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种纪年方法最方便?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要相信,人类的发展在整体上是进步的,所以,公元纪年法现在是最方便的纪年方式。

公元纪年源自西方,以耶稣诞辰的那一年为公元元年,之前的时间称为公元前,此后未公元XX年。

要知道为什么公元纪年最方便,那就需要知道我国曾经还采用过什么样的纪年方式。

我们可以倒溯一下,来看看一些常见或冷门的纪年法。

民国纪年、干支纪年与两种不常用纪年

民国纪年,顾名思义,是以民国XX年为时间表述单位。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宣布采用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并行的纪年方式。

进入共和国时代,民国纪年被废止,公元纪年依旧沿用。

同时流传下来的纪年方式还有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同样被现在人所熟悉,简单做一个讲解。

干支纪年就是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组合起来的纪年方式,起源很早,但作为主流纪年方式是从西汉之后,从已知文献来看,西汉的干支纪年也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编年的时候,以天干和地支相对应,多出来的两个地支再找天干,这样六十年一轮回,所以六十年也称为“一甲子”。

这里有个细节需要注意,或许有人发现了,如果依次对应的话,应该是一百二十年一轮回才对,为什么是六十年呢?

这是因为天干和地支对应的时候,单数只能和单数对应,双数只能和双数对应,比如有“甲子年”,下一个以“甲”开头的年份是“甲戌年”,并没有“甲丑”这一年份。

那么,如何来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呢?

很简单,将天干地支排序,天干十个编号,甲对应的是4,乙对应的是5,以此类推;地支十二个编号,子对应的是4,丑对应的是5,以此类推。

公元年末尾数字确定天干,比如2020年,尾数是0,那就对应的是“庚”;将公元年数除以12,得出的余数确定地支,2020除以12,余数是4,对应“子”,所以今年为“庚子年”。

至于为什么以“4”开头,这和我国古代的历法有关,不做详细讲解。

干支纪年很简单,如今也很常用。还有两门纪年比较冷门,可以略作了解。

  • 黄帝纪年

这种纪年方式是一种推测,以黄帝即位为起始开始纪年,元年大概是公元前2698年,称为“开元”。有人曾经试图推行这种纪年方式,但太过复杂,年代断定还有问题,也没什么必要。

  • 孔子纪年

这种纪年方式产生于清末,一些学者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反对以帝号纪年,倡导以孔子诞辰为纪年起始,比如戊戌变法那一年,也就是1898年,就被记为“孔子降生2475年”。

这种纪年方式太过繁琐、荒诞,并没有流行,只是清末文献当中还时有见到。

干支纪年之前的主流纪年方法

干支之前一直沿用的纪年方式,最被人所熟知的就是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设立年号开始一直使用,比如“庆历四年”这样的表述。与之类似的,是先秦时期的“王公年次纪年”,像“赵惠文王十六年”这样的表述。

但是这些都不是主流纪年法。

干支之前的主流纪年法叫做“星岁纪年法”,分为“岁星纪年”和“太岁纪年”两个阶段。

这种纪年方式非常重要,经常见于先秦两汉的典籍之中,后世文人为了使作品显得古朴也常常使用。

先来说说“岁星纪年”。

顾名思义,是以“岁星”为参照的纪年方式,也就是木星。通过肉眼观察,木星环绕地球一周正好是十二年。

所以,古人将太阳在地球上的投影连起来,组成的平面叫做黄道平面,二十八星宿就在这个平面上。并且将这一平面分成十二等分,西方叫做“黄道十二宫”,中国人称其为“十二次”。

就像西方有“摩羯宫”、“巨蟹宫”等名称,中国人也给“十二次”起了名字,并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分别是:

这样一来,木星(岁星)运行到哪一领域,就记录为“岁在XX”。

比如,《国语》当中就有:

昔武王伐纣,岁在鹑火。

应该知道,这是一种纪年方式。

但是这种纪年有个问题,就是岁星由西向东的运行轨迹与十二星次的顺序是相反的,推算的时候不方便,于是人们就假想了一个和“岁星”相对应的星辰,称为“太岁”。

参照十二星次的名字,也起了十二个“太岁年名”,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即:

