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十六字令,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什么是平水韵?在南宋末年,山西平水(今山西省临汾市)人刘渊将《广韵》(206韵)的韵部归纳,修订而成《壬子新刊礼部韵略》(107韵)。公元1223年,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编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个韵部。元代初年,阴时夫编著《韵府群玉》,定106韵的版本为“平水韵”,而现在广为流传的平水韵,则是清代康熙年间根据此书所编成的《佩文韵府》。其包括平声(上平15韵、下平15韵)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合计106韵。
在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
1.所谓的平水韵,最早只能追溯到南宋(1127年-1279年)末期。在我国文学(唐宋诗词)发展的巅峰时期,那个时候的人们用的是《切韵》、《唐韵》以及《广韵》,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平水韵》为何物。真正使用《平水韵》的仅是南宋末期的几十年和以后的元朝、明朝、清朝以及当代。
2.如果按照上述古韵各韵部的算法,则当今的《诗韵新编》(18韵)应算做平声(上平和下平)18韵,仄声(上声和去声)18韵,合计36韵。同理,《中华新韵》(14韵)应算做平声14韵,仄声14韵,合计28韵。《中华通韵》(16韵)应算做平声16韵,仄声16韵,合计32韵。
至于写作古典诗词,应该采用“新韵”还是“平水韵”?根据中华诗词学会所提出的“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的原则。即创作古典诗词,提倡使用新韵,但不反对使用旧韵,如《平水韵》。因此,这个问题完全没有必要纠结,全凭个人的喜好。
总之,从语言发展的现状来看,古今语音的变化很大。在古时押韵的字,用现在的普通话去读,很多都不押韵了。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很有必要制定一套以普通话为基础,以《新华字典》的读音为依据,简明、合理、实用的新声韵系统。
我认为,现代人写作古典形式的诗词(以下统称为“格律诗")还是采用新韵适宜。
大凡从事格律诗写作的人都知道,写作格律诗时,除首句外,偶数句的末字一定要使用同一韵部的字,而且除少数格律诗使用过仄声韵部字之外,大多数格律诗为平声韵部的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押韵。我们在写作格律诗时强调押韵,主要是为了让格律诗朗朗上口,便于吟唱,有韵律感和音乐美。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
写作格律诗强调押韵,自然就涉及到用韵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目前格律诗写作中存在着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就是根本不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用韵。而是死抱着平水韵对别人的诗指指点点,充内行,当里手,装专家。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证明了他们的无知,让格律诗诗韵研究人员几乎要笑掉大牙。
诚然,我国古代写诗用韵大都依据专门的韵书。但这些假内行不知道这种韵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相应的修订。最早见于隋朝的切韵,唐朝时就修改为唐韵,南宋末年江北平水人刘渊又依据唐人的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刊印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这部韵书,这就是著名的平水韵。可惜的是这部韵书现在已经失传。
但即使是平水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朝代的更替,平水韵也有过修改。到清朝康熙年间,《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平水韵。但很明显平水韵已经不完全符合当时的语音,所以又出现了《词林正韵》这样的韵书。
回顾诗韵的变化,我们可以知道格律诗的用韵是与时俱进的,从来没有在哪个阶段停止过更新。正因为如此,格律诗的用韵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广为格律诗写作者接受。今天我们见到的那些假内行不仅无知到写作律绝不用平水韵就不准标律绝,而且恶毒到不用平韵标了律绝竟像挖了他家祖坟一般,非要骂得你狗血淋头不可。在用韵上我虽然只是讲了一些中庸的话,写了一些中庸的文章,也被恶意围攻。可以说我领教这种恶意谩骂已经不是一回两回,这只能说明他们在格律诗的用韵规则上已病入膏盲,根本无药可救。
事实上所谓古人对格律诗要求用韵从严,这也只是清人王士桢挑剌的做法。实践中古人在格律诗写作中用韵并不严格,其中通押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两个或多个韵部里面韵母相同的字,常见通押,如上平声韵部的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以及八齐,上平声韵部的三江和下平声韵部的七阳,上平声韵部的九佳和下平声韵部的六麻,都有很多通押的格律诗在。这一点我们只要比较一些古代律绝就可得出这个结论。由此可见古人写作格律诗也并不是死守规则的。
