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样学习米芾的书法?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研山铭》是米芾大字行书代表作之一,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卷纵36厘米,横136厘米。有三十九个字。

其内容为:研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

下面以此帖作解析与欣赏:

从章法上分析,正文的前两行和末尾两行字迹大,笔画粗重。中间四行字迹小而笔画轻。行距宽松,字距均匀。竖行轴中线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乱中有序。通篇笔势奔放、空灵洒脱、率意自然。抒发了米芾如至获宝,得意洋洋的情绪。

从结构上分析,极尽变化,不作正局。多数字呈纵势,字的中心部分紧密,向外呈辐射型,字的中心笔画有的并在一起,形成墨块。清代王铎的"涨墨法″和此技法较为相似。左紧右松,左收右放是其结字的一大特征。有的字整体倾斜,如"色″字和“水″字。有的字头重脚轻,如"宝″字。上下移位的如"极″字。

左重右轻的如"龙″字,上开下合的如"前″字。左斜右正的如"挂″字。

从用笔上分析,沉着大气。注意笔画中段表现。按多于提,不是一提而过,这样的书写笔画效果显得厚重而不单薄。多数笔画呈曲线型。如"潭″字的主笔悬针竖,如"门″字的竖钩。

细劲有力的竖钩如"水″字和"挂″字。丰腴厚重巧含隶意的竖钩如"顶"字和“浮″字。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其他网友回答:

建议题主在临摹米芾的书法之前,还是先临摹几年王羲之的行书《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米芾书法的根基在王羲之的书法。题主还可以临摹智永的书法。智永的书法,把王羲之的书法继承得最好。



学习米芾的书法,建议临摹胡抗美主编的,由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的《米芾尺牍》。《米芾尺牍》中,收编了米芾《致彦和国土帖》、《竹前槐后诗帖》、《值雨帖》、《箧中帖》、《三吴帖》等十一个帖,都是米芾的书法真迹。




临摹《米芾尺牍》时,要一个帖一个帖的临摹。如果题主有行书书写基础的话,用上三至五年时间就可以把米芾的书法学好。



以上为小编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临摹米芾书法,宜用优质羊毫毛笔、优质生宣纸或人工毛边纸。关于临习米芾书法用墨,用价格适中的“书画墨汁”即可。

其他网友回答:

学习米芾的书法最好有比较扎实的一家楷书功底,没有扎实的功底是很难理解米芾的书法的。再说米芾行书书法字形跌宕多姿,结构变幻莫测,酣畅淋漓,没有娴熟书法技巧,是比较难于驾驭的。

米芾天资聪颖,学识渊博。初师欧阳询、柳公权、故结构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又转师二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米芾说自己的书法是刷字,就在于心挥手运,一气呵成。集得天下书法经典,融会贯通与心底腕间。所谓的刷字就是中锋直下,振迅天真。朱熹说米芾的书法天马行空,追风逐云,虽不可范以驰驱,要自不妨痛快。米芾的书法用笔运笔迅疾,中锋直下,垂缩留放,八面生姿,沉着痛快。米芾的行书结构,下半部分略有右偏的倾向,因此米芾的书法风神有妍媚之韵致。米芾的极力主张书法艺术要抒情达意,无刻意做作乃佳。米芾说“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的自然。”

米芾把天真自然的抒情达意作为其审美理想,在晚年对技法看都非常淡。但我们不能忽略了技法的重要性。



其他网友回答: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想学米芾书法,如果你已经有一些书法基础,可以找一本米芾的行书字帖加以临摹,然后掌握我下面的三条技巧,你就能快速上手,就米芾行书写得惟妙惟肖:


1、将组合结构写错位,形成高低参差,更加灵动,如下图《宋 · 米芾 · 蜀素帖》中“劲”字(左高右低),《宋 · 米芾 · 伯充帖》中“教”字(左高右低)

2、将平正无奇的字写成一边倒,如下图《宋 · 米芾 · 拜中岳命作》中“老”字(往左边倒),《宋 · 米芾 · 叔晦帖》中“兴”字往右边翘,忽左忽右,增加崎岖之美:


3、将字的一部分笔画写粗壮,一部分笔画写轻盈,增加轻重对比,如《宋 · 米芾 · 苕溪诗帖》“渔”字(左边笔画重,右边笔画轻):


先说那么多,明日接着说。

更多书法技巧与干货,敬请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其他网友回答:

怎么学习米芾的书法?

