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商人”一词不知和古代“夏商周”中的商朝有没有关系?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要想了解商人与商朝的关系需要从商字本义入手。

商字甲骨文透露其本义是一个简易天平,这个简易天平由提梁、平衡杆、左右两块等量的石头砝码构成。通过石头的等量,确定砝码的重量。当需要称量货物的重量时,去掉一边的石砝码,在这个位置放上货物,就知道货物的重量。

货物重量不一,石砝码大小不同。

为了称量重物,防止提梁被重物拉断,于是把单提梁的天平做成双提梁。

后来石砝码由石块演变为圆形有的还在中心凿孔。于是,商字左右两侧加上圆形有孔石砝码。

再后来为了强调商品交换中需要讨价还价,于是增加口字。

在商字文字化过程中,提梁演变成似去掉底横的立字,省略圆形石砝码,保留两块石砝码并线条化,和下部的口字一起演变为冏,隶书写作商。

商字既然是用于货物交换的天平,那么,商人就是使用天平进行货物交换的人。

那么,商王自称大邑商,就是说商是他们有别于其他氏族部落的特点,这个区别就是他们的祖先最先发明了简易天平并用于与邻近部族的易货贸易。同时也把简易天平刻画下来,作为自己的族徽,写作商。

他们利用最先进的贸易工具简易天平,以及自然地理优势,部族逐步壮大起来,然后不断向外扩张,兼并邻近部族征伐不臣服的部族,成为当时实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大的邑,首领开始称王。





其他网友回答:

不仅有,殷商一词还告诉我们另一个信息。人类货物交易始于治病救人,殷以行医为业,行走南北、结连四方,换取天下财富且互通有无,是在使用货币之前唯一的交易方式。甲骨文的“商”字由储物的货柜“丙”、货架“辛”和货物“口”组成。人们根据各自需求从事易货交易。

汉字最初应用于记事从行医开始,这也是殷墟以前少有夏周文字的根本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以前曾看过关于“商”字的一个介绍,说是在中原的中心商国,也就是现在以河南商丘为中心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物产丰富了,有了剩佘产品后,往往在闲暇时候,用车运往周围地区和国家,进行以物易物,实行物品交换。以后就形成了习惯,每年都有商国人去周围地区进行物品交换,有关地区的民众每年也盼着商国人的到来。当商国人来了后,人们就互相转告,喊着“商国人又来了”,“商人又来了”,“商人来了”。于是,就习惯上把以物易物丶以货易货的人叫作“商人”,又把这些物品叫作“商货”“商品”,又把货币交换的行业叫作“商业”,把与商业有关的事务叫作“商务”,如此等等!?

其他网友回答:

在古汉语里,商的一部分意思是,商略(估计),商算(计算),商度(测量),审议商量等很容易和做生意联系在一起,所以慢慢的引申为商业活动……

有这种说法,说武王灭商之后,把一部分商朝后裔分封到宋国等地,其他的商朝移民就发配到各个国家,由于商朝移民没有土地,他们只能靠经商为生,所以,各国慢慢的就把流浪在各国的商人等同于做生意的人……这个说法是在商朝灭亡后,商人才有经商的意思……

但是根据古文字记载,商这个字本身就是天平的意思,有着公平买卖的商品的意思……

所以可能实际上,商人指代经商很可能更早一些,很可能从商朝人以前就是以经商为主流的部落,所以以商为国号……

但是我查过,也有人说商字的甲骨文是古代一种双柱、大腹、三足酒器的形状.这个字的本义就是酒器……

标签: 夏商周 商朝 汉语 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