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死活读不下去《红楼梦》‘’?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谈谈我的感受:《红楼梦》前八十回我读过两遍,是受到百家讲坛刘心武老师的影响才看的。常言道,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所以自诩有点文化的我,如果不读读,有些说不过去。

可是说实话,我的阅读感受基本就是:没劲。至少比《西游记》没劲多了。

其实我看不少外国名著也有类似的感觉。我觉得真正好看的外国名著,一个是《伊利亚特》,一个是《飘》,别的号称伟大的名著,大多看起来也挺没劲的,比如《战争与和平》,看了好几次,都没看完三分之一。

《红楼梦》“没劲”,不但我有这个感觉,书中的贾宝玉都至少两次说出了“怪没意思”之类的话,说明他的生活,其实不怎么精彩。

感觉书中大多情节主要写的就是些家长里短,太太奶奶小姐丫鬟们的各种鸡毛蒜皮的事儿。当然也有几起人命案,人命关天,不能再说是鸡毛蒜皮了,却又大都有点不明不白。

用专业点评家的说法,可能很多情节属于“草蛇灰线”,对应的情节在哪,很多都搞不清楚了,很可能在八十回以后才见分晓。

不得不说,它的不完整,严重降低了它的可读性。我们谁也不知道它的80回以后究竟是什么内容,所有的探轶,基本都是猜测。如果能有真正的完整版,可能阅读感受就又不一样了。

另外还有语言风格,和今天的通用汉语有不小差别。比如所有人物第三人称代词都是“他”。如果女性人物换成“她”,可能感觉更好点。

当然,还一个原因也毋庸讳言,就是本人水平太低。或许多少年后水平和阅历长进了,再看《红楼梦》,也许会有和今天不一样的看法。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一问里面有误导之嫌,好象《红楼梦》读不下去是一种普遍现象,那全世界几千万红迷又怎么解释?我读的遍数已记不清了,翻烂了两套书,至今还在读,每读一遍都有心得,每有心得都很开心,其乐无穷。所以,读得下去与读不下去要分是谁,有此人不求甚解,只是消遣,当然读过之后再求新鲜,有的欣赏不了,又不愿劳心费神,等等,当然就读不下去了。人各有志,顺其自然可矣。

其他网友回答:

现代阅读方式多元化、阅读手段便捷化、阅读内容碎片化、阅读动机功利化和娱乐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物质主义盛行,人心浮躁,生活忙碌,精力分散,持续阅读的专注度下降,即使专业读者往往也只读前三页,其文章的引文大量集中于此;

比如,很多人没有爱动脑爱思考的习惯,便捷的智能电子设备、阅读工具,又为其提供了海量的读图、游戏、互动的便捷平台,更有一些人只读新鲜刺激的信息;

比如,《红楼梦》虽为名著,但属于超长文章,人们更喜欢阅读短小精悍、不拘风格的文章,等等。

要在推动全民阅读的同時,提倡和培养出于兴趣、信仰和爱好的阅读价值理性,以制衡阅读工具理性。

要大力弘扬认真学习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和积极探索的风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导向机制,让更多的人回归理性阅读。

要不断提高人的精神能力和思想境界,改善社会阅读生态乃至整个文化生态,用良好的文化滋养人们生活。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曲高和寡!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座丰碑,前无古人,也可能后无来者。作者对诗辞歌赋、古董文玩乃至建筑园林都绝对是高级研究员级别,博大精深。一部《红楼梦》堪称一座中国文化的宝库。

但有三个原因导致很多人读不下去。

一、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书面表达和阅读发生了大改变,现代人基本上说白话文写白话文读白话文,诗歌也是白话文现代诗,导致大部分人读不懂《红楼梦》!