第一学会悬肘在墙上练习颜真卿的大字《多宝塔》,尔后学习柳公权《金刚经》,还要学习欧阳询的《九成宫》,再练习褚遂良等楷书大家的真书!

第二楷书基础集古字功力深厚后,认真临摹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一千遍!

第三学习颜真卿的一系列行书!学习王铎、董其昌等大师学习米芾行书的成功经验!

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苏轼也称米芾的书法“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己”。在书史上,宋四大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也是米芾。米芾墨迹传世甚多,有《多景楼诗》、《苕溪诗》、《蜀素帖》等几十种名帖!米芾集古字,练就一手临拟之功,所仿者能以假乱真的神功!然正因其广釆众长,尤以“二王”书法中沉浸极深,终以二王之笔意为精髓,融唐人之所长,运己意而跌宕,自成一家!米芾书擅多体,以行书最佳,八面出锋。《蜀素帖》是天下第一美帖!是天下第八行书!










其他网友回答:

刷字,八面出锋,风樯阵马,等等描述的确抓住了米芾书法的面貌特征。习气即风格,个性显特征。字如其人,欲学其书,先求感应,感应道交,方见真如。

一,不狂不醉,莫学"米颠"。

所谓狂丶醉丶颠,无非仍是形容。性情出格,不囿成法而已。突破既成法,方见真面目。胸中无逸气,即非能学者。

二,新法仍自旧法出,求法当入正法门径,源深流长,方有喷礴之势。非法丶乱法,並不能破茧出蛾。米书源头,仍是大王。


三,舍笔法,莫谈字法。无字法,莫谈章法。

用笔即是把控功夫,关键仍是起止有数,行运无非提按顿挫有度。莫被文字描述所迷惑,风樯阵马非快速。左右开弓,八面出锋,刷刷刷刷,奠基仍是慢功夫。少则得,慢则会,若无数年笨功夫,徒羡成功之美,莫会所致之由。

四,欣赏乃是启发,学习当为己用。

读帖要宽泛,选帖要适量,临帖要精准。不以唯妙唯肖为方法,当以遗貌取神为目的。法为我用,莫作翻版。






其他网友回答:

<2>该怎样学习米芾的书法? 米芾可谓不可多得、造诣高超的书法大家。而他书法技艺高超的背后是为之付出的心血。据米芾自己回忆,“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他从六、七岁开始学习书法,一生与书法相伴,每日练习,才有他最后的书法成就。

作为书法的爱好者与学习者怎样学习米芾的书法呢?我们从米芾自己学习书法的路径可以获得以下经验:

1、对书法抱有极大的热情。

学习书法本就是一件日久见成效的事,如果只靠三分钟热度,是坚持不来也学不好的。书法在起初阶段本来就是比较枯燥的,写不好就会打击自信心,也会消磨学习者的积极性。米芾就是靠着自身对书法抱有的极大热情,终生与书法相伴,才得到后人对他书法的极高评价。

2、向各大书法家学习,取之精华,去其糟粕。

米芾学习书法时,先是学习颜真卿的楷书,后来又学习柳公权的《金刚经》,时间一长又追学欧阳询、褚遂良等等大家,在临摹学习各大书法的时候,他能取之精华,去其糟粕,逐渐找到书法的深妙之意。我们学习米芾书法时也可借鉴米芾练习书法的思路,对米芾的书法作品有深度的欣赏与研究,并将米芾书法和其他书法作品进行对比,更能体会作品的精华。

3、坚持练习。

方法再好,不动手练习也只是徒劳。只有日日坚持练习,临摹时体会笔尖流转的细节之处,领会运笔的轻重,才能将米芾书法的技巧得于心而用于手。 综合以上,我们要对书法抱有极大的热情,像米芾一样学习各家,并能坚持日日临摹练习才能写出米芾书法的味道来。

有很多人认为初学书法不宜学习米芾,那是对普通书法票友来说的,对于一个真正的书法爱好者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多多的去练习,而不是一开始就衡量利弊,还没写呢,就开始人云亦云的怀疑,现在很多书法家都是初学米芾出来的,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这样说。

你觉得呢?

