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个保安大叔给我上了一堂儒家文化课,让我瞠目结舌。
有一次我在一个荒郊野外的工厂办点事,结果走的时候在等车的时候,坐在门卫那里。
看门卫的保安大叔大概50来岁,一脸慈祥的笑容,非常有亲和力。他说话比较不像个普通人。看起来不像是一个保安,倒像是一个大学教授。
当时我的手机我侄子发来语音问我,叔叔,我们要写一篇君子不器的论文,我想问你该怎么写?
于是我就在语音里回复他说:小侄啊,为叔告诉你啊,君子不器是儒家文化里面,孔子提出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说君子不能像花瓶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处,君子心怀天下,不能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
保安大叔听的一个劲地摇头。
我说 :嘻嘻,老师傅,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
他说:你是大学教授吗?
我说:我不是,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不过平时喜欢看点书,所以我侄子来请教我。
他说:那你就别害你侄子。
我说:你这话从何说起,我怎么就害他了?
他说:你这样解释君子不器不就是害他吗?
我说:那你说说君子不器是怎么一回事?
他说:君子不器,被人说烂了。大家只是懂其一,不懂其二。
我说:你说的这么牛,那你解释一下呀。
他说:我首先问你,君子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我说:君子应该是一个有道德,有追求,有原则,有境界的人。
他说:你看看,你说的君子只是理想化的君子,是书上冒着傻气的君子。真正现实生生活中的君子。你却根本都不认识。
我说:你为什么这么说呢?难道我说错了吗?
他说:你说的这些有道德,有追求,有原则,有境界,全部都是不定的,不一定的。什么叫做有道德有追求,什么又叫做有原则有境界,这些都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
北方人的原则是必须得喝几杯才能够交朋友,南方人的原则是绝不劝别人喝酒,你说哪个原则是对的?
君子不器的器是什么东西?我说,不应该就是解释为固定的形制工具吗?
他说:表面上看是这样,实际上这是一个动词,和一种状态。勉强可以把它叫做:偏执和束缚。
我说:这我有点不理解。
他说:如果说对君子有标准。所有的标准,归到最后就是一条。那就是不偏执。
我说:你这个说的太绝对了,怎么可能君子只有一条标准呢?
他说:你想想看,如果一个人不偏执。他是不是才有基础拥有真正的道德和所谓境界。
如果一个人很偏执,他一定是自我,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而自以为是的人通常都是欲望很大的人。而欲望很大,几乎都很难控制。所以道德上常常也难以把握。这样的人是可以勉强做君子,但是非常不稳定,他可以说不是一个合格的君子。
合格的君子并不是说他是道德模范。而是说他能够在面对世间千变万化的各种事情时坚守自己该坚守的,突破该突破的做到随机应变,随缘就势。
我说:我还是不同意你说的这些,我们千古以来说君子就是说一定要有道德。你说的君子好像是个圆滑的混混。我怎么能够同意呢?
他说:那是你误以为君子是供在庙堂里的模范标兵。你不知道真正的君子其实是世界上干实事的这些人。
一个整天满口仁义道德,站出来道貌岸然。一天到晚要求别人一定要遵守道德的人是君子,还是说一个在艰难环境中左右逢源,付出牺牲,灵活变通,做出很多贡献的人是君子呢。
我说当然是后者
他说:我们有很多误解,我们以为君子是那些看上去绝不同流合污,非黑即白,坐怀不乱的超人。
我们不知道还有很多有智慧的人,他们从来不偏执,不被任何条条框框桎梏。他们活在当下,干在当下,无我奉献在当下。
这是不器的一个重要的含义。
孔子提出这4个字,是提醒这些想干一番事业的人,提醒这些希望自己是一个美好人格的人。在人世间走一遭,千万不要被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千变万化的思维方式固化了僵化了。
一旦固化僵化你就等于被洗脑了,你就热衷于钻牛角尖,你就变成杠精。你这些杠精一旦成批成批出来了。就会纠集在一起为了守护某一样所谓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做出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
所以孔老夫子害怕这样的事情,用君子不器。来给大家打预防针。
孔夫子对着不同的人,说的都是不同的话,他干每一件事说的又是每一件事上的话,他从来都不用一个固化僵化的答案去回答所有的问题。可以说,他一辈子都是在劝人家别人钻牛角尖,帮人去掉固化思维。
只可惜后面的人不但不听他的话,还把他的话扭曲变形。举起来当成一面固化的大旗。
我说:我听你这么一说,好像又是这么回事。那么我想问你君子不器,这样变来变去。搞不好不是随机变通而是墙头草啊,那怎么办?
