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懂诗词的人看思想文理,不懂诗词的人看格律?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诗是多种文学载体的一种。她本身又有不同的体裁。如《诗经》"风,雅,颂"的"风"就是各地的民歌。到汉朝的赋,唐前的古风,再到唐朝的格律诗(近体诗),近现代的白话诗,散文诗等等。无论各种体裁的诗,都要注重思想文理。也就是诗要有诗心。要有主题,要言之有物,而不是无病呻吟。就如同人的身体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所也。没有灵魂的人,就是行尸走肉。诗也一样,她就是个载体。因此,会看诗的人首先看思想文理,是没有错的。如果诗的作者写的是格律诗,在看了诗的思想文理之后,再看该诗是否符合格律诗的要求,如果不符合格律诗的平仄,对仗,粘连,韵律等。看是否能改,如果不能改,就可以作为古风对待。但,应该去掉格律的冠名。

诗作为唐朝科举取仕《进士科》的考试科目。为了评分,制定评分规则,并逐步修改完善。这些规则并不是很好掌握的。考试中举也很难。如诗圣杜甫,孟浩然等就没考上,李白更是不去参加高考。连她宰相孙女的妻子屡次相劝都不参加高考。尽管杜甫屡试不中有各种原因,格律难掌握也是不可否定的因素。古代没有电脑,手机,没有《诗词格律在线检测》。就拿平水韵106个韵部,共九千多字,接近一万字。每个韵部分了若干字。随便拿出一个字,让你不借助韵书,就回答出该字是什么韵,是平是仄,恐怕很难做到。更不用说喝酒即席赋诗,或斗酒诗百篇了。正是如此,李白律诗写得少,古风多。即便是盛唐科举取仕考格律诗,也有很多人写古风诗。为什么?就是不拘泥于格律,不用平仄选字去填空。不用担心出韵,更不用担心高考落榜。

由此可见,无论使用何种诗的体裁写诗都首先要注重思想文理,如果你是格律诗写作者,也必须符合格律要求。否则,就会被诟病。同样,要注意不能因律害意,本末倒置。

总之,各种诗的体裁如:古风,近体诗,现代诗,民歌,乃至打油诗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都应该注重思想文理,写出有思想有意义的好作品,近体诗更是要做到形式和内容完美统一,为中华诗词文化的瑰宝曾辉!

其他网友回答:

<2>不断创新才有持续生命力(随笔)

我不太懂格律押韵,但不影响我读诗品诗赏诗,更不影响我写诗(现代诗)。在我的大量诗词中,也有部分以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写成的短句式诗词。

虽然外表形同格律诗,从未标注过一首,当然那压根就不是格律诗,这点我有自知之明。我为何不想学古诗的格式条框的外在形式美呢?

一是怕别人说,你不懂装懂,故作高深,写得诗不诗,词不词的。二是我不喜欢古诗词的固有套路格式,束缚人的思想和情感的,自由想象与发挥。三是我始终认为现代诗不必过分讲究,或还停留在千百年前古人的框架之中。

时代与社会在飞速发展,诗词没有理由不有所创新,不断开拓求新才有艺术的持续生命力。再往后千百年,后人还推会崇唐诗宋词吗?答案是不一定,也有可能是现行不受待见的现代诗!

柔柔美的风飘悠的云甘甜的雨,网络诗人

其他网友回答:

问题:为什么说懂诗词的人看思想文理,不懂诗词的人看格律?

前言

格律是诗的规则之一,有格律诗,也有非格律诗。题主说的思想文理,是内容。形式与内容并不矛盾,诗的形式无碍思想内容的优质。

至于题主说的“”懂诗词的人看思想文理,不懂诗词的人看格律“,老街觉得应该从几个方面看。

一、 格律 古体与近体

诗分古体近体。近体就是格律诗,从齐梁时期萌芽,到初唐规则完备。古体是非格律诗,齐梁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

例如屈原、张衡、曹操、陶渊明、谢灵运这些人,他们的时代没有格律规则,当然都是写古体诗。

齐梁永明体以后,格律诗渐渐完备,但是仍有大量的诗人喜欢写古体诗。例如李白、李贺虽然都会写格律诗,但是以古体诗见长。

例如杜甫的《望岳》就是一首优秀的古体诗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也是一首换韵的古体诗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两首诗不是五律和七律,而是押仄韵和换韵的古体诗。喜欢诗词的朋友,至少要有简单的分辨能力。


二、为什么看诗看格律

因为从唐高宗时期,科举开始考格律诗,所以读书人学诗是基础要求。因此作格律诗对于古代读书人来说几乎就是背九九乘法表一样简单。

但是现代人不同。我们从小学诗,并不是学作诗,而是学背诗,以及诗词内容文理的赏析。基本上不涉及诗词的创作,更不学习诗词格律。

因此,很多“诗人”来简单的诗词格律也搞不懂。

所以,看诗看格律,是最基本的辨别方法之一。自称作五律、七律和填词的人,一看其作品就知道这是不是一个门外汉了。

我见过很多不知道作绝句出现平韵、仄韵混押的现象,也见过太多填词只知道把字数搞对了的"作品".

