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颤笔法如何运笔?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谢邀请。(一)恕我直言,抖颤笔法是没有的,是由错误的认识得来的名词。这只是中锋笔法催发笔毫存墨的动作。我们在临习隶书、楷书、行草等书体,根据笔法要求写笔画时,为了让笔毫内存墨能够尽量的催发出来,把墨写完,有时也会把笔毫破开,会出现飞白,造成气势,特别是写最后的笔画,有些书者在中锋运笔时有意或无意夸张和放大了书写动作,就给人造成了拿笔颤抖着书写的样子。

(二)这一方面是书写者错误夸张的书写展示,一方面也造成外行观者或初学爱好者的误解,似乎就产生一个所谓的“颤抖笔法”。就像前面所言,其实这只是中锋笔法在运用自如后的一个催发笔毫内存墨而进行书写的正常动作罢了!譬如下面两幅图片中的“虎”字,特别是在写最后一竖笔时,也都不过是中锋笔法的运用。


其他网友回答:

不要学这种笔法为好。

这种笔法是那种传统技法纯熟的书法高手,玩出来的技法,对于我们这种路还没有学好怎么走者来说,千万不要去学跑步。一个叫李瑞清的书法家最善于这种技法。我们只可欣赏不可学。

书法基本的技法还没有学好,去盲目学习这种弄巧的技法,会走火入魔的。就拿李瑞清的书法来说,你看他写的横画虽然颤抖,但点画仍然是完整的一个整体,学不好或走火入魔,会把书法点画的骨骼写散架了。除非你是一等一的书法技法驾驭高手。

所以说,这风格的字只可欣赏,千万不要去学,会误人子弟的。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请,抖颤,在医学上是一种病的名词,而用于写字叫抖颤笔法,按传统书法的章法或人们习惯欣赏书法,那这种抖颤笔法也应为一种书法病态。因为这种笔法写出的字怪而不美,有丑书之感,所以,虽说有历史借鉴,如清未李瑞清书法家之笔,担后人并未做广大的推广学习。原因这种笔法来源有缺,它是摹碑造字,碑文千年古代,受风雨侵蚀残缺不堪,后又形成笔法,

也有人把这种抖颤笔法提高到高境界,凡人不可求之,只有书法高人,才能学这种毛法,其实说的并不是这种抖颤,书法本身的形成就有按堤,点画,飞白之功,起笔到收笔,笔含墨色的变化是自然的,功在千秋。

要学习写好字,还是老实学基本笔法,一笔一划从楷书学起,爬,走,跑慢慢來,书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功到自然成。


插图为抖颤笔法。你认为可学吗?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我是古风书法。书法教师。

什么是抖颤笔法:

抖颤笔法是碑学出现以后,清代碑派书家为模仿汉碑或魏碑,笔画上的那种残损斑驳的痕迹,而使用的笔法。这种笔法在当今基本已经否定,如果使用,需注意抖颤的度。

抖颤笔法的出现:

抖颤笔法在清代兴盛,但是抖颤笔法却并非清人所独创,早在宋代便已出现。黄庭坚大字行楷学《瘗鹤铭》,长枪大戟般的笔画如果直来直去毫无内容,未免空洞,所以黄庭坚便在较长笔画里加了些许动作,便形成了颤笔。但是对于黄庭坚本人对于颤笔并不满意,自认为是“俗”之根本。
黄庭坚单字

清代抖颤笔法书家:

李瑞清:李瑞清是抖颤笔法应用最多的书家,其他书家或许只是提案,而李瑞清笔画几乎有波浪状。李瑞清的这种笔法绝不可效仿。
李瑞清单字


何绍基:何绍基笔法严格意义上说不是抖颤,而是提按,这种笔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伊秉绶:伊秉绶笔画乍一看都是笔直的线,仔细看每一个笔画都有很多细小的动作,是由提案和抖颤造成的。如果我们要学习抖颤笔法,最应该借鉴的是伊秉绶。
伊秉绶单字

总结:如何应用抖颤笔法,只需锻炼用笔提按即可,提按运用好之后,会有抖颤效果,如果一味抖颤,只能称之为“病笔”。

其他网友回答:

根本没有什么抖颤笔法!这种貌似“抖颤”的表现,只是控笔行驶的产物。古人用疾徐、顿挫、迟涩、欲急还涩等用语来描述。若用“抖颤”二字,则堕为俗格,走入魔道矣!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你的邀请。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千千千里马。颤笔是清代画家书法家李瑞清创造的一种笔法。

