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提问,直接回答问题:有三种回答。
1)不会写的群体认为不好写;
2)会写的认为很简单很好写;
3)写联高手认为特别不好写。
我们的答联仅是文字游戏而已,真正见到一个完美无缺的极品比中大奖都难。
其他网友回答:谢邀,对联也不是很好写,也要三思而后行,没有灵感是对不上的,不能瞎对,不压韵,花难写出好的对联
其他网友回答:对联不好写呀,对哪些有写作水平和有文才文笔棒的人感觉很好写的,对俺这个老太太来说好难写哦,对写对联的要求不懂,写作水平低,真是不会写也写不好,偶尔写个顺口溜还不是什么“平平仄仄平仄平”,所以说老太太认为对联不好写也不会写,真心希望哪位老师教教俺哦!
(随手拍高密美景)
对联相当不好写。写好对联一定要有文学功底,最起码知道对仗工整,平仄及寓意。
中国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对联的类别,也是多种多样。从平仄关系上可以把对联分为平仄协调的对联和不拘平仄的对联,从字数上又可以把对联分为短联和长联;从内容上还可以分为写景联、庆贺联、赠答联、奇巧联等。
“一联囊括天下事,字字珠玑真”,老百姓们常用的分类法,按修辞分类有:叠字联,同一个字连续出现;复字联,同一个字不连续重复出现;顶针联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等等。
其他网友回答: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对联是不是很好写?”针对提问里的“很”字解释,老漁的回答是“对联不是很好写”,就像问篮球爱好者“胯下运球是不是很简单”或足球爱好者“脚颠球是不是很简单”一样。对联的好写与否,来自于日积月累的知识堆积,形成对文字理解运用的创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古代文人墨客聚会游戏的主要内容,对联(对对子)也可以说是沿传至今的文字游戏吧。事实上古代文人游戏里的“对对子”在以后的对联完善形成中,已经包括了同时代游戏的析字,拆字。
对联有长短之分,传统的单句5至7字较为普遍,所以说7字以下,或8字以下者为短联。关于长联,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是12字以上或11字应属长联(也有说中长联)史上百字联也不少。因此如上所述“对联是很不好写的”。接着回答问题,“对联是不是很好写?”不说很好写,如果说好写,还真的好写。都知道骈文与律诗是对联最早的源头,因此从八句律诗分解出的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第一二句为“首联”(也叫起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也叫结联)。所以说对常读律诗者来说,短联应该是好写的,只是比起律诗,对联的文字衔接更为紧凑明了。
最后多句话,对联真的很不好写,除了平仄对仗,对联的规矩太多了,因此老漁建议想写好对联,不妨看看《对联同则》,以通则规范自己的对联创作是很有益的。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不是很懂,只是感觉词义能对称,句子通顺不拗口就可以。从气势上来说,下联要高与上联,压过上联!才是好对联!
其他网友回答:在′趣丶巧丶新‘三字用功,并不难写
首先是‘趣"。如一个析字联:
上联:王不出头谁作主
下联:吴虽有口只谈天
你看了有趣,心有所动,才会去对之。千万别见联就去对,免为其难,是对不出也对不好。
再说“巧”字。就是构思巧,手法巧。如一官员和书生对联:
官员出上联:云锁高山,哪个尖峰能出头
书生对之: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
都是寓意双关。
最重要的′新”字。创意新,不落俗套。不人云亦云,只要基本工整,别枸束于平仄韵律,也会出好联。如西湖葛岭联:
上联:桃花流水之曲
下联:绿荫芳草之间
意新,又便于吟诵,这是诗歌对联发展的方向,也会更受网友欢迎。当然了,多读些古诗词,增强文学功底也很重要。
其他网友回答:写对联,旣要对仗,又要上下相互关联,并且字数相等,平仄相对,意境深远,确实不是很好写,我虽然喜欢,但总觉得写得并不好,只能在网上多学多写,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就不错了。謝謝邀请,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其他网友回答:简单说就是对联
首先要重视平仄押韵、
二是上下联的结构字数一致、
三是上下联不能出现重复的字词、
四是上下联的意象境界要相同、
五是上下联的意象不能一样例如华夏不能对神州。