格律是学诗入门级别的知识,所以很多人看诗,会首先看格律。


三、格律不是鉴别诗词的唯一标准

我们耳熟能详的《离骚》、《九歌》、《短歌行》、《古诗十九首》、《静夜思》、《寻隐者不遇》、《春晓》等等,都是优秀的古体诗。

而《登高》、《锦瑟》、《送友人》、《早发白帝城》等等都是优秀的格律诗。

《登高》是杜甫的七律,被后人认为七律第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的一首七言近体绝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因此可知,各种诗体,都会有优秀的作品。优秀的诗人各体兼通,或者有特别擅长的诗体。

不同的诗体,并不是鉴别诗歌质量的标准。

现代人作诗,也同样不必一定要做格律诗,无论什么诗体,做好都不容易。


四、老街的几首古体诗

老街自己也做过不少古体诗,《游珠山石门寺》,是一首五言的平韵古体诗:

巨峰劈斧立,竹涌石门开。池静鱼千里,香浮僧未来。 缘流过佛塔,梵界绝尘埃。溪涧松风里,小憩吟诗台。 天桥出曲径,临淵一快哉。危栏沧海日,绝顶青云材。 层峦龙虎势,揽翠铺八垓。欲攀唯鸟道,仙踪不可猜。 绕阶下幽壑,意成韵难裁。虫声满空谷,竹杖点苍苔。

《腊八节有怀》是一首五言八句的仄韵古体诗:

香分腊八粥,花赏三冬雪。绿蚁酒新醅,红炉火未灭。
虽无丝竹声,觞咏自愉悦。此怀吾所欣,况是逢佳节。

《 偶遇 》,是一首仄韵的古体绝句:

乍遇似相识,同是雾中客。当时咫尺间,欲问无踪迹。



五、老街的几首格律诗

《荷花》是一首平起平收的七言绝句:

素辉清影倚秋池,带减香销风忍欺。 曾是瑶台天上客,为谁惆怅忆芳时。

《拟古怀人》是一首仄起平收的七绝:

雁字归来人未归,黄花瘦损绿荫稀。不知万里长城外,何处霜风吹战衣。

《咏竹》是一首仄起平收五律:

幽径水云姿,炎凉堪自持。心空风月里,节劲雪霜时。 遗恨湘妃泪,疏狂嵇阮奇。谁能制长笛,客舍慰清悲。

《青岛八大关》是一首仄起平收七律:

照眼秋呈琥珀光,金风吹绿布红黄。 窥人鹊老栖檐角, 绕海林深卧石墙 。
池墅无由换新主 ,刀兵几度坐残阳 。 弄潮儿去行吟处 , 自在沙鸥三两行。

《临江仙·咏菊》:

秋染霜天风露重,寒丛香泛流年。白头不管岁时迁,梦醒闲里过,竹杖小神仙。

幽独无声三径客,黄昏新月娟娟。蓦然回首省前缘,陶篱清影动,此意少人传。


◎◎◎⊙○◎● ○○⊙●○○韵 ◎○◎●●○○韵 ●○⊙●● ⊙●●○○韵

◎◎⊙◎○◎● ⊙○○●○○韵 ◎○◎●●○○韵 ⊙○◎●● ◎●●○○韵

临江仙是一首比较常见的词牌。与作诗相比,填词又有不同,诗有古体诗近体,但是词不同,填词需要遵照词谱填,押韵、平仄,字数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结束语

有一句老话说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因此很多人误以为背熟了几首诗,自然就会作诗了,这是一个美丽的误解。

古人从小学诗,在一定的基础下,自然会有收获。 现代人没有接受过诗词创作的学习,好比连九九乘法表都不了解,却要解方程式。

虽然格律是最简单的基础,但是很多人确实不太懂,也难怪有不少人看诗先看格律。

在格律通了以后,自然要从更多的方面来鉴赏一首诗了。

@老街味道

其他网友回答:

诗歌需要有感而发!没有感想算什么?格律吗?

格律是什么?格律就是诗词的抑扬顿挫的音律,古诗是需要吟唱的,有了格律这种音律的感觉可以更好一些!

那么,一定要按照格律的固有规定才能长生音律的抑扬顿挫吗?当然不是,我们咏诵现代诗也能产生抑扬顿挫,我们带来感情去阅读散文也可以产生抑扬顿挫!在音律的世界里,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只是音律世界一个死板的一个小枝杈而已!

