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魏延他的确是一个投降的人,她原本是刘表手下的一名大将,正是在长沙城内,但是最后荆州落入了刘备的手中,刘备开始侵占周围的各个城池,其中就包括这个长沙城,长安城有黄忠和魏延这两名大将镇守。

按道理来说完全没有能力攻破的,但是连老天都站在你这边,长沙城内,吵得不可开交,还想要杀黄忠,魏延拼死维护,可是韩雪心意已决任凭别人怎么说都一定要杀了黄忠,魏延见劝阻无效。

看来这次动武了拿起骨头就像韩玄劈成了两半,带着黄忠扬长而去,开了城门投了刘备。追随刘备之后,我也是成了众人议论的对象,等他权当没有听见一心为主,征战沙场,刘备耶力排众议全力提拔魏延。

之后刘备平定荆州四周后,凤雏先生庞统来投,并且提议让刘备前去争夺汉中,说只要拿下了汉中,才能与曹操方庭抗拒,在朋友的建议之下刘备开始了西征之旅,他将自己最信任的人关羽和孔明留在了荆州。

带着庞统一起攻打西川,魏延也随之前往,虽然没有什么官职,但是它却是一刘备保镖跟随前往的,虽然只是保镖,但是在战场上所表现出的勇猛,绝非一般人所能比的。

没多久就帮助主公玄德拿下了多座城池,真的是夺取了汉中。之后你又被不满足汉中这块地方了,想要进攻四川,并亲自带兵出征,将魏延留在汉中中希望可以被拒曹操,魏延也不负众望,他在汉中的时间,没有人敢来闹事。这也足见魏延有多强,期间曹操也派人过来招降过,但全都被他拒之城外了,绝对是忠心蜀汉的。




其他网友回答:

魏延为人孤高,深明大义,多立战功,在后期尤其为诸葛亮所倚重。但是性格上比较矜高,有些叛逆性,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时常发牢骚,不懂得处理官场上的人际关系,得罪了很多人。



其他网友回答:

魏延是个有大本事、有大睥气的人。

一、刘备是卓越的人才鉴别师,他让魏延守战略要地汉中,足见魏延绝对是有勇有谋的大才。

魏延,字文长,作为刘备私人武装跟备入蜀,因战功升牙门将军。时刘备晋汉中王,迁治成都,必须选重要将领守汉川,大家都认为此职非张飞莫属,飞也深以为然。谁知刘备却擢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兼汉中太守,全军上下无不惊讶。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我对你委以重任,你有何打算?魏延豪迈地答道:如果曹操带领天下兵马而来,请允许我为大王您抗击他;如果是由偏将带十万人马前来,请允许我为大王您吃掉他们。刘备称帝后,升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孔明驻军汉中,魏延率先锋部队,兼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魏延西进羌族地区,在阳溪败魏名将郭淮、费瑶,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以符节,晋封南郑侯。

魏延每次随孔明出兵,都想请得一万兵马,与丞相分兵会师于潼关,仿韩信、刘邦故事,孔明总是制止。网上谈论最多的子午谷奇谋,虽然有些弄险,但可证明魏延确是军事奇才。(邓艾偷袭阴平就是魏延奇谋的复制版,不也侥幸成功了?)

二、魏延矜持高傲,不知礼让,凭空竖敌,孔明死后又目无王法,造成人生悲剧。

刘备死后,魏延只买孔明的帐,但也没少发牢骚。孔明不让他独领一军,他常以为孔明胆怯,叹息自己的才能不能尽情施展。

魏延位高爵显,孔明帐下许多人都避让他而甘居其下,只有北伐参谋长杨仪不买魏延这个北伐副总司令的帐,两人势同水火。

建兴十二年,孔明出兵北谷口,魏延为先锋。秋天,孔明病重,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筹划死后退兵安排,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魏延万一不听从命令,不理会他让全军照常撤退。这等安排,魏延处境危矣!要想活命,只有撤退一条路,可魏延竟还意想天开去立功,他对来探口风的费祎讲:丞相虽死,我还健在,府中亲戚和官员家属送丞相回国安葬,我率军继续北伐!况且我堂堂魏延,怎能为杨仪断后!这话错得厉害了,连孔明北伐都要请旨,现在作为北伐统帅孔明下令杨仪代理统帅,非常时期,杨仪参谋长代司令很正常、也合法,你魏延除非后主皇封,否则你无法上位!霸王硬上弓,自封统帅,没有法理依据,说白了,行为非法。