他说:你问的很好,要做到真正的君子不器,首先要达到自知之明,或者说要达到内醒的状态。你只有真正的做到对内清澈的了解自己,你才有可能清澈智慧的了解外部所有的世界,了解你所遇到的人和事情。这样你才能够分析搞清楚每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判断你应该怎么去面对这些事。
所以我刚才说君子其他条件,都最后归到了这一条里面,不器是先决条件。
但是做不到內醒的人,基本上都多少会用固化思维去钻牛角尖。形成一种偏执的思想心态去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当然就没有办法做到很好的客观理智,或者说做到真正的公允和善巧的灵活变通。
我说:那要按你这样说,人人都必须修炼到这个地步才行,才能叫君子吗?很多人都无法做到内醒的。
他说:你问的很好,儒家的这些体系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即使有人认为在汉武帝之后没有真正的儒家了。但这正恰恰就是一种比较执着的偏见。
就如同释迦牟尼佛的佛法,被后世的人用宗教的模式搞得失去了原来的味道,但是你从另一个角度看,没有这些宗教的传播和推广,依然也很难有人能够得其门而入。可以说,释迦牟尼是知道会变成这样的,孔子也一样知道,他们对人性和对事情的发展非常的了解。所以,他们提出来的东西,是可以保持在任何变化里都可以提纯和永存。
儒家学说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它也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面,被很多人进行改造和设计运用。但内核的精粹,无论如何,都会有人懂得。
真正的善良和正直,真正的有抱负,有利他思想,纯粹的人,一旦遇到了儒家的学说体系。他们就能很大程度很大几率成长成为合格的君子,利国利民利天下。
也就是说,我们如果用君子不器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事,就不会一味地说先秦的儒家是真儒家,汉后面的儒家是封建儒家统治权术。
从这里我想告诉你的,就是君子不器,不但只是一个君子的行为处事标准,它更重要的是一种看待事物的眼光标准。
你如果修成了“不器之眼”,那你就能够看通透世间的事情,看通透世间的人。没有僵化带来的痛苦和烦恼,也没有偏执带来的蒙蔽和局限。我说:你所说的这个不器之眼。我怎么听着有点像佛家的法眼,慧眼。
他说:佛家的东西我不懂,但是如果真的有法眼有慧眼。其实就是能够看穿千变万化大千世界本质的眼。这种眼最大的功能就是不器。
《心经》说: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以不器之眼,观照世间,如果还一味僵化在暂时的垢净增减上,那就很不对路了。
所以不器之眼,也勉强可以叫做观照之眼。观照之眼是有抽离感的,是客观的,是不固化于某一样事物,某一个点。
往大了说他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往小的说,他不会在鸡毛蒜皮的任何事情上产生固化的偏执。
或者我用你们学佛人最喜欢的4个字来总结吧,不器之眼无非就是能够看到缘起性空。
我听得一头雾水又听不懂,感觉这个保安大叔没啥文化知识,拿着野路子在忽悠我,于是站起来对他说:大哥你只是个保安,你有必要学人家做学问吗?半桶水装专家,有必要吗?
他笑了笑,说道:先生,我们这里下班了,我要锁了这张大铁门了,你啊,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
我一听这话,一时之间茫茫然不知所以,就忘记了自己要去哪里了。
其他网友回答: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谈到君子所应该具有的品德时候,说君子不器。君子不器这句话,在历史上众说纷纭,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那么君子不器到底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孔子怎样的观点呢?