其他网友回答:

学米字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把基本功打扎实,不然会适得其反,米字变化莫测,风墙阵马,气势不凡,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写不出米范的。真要学书法,可以从褚遂良大字阴符经开始,褚字出于大王而自成一家,但阴符经当中毫不掩饰其所蕴涵的晋人之法。每天坚持临习,再仔细读帖,再多多增强理论知识,慢慢的你会发现你在不断的进步着。

建议临大字阴符经一定要临进去,着重解决笔法问题,因为要玩好书法,笔法是基础,再到字法,最后到章法。没有笔法的写字,谈不上书法,后面再推进就没有必要了,执意推进的话,会剑走偏锋,步入江湖,最终都纠正不过来!

再有一条建议就是;如果你会画画,不防以画入书(书画同源,理论相通),等你逐渐有点成效了,你又可以融合音乐(因为书、乐都有节奏)。慢慢的,坚持笔耕不缀,临池洇墨,定会成功!

其他网友回答:

<2>一、米芾书法的意义

米芾最突出的,并不是他的“集古字”或者是“八面锋”,更不是他的被传得近乎装疯卖傻的八卦事迹。可以说他就是传统大书法家成长过程的一个缩影。

“集古字”不仅是米芾的,是我们在王羲之、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王铎这样的震铄古今的超级大家身上都能看到的特质。没有“采蜜忙”,哪来“花蜜香”?

当然书史上也存在并没有经历极其艰难、广博和一次又一次推翻自己重新熔炼过程的大书家,如王献之、虞世南、柳公权、杨维祯、金农、傅山……这一类书家没有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他们依靠对一门的彻彻底底的研究,再结合自己的超级天资,把自己所具有的强烈个性熔铸进书法里,从而成就自己的书法高度。这类书家最大的特征就是“难学”,近乎一学就死、学久就俗。

“集古字”类型的书家的书法特征具备极大丰富性,这一方面让后学不知其所以来历,提升了学习难度,同时也为后学提供了门径,再广再博好歹知道怎么去“采蜜”去。比如学赵孟頫,只要能把赵构、李邕的作品学全了,也就庶几近之,再把《淳化阁》、《集王圣教序》学一些,赵孟頫的行楷也就很接近了,至于他的隶书、章草、小楷都是别抱一门,此处不论。

米芾呢?他是魏晋笔法在经历了大唐楷书的数百年洗礼和埋没之后的一次大爆发和复活。米芾借助自己皇宫真迹鉴别工作之便,加上家藏二十多部二王真迹,让他在学习二王和魏晋笔法上具备了甚至超越皇家子弟的条件。所以他以王献之为骨(结字)、王羲之为肉(点画)、颜鲁公、褚遂良为羽翼,找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书法语言,去表达他那个以痛苦、压抑转为狂放、纵逸的艺术个性。

中国民间喜欢将文事神秘化、神圣化、神经化,米芾的“八面锋”就是其中一件。任何一流书家都是八面锋,不要说以玩弄锋面技巧来做自然书写状态的魏晋书家,就是颜鲁公的“篆籀气”、北碑的“雄强切笔”也同样是将圆锥形的毛笔的翻锋技巧、转锋技巧、顶锋技巧、调锋技巧运用到极致。可以说不会八面锋,书法是没法到大师级别的。

至于米芾的疯癫传奇,史实或有之,以讹传讹夸张造势更不少。书法家也是平凡人,都要面对世俗经济,情感驱使下没有什么事情不会发生。不过要说米芾洒脱不俗,那只能是神话。当被问及当世书法时,谁都不放眼里,却把大权臣蔡京吹捧到一线的位置(关于宋四家中原本的蔡京位置为蔡襄所取代的故事纯属臆造,二蔡以书法韵致论,差了不止一个身位。这个话题下次做专场论证),充分表现了这位“皇上乳母之子”的仕途重视度和市侩。