二、胡乱读的话,读不到精要,《红楼梦》必须得一句一句认真读,甚至是咬文嚼字,很耗时间和心力。

三、故事本身很锁碎,都是家长里短,大部分是女人家之间一些生活锁事,没什么可读性,对大部分男性读者来说味同嚼蜡,所以不想读。

概括一下,第一读不懂,第二太烧脑,第三不想读。再浓缩概括一下,曲高和寡!现在能完整读完全书大概都是研究员或者准研究员级别的人了。




其他网友回答:

曾经有个国内的出版社确实做了这样的一个调查,最后排出了一个奇葩的排行榜,即“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排行榜”,其中中国的四大名著都在里面,而且《红楼梦》高居榜首。那么,这么一部著名的古典文学著作,为什么会令那么多人死活读不下去呢?想来原因无外乎有下面几个吧。

1、篇幅太长,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已经被网络媒体冲击的非常严重,大家都是喜欢碎片化、简短的阅读,对于这种大部头的文学作品早已没有了阅读的兴趣和勇气。

2、年代久远,很多人觉得《红楼梦》所描写的是三百多年前的社会现状和人物故事,所以觉得和现代生活完全找不到联系。加之大部分人的阅读和学习都强调“有用论”,所以觉得读《红楼梦》没什么用。

3、里面的内容太庞杂。《红楼梦》里面所涉及的中国文化方方面面,而且每一个方面都描写的非常专业和详细,甚至很多人觉得详细的有些罗嗦。比如诗词、中医、饮食、书画、服饰、园林、建筑等等等等,每一方面都展现的非常细致,这在喜欢某些方面的人看来就非常好,但是在不喜欢的人就真的是读不下去的。

4、世间线索和空间线索的混乱。《红楼梦》一开篇就说了次书“无年代地域可考”,作者特意混乱了年代和地域,这也是很多人觉得《红楼梦》难以阅读的原因之一。

5、生僻字非常多。《红楼梦》产生的年代应该是在乾隆初年,那个时候中国的文字还属于繁体字,另外有很多现在看来是生僻字的,如今已经很多都不常用了。文字和词句的艰涩难懂,也是很多人读不下去的一个障碍。

读《红楼梦》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很多开始的时候死活读不下去,后来慢慢读进去之后,就会越来越喜爱,甚至于痴迷。而且,一旦读进去了,以前这些读不进去的原因,就又会成为深爱它的原因,也许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吧。

(作者:流云,欢迎关注作者的头条号“云语红楼”,分享更多精彩的红楼品读文章。)

其他网友回答:

<2>首先,背景消失。

《红楼梦》写的是农耕社会,现在是后工业社会高科技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年轻人更是对书中描写的生活和情感非常陌生。书中人物对于文学艺术诗词歌赋的追求,书中人物猜谜斗草看戏谈禅琴棋书画的生活,现在的年轻人们已经简化为一部手机。

科技高度发达,物质空前丰富,人类空前享乐,享乐主义泛滥。资源、环境危机,人类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人心已经不是那么宁静,不再着眼于人生意义的深刻,不再追求一些崇高遥远的东西。人们越来越实际,情感简单化,对于《红楼梦》中人丰富深刻细腻的情感,那些日常生活里的小脾气无法引起共鸣。破口大骂的焦大,倒或许能引起共鸣,因为很爽。

其次,阅读方式的改变。现在是网络阅读。其三,读者文化层次不够。

现在年轻人大都理工男商业男,而《红楼梦》是文化的宝库。

其四,《红楼梦》不是情节化的小说而是日常生活家长里短。其五,《红楼梦》不是爽点不断的网文,而是一幕幕深刻的悲剧,最终是一场大悲剧。年轻人要的是爽,要的是凌驾于命运之上的神话。其六,《红楼梦》真实,年轻人要的是美梦。

即使与《红楼梦》一样表现古代,年轻人要的是现代化了的宫斗之类。

其实呢,以上几点,也是我的揣测,对于年轻人,我们已经很不了解。就像年轻人对我们,已经无法理解。昨天发一微头条,说到我的网文主角“基尔高”,有两位大概年轻的读者感到莫名其妙,发评说,你在说什么啊?还有一位读者发评,你写网文能不能认真一点?确实,我写网文很不认真,以为网文很简单。

“基尔高”的背景,是高尔基和莫言以及莫言的新小说《诗人金希普》、《表弟宁赛叶》——这些,年轻人大概已不会关心。网文已经写死了两位数以上的作家,可见他们是呕心沥血的,我是自以为是,网文没有读过一本就开写。

最后,《红楼梦》现在的人读不下去,并不妨碍它的伟大,《红楼梦》永远是古今第一的小说。《红楼梦》中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真的像一场梦。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人们”说的不确切,国内外那么多红学会,读不下去怎么研究?这是一部非常有吸引力的一本书。先读好第一二回,第一回是旨,第二回读好了,人物就分清楚了,再往下读。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梦,算是一本大部头,要静下心来,慢慢的看,它的故事情节婉转动人,但是进展很慢,要有耐心去读,性格急躁的人,是不适合读这类书的。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梦》你为什么读不下去呢?

