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的风格是如何看出来的?先从笔法还是先从结构?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说不准。


其他网友回答:

常言道,字如其人。书法家的风格,从他们各自的书法作品中可见一斑。下面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不同风格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先睹为快~~

看!有的作品风格古朴,有的作品风格典雅,有的作品风格灵秀,有的作品风格甜美,有的作品风格苍劲……风格的形成融入了书法家的学识、审美、气质、思想、情感、人品。是人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欣赏书法时,要从整体到局部——章法、结构、笔法;学习书法时,从局部到整体——笔法、结构、章法。

我最早学习楷书时就是学的赵体,我喜欢他典雅的风格。后来学行书,依然临赵孟頫的行书。赵孟頫的行书《洛神赋》字体秀美多姿,结构缜密,点画精到——放大后的每一个字都完美无瑕,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赵孟頫的风格。

可以说赵孟頫的行书有很多地方有王羲之的影子,但还是略显拘谨,整体的气势和神韵不如王羲之的潇洒、飘逸。

在学习中,可以借鉴他们各自的长处。先学赵孟頫的单字笔画、结构,有了功底以后,成文时再学王羲之的章法、气韵。

众所周知,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受到历代书家的推崇。因为那是王羲之在兰亭与四十一位名流集会时的即兴之作——有感而发,一气呵成,优美俊逸之气自然天成,表现了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愧为千古杰作。这就是王羲之的风格。(据说,当时王羲之喝了酒,酒醒之后又作了几篇,都无法与之相比了)

让我们再欣赏一遍王義之的行书《兰亭序》(附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是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后之视之,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风格能表现出一个书家对传统书法做深入系统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情趣而表达出的书法面目,这样的面目是唯一的。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家的艺术风格是一个笼统的称谓,风格的真正界定,目前还没有真正量化评析的依据。简单地说,就是“辩识度”,或者“与众不同”的地方,亦即书法家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

风格才是书法家的艺术标签,风格以技法为基,以学养为骨肉,以文化性情为灵魂,源于书者的生活履历、文化学养,个性人品以及审美观等多种因素,从而使书法作品的表达诠释上彰显鲜明个性与艺术特质。这些艺术风格如何能被看出来,或者能被看出多少,既取决于书法家的艺术造诣,又取决于读者的书学修养,“内行看热闹嘛”,

书法艺术富于创新精神,但同时又有显著的历史继承性。书法家的个性之初必然来源于艺术共性,真正书法家的艺术创作必然是躺在历史的怀抱中,或者站在传统的肩膀上,也就是说,无论是哪一种风格都是书法艺术的合理延伸,都是有据可察,也可以具体分析的

笔法与字法(结字)不仅是技法的核心,也是承载书学修养、艺术内涵仅关键。风格不仅仅在于笔法字法,也包括墨法章法等因素,但此二者无疑是艺术风格中最最关键的支撑。联系到具体的书法家,有的用笔更独特,也有的结体更分明,至于先看笔法还是字法,我觉得并不是一个“问题”。反过来,从观赏者角度而言,某个书法家艺术风格中的笔法或是字法更为吸引你,也是因人而异的。

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选自《抱庸硬笔行楷唐诗三百首》专栏作品。

其他网友回答:

看书法家的风格,给观赏者的作品整体第一直觉印象比较重要。

作品给人的大感觉是什么?意象是什么?

这里所说的大感觉就是风格特征,意象就是通过抽象的书法形态产生的所对应的联想画面。

现举例说明:

一,如徐渭《草书七律诗轴》,给人的大感觉是奔逸绝尘。意象犹如天女散花,满天飞雪。

二,董其昌《草书五言绝句轴》,给人的大感觉是疏朗空灵之美,意象好像绵绵细雨缓缓而下。

三,倪元璐《行草七言绝句》,给人幽深无际,饱含禅意的感觉,恰似古木怪石,深山幽谷的意象。

四,王铎《行书五律诗轴》,雄强豪放,气势逼人,使人联想到许多大石头从山上滚滚下落,横冲直撞的画面。

当然从细节笔法上看,不同的书家,表现有区别。

如米芾的蟹瓜钩,王铎的涨墨法,黄山谷的长横跳荡。何绍基的颤笔抖动。颜真卿的燕尾捺。这些笔法特征也是各家风格独特细节区别之一。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其他网友回答:

看书法家的风格,在书法法的基础上,一看书法家的气力,二看书法家的韵味,三看书法家的气韵如何合一。能写书法的人,不一定是书法强人,是书法强人的,不一定是书法登峰造极的人。其书法风格,主要表现在笔法的千变万化不离其中上,汉字结体变化不离大自然法则规律上,笔法和结体,都是有规律和法则的。总之,书法家的书法风格,都是书法家个性的偶然的等因素的展现和流露。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说说书法的风格:1.篆,有大篆和小篆,其中大篆拔:甲骨主,全金文,箍文等。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2.隶书也叫“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当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3.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了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4.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5.草书,是中华书法发展到一定时期而产生的一种快速便捷书体。始于汉初,当时通行的是草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章草”。接下来说说这些书法风格的笔法特点:1.篆书,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2.隶书,方劲古拙,蚕头雁尾。隶书字形方扁取模势,佷多笔画对称展开,尤其撇,捺的组合,有明显的横势增加了生动的美感。3.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体整齐,规矩有法度。楷书笔画有规律的发展,形成“永”字八法。4.行书,行笔贵在中锋,同时大量运用侧锋。为了表现字的功势和适应快节奏,多用露锋起笔,顺势放锋收笔的方法。另一个特点就是追求虚实变化,虚实有机结合,点画才有节奏韵律感,具有美的吸引。5.草书有疾,逸,韵,奇,疾如草中惊蛇,电击长空;逸如群鹤戏海,凤舞九天;韵如流风回雪,薄雾蔽月;奇如云集水散,山崩浪奔。结合以上的书法特点,我个人感觉书法家的风格,应该从笔法就能说明。个人观点,望指正,相互学习。



