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说透过刀锋看笔锋,你会在拓本上还是在碑刻上才能看出笔锋来?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通过刀锋看笔锋,不仅启老如此,而且喜欢爱好书法的也是如此,不然很难实现笔法的正确转运。从刀锋中悟出笔法的运转规律,实现正确的符合法度的书法笔法规律,从而实书法的线质,屋漏痕,力透纸背等要素的神韵律美的质感,让书法成为人们所需的书法艺术。让书法推广普及到众人中去。不仅是中国人的书法艺术,同时也是世界人的书法艺术。

其他网友回答:

友好。启功先生说,书法透过刀锋看笔锋,这话说的有一点道理。个人觉得,指行楷书法而言,书法之中的锋芒出现,与刻工艺术基本相吻合。出要是书法当中的起笔与收笔,转角之处的有关技巧与刻工一致性。当然,书法要做到与刻工艺术丝毫不差上下,也是不可能的。这与个人的书法基础的熟悉程度上,有很大关系。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从我学书的过程来看,无论是拓本还是碑刻,只要是比较好的拓本和碑刻,从拓本上和碑刻上都能看出笔

锋和笔意来。因为一个 拓本是根据原碑刻拓出来的,拓本的好坏不仅和原刻的刻字质量有关,而且和拓本拓的质量也有很大关系 , 拓本拓的再好,其质量也不可能超过原碑刻的质量。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学习书法多年的人自己有了比较好的原碑刻的拓本之后还想爬山涉水到碑林去看原碑刻的原因了。也就是说虽然透过拓本也能看出笔锋来,但从原碑刻上比拓本更能看出笔锋来。

有学习过篆刻的朋友都知道,但凡是篆刻刻得好的,从印拓和原刻的印石上都能看出笔意来(请参见下面两方赵之谦的篆刻原石和其印拓的对比图片)。现在的篆刻家们尽管有了以前篆刻家的印谱之后,还想一睹原刻的真容为快,就是这个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启功先生在其《论书绝句》第三十二首中诗云:

“题记龙门字势雄,就中尤属始平公。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

启功先生是针对《始平公》这类碑刻方峻的刀痕所说的,他认为看待这类碑刻书法,观赏者如果能够“泯其锋棱,不为刀痕所眩”,那么石刻书法的点画效果和墨痕书法是一样的。一般情况来说,碑刻书法的作者-刀手,他的使命是尽量按照书丹作者书手的原迹刊刻,尽量达到与书写笔触酷似的地步。

但是,刀手水平的高下,再加上千百年来的自然风化,如今我们看到的石刻已经与原来的书丹相去甚远,透过碑刻上的刀锋去寻找当初的笔锋,真的是太难了,没点水平真的很难做到。

而要通过拓本来探寻最初书家的笔迹效果也是非常难的,很多拓本都不一定是原碑上拓下来的,即使是原碑拓下来的,也在拓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失真,再加上拓手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拓本的效果。因此,启功先生说“透过刀锋看笔锋”这是对有一定水平的书法家来说的,作为普通书法爱好者,可能大多数都做不到这一点,能把碑拓临的像了已经很是厉害了,再去探寻其背后的内容,恐怕是很难做到。

楼兰残纸

不过好在现在通过各种考古的不断发现,我们也发现了古时留存下来的大量的书法墨迹,这对我们再结合那个时代留下的碑刻,一起对比来学习古人的笔法是有莫大帮助的。

例如,我们常说的魏晋笔法,之前的研究对象都是碑刻拓本或者是唐人的钩摹作品,但是后来出土的楼兰残纸中,出土了大量的两晋时期的墨迹书法作品。这一考古发现,对我们研究学习当时的书法笔法是有很大帮助的。

高昌墓砖

还有后来出土的高昌墓砖书法,是书丹直接书写到墓砖上的,这些发现对我们研究魏碑的用笔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所以透过刀锋看笔锋,不仅仅只是盯着碑刻来看来研究,更要结合更多地资料来研究、验证我们对碑刻书法的认识和理解。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元白先生说的有点玄忽。在高明的刻手,手里用的也是锤头和铁刀,怎么能够重现柔毫出入运行的笔迹呢?这是不可能的。就是你努力去追寻,也找不到一根毛迹,只能看到墨迹的大致结体和金石气。