好玩的国学认为,要真正理解君子不器,需要从三个维度去理解。
第一,到底什么是君子,
第二器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三,君子不器这句话出现在论语为政之中,讲的是如何才能管理好政事,那么管理好政事,到底需要哪些品质。
解决了这三个问题,那么君子不器如何解释,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首先来考察一下,论语中的器的意义。按照杨伯峻先生版本的《论语译注》中的说法,在论语中器字一共出现了六次,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出现在与子贡的对话中。子贡这个人有才气,但也很自大,他问孔子说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就说了下面一段话。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孔子对子贡的评价是,他是一种尊贵的祭祀玉器,这种玉器是盛放祭祀用品的。
第二类仍然是与子贡的对话。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说你要做好事情,必须先准备好打磨好自己的工具。
第三类是孔子对名相管仲的评价,孔子说管仲之器小哉,这个器是肚量、心胸的意义。
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都有器具的意思。
那么君子不器就应该解释成,君子不应该去做一个工具。这当然是很表层的解释,好玩的国学认为,这远远没有触及孔子所要表达的原意。
我们再来看易经中的一句话。易经系辞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虽然不是孔子写的,但是孔子专门写了著作去解释易经,这个著作就是《易传》。易经的系辞据说也是孔子写的,所以这句话就应该代表了孔子的思想。孔子认为,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象、用。
所以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不会拘泥于形式教条,他要去领悟万物之道。这就像是哲学是无用之学,但却有无用之大用一样。一个君子,应该是追寻道义遵循大道的人,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个领域某一种技术的人,也就是说,一个君子他应该是哲学家,思考的是全局的、系统的问题,而不是细枝末节的问题。更进一步说,孔子认为,一个君子他不应是工匠,而应该时候全才,是大师,这样才能承担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任务。
我们从论语中的另外一段话,可以看出孔子的关于君子不器的思想。当时鲁国的执政季康子,大概是想问孔子要人,参与国家的治理,季康子问:
“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
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又问:“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冉求有才能,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在这里,孔子概括了他的三个弟子的特点,并认为他们都可以从政,但孔子认为,这并不完美。要是一个人身上,有子路的果敢,有子贡的通达,有冉求的多才多艺,就更好了。这就说明,孔子认为,他的三个弟子身上的优点,其实还是器,还是技艺,远远没有达到道的程度。
从以上的分析上来看,君子不器的意思应该是,一个君子应该是追求并遵循大道的,所以孔子讲志于道,游于艺,还说君子忧道不忧贫,一个君子应该有形而上的思维,而不是着眼于一时一地的得失,他应该是个具有系统思维的全才,而不是只能做某一件事的工匠!
其他网友回答:“君子不器”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意思是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另一说君子不能成为别人的工具,君子做事不能拘泥于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后的目的。
器是有形之物,各有各的用途。而有才的君子却是什么都会,绝非只会一才一艺。
我认为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专长。在古人看来,有信仰,才有驾驭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才能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即便讲应用,也是强调以不变应万变。其实说白了,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君子做事不要有拘束,不要有局限性。
在孔子看来,只有悟道,特别是修到天道与本心为一,才有信仰,才有驾驭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才能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即便讲应用,也是强调以不变应万变。一旦明道,即朱子说的格物致知,也是阳明先生讲的致良知,则可以持经达变,抱一应万,待人接物事事可为!
为何君子不器?
