

九月一日出版第一本书--《传统下的独白》。十二月一日在《文星》第九十八期发表“我们对国法党限的严正表示”,批评国民党。十二月二十六日,杂志被封杀。四年的《文星》风云告一段落。八月十日再度入狱。入狱后即开始每月出版一册《李敖千秋评论丛书》,一直不断。二月十日出狱,发表有关司法黑暗、监狱黑暗文字,并陆续为许多冤狱抱不平,引起行政院院会、中外舆论、电视、立法院以被迫害者的重视。在国民党立委温士源疾呼阻止李敖英雄形象流传后一周,新竹少年监狱即发生空前大暴动。

文如其人。李敖是特立独行的怪杰。他精通文史,学贯中西,以其杂文反封建、骂暴政、揭时弊,呼吁政治民主,鼓吹言论自由。其文谈古论今,惊世骇俗,以思想的敏锐、见解的独到、谈吐的坦荡而自成一家之言。李敖的杂文如刺向专制暴虐者的剑、烧向丑恶人事和伪道学伪善者的烈火,但他谈论两性之情又是温文尔雅、真诚严肃,一点也不玩世的。李敖的作品以文字尖锐、不留情面著称。如其散文以及评论文章等,常常会引起争议:例如曾评价余光中“文高于学,学高于诗,诗高于品”、“一软骨文人耳,吟风弄月、咏表妹、拉朋党、媚权贵、抢交椅、争职位、无狼心、有狗肺者也”,并认为其言论粉饰了蒋介石当政时期国民政府的专制行为,这些评价引起的反应不一。李敖性格特异独行,与众不同。年轻时就因不满旧丧礼体制,就敢当着两千人的面表现出了“吾往矣”的气概,令“吊者”十分不悦。而为人惊诧的最突出的两点就是他的自大与好色。李敖李敖自称:“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骂我吹牛的人,心里早就立好了我的牌位。”其自大自吹擂,令提倡谦虚的国人为之耳目一新。

其他网友回答:

李敖在海峡两岸都很出名。一开始对他的了解仅限于听说他是一个敢于同国民党政府斗争的文人,敢说敢为,外号“李大嘴”。直到后来有机会陆续读了他的一些著作和文章后,便油然而生了敬意。不得不佩服他的国学功底和文学才华。他白话文中的语言和技巧确实高超,总是能有你意想不到语句出现,而且你会觉得用在此处特别合适及得体。文中的语言辛辣而又直接,总是能直戳要害,颇有些鲁迅的文风特点。尽管他才华横溢,但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好像与他的水平和贡献不符。我认为与他的性格有关,中国人讲究谦逊,而他却有点持才傲物,不善委婉。难免会得罪人,特别是得罪同行,也就造成了他在文坛的孤立。其实细想一下,同样的想法别人也有,只是没说出来罢了,而他却是毫不留情和毫不虚伪的说说出来而已。恰恰这一点也是我最佩服他的所在。如果在文坛上鲁迅是一面旗帜的话,那李敖就是一员斗士。

其他网友回答:

问李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有些太小气了,应该问李敖在世界文坛的地位更准确一些。

因为李敖不光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他的作品《北京法源寺》,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他一生孜孜不倦的写了超过3000万字的书,而且被禁了98本,堪称文坛的另类冠军。

他自称自己为白话文第一人,说白话文写得最好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还是李敖。

这个也不是他故意的哗众取宠,而是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

他被西方媒体追捧为: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

他曾在大学答辩的时候,还没有张嘴,就直接被导师说:李敖,你通过了。

因为连他的导师都知道:只要他一开口,谁都说不过他。

李敖在文坛除了他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之外,他还是诗歌,散文,小说,杂文样样都很厉害,是个全才。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他是文坛的狂人,但是谁都不能不服气。

他是文坛的异类,因为他骂起人来毫无国文大师的内敛。

他是文坛的大师,因为他学贯中西,有着大师般的为国为民之心。

李敖,在文坛的地位是极其特殊的。

是没有谁能够取代的。

他的一生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六亲不认,追求真理。

他在去世之前,曾写信邀请仇人,家人,好友一一告别。

看来,到了人生的终点,李敖又悟了……

其他网友回答:

文坛地位是要拿作品说话的。如果说李敖的纯文学作品,只有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站得住脚,其他作品要么是与人论战,要么是老男人的意淫,无甚文学价值。