接下来,魏延昏招迭出。他得知杨仪南撤计划,大怒,趁杨仪大军没动,率部向南,并烧毁全部山间栈道, 等于截断北伐大军归路。魏延、杨表上表朝廷,蒋琬、董允保杨仪而怀疑、魏延,杨仪劈山开路,日夜兼程,紧挨魏延之后,魏延先占南谷口,杨仪派何平抗击魏延,何平叱责魏延:丞相尸骨未寒,你们怎么敢这样?魏延大部散去,仅有自己和几个儿子直奔汉中。杨仪派马岱干掉了老魏,杨仪把老魏脑袋扔在地上,用脚踩着骂:你还能′做坏事吗?最终诛灭三族。魏延对蜀国还是十分忠诚的,他太有理想,并把理想现实化害了自己。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看多了《三国演义》,总是会对于魏延存在偏见,认为魏延是因为他造反不成,才被诸葛亮安排的马岱所杀。

但是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里,魏延尽管为马岱所杀,但却不是诸葛亮的安排,而是长史杨仪的安排。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三国志》里对于魏延的记载:

平蜀有功,升迁牙门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备受刘备器重。建安十六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帮助刘璋抵御张鲁。魏延随刘备入蜀作战,刘备军北上抵抗张鲁,驻扎葭萌关。 建安十七年,刘备与刘璋决裂,起兵攻打刘璋,派遣魏延与黄忠一起占据涪城。当时刘备军兵不满万,孤军无援,而刘璋拒绝坚壁清野的战术,派遣张任、冷苞、邓贤、吴懿等将领率领精锐前去阻击刘备。

刘备军打败刘璋部队后,又派黄忠、魏延等分统军队,平定广汉郡。魏延因数有战功升迁为牙门将军。 建安十九年,魏延随刘备攻克重镇雒城,并与诸葛亮、张飞等人一起包围成都。

委以重任,镇守汉中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称汉中王,并定都成都,于是当留大将以震汉中。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认为张飞应当担任汉中太守,张飞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但是刘备却意外的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全军上下听闻此事一片震惊。

一日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道:“今天委任你这个重任,你打算说点什么吗?”魏延朗声说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刘备听后感到十分满意,群臣因为魏延说的这番话而称赞其雄豪。

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魏延进封为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四月,刘备去世,五月,太子刘禅继位登基,魏延被封为都亭侯。

抗魏有功,先主爱将

建兴五年,诸葛亮为准备北伐,进驻汉中,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兴八年,曹魏三路大军进攻蜀汉汉中地区,其中两路因大雨退还,此时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魏延率领军队行至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的大军,两军会战,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获得大胜。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

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司马懿派张郃攻王平于南围,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获甲首三千级,司马懿退回大营坚守。建兴十年,魏延与刘琰不合,言语虚诞,诸葛亮责备刘琰,刘琰其后作书信道歉。

好奇弄险,策危不用

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请诸葛亮给他一万人马,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西汉将领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所以魏延经常说诸葛亮胆怯,恨自己的才能不能尽用。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在军议上提出建议,因长安守将夏侯琳怯而无谋,故愿自领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夏侯琳一定会弃城逃走,而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不用。

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唯独杨仪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甚至有数次魏延拿刀作势要杀杨仪的举动,诸葛亮爱惜二人,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

居功自傲,师出无名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为前锋,梦到自己头上生角,问占梦人赵直,赵直说:“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最后却对人说:“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

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怎么能因一人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接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蜀汉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

兵败被杀,谋反无证

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丞相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魏延大军知道错在魏延,便不听魏延的命令,就地解散了。