所有这些,都不妨碍米芾对中国书法的重要性而言,是可以排进前五的,因为如下三个理由:

1、复兴魏晋古法,将二王法度做了最大的整理,并以“米氏”风格重新呈现,并获得了民间审美的一致认同。

如果没有米芾,我们现在很大可能全民处于“唐楷”的世界,那将是一件多么枯燥乏味的事。

2、以性情趋势笔法,以笔法拉动章法。

米芾作品尤其是大字作品,开启了满天飞白的先河,将个人情绪和性灵的表现凌驾于法度之上。其实米芾大字,几乎每一个字单独拿出来都当得起一个“丑”字,但整幅看下来,如在激流中小艇冲浪,七情六欲全部调动,使作品整体看来字字如珠玑,无一字或可缺。这一风气和创作思路,彻底松开了书法家的法度束缚,将直抒胸臆和激情创作提到了至高的高度,让书者不必经历王羲之的“先墓尽遭荼毒”和颜鲁公的“兄侄惨死”也能以情运管,从而达到个人书法艺术高度。

可以说,没有米芾就没有“明清风”,也丢失了书法艺术性创造中的诸多可能。

3、米芾是中国史上,将书法和绘画、篆刻、文物典藏等各门类彻底融合、互相借鉴、提升的第一人。

(赵佶只是门门抱,并未在融合上做更多贡献,尤其对书法。)

二、米芾的作品层次

米芾可能是中国书法史上清代以前书家中墨迹留存最多的一线大家,以数量而言完全有可能与赵孟頫相拮抗。故宫博物院一套普通印刷品(非日本二玄社摄影复制和“法帖3.0”超精度数码复制技术)的米芾全集煌煌几大本,售价过万。作品的广度之宽泛、风格流变之迅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绝非赵孟頫仅能区分前中后期那么简单概括所能穷尽。

尽可能简单说来,大致可以分成4大板块:

1、集古字阶段的各种尝试

这个阶段充分彰显了米芾学书之勤勉到了非常人所及的程度,取法之广泛直让人瞠目结舌。从各种书体到各种书风,无所不包,无所不学。作品数量也自不少,《离骚经》就是其中很值得注意的一部(“法帖3.0”已经成功复制了这部作品可资购买),充分显示出将褚遂良和王羲之相融合的欲望和探索。最有趣的是,这部作品肯定开启了南宋书法第一天王张即之的书风的先河。更有意义的是,同样具有集古字风格却是入《集王圣教序》堂奥的的行书《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可惜是碑刻,而《离骚经》是墨迹真本。

2、熔炼成自有面目的阶段

在找到米氏自有面目之前,米氏终于一战成名,那就是《蜀素帖》。这部作品具有强烈融合褚遂良和《集王圣教序》的企图,几乎笔笔有来历、行行有借鉴。作为一部融合尚不完整、技法“变脸”一般的作品,为他拿到了登顶的门票。正因为尚不够成熟、技法外露缺乏含蓄的韵致,如果说《离骚经》是窥探米芾门径的好敲门砖,而《蜀素帖》是全面学习米芾八面偷师的笔法大集成的门径。

自有面目熔铸完成对于米芾,最佳代表作品是《苕溪诗帖》。

3、米芾大字

米芾是宋以前少有的爱写大字的书家,事实上明清以前很少有大字作品出现。而米芾就很爱抓住一只不大的笔(他的时代就没什么大毛笔),尝尝笔根顶着纸面的随心所欲地刷他的大字。估计那种快感应该跟曾经在农村大墙上宣传计划生育刷“你生孩子我扒房”那些大字的人差不多。

《吴江舟中诗》、《多景楼诗帖》、《研山铭》、《虹县诗帖》就是米芾大字中的精品,我们可以将其合称为“米芾大字四大网红”,“法帖3.0”系统都已经成功复制可资购买。

米芾大字最值得关注的是他对“腕法”的理解远远超出以往和同时代书家。让人惊异的是作为一个专攻行书、草书仅限于二王小草的书家,他居然能将张旭、怀素狂草传统中“腕法”运用得如此灵活自如。可以说他的大字行书,其实远比同时代黄庭坚的狂草要更加放纵,但二者同样操控有度,深具大师风范。

