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经过历朝历代不断继承革新,形成了融汇着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哲学观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魄。而它在历史悠久的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海量旷世杰作,成为当今学习中国画的学子们的宝贵财富。
当代国画名家,有的一直坚守传统而成功,有的虽师传统又师造化而成功,无论那一种方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学习中国画,临摹,虽“师传统”是一个重要过程和主要手段。《山南论画》说:“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通过师传统掌握前人总结提炼的技法规律,通过写生印证前人提炼的轨迹。还源为本,使师传统所得的感悟与表现技能在写生中得以融汇,不断发展完善。
中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决定了写生是师造化的主要手段。历代中国画画家中,师造化的高手很多,人们写生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石涛说“古人之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人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天然授之也。我于古何师而不化之有?”非常精辟地阐述了写生与师古、创作的关系。
其他网友回答:无论多么优秀的画家,凭雕虫之技,都不可能画尽自然之美!以自然为师,观天地万有,对造物生敬畏之心!不学梵高、尼釆的疯狂;不习大千、乃荣之面壁江山一一一则悲鸿对天歌,骏马弛绿野;天地人和,必至化境矣!
其他网友回答:我觉得:传统与写生相结合更好。
如果只是沿袭传统,学习技法,模仿古代名家,再怎么画,也很难跳出古人窠臼;如果坚持写生向大自然学习,你就能优化自己的审美基因,获得不一样的艺术灵感。
许多近现代国画大师都是非常注重向大自然学习的,也就是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实,写生就是“师造化”的最好途径,如果再结合传统优秀的技法,以及古人的审美情趣,你就有可能画出别具风格的国画佳作。
比如,徐悲鸿画马。他被誉为 “天下画马第一人”,他画马外形逼真,神态生动,姿态万千,或奔腾跳跃、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四蹄生烟。
仔细分析,徐悲鸿能留下这样的国画精品,一方面是源于注重写实,坚持写生的训练。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及动态,均进行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无论是山野、还是马活动的地方,他都要面对真马反复写生,所画速写稿不下千幅。因此,才有了后来下笔时可以做到“全马在胸”,用笔酣畅淋漓。
另一方面是徐悲鸿全面继承传统。他画马是采用魏碑草隶的笔意准确勾勒出躯干,再以古籀金石气的短而劲的线条锁定神韵,然后以浓淡相宜之水墨,以类似西方绘画的厚重笔触并融合传统国画技法,将马的肌肉、骨骼表现得既合物理又合物态。
再比如,齐白石画虾。代表作《墨虾》可以说是他独有的“象征”和“符号”。其笔下的虾活泼灵动,神韵充盈,晶莹剔透,触手可及。白石老人以传统的金石笔法画虾须、长臂钳,以淡墨之笔,绘制躯体,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试想,如果没有细致的观察写生,没有深厚传统的积淀,如何能留下这赏心悦目的画作?
其它,诸如刘海粟“十上黄山”成为创作美谈。他曾说过:"在宾馆作画,水墨和重彩均有。但为借黄山气势,直抒老夫胸臆,墨是泼墨,彩是泼彩,笔是意笔。我十上黄山最得意的佳趣是:黄山之奇,奇在云崖里;黄山之险,险在松壑间;黄山之妙,妙在有无间;黄山之趣,趣在微雨里;黄山之瀑,瀑在飞溅处。"画家黄胄文革期间放了三年的驴。他长时间放驴、观驴、与驴为伍、以驴为友、和驴对话,最终成为“画驴圣手”。
所有这些名家,都离不开传统与写生的结合,都耗尽了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很显然,有了付出就会有回报,前人无数的成功艺术实践就是最为生动的注脚。
现在年青一代有一个不好的习惯,特别喜欢“宅”,不愿意到大自然去写生、感受,只是一味地在形式上转圈,甚至受制于商业模式的影响,我想,长期下去,所谓的“国画”就难免不会变味。
其他网友回答:传统加写生,传统是传下来的,写生是新的,这就是古今结合是最好的
其他网友回答:在国画名家中一直坚持传统的技法和传统写生结合,这两者各有所长,不能判别哪个更正确。
为什么?我认为,中国国画艺术博大精深,画派也多,皴、勾、晕、染等技法也变换无穷,各有各的运用。当然坚持炳承格守优秀的传统画法,是对国画艺术纯正韵味的传承,是一种对优秀艺术的坚守。运用传统和写生相结合的手法创作国画,是在对国画艺术传承的基础上的创新,使国画艺术能与时俱进,换发青春活力,是发展理念上的传承。
国画这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只有在既坚持传统,又不拒绝其实艺术形式和手法的融入,吸收其精华,不断完善丰富自己,使这一艺术更具包容性。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才能充满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愿国画艺术源远流长,在弘扬正能量,为人民大众服务中,更加灿烂輝煌。
其他网友回答:都正确
其他网友回答:我认为一味地跟从传统,因袭守旧的遵从传统,只能拘于古人和前人的笔墨游戏,绝不可能有自己的创新。如果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写生观察感受,到丰富火热的自然和生活中去实践,灵感和感悟就会接踵而来,就会产生量到质的飞跃,作品也会更接地气,达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感人的艺术魅力,作品也就有了自己面貌,这种面貌稳定成熟了也就形成了独此一家的极具个人特征的艺术风格,也就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个人创新。
综上所述,一直传统和传统写生结合两种创作方法孰高孰低不说自明。
其他网友回答:这样描述当今国画名家是不对的。并非是只有这两种选择,而且描述也是错误的。
真正的国画名家不可能是“一直传统”,延续传统形式语言是一种做法,但一定不会是固有模式;现代绘画也不会是仅仅结合了传统模式和写生,这样的解读方式就是错误的。
上个世纪,诞生了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现代中国画教学体系,是一个历史性的革命,但是要知道三位最终归于创作之一体,即临摹和写生都是出于创作服务的,而创作是为了艺术作品社会需求而服务的。
有关中国画到底如何学、如何画?是不是拷贝古代模式就可以啦?我见过不少文章和作者,自认为自己已经弄懂了中国画的教学,屡屡妄言不惭,自误还则罢了,误人就是罪过了。
写生是一种造型基础训练的方法,是很主要的一种方法,古代中国画也有写生,如果说是延续传统的话,也应当要写生。
所谓拷贝传统艺术语言的语法和句式来创作,本质就是模仿秀,并不符合艺术创作的本质规律。
真正对中国画传统尊重,要知道历史上的每一位彪炳史册大艺术家:
黄胄、李可染、齐白石、黄宾虹、吴昌硕、任伯年、恽寿平、扬州八怪、石涛、八大山人、陈老莲、徐渭、文徵明、颜辉、马夏、梁楷、米友仁、徐熙、李公麟、胡瓌、吴道子......
这些人的艺术语言模式虽然在画史垂范,但是在他们之前,都是尚未成型的,他们或者是完全新风尚的开创者,或者是独辟蹊径深化变革的大宗师。
他们被记住,不是因为语言模式拷贝了谁。
其他网友回答:既习传统,又练写生。相互并重。一提高观察,取舍,绘画能力。
中国画家以临习旧作入手,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
西洋画家以实物,素描,水粉为基础,善画者多通建筑。艺术。以写生为要。
诸途同归,成就自己。方为上策。
威海链 » 当今国画名家,有的一直传统,有的是传统写生结合。哪个更正确?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