详细点就是:对联写作基本要求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 对联是有上联和下联的,缺少其中之一,都不成为对联,这是定格。它还规定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否则不能相对。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相等,但它应以多少字数为佳呢?从现有的对联看,少字多字都有佳联,若有字数划分联形,七言为最多,其次是八言九言,又次为五言和十言至十二言,四言六言和十三言以上则较少,至于少于四言的短联和几百言以上的长联,有点似凤毛麟角了。因为字数过少过多都难于写作。对联的字数多少应以内容决定形式,由作者根据题材来决定,既不宜过短,也不宜片面追求长。
(二)同词性的字词相对 词性即词的特点,同词性即划分为同一特点的词类。根据词类讲究字词对仗,是对联中对偶艺术的关键。 以汉语语法区分词性属类。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的词;按语法特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和量词六种;虚词一般不具有实在的意义,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或句子的语气,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至于方位词附属于名词。颜色词属形容词了。 一副对联常常用多种词类构成,但仍不脱离同词性的字词相对。请看文天祥题山海关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姜女对秦皇是专有名词,未对安是副词,亡对在、铭对筑是动词,也对哉是助词,千秋对万里是数量词,片对长是形容词,贞对怨是抽象名词,共是八种词类构成,但都没有不同词性相对的。
(三)内容相关或相反 对子的上联和下联虽无律诗那样严格的承接转折关系,却也不能随意拼凑和拉扯。一副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相关。所谓相关,就是上下联所描写所形象的思想内容,思想意境必须相互关联,同为一件事物的各方面,不能风马牛不相及。因此,我们作对联,必须依据应表达的思想内容,从各方面来形象和抒发思想感情。 至于内容相反,指在思想内容相关的前提下,从反面,对立面的意境来描写,使得充分抒发思想感情。
(四)平仄相间和相反 对联为了音节和谐,声韵铿锵,要依照近体诗的格调讲究用字的声律。声即平仄,是汉语声调最低的概括。律即平仄排列的规律,但它没有象律诗那样固定位置。能排列得像音乐的旋律那样有节奏、有起伏、有抑扬,给人以美感,得人喜爱。因此。对联的声律是不能缺少的。要做好这一点,首先要弄清文字平仄怎样划分,那些字属平,那些字属仄的问题。 文字定四声,分平仄,清、浊、升、降、短,五韵中以清韵为上平声,浊韵为下平声,升韵为上声,降韵为去声,短韵为入声。其中上平下平为平声,上去入三声为仄声。 平仄的排列,平仄相间和相同一联中不能全平或全仄,像死水一潭,必须按格律排列清楚,读起来有起伏,有声势,音韵才和谐。口诀中又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因为一三五是奇位字不影响整句音节的流畅,二四六偶位字是决定音节的关键字眼,我想平仄歌诀可改为:“平对仄,仄对平,相间二、三换仄平,可平可仄一三五,偶位句末定要明”,是比较准确些。两句以上的长联,合于某言句式就以某言句式声律为准则。其中要注意两点:(1)凡两句以上的联语,上联首句宜平收末句末宜仄收,多句的上联除末句仄收外,上文各句都可平收,或间句平仄收,亦可单以句末字计平仄,句末平仄颠倒交替,即前人称为仄顶仄,平顶平,这样才有利于呼起下文,使语气雄壮有力,古今名联大都如此。
(2)对联上联末字宜仄,下联末字宜平,是格律所定,但在思想内容与形式不能统一时,亦可倒换平仄。还有的不讲平仄,例如孙中山的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上联是因,下联是果,只能这样语气才顺。长沙岳麓书院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此是顺序和连贯关系,倒转则连贯断,不成为文。以上都是声律的变格,都是以内容决定形式的。
对联好不好写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正确答案。如果严格按照八股文的标准写,那是非常难的。因为,那是古时候考状元的内容之一。只有熟读四书五经的人才能得心应手。现在大家玩对联只是乐趣而已,不评分,不考试。最多,偶尔有征联评比,一般人也不会参加。所以呢,只要稍加学习,勉强应付就好了,娱乐于心,开心就好。这样想,对联就不难了。大家在网上凑个四言八句,众乐乐有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