看了好多个朋友的回答,觉得这个问题很复杂。找了半天,找不到其它适合自己回答的问题,所以我也免强来说几句。
首先,听朋友说,“君子不器”这句话岀自《论语 为政》中。这就透露出这句话与为政有直接关系。由此可见,“君子”应该是指那些大大小小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器”,指的是器皿一类的东西,引申之意应该是指那些具体的事务。因此,“君子不器”应该翻译为: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特别是中高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他的工作任务应该是明确一个国家、一个省……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制定方针政策、实施方案和监督管理制度等等,而不是直接去做具体的工作。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就会占用他把握全局、搞好宏观调控的时间。这样,领导者和管理者不仅浪费了他们的精神,使心绪零乱,而且,从整体上看,工作的进展以及质量数量不见得会好。
然而,不论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深入到基层,适时收集工作进程中的新情况,发现新的问题,也更有助于改善后来的工作。有时不妨与基层的干部甚至于老百姓具体操作一番,这有助于加深上级与下级、领导与人民的感情,也会对工作在基层人们的工作热情产生推动力。所以,“器”与“不器”也要辩证地看待,一分为二地处理好。
以上是从为政的角度来说的。现在我们又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明一下。
其次,从广泛的意义上说,这个“君子不器”中的“器”,就要联系到另一个概念了,那是“道”。“器”,我们可以解释为某种器皿,还可以引申为做某种具体的事务的能力。比如:杯子的用处是盛茶或者酒,牛的作用是耕地,马的作用是拉车或者征战。而泡茶斟酒的人,用牛耕地的人,使用马拉车征战的人,他们在这里是什么角色呢?他们就是“君子”的角色,而茶酒、牛、马就是“器”的角色。“道”是什么呢?道就是规律,是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在遵守规律、尊重规律、运用规律的前提下才可能成功。违背规律,那就不会是事倍功半,更是事与愿违。
再从广泛的意义上说,“君子不器”中的“君子”,可以理解为掌握一船规律、普通规律的人。与之相对应的概念就是“小人”,这主要是古人的观念。“君子”是掌握规律的人,那么,所谓“小人”,就是那些具体实施、做具体工作的人。在这个意义上讲,君子并不含有褒意,小人也并不是含有贬意,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比如:大科学家和一般科技人员,就是这种关系。科学家研究和掌握的是深层的理论的规律性的东西,而技术人员掌握的只是具体的操作,深层的知识和理论他们不一定知道。
所以,“君子不器”,他们掌握“道”,掌握规律,把握宏观。小人是器,要精于具体操作。君子小人要密切配合,才能把事情做好。
第三,我们从道德领域来讨论一下。从道德领域来说此事,就没有“器”与不器的问题。主要是说一下“君子”与“小人”这对范畴,在远古时代,君子小人并没有道德色彩。只是大约到了汉朝以后,才给它附加了道德观念。也就是说,君子必定是指那些道德高尚的人们,小人必定是指那些道德败坏的人们。直到现在,人们在不满意别人的所作所为时,常以“小人”骂之,就是这样来的。在这里,剩下的只有德与不德的问题,不存在器与不器的问题。
到此停笔,欢迎批评!
20191024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君子也不是君子。善人也不是善人。凡夫也不是凡夫。佛也不是佛。圣人也不是圣人。只有明心能知虚幻。幻化诸相生。心生善。善中有善称诸名号。号从心生。有佛魔。若识佛无魔。若识心一切相离。即无真君子。君王也烦恼。
其他网友回答:此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原话为 子曰:“君子不器。“
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白话文就有点意思了——孔子说,君子不是东西。
不过不得不佩服孔子智慧,这里指的是:君子不能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主要集中在“君子”、“器”这两个关键词上的解释问题。
同时这里会衍生出两个问题:
其一:
什么是器?
其二:
君子不器?
什么是器?器,就比较容易明白,器具的意思,也可以指的是某一种才能或者技能。
《繫辞传》上提到,何为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如《论语集释》中为此句子做出如下解释:
【集注】:“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
而在当时社会里器皿专用化程度很高,喝酒器具就分为盛酒的、溫酒的、冰酒的、喝酒的都不同,细分的很明确。所以孔子认为君子不应该像器皿一样,只有一中用处。
君子不器?君子不器,指的君子不能拘于某一种的才能或者技能。
那为什么孔子会这么说,这就要提到孔子的生平,大家都知道孔子少时因贫穷,为了谋生多学几项手艺,但是孔子认为这些才艺、技能只是谋生的手段,从而是「鄙事」。所以君子也就不必強求自己一定要多才多艺。
这里你们也许会有点糊涂,那到底是专注于一才一艺?还是要多才多艺呢?