4、米芾尺牍

传说苏轼出于爱惜羽毛的顾忌,每次书写尺牍信札毫无魏晋中人的潇洒随意,总是倾全力而为之,因为他们那个时代,信札就是他们的“自媒体”,文人间互相传看信札以为乐事,对书法的点评也自是应有之意。

相比较,米芾的信札真的满纸乌烟瘴气,就像一个几十年习惯电脑和手机打字的人随手抓笔留下的便条儿。这个特点,横跨他整个一生。但是,真的很次吗?正因为他的随性,那种自由自在不顾法度、随时能够爆发灵光的特质存留在他尺牍的字里行间甚至每一个墨点里,对于笔性的熟稔程度足以让每一个书法老鸟感到害怕。

三、米芾学法概述

书法临习在一年以内的,先学半年《离骚经》,把笔放开、把锋用活,然后进入有基础的学书者的如下步骤:

1、先每天一轮“法帖3.0”的《蜀素帖》,三个月。

重点关注各种笔法变化,用精临法去一一对付每一笔、每一个单字。尤其《蜀素帖》是书写于厚、涩、吸墨极强的绢素上产生的种种涩笔能够在“法帖3.0”上清晰呈现,充分读帖,领会米芾的行笔速率和节奏。

2、每天一轮“法帖3.0”的《苕溪诗帖》,又三个月。

重点在于比对《苕溪诗帖》对于《蜀素帖》在笔法上做了哪些减法,结字上做了哪些定型和习惯,最重要的在于为什么。读帖上可多多旁参王献之尺牍、“法帖3.0”版《王羲之墨迹大全集长卷》、《集王圣教序》和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只读,不临。

3、每两天一轮“法帖3.0”版《米芾尺牍书札合集第一卷》,即每天半卷《米芾尺牍书札合集第一卷》外加“米芾大字四大网红”中选其二。

这一波,半年过去,可以算是米字基本成型,可以进入深研阶段了。

课旁赘语:

米芾写大字的笔法跟小字其实差别很大,真的是刷。小字其实就是王献之的调皮版。不一样。他的尺牍跟正式作品又不一样。尺牍龇牙咧嘴那劲儿您有感受吧?

真要学米,按我说的步骤走。米的精髓在尺牍。那种随心所欲爱谁谁,笔法不按常理出牌让你们的审美直打嗝的那劲儿,才是真的老米。

学《蜀素帖》,学法度,学加法。学《苕溪诗帖》,学笔法,学减法。

蜀素学到了,结字合理性就解决了。再从苕溪学米芾的魏晋笔法和少量变化。这时的老米,是菩提老祖门下的孙悟空。尺牍,才是美猴王。不要看米芾大字天马行空,真正米芾尺牍,才算大闹天宫的孙大圣。字小,但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另外,知道很多人学了上十年结果临米字都味道不对吧,尤其是尺牍,其实除了临帖次第要对、功课要足以外,还有个关于用锋方式的小秘密,其实也是魏晋古法。这是超大量比对“法帖3.0”版魏晋法书和宋四家真迹以后得出来的研究成果,就是一层窗户纸,我们会用直播方式小范围讲解,大成国学堂群里会预告。

我是大成国学堂,敬请点赞关注,我将持续坚持为大家赏析古代精美法帖!

临池学书者,欢迎加我信yudacheng003入群一起快乐书法!

敬请点赞关注,深夜码字,倍感温馨!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学习米芾的书法就如寡妇失了身 ,一定要慎重。

如果非要失身于米芾,那么就从临习他的手札开始吧:

1、要有一支三公分左右出峰的兼毫笔,刷出八面出峰的感觉。

2、要有几本字帖,理解性临摹。

3、要有老师指导。

4、同时要写一写王羲之手札,因为他是米芾的老师。

标签: 米芾 书法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