目前我国现代汉语普通话已经相当普及,完全可以说平水韵不符合现代人的发音这是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形势决定了格律诗写作的用韵必须进行调整。
当前有关格律诗用韵的调整,最早提出相关意见的是中国格律诗界的权威机构中华诗词学会。该学会除制订并颁发了试行的“中华新韵"(简称为“十四韵”)之外,还倡导“倡今知古,双轨并行”。所谓“倡今”,是要建立以普通话为基准的新声韵系统; “知古”,是要学习《平水韵》,继承古典诗词的优秀传统;“双轨并行”,是制定新的《中华新韵典》,与《平水韵》平行使用。从中华诗词学会的所作所为来看,使用新韵是中华诗词学会优先考虑的。
可以说,中华诗词学会的“双轨”说解放了今人写作格律诗的束缚。按照"双轨"说的思路,我们在写作格律诗时,如果按平水韵找不到足够的韵脚时,就可以放宽通押,所写的格律诗仍然算是押平水韵;如果觉得按平水韵有困难时,也可以按普通话押韵,用不着标明什么新韵、旧韵。应该说,当今格律诗的写作,使用新韵势在必行,也是格律诗用韵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格律诗的写作中,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提议取消或废止平水韵,因为不懂平水韵,不懂入声字,就不可能读懂古诗词,这也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现将相关资料根据《词林正韵》和王力《汉语诗律学》归纳整理的可以通押的韵部附录于下,供格律诗写作者参考: 第一部 平声:一东二冬;仄声:上声一董二肿;去声:一送二宋 第二部 平声:三江七阳;仄声:上声三讲二十二养;去声:三绛二十三漾 第三部 平声: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仄声:上声四纸五尾八荠十贿(半);去声:四寘五未八霁九泰(半)十一队(半) 第四部 平声:六鱼七虞;仄声:上声六语七虞;去声六御七遇 第五部 平声:九佳(半)十灰(半);仄声:上声九蟹十贿(半);去声九泰(半)十卦(半)十一队(半) 第六部 平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仄声:上声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半);去声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半) 第七部 平声: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仄声:上声十三阮(半)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去声十四愿(半)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 第八部 平声:二萧三肴四豪;仄声:上声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去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 第九部 平声:五歌(独用);仄声:上声二十哿;去声二十一个 第十部 平声:九佳(半)六麻;仄声:上声二十一马; 去声十卦(半)二十二祃 第十一部 平声:八庚九青十蒸;仄声:上声二十三梗二十四迥;去声二十四敬二十五径 第十二部 平声:十一尤(独用);仄声:上声二十五有; 去声二十六宥 第十三部 平声:十二侵(独用);仄声:上声二十六寝;去声二十七沁 第十四部 平声: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仄声:上声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去声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第十五部 入声:一屋二沃 第十六部 入声:三觉十药 第十七部 入声: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 第十八部 入声: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叶 第十九部 入声:十五合十七洽
以上是我对现代人写作古典形式的诗词以使用新韵为宜的理由。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但反对恶意谩骂,抵制人身攻击,欢迎平等的交流沟通。
其他网友回答:这个问题不是说该用什么韵,而是你想用什么韵。
说过很多次,诗词首重意境,境是一首诗的灵魂,如果没了,那么无论用什么韵都是没用的。
所以,不要被格律韵所控制,近体诗,这两点是必不可少的,但却绝不是只要做到这两项就可以是好诗。
写诗填词,韵在于个人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习惯诗用平水,词用词林,也可以全部都用新韵,这是自由的,但不管是用哪种,都必须保证前后一致。也就是说,一首诗词只能用一个韵。
只是个人观点。
其他网友回答:我是个诗词爱好者,并非专业人士,所以无法从专业角度解答题主的问题,但是我却希望从逻辑上分析一下,不知可否?
首先,写古典诗词为什么要用韵呢?因为用韵的话,更能体现出诗词的音律美,更加地适合诵读或者吟唱;
其次,为什么会有《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原音韵》、《中华新韵》等韵书呢?因为原来的韵书并不适合当时流行的读音,如果继续用旧韵的话,则既不便于传诵,又难以读出古韵诗词的音美,所以就会修订韵书。这样作诗词的人按照韵书创作合律的诗词,读诗的人可按照韵书读出诗词中的音美。
总而言之,韵书给汉字规定了基本的读音,诗人们按照韵书来写作诗词,读诗词的人按照韵书规定的读音读出来,会觉得抑扬顿挫、宛转悠扬,有音律美。但是不同的时期,字词的读音是不同的,即现在的读音与古时读音并不相同,如果按照古韵书来创作诗词,写诗的人读不出音韵美,读诗的人也读不出音韵美,那何必用古韵呢?