李瑞清是清末教育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书法造诣很高,开始也是魏碑,后来学习隶书。以篆法入隶书,这是李瑞清的创造。

同时,他用积点为线的绘画原理写隶书,也写出了新意,值得我们借鉴。不过,这种颤笔。明代徐渭的草书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笔法,但是,徐渭没有创作颤笔的完整书法作品。所以,颤笔作为书法用笔,应该是李瑞清完成的一种笔法 。


李瑞清的书法和绘画作品。

现代中国,是一个书法绘画互相借鉴实践的新时代。李瑞清也是张大千的老师。所以,张大千也有一些李瑞清的笔意。

著名山水画家李可染也借鉴了李瑞清的书法用笔,晚年,由于手抖,李可染干脆利用手抖,把山水画笔法和书法笔法都用颤笔,艺术效果非常好。李可染的书法“酱当体”也有一些颤笔的味道。

李可染的书法就是学习李瑞清颤笔而成。他的山水画,也是用颤笔画出来的,李可染总结说,这种用笔是“积点为线”。


颤笔主要是提按连续,相当于连续点点点走笔。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没有什么难度。

颤笔,可以用无处不提按来总结用笔。

不过,千千千里马建议学习书法的朋友们,如果是初学书法万万不要好奇去学。你按平常的书法用笔把字写好,用颤笔基本也是分分秒秒就能成功的。假如没有良好的书法基本,一开始就去颤笔,那你就走火入魔了。学习书法慎之戒之者,莫过于走火入魔。

李瑞清的手札。

李瑞清的学生胡小石的手札。


胡小石的隶书作品。

其他网友回答:

抖颤笔法如何运笔?抖颤笔法与正常运笔没有大的区别,只在乎笔划有一种轻揉感。这种书法一般是偏向老年书法,见的比较多。他的运笔一般抬手笔居多,由心贯通肘带动腕不停地颤抖,以此表现书法运势及笔划的温柔感。

其他网友回答:

颤抖笔法?这个说法不能成立!让我们来看看《石门颂》和黄庭坚《诸上座帖》中的几个长线,很明显都看到笔画的走势发生了微妙起伏但整体的走势没发生变化。这些微妙的起伏看上去像是手上的动作出现了轻微的抖动而引起,故有人称这种走笔的方式为“颤笔”或“颤抖笔法”,大错特错!

书法以自然为妙,断不可不加分析故作手抖!石门颂是直接写在崖壁上的,崖壁和那种平整的石碑不同,上面会有些自然的凹凸起伏,只有大致的平整!在写的过程中遇到崖壁上的起伏,笔画自然需要稍微调整行进的方向,就是说这个长笔画笔意未尽,笔势未止。为了保证这个字的平衡协调(当然这里面也有个人的书写风格的体现)才不得不稍微调锋,保持笔毫中锋走笔才出现这种貌似颤抖的笔法。后来的黄庭坚写大草书,字势跌宕,大小参差错落,因为连续运笔,笔毫自然会裹绞在一起,为了不致偏锋滑走,所以也需要不断的调锋来完成一个笔画,看上去也像抖了一样!这种微妙的调锋动作使笔画呈现出一种飘飘欲仙的艺术效果,很高明!

眼睛有时候真的会骗人,我们在临帖的过程中碰到不理解的地方,碰到似是而非的地方,一定要多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不会出现“颤抖笔法”这样的笑话!那些抖来抖去的动作是故作姿态,是多余的!是江湖大师的做派!记住,手上有动作,但不是抖,是调锋!





其他网友回答:

不知如何回复。还是顺其自然吧。

其他网友回答:

一:写张迁碑,衡方碑,鲜于璜碑,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

这路以方笔为主的字帖,可以考虑用适当的颤笔笔法。

二:不适合初级写家,否则弄巧成拙,怪病上身。这种抖动

要自然流畅,似有非有才好。

三:这种技法就是写“屋漏痕”的技法,这种齿痕不是写出来的,

而是碑的自然残损,风吹雨打的结果,所以抖动得要恰到好处。

四:写法是枕肘悬腕,屏住呼吸,气注笔尖,靠腕轻轻颤动,

边颤边行,用力不能均匀,稍微有大有小,颤出的边界较自然。

五:不要每一笔都颤,那就不自然了。你可以思考一下一个碑

在外界的环境下会发生哪些破坏?那个自然的状态就对了。

六:临帖时少用,比赛或者创作时大胆地使用。

照片作品。周惠寿造像记。选自

杨半(中国书法临摹创作全集)。

标签: 笔法 运笔 抖颤 临汉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