为什么有些所谓的诗人一定抱着格律才是诗的大腿呢?其原因在于,这些人除了懂点格律外,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才能与才华了!或许他们东拼西凑能写出一首诗,也可能能用半年时间憋出两首来!可是,他们的诗,你读不出意思来!也就是没有中心,没有主题,为格律而格律!然后有格律了,就是诗了!

诗词的最高境界是思想,绝不是格律!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本身问得有点问题,格律的格与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在许多似懂非懂的人将它们混淆为一体,以为格律就是律,这是错误的。

简单来说,格是指诗词的体格,亦即是诗词的体裁、布局和立意(意境);律是韵律,是指诗词的音乐特性,即诗词的押韵与律动(平仄)。好的诗词,以格为主,律为辅。

大家都知道,好的文章应以谋篇布局,立意深远为主。律只不过是增强了诗词的可吟(唱)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诗词的句子吟唱起来要求有抑扬顿挫,强调声(律)的变化,从而使诗词吟时朗朗上口,易于唱诵。

律的出现,与当时的背景有关。诗歌(词)诗歌,在古代诗就是歌,是文人在酒席之间买弄风雅的一种文字游戏。一首诗词写好后,先有乐府的人据诗词谱曲,再拿来唱,以助酒兴。后来为了便于即写即唱,慢慢就形成了某种固定的词谱,按谱填词便是这个目的。

就诗词来说,诗的好坏,取决于格而非律,律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现在不少人本未倒置,不但以为格律只是律,更有甚者连格律都不懂,却将律当成是诗词的全部,典型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再说,现在都没人将诗词当歌唱了,律就显得更没那么重要了。人们常说“唐宋之后无诗词”,大概是自宋之后,有关律的条条框框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有关吧。

纵观历史上诗词之大者,往往都不太拘泥于律。柳永将俚语俗语写入诗词,当时也遭到不少人口诛笔伐,但在流传的一千多个词牌中,有八百多个是他所创。苏、辛也常有破律之词,但却成了豪放一派的鼻祖。若只从律的角度来衡量一首诗词的好坏,毛伟人的词不也曾被胡适贬得一文不值吗?陈规陋矩对诗词的危害,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平仄也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无非就是死记前人订下的条条框框,算不得什么显学。不少人不是不懂或不会,是不屑也!

其他网友回答:

秀才先破破楼主的题,再作理论。若依先生之问,言下之意是说,懂诗词的人只看文理而忽略格律,而不懂诗词之人只看格律,而对诗词意境不屑一顾对吗?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存在自相矛盾之嫌。依你所问推理还可以得出另外一种结论。那就是懂诗词的人阅读只晓得文理意境,却不懂得格律。而不懂诗词者恰恰相反只懂得格律,对诗词文理意境一窍不通是吗?按照这种推理你所说的"懂″和"不懂″这两种人有可能全是不懂诗词的人,或者说是一知半解之人。请问你属于前者还是后者,我惑疑你那一类都不是,否则怎么这么武断的提问呢?

关于诗词的格律与意境孰轻孰重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争议,而且争论最大的莫过于当代。咱们就事论事,因为题主问的是与"格律"相关的问题,那我们无须把问题扩大化。只谈格律诗,也就是近体诗,不须要谈论古风、乐府、离骚之类。咱们头条上发表诗词或者阅读评价诗词者都属于非专业诗词领域权威作者。或者称为业余爱好者,许多人自己都说是娱乐而己。可却也是口是心非,既然我们不具有任何权威性、学术性,为何刻竟要将格律诗作者贬低,说他们迂腐不化,说格律诗就是"枷锁″刑具呢?这样说不仅仅是对这部分格律诗创作者的人格污辱,人身攻击。也是对格律诗这种集意境与格律合二为一的近体诗的玷污。难道你等不讲格律就能写出奇句,或者创作经典的古风不成?但这种痛批别人者也未必能写出好的诗词,不过就是受到当代诗坛几位"重量级″、"权威"人士庸诗、垃圾诗、口水诗、淫诗、流水帐诗的"洗脑″,他们也是实足的"墙头草″,甘当他人的"炮灰、马前卒″。他们虽非善类也没有多大恶意,罪魁祸首则是那此诗坛"霸主、恶魔",用一颗肮脏的心抵毁中华古典文化。

近代诗坛怪象层出不穷,一些不堪入目的"垃圾、流水帐″诗非常火暴,是因为写这诗的作者在把持着中国诗坛的命脉,有权有势有地位,他们不是为了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了一己私欲、利益。各立门派,党同伐异,互相攻击、口诛笔伐,把一个冰清玉洁的诗坛搞得乌烟瘴气,面目全非。而他们自誉为古今第一诗人,却连诗韵都丢了,试想一下写的诗连韵都没有,就象人没有了灵魂,具同一貝僵诗何异,还能懂得什么文理意境,这种诗与小说散文都不如,因为它就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怪异东西,毫无文学价值可言。诗坛高层都变成了毫无生机的一潭污水,成了藏污纳垢之所。我们在头条上为何还要争斗不休呢?再怎么争也只能沦为给那些所谓的"大腕″、"名星″之流挣钱的工具,对自己百害而无一利,又何必恶语相向呢?莫非算得上是"文人相轻″?恐怕未必。