韵书就像是一个标准,如同国际计量大会上规定了“米”这一标准长度,并全球推广,所以大家按照这个长度来进行量度,即便是古时就已经使用的“尺”、“寸”等长度单位,也按照现在的长度来换算。去店里买三尺长的布料,不需要自己带尺子,店家用他普通尺子就可以量大概一米的布料给你,如果告诉店家你要的三尺是唐朝的三尺,请按照那时的三尺来量,可能店家就会满头雾水了,因为确实很少人知道唐朝的三尺到底多长。就如同现在按照古韵作诗词一般,作诗词的人读不出古音、看诗词的人也读不出古音,那么按照古韵写的的诗词如何读得出音律美?
所以从这个逻辑上,作诗词还是应该尽量用新韵的,作诗词的人无须频频查韵书,可以写出自己读得顺、读得美的诗词;读者无须查韵书,就可以读出诗词的音韵美,岂不两全其美。
****欢迎关注头条号李说一,探讨学习诗词歌赋,吟诗作对。
其他网友回答:其实不存在什么新韵古韵之争。新韵和古韵只是您学习古典诗词的两个阶段。
知识点:诗用《平水韵》,词用《词林正韵》,元曲用《中原音韵》。老街味道
老街当时从新韵入手,然后转入古韵,然后再也不用新韵了,我儿子开始写诗,因为有人指导,起步就是用的古韵。
1.新韵好处
因为古韵需要经常查韵书,所以会麻烦一些,用普通话入门,容易很多,利于练习对仗平仄粘连的基本功。
现在中华诗词协会推广新韵,是为了吸引中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2.新韵只是入门阶段
使用新韵最多半年,尽快转入古韵,否则欣赏和理解古人作品还是隔着一层。
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学诗,您会更加理解古人用笔之妙处,提高更快。老街味道
文章开头@老街味道说过:其实不存在什么新韵古韵之争。新韵和古韵诗人创作水平的两个阶段。
推崇新韵的两种人:
1.致力于推广诗词文化,让更多人喜欢诗词的人,有点像胡适当年推广‘’白话诗‘’和‘’白话文‘’。
2.初级阶段跨不过这扇门的人
这个门其实不难,知难而上多读多练多查韵书即可。老街初学时的作品:
迷芳涧底知春在, 问道禅门待雾开 。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僧扫山云堆寺角 ,燕衔萤火点香台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筝长曲短催烛老 ,人瘦衣宽怯月来 。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坎坷尽尝霜雪苦 ,蹉跎空叹吕伊才 。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为了练对仗,四联皆对,‘’烛‘’字入声,落韵,后来知道此处应救拗,下联的第五字改为平声即可。
经常发言反对新韵的人两种
1.老手的善意提醒
偶尔提醒一下新手,不受欢迎就闭嘴不说,一般不与人争执。
2.另一些古道热肠的人
……
1.写诗可以用新韵
诗用《平水韵》,例如:东、冬不同韵,江阳不同韵元删寒先不同韵……所以写诗时要经常查韵书,可以用新韵过渡。
2.写词入门就用古韵
词韵用《词林正韵》,东冬在一个韵部,江阳一个韵部,元(半)删寒先一个韵部……
几乎和新韵差不多了,所以切记,不要在走弯路了。我的以往文章里好更详细的格律、押韵、救拗的介绍,有意学习诗词的人,欢迎在老街诗词闲话系列留言交流,有问必答,免费哟。
@老街味道
2018-2-12
谢谢小编提问这个问题。我认为这种提法,有不却切之处。所谓古典诗词,不能一概而论。《古风》即古诗,古体诗,古风,产生较早,不求对仗,和用韵也较自由。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汉未孔融的六言诗最早。七言诗起于汉代民间歌谣。到了唐代,诗词文化大为发展。形成了七古,七律,七绝,等。
格律诗词正兴开启。
近代诗,格律诗,(包括: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和排律。是必须按格律形式,押平仄,押韵。这三个基本要素。进一步要求是要对仗的。是指七律和五律,及排律。七绝和五绝是不要求对仗的。至于七律,五律,排律,要求是对仗的。至少一首诗中有一联对仗。唐代诗人中,唯杜老先师是最讲对仗的。然而一味追求对仗,有些诗词却出律了。但大师却有回天之力,以补缺。盛唐时期无人可及,岂后辈之所能为之。只有敬仰而已。
唐诗三百首是从唐代2537人5000多首诗精选入编的。但不乏有不对仗,或出律之处。何况今人乎。
非君子之为害,胜于真小人。时下名家遍地,在对仗方面,争论不休,盛气凌人。装腔作势凌加于鲁讯先人之上,乱点,乱云。实乃对今朝广大诗人的恶杀。
你不学无术,胡言乱语,其用心何其毒也。
所谓对仗,只对律诗所言。
所谓对仗,只对律诗所言!