你没有说出为什么读不下去,让我们来回答,只能来猜。

《红楼梦》的文字,在那个特殊年代,用的是半文言半白话的,如果不是很认真很仔细的去读、去理解,或者就是靠猜,肯定是没有耐心读下去的。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人物复杂,内心描写看似直白,却也要很仔细的去记去联系才会看明白,不然前后上下觉得不连贯的了!

《红楼梦》中的诗词众多,就像我们现在的电视剧中的插曲一样,时不时就出来一首,而且诗词还与人物内心或者当时心境有很大联系,有连贯起来的作用,有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还有情节推动的作用,所以忽略过去的话,也会越看越看不明白,或者说很突兀,所以就读不下去了。

《红楼梦》中,说的好像是家长里短的琐碎小事,吃饭喝茶,甚至上厕所都会说的明白,如果喜欢看情节曲折、波澜起伏的故事的,就会觉得绝对乏味无趣、枯燥无聊,读不下去更是可能了。

目前,我就能猜出来这么多,不知道还有什么原因,希望别人来补充。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关于”阅读“的问题,更不是关于《红楼梦》的问题,而是一个典型的调研的逻辑问题。当然,我并不是说媒体有意为之,而是媒体在不知不觉中,传播了这样一个错误印象。

请大家自行去百度或谷歌搜,国内很多机构、在不同的年份,都做过类似于”中国读者最喜欢的书籍“、”最喜欢的小说“、”最喜爱的作者“等调查,你会发现,在这些调查里,几乎都有《红楼梦》,而且往往排名都在前面。

例如,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读者最喜爱的十本书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天龙八部》《红高粱》《蛙》《围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丰乳肥臀》。

类似的调查到处都是,如果你看这些调查,可能要问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人们都爱读红楼梦?

那么,为什么?

第一,很简单啊,因为样本不同啊。

其实,人们最爱读的书是《红楼梦》和最读不进去的书是《红楼梦》,这两个所谓的”现象“并不矛盾。中国这么大,阅读的口味、习惯,也是千差万别。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兴趣群体,都会影响一个人的阅读选择。

即使在中文系,有些搞外国文学的,甚至是搞中国古代文学的,也有不爱读、读不进去《红楼梦》的,我同学是搞先秦的,我还曾经问过他为什么,他说,自己家里的事儿都乱成一团麻,哪有兴致去看别人家里的家长里短、婆婆妈妈。我不评论他讲的对还是不对,因为这是一个纯粹的个人化的选择。

第二,样本太少啊。

调研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要首先确定有效的调研范围,也就是说,你的这个范围要能涵盖你的结论,比如,你要想调研”中国读者是不是爱读红楼梦“,但你只问了10个人,或者说虽然你调研了1万人,但都是北京人,那怎么能得出”中国读者“如何如何的结论呢?

其次,你的样本要足够大,中国有14亿人,刨去未成年人、文盲等群体,你至少要有几千万的样本,才具备有效性。就像题主所问的这个问题,肯定没有这么多的样本,就轻率得出了这个结论,是不严谨的。

再次,收集了调研样本,还要进行分析,将这些样本转变为数据,还要设计公式,把数据代入公式得出指数,还要对这些指数进行分析。而不是说你在网络上,做一个选择题,让网友投投票就完了。就这一点来说,题主的所谓”网络问卷“,是基本上没有科学性,也就基本上没有可信性的。

最后说一点

大家不要迷信网上的一些言之凿凿的结论,当你看到一个说法时,你按照相反的说法去百度,就会发现相反的说法也比比皆是。

比如,当你看到:”XX和XX不同一同食用“,你就去百度”XX和XX可以一同食用“,我敢保证,这两个完全相反的说法,在网上都能找到支持的说法。

归根到底,还是要多读书,少上网啊。

标签: 红楼梦 匪夷所思 死活 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