其他网友回答:

书法家的风格,是从攵化内涵,人格操行,艺术魅力这几个方面的影响力耒得出结论。如果为写一手好字,抄袭的作品来包装自己,則失去一名书法家价值意义。只能是风骚一时的狂者。

其他网友回答:

<2>“书法家的风格是如何看出来的?先从笔法还是先从结构?”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书法家的风格是从笔法和结构中看出来的,而且是先从笔法后从结构看的。

下面我们一一来分析。

一,书法家的风格是从笔法和结构二者中看出来的

我们知道,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笔法、结构和章法。但是要看一个书法家的风格就得看他的笔法和结构,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说过:

“一点乃一字之准,一字乃终篇之准。”

这说明看某一位书法家字的好坏,只需看其笔法和结构就足够了,并不需要再看章法。

例如我们只要一个颜真卿楷书的笔画或者熟悉颜体字形就可以很迅速地判断一种书体是不是颜体。

[例如我们看这个字就可以判断是不是颜体]

因为一个书法家的风格在笔法和结构中体现得特别明显。

比如我们来分析一下:颜体楷书在笔法上表现为横向笔画较细,纵向笔画较粗的特点,例如这个“家”字,横向的横画包括撇画就很细,而纵向的弯钩和捺画就比较粗。

所以颜体楷书的笔法特征可以总结为:横轻竖重,撇细捺粗。

再看颜体的结构,颜体的结构特点可以归纳为宽博平正稳重端庄,看上去有一种四平八稳的稳定感觉。

这就是颜体的风格,我们完全可以从他的笔法和结构特征中看出,所以判断一种书体其实也就是判断一种风格。

不独颜体如此,欧体也是如此。




[欧体楷书]

例如我们看这两个字,并没有看整篇字就能判断出是欧体风格,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仅仅只需要看其笔法和结构特点就能够判断出来了。

赵孟頫曾说过:

“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说的就是一个书法家的风格足以在其笔法和结构中得以体现。

我们通过以上的举例论证说明了一个书法家的风格是从笔法和结构中看出来的,那么是先从笔法中看出还先从结构中呢?这就是接下来我们所要解答的问题。

二,书法家的风格先从笔法中看出来

笔法是书法的第一要义,所谓“积点成画,积画成字”都离不开一个个姿态各异的笔画,而笔法恰恰是同笔画密不可分的,笔法塑造了笔画。

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曾说:

“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凡学书,欲先学用笔。”

古人的观点是学习书法要用学习笔法开始,这与我们今天倡导的从基本笔画学起是一致的。

我们知道各个书家有各个书家的用笔风格,所以,书法家的书法风格自然是先从笔法中看出来的,例如黄庭坚戏称苏东坡的书法如“石压蛤蟆”,而苏东坡则回敬称黄庭坚的书法如“死蛇挂树”,这一个“石压蛤蟆”一个“死蛇挂树”就是说的他们各自的笔法特征概括了他们的书法风格。



[苏、黄二人的书法风格仅从笔法上就能看出区别,所以书法家的风格首先是从笔法之中看出来的]

范仲淹曾在《祭石学士文中说到》:

“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这“颜筋柳骨”说的就是颜真卿和柳公权两位书法大家的笔法特征,指的是颜体书法笔法丰满,端正,柳体书法笔画清晰,有骨感。

又比如被称为“翰墨之冠”的楷书大家欧阳询的楷书,多用方笔,起笔收笔处皆成斜向的切角,因此他的笔画被人称为有“刀劈斧剁”之势,正是有这样特征的笔画使得他的楷书呈现清秀俊逸、险峻遒刻的森严之感。

以上列举了众多书家的风格与特征,说明了一点,他们的独特风格首先是从笔法中看出来的。

三,书法家的风格其次是从结构中看出来的

我们以欧阳询的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和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为例。



[颜体楷书《多宝塔》与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

我们知道结构是紧随笔法之后的书法第二个要素,除了笔法就是结构,自然前面我们说了书法家的风格首先是从笔法中看出来的,那么其次就是从结构中看出来的,这与我们先学笔法再学结构具有一致性。

结构有多种法则,但不论什么法则都是笔画的一个集合体。也就是说结构中囊括了笔法。

在欧体的结构上,梁巘在《承晋斋积闻录》中评价到:

“欧阳率更险劲遒刻,锋骨凛然,自开门径,独步唐时。”

这说明欧阳询的楷书在结构上呈现出来的感觉是险劲遒刻、险中求稳的布局方法。

而苏东坡评价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时则说:

“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近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

这说明颜真卿楷书在结构上表现出来的是匀稳、平正的宽博态势。

这就是说在颜欧二家楷书的结构特点上就能看出和区分他们各自的书法风格。

所以一个书法家的书法风格,首先是从最引人注目的笔法中看出来的,其次就是由笔法组合而成的结构中区分出来的。

就像我们看启功先生的书法,我们很容易得出瘦硬挺拔、遒劲有力的书法风格出来,但是我们在评判和赏析的时候一定是要从笔画去看,然后再看结构,二者结合就能全面概括启功先生的具体书法风格。

[得出启功先生书法瘦硬挺拔、遒劲有力的书体风格,首先看的是笔法其次是结构]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和鼓励!

标签: 笔法 书法家 结构 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