言而,何为对仗?
唐代兴盛时期,律诗蓬蓬向上。对律诗要求越来越高。以显文人才子之才学。对律诗对仗方面,有明确规定。最高最好是工对。
再者是宽对,律诗中还有自对,和尾对。
至于写诗用平水韵,或新韵,这是作者的自由(考试,升级,要求用什么韵是另一会事),总之,用平水韵,选择范围较小,受限制。用新韵,选择范围较大,较宽。写出感人肺腑,动人入脾,催人泪下,千古传送的好诗,不在乎什么韵!不讲平仄对仗的歌词,一样响彻环宇!
其他网友回答:答:关于写古典诗词应采用“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作为诗词初学者,大都是自小通过学校或是家人的引导,初步接触了古诗。进而培养和激发了对古诗词的热爱。
比如,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通过诗,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作诗之人。
古诗词名家众多,如星河灿烂。
之所以喜欢,是因为诗词的内容、意象、情怀令人惊羡;而诗词的韵律,节奏、朗朗上口,又使人互相传颂。
通俗的说,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记载和传播的载体,而古诗词是浓缩的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后人在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不得不提到诗词的押韵问题。简而言之,现今主要流行的有“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华新韵”。
在我看来,既然是写古典诗词,本人偏向于“平水韵”,次之“词林正韵”,最后“中华新韵”。
之所以考虑是这个顺序,有以下三点想法:
1.古典诗词的欣赏,如果不了解一点“平水韵”,就无法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字音变化,无法深入地欣赏原意。
2.写作古典诗词,如果使用现代的“中华新韵”,对初学者来说,门槛是好进,但行文太直白化了,文意匮乏,不如不写;
3.用韵时,律、绝尽量用“平水韵”,词可稍宽泛,“词林正韵”适合。
在初步掌握一些词韵知识后,可以尝试用“中华新韵”,毕竟地基夯实了,骨架搭好了,盖楼就可以用空心砖了。
以上是一家之言,无意论战。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图片源自网上。
其他网友回答:<2>看看“中国作家网”是怎么讲的
古诗词创作采用新韵,还是《平韵韵》的问题,是坐冷板刻苦钻研的,不是坐一屋子人彬彬有礼聊天说天气的。
音韵学是研究声调及用韵变迁的学问,这只是泛指一般意义上的诗词声调及用韵问题,但还不能解决古典诗词用韵的归属问题。古典诗词用什么韵,最好还是从声律谈起,否则是空耗气力,越说越远,越说越外行。
(略)
点击链接 拓展阅读
开自动档车好还是手动档车好?
这其实不是问题。只要你有驾照,都可以开,关键看你的喜好和习惯。
但这世上,就有开手动档的自认为技高一筹,瞧不起开自动档的人,事情就这么奇怪。
其实,会开自动档了,再去开手动档,很快就可以学熟。手动档也没什么难的。车子开得平稳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你知道平水韵与新韵的区别了吧?
其他网友回答:那一派因为自己通了一点小学,于是做起古诗来,故意把押“同”、“篷”、“松”这些字中间,嵌进“江”、“窗”、“双”这些字,以显其懂得古诗“东”、“江”同韵;故意把押“阳”、“康”、“堂”这些字中间,嵌进“京”、“庆”、“更”这些字,以显其懂得古音“阳”、“庚”同韵。全不想你自己是古人吗?你的大作个个字能读古音吗?要是不能,难道别的字都读古音,就单单把这“江”、“京”几个字读古音吗?
——钱玄同
威海链 » 写作古典诗词应该采用\"新韵”还是“平水韵”?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