咱们不管是自己写诗词孤芳自赏,还是静下心来尽情欣赏他人的诗词,自己的水平和爱好只有自己最清楚,你若喜欢创作成阅读古体诗,你就以你的特长创作出你自己的风格就好,可以对格律诗不屑一顾,亦无须褒贬近体诗。反之,若你擅长写作和鉴赏评论近体诗,那你只管发挥你的驾驭古文化功底,极尽所能发表你的格律佳作便是,可以对别的诗体绕着走,不必指手画脚评判古风诗的优劣。何必以这些无谓之争影响自己的心情,甚至影响自己的佳作问世呢?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也是双绝奇葩。是中华文明灿烂长卷之中,乃至世界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为绚丽夺目的精彩华章。历来被文坛奉为传世经典,备受文人推崇。可以说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灵都曾经被唐诗、宋词吟咏洗礼过。只要你有闲情雅意,随便翻开唐宋诗词一页,那些美妙的诗语词句便会扑面而来,那抑扬顿挫的音律直入你的心扉,触动你心底最柔弱的每一根弦,从而引起共鸣。伟人英雄豪杰们,歌以咏志。达官巨贾显贵之流,诵以怡情。智者学人雅士一族,习以修身养性。因而使得成千上万的名诗佳词,流传至今,成为永恒的经典。说句实话,不怕诗坛的名流把自己的拙作多次出书推广,可只要是中国人甚至喜爱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无论老幼妇孺都能随口背上几首唐诗宋词,恐怕很少有人知道现代诗坛的作品了。甚至可以断言格律诗千古万年都会永这么流传下去,而现代诗就跟网红一样,只会惊艳一时,保鲜期一过将会无人问津。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本人也是一个只会看格律的诗词爱好者,我让为意境与格律并驾齐驱,并不矛盾。只有二者俱备才能称得上精品。他们之间并无冲突,而是相辅相承,唇齿相依的关系,就跟花和叶的关系一样,意境比作叶,那格律就是鲜花无疑了。所以但凡缺少任何一种都觉得单调干枯,只有相互映衬才能装点万紫千红满园春的景象。为了表示本人对唐词宋词的敬畏和喜好。现随吟一首七律于后,请大家评论评论我懂不懂诗词。

——【咏唐诗宋词】七律

唐宋诗词并绝峰,

文坛泰斗莫登临。

恢弘高亢海风起,

壮阔逸飞天马行。

豪放激活僵尸志,

婉约触动石人情。

百家自有丹青著,

各领风骚步古今。

其他网友回答:

【创作诗词,格律重要,更需要具有思想和意境】

近段时间开始接触诗词,在头条里遇到了许多热爱诗词的朋友,见到了不少精品佳作,给我了许多学习素材,在道友的鼓励下,尝试着写了一些,得到了许多启发。

诗词比较注重格律,因为有了格律,才能更加规范,也能为新学诗词的朋友提供遵循,正和学书法一样,先要回掌笔,然后临帖,到达一定水准后,再出贴创作,形成自己的风格。

当然,如果写作不喜欢条条框框,不讲究格律无可厚非,每个人创作意图不一样,有的侧重艺术性,在水准和传承上要求严一些,有的侧重生活性,歌以咏志,略抒闲情。

不管怎样,每个人想法不同,都应给予尊重。只是有一点,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能够追求意境和思想内涵,更能得到读者的共鸣,本身也起到怡情雅兴的效果。

所以,真正热爱诗词的人,会更多注意诗词的思想文理,如果能够在创作过程中,在自身追求层次的提升中,在思想文理、内涵和意境方面逐步完善提升,自然也是一件好事。

其他网友回答:

不懂诗词的人,喜欢硬套。虽

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套上了平

仄,强搬硬套,套上去的是假

牙,虽然整齐,但无光泽,白

是白,白得不光亮,白得很惨

淡。

所以没有意境,像具僵尸。没

几个人读,甚至无人问津……

写诗,也要讲究文理,文理

不畅通,读起来如一潭死水,

有什么意思。

不知为什么有些人偏偏爱干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

其他网友回答:

判断一首体验好坏,是看此诗思想文理好坏,看此诗立意好坏。古人没有格律的古风也写得很好。所以判断诗好坏不是格律,是诗立意,文理,意境,不脱离诗的中心思想,而格律是为吟唱顺囗罢了。既然作者标律就要按律规定之要求写作。不标律平仄相对放宽。

标签: 格律 诗词 文理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