大家不妨拿现存做名家墨迹和石刻作一个比较,不难看出来,所有墨迹都没有石刻的金石硬气。反之,所有石刻都失去了墨迹的中和韵味,更不要说笔触的细微变化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对于学习书法者来说非常有现实意义。我们知道临摹学习书法,如果一味专注于碑或帖,不涉他法都是利弊掺杂的。一味学帖,可能会学疲软俗了,一味学碑,可能会出现僵化呆板的弊病。启功先生提出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全面科学学习书法,是非常及时与重要的。古代的碑帖多是摹勒刻石然后复又通过椎拓才广泛流通普及与流传至今的确。碑刻至少经过近五到工序才展现我们眼前。特别是刻工的水平的优劣,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象现代的照相制版技术那样还原原帖墨迹效果。所以我们临摹学习碑刻作品就非常有必要练得这一功夫。透过刀锋看笔锋,不是初学者所能为,他需要一定的临摹练习书法的经验和书法的技法知识特别是读帖的能力等,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综合的书法知识和实践经验。


一般来说主要还是看点画造型的细节包括形质。如分析之前我们要熟悉毛笔表现不同形态线条的技法。了解不同的用笔技法所能够表现的线条形质。然后结合用笔技巧分析碑刻线条的起笔、行笔、收笔的细节,设想毛笔书写的效果。如柳公权楷书“故”字中所标注的四个箭头所指向的点画线条轮廓形态。这些形态都是不同的非常微妙的用笔技法的结果。如1处起笔落笔后的形态。我们就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其毛笔用笔的轨迹和毛笔运笔的走向。


其他网友回答:

透过刀锋看笔锋,道理简单,人人读了就会知道,但是真的要透过刀锋看笔锋,这需要悟性,更需要天分,还需要水平。

首先要看笔法的起讫。主要看其起笔和收笔,我见过的不少碑就走了样。

第二是看笔画粗细。精准是唯一的标准,多数都不够标准。

第三是看神采。做为伟大的书家,无论怎样高超的水平,都是无法复制和还原书法家的真实水平的,所以,精采是无法复制和表现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书法非通过真迹和墨迹才能打通书法家玄关的道理。

真正的“透过刀锋看笔锋”,是真正用“书写”的方式,把碑刻的字写出来的。










其他网友回答:

哈哈,我现在还不行,主要是靠自己琢磨、尝试。如果偶然试对了,就记住自己的运笔方法。很笨的办法。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朋友的邀请。

启功说透过刀锋看笔锋。这句话很有可能不是用在雕刻方面的。具体原话没有人听说过。咱们也不能妄加评论!

本【地丁老师的古代史】,是不可能在拓本和碑刻上看出什么笔锋来滴!

大家有所不知,拓本是印刷术中的一门艺术。

碑刻是属于雕刻艺术的范畴。基本上都是以魏碑、楷书丶篆书为基础地字体。


拓本和碑文上的字基本上是一个路子印下、刻下来滴!从那能够看出中锋、侧锋、逆锋、藏锋、飞白、留白等等书法中的艺术形势来呢?

而书法艺术,它是以笔画和布局为基础的书写艺术。分为硬笔与软笔书法。书法中的笔锋,明白人一看便知。(我这个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然而,拓本与碑刻上的笔锋,就是内行人,我想,他们也看不出来地!!!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

对于"透过刀锋看笔锋"的说法,我认为意义不大。笔锋就是笔锋,刀锋就是刀锋,笔锋尚可观察,而刀锋则控制不了规矩,刻工在刻石时,出现走刀现象是常有的事,严重的甚至会破坏了原来的笔意。若是再遇到刀工粗劣的,可能就信"马"由缰了,所以笔锋无处可觅。

再者,书丹者的写法与刻工的刻法完全不同。书者的规矩与刻者的规矩也不尽相同,其出发点也不在一个层面。笔意与刀工永远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顶多也就是个透过刀锋"揣摩"笔锋,看是看不到的。

谢谢邀请。

标签: 笔锋 拓本 启功 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