李敖的早期作品,无论是《独白下的传统》《传统下的独白》,还是《千秋评论丛书》《万岁评论丛书》,要么是《李敖的情诗》《李敖的情书》,或如《蒋介石研究》《国民党研究》,还是《胡适评传》《要把金针度与人》之类,因为他善于收集资料、精于论辩,加之语言纵横捭阖、词锋犀利,读起来固然是痛快淋漓,但是时过境迁,应该说作品政治标本还是有价值的,但真正有文学价值的不多。

李敖写过几部长篇小说,如《北京法源寺》,是写戊戌变法失败后以谭嗣同为主角的小说,他自己评价说是“在一般以小人物为小说的矮丛中,唯一以小人物为主角的小说,是振奋自己、振奋人心的事”,我读过多遍,确实是一部让人提气的好小说。这部小说重要的都是以男人为各种角色,所以阳刚之气很足,值得一读再读。

李敖还写过几部长篇,如《上山上山爱》《虚拟的十七岁》等,都充满老男人的意淫。前者是写男主角与两个女子相爱,都是二十岁,不同的是前一个是难产时去世,二十年后当时产下的女生又躺在了男猪脚的床上了,她接替了生命,也接替了爱情。这个乱伦的故事充满了李敖的意淫,当年曾被作为“黄色小说”被台湾查禁。

《虚拟的十七岁》更令人发指,写一个十七岁的小女生爱上老男人,在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地方与男猪脚拼命造爱,当然在到处都是A片的今天已经不能引起轰动了。

所以说,李敖真正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只有《北京法源寺》一部。前几年热炒说李敖《北京法源寺》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其实这个提名范围很广,但凡各国的作家协会、前诺奖获得者、知名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都有资格来提名,每年多达几百名作家被提名,这不算什么。重要的是进入诺奖评委会的10人名单、5人名单,那才作数。故此,不要听那些炒作,记住李敖如果在文学史被写上一笔,那也完全是拜《北京法源寺》所赐,其他作品无足观。

其他网友回答:

以我看,李敖过世以后,就难再有说人话的作家了。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我没兴趣评论李敖在文坛的地位,李敖根本不在乎,老子天下第一嘛.我最佩服的是李敖嘻笑怒骂快意人生,绝对没有文人的矫情虚伪.活得睿智机灵纯粹,童心不老,笔下如刀,至于他的著作,大多看过,但我还是最爱他的生活态度,世上能有几人像他那样不带面具活一生,至于在文坛的地位,我想他地下有知,也会哈哈大笑:扯tmd蛋。

其他网友回答:

李敖放在中国文坛,从古至今都可以套上"愤青"一词。



愤击实事,也给自己带来无数麻烦。宝岛当局也恨的咬牙切齿,估计都动了杀心。



近代历上唯一能与他相提并论的就可能是鲁迅先生了。

其他网友回答:

评价一个作家,无法脱离时代,他在文坛乃至文学史上的地位,不仅仅是看他的文字,更重要的是他的角色价值。

例如鲁迅和胡适,未见得是当时文字和作品水平最高的,但因为他们在中国从近代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扮演了启蒙和先驱者的角色,所以地位卓著,无可动摇。

反过来同时代的张爱玲、胡兰成等人,文字、作品未必不如,但因为角色的无足轻重,地位就差之千里了。

李敖成就最大的是杂文评论,其价值也不在文字本身,而是在于其直面历史和现实、关照时代与社会,这种关照在60-90年代是华人文学圈极其罕有和难能可贵,如果没有李敖这样无所畏惧、影响整个华人世界的批评者,这几十年除了主旋律和金庸刀光剑影的成人童话和琼瑶风花雪月的塑料情爱,中国文学还剩下什么?



李敖是60年来坚持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进行了尖锐辛辣的批评,他反封建、骂暴政、揭时弊,呼吁民主,鼓吹自由,嬉笑怒骂、快意恩仇也行只是出于真性情。



但这种噪音不可或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不能没有一只所有人都能听得见的乌鸦,例如鲁迅、例如李敖。这就是他在中国文坛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时无两。

其他网友回答:

文学界有不认识李敖的但绝对没有人没有听说过李敖的.这已经说明李敖地位了.个人认为李先生能在中国这么出名除本身是学术高外还有两点1敢说实话不怕得罪人2爱国希望祖国统一.大家互相关注一下吧

标签: 李敖 文坛 什么样 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