只有魏延与其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无德匹夫,你还能再作恶吗!”随即诛灭魏延三族。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个处处被主管压抑的能人,在当今社会职场,这現象任何单位都有,几十年不拉山头结伙,有反心谁人相信,总守汉中十年,老少在身边而不卖城池,何乃老少在后方而不谋即反?受器重的姜维也不认为魏延造反,不干汝事便退去!如果是反,豈有此理!如果这军权交魏姜,情况便不会出现此幕,不结党营私,有反的动机要件吗?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恐怕是人气最低迷的一个角色,小说把他塑造成一个志大才疏情商低下的武夫,最后也凄凉收场,以至于沦为蜀汉系唯一的逆贼。但历史上的魏延又是什么样子,他究竟是一个志大才疏的武将抑或是怀才不遇的英雄?又为何在诸葛武侯故去后立刻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各种游戏中魏延的人设,也被设计成古怪的样子


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魏延 一开始是“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也就是说魏延起家来投时的确是带着礼物来的,但是这礼物并非是《三国演义》中长沙太守韩玄的首级,而是自己旗下的一干人马。汉末大乱,有志于在乱世中生存下来的英雄豪杰往往组织自己的私人武装(类似后世的民团),这样就有了“良臣择主而仕”的资本。顺便说一句,那个长沙太守韩玄不仅不是死在魏延手中,甚至都没死~~ 韩玄是在赤壁之战后主动投降了刘玄德,而且仍然担任长沙太守,但受讨虏将军黄忠管辖,成为蜀汉系的官员。

继续说魏延,魏延此后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尤其是他颇得主公刘玄德的知遇,“乐莫乐兮新相知”,此时的刘玄德对魏延的才干可以说是极为欣赏。

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刘玄德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至此,三国鼎立正式形成。在刘玄德返回成都前,要留下一个合适的人选镇守汉中,即“当得重将以镇汉川”。

当时蜀汉系有名的大将有关张马赵黄,也就是后人总结的“五虎上将”。但关公镇守荆州,不可能调离原来的防区;赵云的主要职责为“掌内事”,即刘备以其个性稳重(史书上记载赵云生性“严重”)而主管宫中之事;而黄忠确实老迈年高;马超是“羁旅归国”降将,且为人反复善变,当时名声之恶堪比老前辈吕布,大家均对其不甚信任;在此情况下,镇守汉中的最佳人选似乎非张飞莫属了。而且张飞也是认为这差使舍我其谁,“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但出乎张三爷和众人意料的是,“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汉中太守”。刘玄德竟然破格任用魏延!并且刘玄德还效仿当年汉高祖登坛拜韩信为大将的典故,在封魏延为汉中督的宴会上当众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威壮其言。”从这一个方面虽看不出魏延的军事才能到底如何,但其君臣二人的知遇可见一般。

在汉中七年,因为一直没遇到什么大规模的战争,于是魏延就一直致力于汉中的防御工作,建造修筑汉中的“诸围”,也就是防御工事并平平安安的呆到诸葛武侯的北伐。

在战争年代一个武将不参加战斗而光防守是绝对没有出头的, 而北伐给魏延带来了机会,考虑到刘玄德生前对魏延的器重和人事部署,诸葛武侯于是每次都以魏延为"督前部", 而他也立下了阳溪大捷和斩敌三千这样的优秀战绩。也就是说直到这时诸葛武侯也并没有像《三国演义》中所说信不过魏延,而是非常的信任。

但魏延的个性是有问题的,史书上记载魏延 "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所谓"矜"的意思是自尊,自大,自夸。也就是说他的毛病倒有点像关公,而《三国演义》中说魏延长得也是为红脸大汉,看来是有原因的。

既然有了这样的个性,那容易得罪人肯定是难免的:首先是他就跟上司诸葛武侯的关系逐渐的紧张,而且责任在可以说魏延身上。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这就是著名的“兵出子午谷”计划,这个计划到底如何我们先不说,就说下诸葛武侯否决魏延的建议纯属是军事上的考量,并非对魏延个人的打压,因为此后魏延的地位一直未变,而魏延倒是很不厚道的认为这是诸葛武侯胆小怕事……这种心态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旋即魏延又接着跟丞相长史杨仪闹翻了。两个人甚至到了 “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仪,仪泣涕横集”的地步。更不像话的是这一切都是当着最高统帅诸葛武侯的面,也难怪武侯临终前布置遗命时之叫上了“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并单独做出安排“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诸葛武侯平日早就为魏延杨仪的事伤脑筋,《三国志●杨仪传》记载:“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所以武侯在世时只能一方面以自己的威望制衡住二人的矛盾,另一方面也让魏延得到了高官显爵加以安抚,但是这种情况维持到诸葛武侯归天后就结束了——魏延和杨仪不仅立刻举兵相攻, 而且互相指控对方造反。但是“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最后魏延为此身败名裂。

