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怎么写好看?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很多人一谈到练习书法,就觉得一定要苦练,我觉得这个思路是正确的,但是苦练也是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的。

有些人学习书法很用功,练习的毛边纸能堆一间房子,可是练习了一辈子也没找到书法的门径,还徘徊在书法大门外面,而有的人练习一两年,甚至三四个月就上路了,因为他们找到了方法和技巧,方向正确的了,努力才有成果,要不然也是白费功夫。

关于学习行书,如果你有楷书基础的话,很快就能上路,说一说我自己的看法。

1、我觉得学习行书还是要以王羲之的行书为主,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练习一下赵孟頫临的《王羲之圣教序》作为一个过渡,因为赵孟頫的行书是墨迹,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好理解。

2、然后就可以直接去学习王羲之的《圣教序》,这个字帖是学习行书最好的范本之一,学习《圣教序》开始一定不要通临,这样很浪费时间,要找出一页或者两页字帖,反复的临摹,还能够写到和字帖一模一样,这两也最好每页都能够写到100遍以上。

听起来很可怕,一页写上100遍,但是算下来也没有多长时间,一天写5遍,20天就写完了,写完这一百遍,你再去通临,这个时候其实你已经入门了,其它的字都很轻松了,刚开始练习行书是一定要下一点功夫的,想练好行书也没有别的办法,华山就这一条路。

3、练习完《圣教序》以后,可以去练习一下王羲之的尺牍作品,可以通过这些作品学习行书的章法,之后可以学习一下宋四家以及明清时期的行书,丰富自己的用笔,开拓自己的眼界。

注意:初学圣教序的时候,不要忘记它是一本行书字帖,一定要注意笔画和笔画之间的关系,写的时候可以很难,但是笔画之间一定要有关系,可以笔断意连,不能把它当楷书写。

喜欢书法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由楷入行,是很多书法朋友都要经历的过程。楷书主要用途不在观赏性而在工具性,向书法艺术领域更深入探索,由楷入行入草是必然的。比如中国历史上,有天下第一行书,却没有第一楷书,有草圣但没有楷圣。

楷书快写就是行书的观点是荒谬的。楷书有楷书的法度,行书有行书的技巧。像题主这样,有颜欧的底子,再练习行书不能说驾轻就熟、水到渠成,至少比没有基础的人直接练行书,效果上又好又快得多。由楷入行究竟怎么过渡,抱庸结合自身体会,简要谈谈自已的看法。

一是读在写前。习写之前要阅读一定量的行书法贴。一千多年的行书说到底脱不了二王风味,练行书首先要看二王。然后可以有选择地看一下名家经典,重点是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三人的。个见,最得二王笔法即此三人,尤其是文徵明。行书关键就是起笔行势、俯仰之姿、呼应关系,大体有个直观顺畅的印象,再开始动笔。

二是悟在习中。没有实践的书写,就没有真正的领悟。在习练之初,主要的目标是模仿,主要的方法是补差。楷书习练很久的人,在点画习惯、书写节奏、结字技巧上会有定势,行书习练时要注意克服这些定势,让行书真正的运行起来。书法贵在悟性,也就是领悟能力。之所以说顿悟、大彻大悟、番然醒悟,就是一定要有新的认识,并且寻找到这个新认识与自身书法技法技巧的联系之处,触类而旁通。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

三是持久融塑。融塑的过程,就是融汇与转化的过程,把别人的变成自已的,理想状态就是既不失法度,又独具特色。这个过程最艰难、也最漫长,十之七八的书法技艺将终结于此。如果从这个领域能够走出来,放荡不失法度,飘逸有别凡俗,你就真的是成功了。当然,大多数人习书只图陶治性情、寻找乐趣,如果功利心太强,反而适得其反。淡泊最好。

抱庸浅见,仅供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行书是一种统称,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其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

行书具有连贯流畅、灵活多变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才显得姿态万千,欹正对比让行书更具姿态。



行书不仅仅是楷书的快写,它是有笔画省减的,结构形态也是千变万化的。学习方法跟楷书略有不同。关于学好行书有什么秘诀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30多年的学书经历做了一个小结,归纳如下:



一、选好碑帖范本最关键。

古人说:取法乎上 ,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行书应从魏晋南北朝书家的法书入手。先学“二王”可以事半功倍!《圣教序》和《兰亭序》都是很好的学习范本。米芾的《苕溪诗卷》,还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赵孟頫、黄庭坚的很多行书碑帖都可以作为临摹的范本。



二、掌握好行书的基本笔法。

笔法就是用笔的方法。学习行书首先要从点画入手,从简单的笔法开始,在提、按、顿、挫、收、转等各个笔法上多下功夫,掌握要领,打牢基础。

三、临摹交替练习。

临摹要刻苦,细心读帖,认真体会古人用笔,包括点画粗细、方向,角度,结体、字形等的变化。



四、加强对比性练习。把相同的字,相同的部首放在一起练习,比对,力求神形兼备!