其实「君子不器」这句话多读几遍,就会发现带点哲学意味。
「君子不器」 说一个君子不能拘于一才一艺,但也不一定要多才多艺,而是要通于艺而游于艺,换句说:允文允武,也便是君子不器的说明。
最后推荐几本解说《论述》的优秀的书
商务印书馆 《论语集解义疏》(共4册)中华书局 影印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 (2册)邢昺的《论语注疏》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相邀:
出自《论语··政篇》子曰:“君子不器。”
君子不会成为他人的工具。成为他人工具的人不是君子。君子不会被当枪使。被人当枪使的人不是君子。鱼儿的理解是:真正的君子不是一件可供使用的器具。人之为人有它与生俱来高贵的地方,不能把自己物化,沦为工具。通俗来说,不能太功利,要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方向。孔子说君子不器,这是中国文人的精神理想,它要求留守的是人本身的灵性和高贵,是非常高的要求了。
当然这些都是鱼儿个人的理解,每人读论语的的感触是不同的。(一己之见·仅供笑阅)
其他网友回答:简单说【器】就是器物,器物如台灯就是照明,柜子就是装衣物,只具有单一性功能,【君子不器】就是强调人们要不断学习,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
子曰:“君子不器”,原文出自于《论语、第二章、为政篇》,意思是: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君子在孔子心目中是具有崇高人格的人,不同于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的重任。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的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一方面,君子应该成为心怀天下、通观全局、具有号召力的领导者,君子的最高使命是价值的担当者,而不是专业技术人才。
何为“君子”?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简言之,“君子”言而有信,不违言,说到做到。
“君子”一词出现在先秦典籍里,是指“君王之子”,显示其政治地位的崇高。后来被孔子加入了道德理念,那么“君子”就是指品德高尚的人。
儒家很重视“君子”,孔子关于君子论也有诸多规范和要求。例如“四不”和“九思”等:
“四不”:
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如此说来,“君子”也是一个有学问和修养的人,溶入了“善良、友爱、高尚”于一身。正所谓“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不器”啥意思?
关于“器”:哲学观点“形而上者为道,形而下者为器。”哪到底何为“器”?
所谓“器”:《易经.系辞》中言“形乃谓之器。”“器”即是“形”,属于容器类用具。
“君子不器”:“不”,否定语,这就是说君子不能像容器那样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的作用,换句话说,君子要成为多才多用之人。
反过来讲,就是言明“君子”不能成为被他(她)利用的工具。直白点,为政要通才,不为政者,须博学多艺,“能文能武”某些就切合子“君子不器”之义。
为何“君子不器”呀?
“君子不器”,其针对性很强,既要有德才兼备之体能,还有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决断力,又要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宽广胸怀。
君子为何不能“器”?原因有三个方面来定调:
一是相对于“器”的用途而言:
借用何晏集解引包咸曰:
“器者各周其用,至于君子无所不施”。
鉴于此,君子不能像器一样成为某个方面用途使用的专家或独技人。“君子无所不施”就是全才!
二是根据器的定量而言:
器具,有大有大,盛装的容量也不一样。是“君子”,他(她)不能固定容量不变,而应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受任何剂量之限制。
三是不依器的定性而言:
一只容器装同种物质能等质等量,若换装别的物质,就不一能装得下或装不满,这就是它的固化性。所以,作为“君子”就不能这样固型不变,应随时随机而动,灵活运用才好。
总之,“君子不器”是对的,主要强调的是君子出于内心的自觉行为,而不受到外在的影响、别人的限制,以及成为“器”之人。
(图片来自网络,违规即删)
威海链 » 孔子《论语》中的“君子不器”该如何理解?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