魏延墓,在汉中北石马乡,为蒋琬奏请汉后帝修建,墓前有石马一对。上世纪中期墓被平,其中一尊石马被损坏,剩下的一尊现藏汉中博物馆

古虎头桥遗址,据说是魏延被斩之处



魏延终其一生以韩信自命,而他的恩主刘玄德也这样认为,并为此不惜让自己的生死兄弟张飞为之让路。这种恩遇确实令魏延感激不尽,但也暗中助长了魏延性格的缺陷。而后“政由葛氏”(诸葛武侯和张飞的关系一直很好),对魏延的优点缺点洞若观火的诸葛武侯也一直在其间做调和。而魏延善于用兵,而不善用为人的一面确实也跟韩信非常相似。魏延死后七年,蜀人杨戏著《季汉辅臣赞》,给魏延下了这样几句评语:“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杨戏肯定了魏延“折冲外御,镇保国境”的功劳,感慨他不能善始善终的一生,并指出根源在于他那种“不协不和”、桀骜不驯的个性。

在中国的社会,即使是乱世,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也必然要在才干、为人、关系三方面占有两方面。而魏延才干虽优但是不会为人,本已有了一个不错的平台之后却被自己的个性败了下去,这不能不说是一代名将的悲哀。而处于一个变幻莫测时代的我们也更要将此视为殷鉴。

其他网友回答:

魏延作为蜀国仅次于“五虎上将”的大将,在刘备去世后,一直未受到重用,这对于人才凋零的蜀国来说堪称是一场灾难。魏延或许在他的做人上有短板,得罪了一些不该得罪的人,但他无论是在武艺和兵法谋略上,均不输于五虎,却在后期一直被打压,这也从侧面反应出蜀国在人才使用上的弊端,或许这就是蜀国最先灭亡的根本原因。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陈寿在《三国志》原著中称魏延是“善养士卒,勇猛过人”。

而作为五虎上将之首的“武圣”关羽,曾亲自在校场上考交过魏延,并对其评价道“其兵法武艺确是学有所长”,因此,魏延深受刘备的器重。在刘备入主益州时,魏延两次生擒西川名将冷苞,累积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在攻取了汉中之后又破格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最终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员。魏延镇守汉中十余年,数次击败曹军的进犯,确保了汉中寸土未失,单就这一点来说,魏延胜过关羽多多,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并斩杀了曹魏大将王双等多人,其战功远在蜀国诸将之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王,需留大将镇守汉中,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张飞必是汉中太守的最终人选,就连张飞本人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

但刘备却出人意料的任命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由此可见魏延在刘备的心目中占据了何等的位置。刘备在离开汉中之前曾问魏延道:"今天委任你这个重任,你打算说点什么吗?"魏延朗声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刘备听后感到十分满意。

刘备在称帝建立蜀汉之后,又进封魏延为镇北将军,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刘备作为一代雄主的知人之明。

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刘备在白帝城向诸葛亮托孤的时候:“先主以目遍视,只见马良之弟马谡在傍,先主令且退。谡退出,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后来诸葛亮在失街亭斩马谡的时候,曾泪流满面的深悔没有记住刘备给他的提醒,最终导致了这次惨败,并对刘备的知人之明佩服得五体投地。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为北伐中原而进驻汉中,再次晋升魏延为凉州刺史。

建兴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军进攻蜀汉汉中地区,其中两路因大雨退还,此时魏延率军迎战曹魏唯一还在进攻的部队,以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率领的主力的大军,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据《汉晋春秋》记载,司马懿命张郃围攻王平于南围,诸葛亮派魏延援救王平,此战魏延大败魏国名将张郃,吓得司马懿不敢出战。

魏延在随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战役中,数次请求诸葛亮拨给他精兵,由他效仿韩信出奇兵于子午谷,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但诸葛亮一直不许,所以魏延经常感叹自己之才不为所用。

《三国志》中曾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在军事会议上提出建议,因长安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故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那时长安唾手可得,中原即可大定,而诸葛亮却认为此计悬危而不用。