五、小字和大字练习相结合;临摹和创作相结合。



六、力求墨色变化丰富。

同一个字里头,笔画少的那边要写粗一点,独体字墨色要浓,笔画要写得稍粗一些,力求协调,笔画多的字要注意笔画的穿插,线条要细些,力求稳健而不臃肿!



七、注意点画的呼应、字与字的衔接和连带以及间距的处理。

八、计白当黑,疏密得当。留白处有宽有窄,宽处走马观花,密处密不容针!



九、、中侧锋并用。中锋得法立骨,侧锋得势求变。中锋是理性的要求,是书法审美的核心所在;侧锋是情性的化身,是书法通神的手段。



十、意在笔先。创作前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做到“胸有成竹”。

十一、一气呵成。书法是感情、个性、思想、审美、气质的流露,不仅仅是技巧的表现。



十二、力求结体多变 ,对比强烈。大小参差,错落有致!

十三、力求动静结合、刚柔并济、气势磅礴、神采飞扬!




综上所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好行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才能事半功倍!

其他网友回答:

不管是学习哪种书体,方法都基本上是一样的,简单总结一下

第一步:选帖;选一本自己喜欢或者是适合自己的字帖,一定要记住一旦选定就不要轻易更换。

第二步:读帖;认真观察字帖当中的每个字的字形结构,包括每个笔画的角度长度及起笔收笔位置,线条粗细力度轻重的变化等等,然后自己还要需要思考一下这些笔画细节的体现是怎么用笔的。

第三步:临帖;这一步是比较重要的,是将你观察和思考得来的方法用笔体现到纸上的一个实践过程,初学者书写一定要慢,切记不能着急,对于比较复杂的笔画或者汉字可以适当描红,但是不能多。在这里我建议对临,就是把字帖放一边照着写,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第四步:比较;按要求写完一个字可以跟字帖上的范字进行对照。找出不同的地方,然后再订正,就这样反复读帖,练习,对照,直到写出来的字跟字帖上的一样为止。

第五步:坚持;按照前边四步的方法坚持练习。每天保证一定的时间去练习,直到把字帖上汉字的书写牢记于心,形成肌肉记忆从而变成自己的习惯。

以上几点拙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

如何把行书写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一幅行书作品中,要动静结合,以行书为主,杂以少量的楷书和草书,让节奏既有静态之美,有流动之美,也有飞动之美。使结构丰富多采,节奏变化多端。

(苏轼像)

二,主次要有变化。在行书作品中,有少数字很抢眼,写得即大而精采,比较突出,称之为"字眼"或"主字″。就像写文章的重点,闪光点,最吸人眼球的部分。

三,收放要有变化。比如苏轼的行书,风格是豪放型的,但不是把所有字都写得很开张姿肆,来表现豪迈个性特点,有的字开张伸展,有的字收敛,互为衬托。在一个字内部的各部分也有开合、收放变化。如下图"长″字上合下开,"地″字左收右放。

四,单字中的主笔。朱和羹说:"作字有主笔,则纲纪不紊……凡布局、势展、结构、操纵、侧泄、力撑,皆主笔左右世。有此主笔,四面呼吸相通。″主笔犹如古代木结构建筑房屋的横梁和立柱,有平衡作用,支撑作用,稳定重心作用。是基本的,主要的骨架。

五,上下字咬合紧密,既使没有牵丝连接字,通过笔势和体势也能表现出行气贯通的效果。这里说的体势是指行书中字的运动趋势,字的欹侧之势,苏轼为了破平正,往往字的右上角上提,就像把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拉成了左低右高的平行四边形,夸张字中左边的长线条,如一个字中的撇较长,捺比撇要短。还有竖画微微向左或向右斜。这也是增加动势的方法。

(苏轼像)

(以上行书为苏轼所书,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其他网友回答:

就以硬笔行书为例,书写技巧,如果刻意去总结的话,实在太多了。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留形。

也就是和楷书结构保持高度一致性,只是少了些许楷书的许多顿笔,多了点流畅感,又或某些笔画变得更为犀利了!

以“石”字为例:该字写起来比较顺势,所以作为行书,结构上和楷书结构相差不大!

但这一撇的力度,和楷书中的一楷是不一样的。行书中写成附钩撇,这样的好处是比较有力度,同时,有利于行书日常书写的节奏感;

2.变形,或者变异。往往是该结构,不适合行书的正常速度书写,在结构上有所改变!

比如:空,这个字,在日常书写速度下,你写下宝盖头下面的一撇一点,肯定不太顺势的,最好有所调整,调整方法是约定俗成的,又被名家总结,需要我们学习的,而不能随意发挥!

变异的写法比较多,常用字很多都有些变异的,但是,要保留一定的辨识度,必竟是硬笔行书,是服务于日常书写!

3,笔顺的调整,这个之前谈到过,行书有行书的笔顺,很多都与楷书的笔顺不一样的,在这里就不多谈了!