这就从“岁星纪年”进入到了“太岁纪年”。

比如,“岁星纪年”里,记为“岁在星纪”的年份,是说岁星运行到“星纪”这一区域,那么与之对应,“太岁”就在“析木”区域,而“析木”对应的是十二地支中的“寅”,所以就记为“太岁在寅”。

这样的表述其实大家都见过,比如《离骚》中就有: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这个“摄提”指的就是太岁纪年法中的“摄提格”。“陬”指的是正月,也就是“寅月”,是说屈原降生于寅年寅月寅日。

十二地支和太岁年名相对应,那么,汉朝就有了十岁阳与十天干的对应:

从这样的匹配可以看出来,距离干支纪年只差一个转换而已了,但是后世一些典籍里也会采用这种古老的纪年方式。

比如,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陈纪》中曾经记录:

起阏逢执徐,尽著雍涒滩,凡五年。

对照上表,其实就是说从甲辰到戊申,一共五年时间。

了解这种纪年方式的人,就很好理解,如果没听过这样的表述,估计看书的时候会很困扰。

这样就很清楚了,为什么近代以来,我们统一使用公元纪年,除了要和世界接轨之外,就是因为其他的纪年方式太过繁琐。

或许有人会说,凭什么要用西方人的诞辰作为标志?

其实这种烦恼大可不必,我们知道,时间的划分是人为的概念,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物。就像我们说的“昨天”、“前天”等等,都是以“今天”为参照物一样。

这种对时间进行人为的划分,其实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没必要较真。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目前采用的公元纪年法,最为方便。古时以年号来区分,以及农历中十二生肖这些,都会存在重复和不便。公元纪年法,可以清楚明白的让人知晓,无需再去太多思索。

其他网友回答:

一,从全球一体化角度说,公元纪年法最方便。

二,从指导中国的农时来说,其实也是公元纪年法,因为公历用的是太阳历,基本上跟二十四节气是对应的。

三,我国独有的农历为阴阳合历,既有月亮历也就是阴历,也有太阳历也就是阳历,二者合体,方便我们观察星象天时。

四,算命的话,那就得咱们的干支纪年法最方便了。

其他网友回答: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纪年本身就只是一种符号,哪一个都可以。各种纪年之间也只有一个常量的差异。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使用公历记年,这种比较方便。

其他网友回答:

要说最方便的历法,还得说是太阳历,也就是我们现在全世界普遍采用的公元纪年法。

历法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纪年,指导生产、生活。

 

而地球绕太阳一周这个周期,对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意义最大,我们都知道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地球和大阳关系对我们人类最重要。

 

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25天,这一圈,地球上的人们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四季的变化,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各项生产活动,穿衣吃饭都要受到四季的影响。

 

而阳历的平年为365天,闰年为366天,每4年一个闰年,这样四年一次只加一天的简单调整,使得阳历简单易用。

 

我们再来看看阴历,是按照月球绕地球的时间纪月化分,一个月29.53天,为了方便使用,分为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时间为354天,这与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差11天,为了修正与太阳历的偏差,就有了闰月的出现,19年需要有7个带闰月的年,才能把阴历和阳历调整到相一致。由此可见,阳历就要方便的多。

 

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二十四节气进行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是遵循阳历的。

 

由上可见,阳历是最方便的。




其他网友回答:

公历纪年方便。但中国的农历纪年是以自然规律为基石的,这种纪年若位诚敬在对传统文化的解读者便知非常之有味,它可使人得到自然理性,是种智慧性的知识。

其他网友回答: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断的前进和进步,是在曲折中前行,永不停息。所以公元纪年法是最方便的纪年方法。

其他网友回答:

当然是公元纪年了,直观明了。如果是传统的干支纪年,不经过推算真不知今夕是何年了

其他网友回答:

公元纪年方法最方便


标签: 纪年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