魏延虽然精通兵法,勇猛绝伦,但诸葛亮的挚友杨仪却对魏延不屑一顾,而魏延也数次声称要拿刀剁了杨仪,此举无疑为他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再次北伐,魏延被任为前锋,同年秋天,诸葛亮因病逝世于五丈原。此时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率军退回汉中并令魏延断后,魏延大怒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 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的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随后便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的前面,用烧毁栈道的方式来阻止杨仪退兵。

随后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此时魏延人际关系上的短板显露了出来。

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忠心而称魏延谋反,在这种跳进长江也洗不清的情况下,魏延只得率其子魏猛及数名随从逃亡往汉中,但最终被杨仪派遣的马岱追上并将魏延父子斩杀,马岱在将魏延的头颅献与杨仪之后,睚眦必报的杨仪竟然用脚来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恶狠狠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随后他又诛灭了魏延的三族。

关于魏延是否谋反,《三国志》中曾记载:"原延意不被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这就是说魏延根本就不是降魏,只不过是想诛杀杨仪。这也不难理解,如果大军回川之后,睚眦必报的杨仪能饶过对头魏延吗?

魏延堪称是刘备帐下最悲情的大将,其文韬武略都是上乘之选,而且对刘备忠心耿耿,早在荆州时,他就为了放刘备进荆州城而与文聘打得你死我活。而到了长沙之后,又为了投奔刘备而险些被诸葛丞相给砍了,在熬没了刘备、诸葛丞相、“五虎上将”之后,于两军阵前横刀立马但却不谙人情世故的魏延,最终又死在了杨仪的手上,不知他是命中注定还是得罪了哪路神仙?

其他网友回答:

魏延死前为啥非要大喊:谁敢杀我?还要大喊三遍呢?原因非常合理

原创 说历史的女人

公元234年2月,诸葛亮率军出斜谷道,屯兵五丈原,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耗到8月份的时候,终于积劳成疾,病故,活了54岁。诸葛亮死前曾留下遗令:秘不发丧,换换退军。杨仪姜维等遵守遗嘱,开始退军,但令魏延断后。魏延十分不满,一方面不愿因丞相之死中断北伐战略计划,一方面非常不满自己被杨仪这样的卑劣小人指使安排来断后。故而为了阻止撤军,他抢先率军撤退,烧断栈道。此时的杨仪分两步走,先写了一份魏延造反的告状信送往成都刘禅,同时又派遣王平等领兵追杀魏延。那么魏延在面对杨仪派来的追兵的时候,为何那么理直气壮地大喊:“谁敢杀我?”而且还要大喊三遍呢?其实有三个原因。

第一:都因为那个梦。

根据三国演义原文所说,都因魏延做的一个梦:

却说魏延在本寨中,夜作一梦,梦见头上忽生二角,醒来甚是疑异。次日,行军司马赵直至,延请入问曰:“久知足下深明《易》理,吾夜梦头生二角,不知主何吉凶?烦足下为我决之。”赵直想了半晌,答曰:“此大吉之兆:麒麟头上有角,苍龙头上有角,乃变化飞腾之象也。”延大喜曰:“如应公言,当有重谢!”

魏延做的这个梦是凶兆,头生二角,是为刀,也就是说魏延有血光之灾,被砍头的危险,但是赵直这个人真不地道,竟然欺骗了魏延。还把魏延骗得满心欢喜,真的以为自己要飞黄腾达了。所以魏延这一声大喊:“谁敢杀我?”那是一种喜气盈门的大喊。

第二:在诸葛亮去世后,在魏延个人看来,蜀汉军中再没人比自己资格老,因为五虎上将先后死后,蜀汉的军事阶层,像魏延这样的都属于老资格的了。既然诸葛亮去世,那么接下来能够掌管蜀汉军权的挨也挨着魏延了。魏延这样想,其实是没有错的。既然魏延认为自己马上就是军中老大了,难道还有人敢杀他吗?所以他第二声大喊:“谁敢杀我?”那是居高临下,威风凛凛的。

第三:既然魏延在内心深处以及对军中自己位置的预期都非常理想,所以当他面对杨仪,或杨仪派来的人的时候,内心是充满鄙视的。虽然魏延爱护蜀汉将士,但他极为讨厌秦桧一样的奸臣杨仪。故而他最后一声“谁敢杀我”与其说是喊给将士们听,不如说是喊给杨仪听,意思就像是:“杨仪,你个奸佞小人,也敢杀我?”