4,整段的抄写上,讲究有收有放,张驰有度,留白得体,同时,字的大小虽然不一样,但要在一个中轴线上;

如此,个人经验之谈——

其他网友回答: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学习(练习)行书,须临摹古人的经典名帖。近代人的行书不要学。现代人的行书不要学。当代人的行书更不要学。以上就是我的立场。

那么,练习(学习)行书宜临的碑帖有哪些呢,我的意见是:应以碑为上,帖为下。建议从《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以下简称《圣教序》)入手。因为 《圣教序》是传世的行书经典之作,碑中之字虽是怀仁集,但绝大多数是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且字数较多。



练习行书,其基础书体是篆书和隶书而不是楷书。当然,按照当代行书大家张旭光的说法,也可以直接从行书学起。学行书,就临《圣教序》。这是张旭光的经验,也是我的经验。


如果是初学(练习)行书,可先摹临,再对临。

摹临,就是把《圣教序》字帖分页复印,把人工毛边纸平摊在复印后的分页上,用优质羊毫毛笔描摹。

对临,就是照着帖子上的字临写。

摹临、对临,可以一页一页的临。

对临,还可以选字临,也可以通帖临。

临帖,须一步一步的来,万不可急于求成,要先临其形似,再临出神韵。且要专工一帖。

对临,字形、神韵达到五六分像时,可视情况尝试背临和意临,达到七分像时,加上三分自己的个性。

记住,是达到七分像时融入个性,并不是五六分像时融入个性,更不是八分以上像时融入个性。

如果按照以上所说的方法练习行书,悟性强的话,有10年左右的时间即可“小成”或“中成”。



以上为个人观点,经验之谈,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评和评论!

说明:本回答为小编手打原创,抄袭者请悄悄绕行。

欢迎各位朋友转发和分享!

其他网友回答:

行书创作一直是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有许多朋友之前留言问我:今日书法老师,练习王羲之的兰亭序好长时间了,临帖度也达到七八成了,但是让我自己写,怎么这么难呢?

今天,我针对这个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回答,大家拿好小板凳,做好笔记,认真聆听!

十个行书创作中的书写关键:

  1. 八面出锋。八面出锋,自然显出墨色浓淡,干中有湿,淡中有浓;湿中有干,浓中有淡,千变万化,让整个行书作品富有节奏感!
  2. 刚柔并济!铁画银钩为粗,行云流水为细,有刚有揉!
  3. 惜墨如金!大多数人写行书依然跟写楷书一样,沾一笔墨写一个字,这让我很头疼,千万不要有这个好习惯,我自己写楷书也是两三个字才沾墨!行书的话建议大家一笔墨写三到六个字左右为宜!有的人会问,我的笔锋偏了扁了怎么办,那好办,多多练习纸上调锋!

  4. 豁然开朗!留白有宽有窄,给人一种自然流露的感觉!艺术不是刻意的尤其是书法,你要做到既能制造矛盾,也要解决矛盾,哈哈,感觉有哲学的味道,确实是,书法的艺术无穷无尽,全方位360度,面面俱到!
  5. 中侧并用!中锋立骨,侧锋求变是书法审美的核心所在!很神奇对吧,我也觉得就是这么神奇,这也是吸引我们去揣摩去学习的理由!
  6. 错落有致,我写字是不会叠格子的,就连楷书也不会!切忌绷紧心态,不然没有神韵,道法自然是吧!
  7. 一气呵成
  8. 深思熟虑


写的技巧有点多了,最后两个自己悟,如果真的不知道需要详细的方法,就在下方留言吧,我补上去也行!

感谢朋友们的阅读,下期再见!关注我,点个赞,你的书法会突飞猛进!相信我,一定要点赞!

其他网友回答:

<2>行书说白了就是楷书演变而成,下面简单用笔画:“—”横来做个示范说明。

横画作为汉字中最普遍的笔画,一般都扮演着主笔,在汉字中起到平衡的作用,而行书中的横比起楷书增加了几分动感,看起来更好看!尤其多横组合出现时,彼此间的映带作用更加明显。(下面的横画都是划线,不能称为横,都是错误写法,切勿模仿)

1、长横(行书)

长横,顺锋入笔,右上直行,回锋轻收,必要时蓄势出锋成钩,两边落笔重,中间轻带笔。

实用汉字举例:古

2、短横

行书短横实用较多,变化也比较多,写法与成横相同,但是要考虑承上启下,笔断意连。写的时候要稳重有力,流畅生动,切不可轻浮随意,有时短横以点代替,可想左上或右下出锋,左下出锋可使字稳重整齐,右上出锋可以使之与下一笔呼应。

简单举个例子:六


我是手写咖,以上只是简单介绍横画行书的写法,想要了解更多问题,可随时私信我,记得先关注我哈!


别忘了点个赞再走!

其他网友回答:

先把楷书基础打好再去学行书。学习中应选择好的法帖临摹学习,学众家之长,克己之短;持之以恒,终见成效。

标签: 行书 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