但是魏延喊完第三声之后的结果却出乎他的预料,飞出去的是他的头,而非杨仪的头。这个结果令人实在愤怒,一方面因为魏延确实乃蜀汉军中之栋梁,若其健在,恐怕蜀汉的命运还能多那么一丝胜算;一方面因为诸葛亮的安排实在令人寒心,竟然在自己死的时候,还将蜀汉最后一颗将星也带走了。

其他网友回答:

魏延本人轻敌狂妄,行事鲁莽。他是蜀汉大将,虽然勇猛,但是缺少谋略。诸葛亮死后,魏延造反,被马岱斩于马下!

诸葛亮出祁山讨伐魏国时,魏延一再献计愿领领兵五千,取道出褒中,循秦岭以东,不过十日即可到长安。而在当时的情况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诸葛亮深知其考虑不够周全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他甚至在蜀军与魏军交战阵前自己率领军队奇袭洛阳,刚走了几里地就被打的大败而归,丢人丢到家了。

魏延在追随刘备攻打西川的路上,自视甚高,在黄忠已经得到命令后,还要与其抢功,竟然提出要与老将军到刘备面前比武,胜者出战。后来不听劝告而鲁莽出战,差点丢掉性命。

魏延的死可以说是他自己作的!以往几次背叛主人,常有反心,这些都被诸葛亮看在眼里,早知其有反骨。一旦魏延提出的计谋不被采用,就怏怏而去,露出不悦之色。在诸葛亮去世之后,更是自视甚高,要亲率大军攻打司马懿,还要诛杀杨仪等人,可以说他的死乃是其性格使然,不能怪别人!

其他网友回答: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深受刘备器重。主要成就:镇守汉中,击败郭淮、费耀。

魏延可以说是在三国演义中被黑的最惨的一位蜀国将领。在演义中,他投降刘备之后,孔明说其脑后有反骨,要直接拖出去砍了,好在刘备不忍,才留起性命。根据三国志的记载魏延是刘备的“部曲”,也就是说他从一开始就跟着刘备混了,根本不是长沙之战后投降过来的。

就算在演义中,魏延被杀的也是完全的bug,也不知道罗老爷子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就这么讨厌魏延。我们先看看演义中怎么写的,诸葛亮在五丈原设台给自己续命,被魏延把蜡烛弄灭了,孔明没怪他,说自己天命已尽,放正常人想想,老子本来能多活12年,你把等给我弄灭了,搞得我现在就要死了,我可能不怪你么。诸葛亮知道自己要死了,赶紧把姜维、马岱、费祎、杨仪等人叫过来商议后事,也没叫上魏延,因为这次圆桌会议一是讨论怎么撤退二就是讨论怎么弄死魏延。会议决定杨仪当都督,他们都知道魏延就不喜欢杨仪,还偏让他当都督,明摆着就是让魏延肚子胀,后来魏延知道了,心里不悦,但也没怎么样,之后呢,马岱、费祎这两个人就是去撺掇魏延不听将令了,魏这个人也是脑子一根筋,直接就上套了,后来事情败露,魏延直接就往成都跑,一边跑一边烧栈道,大家想想,魏延为什么往成都跑,当时他们都在魏国前线作战,要是真想谋反,直接投降就得了,还干嘛往自己的国都跑,其实魏延自己明白,我被诸葛亮派来的这几个怂货坑了,这帮人陷害我,我要回去找老大,阿斗一点都不傻,他明白魏延是个忠臣,是最早跟着老爸混的那批人,但是诸葛亮没给他机会,让马岱就地砍了。所以就演义的剧情来看,诸葛亮完全就是设计陷害魏延,而不是魏延自己要反。蜀国后期大将基本上都死光了,魏延论资历论战力都是当军师统帅的不二人选,但是诸葛亮不喜欢他,诸葛亮喜欢姜维啊,所以,演义中魏延必死,不死不行,不死就没姜维什么事儿了。

这就是我的一点点观点,喜欢我的回答的人一定要点个赞哦,谢谢了。

标签: 魏延 怎么样 到底 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