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题主的问题很有意思,我不知道题主是故意反问还是确实糊涂?既然种地不挣钱?那历史上的地主是靠什么发财的呢?都说农民种地不挣钱。那你农民为啥还要种地呢?
说农民种地不挣钱,账是这样算的:比如,一亩地两季,小麦收成1000斤,玉米收成1000斤(平均数吧),每斤均按1.1元,总收入2200元。除去化肥,农药,种子,浇水,整地,收割等硬成本,每亩每季约500元,总成本约1000元。利润1200元。还没算人工费呢。假如这一年里,这一亩地只算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1200元,这农民种地还挣钱吗?何况农民投入的功夫和精力!又何止是一个月?作为当前,一个月1200元的工资,又该是多么的低廉?!
那农民不赚钱为啥还要种地啊!?农民不种地吃啥?喝啥?所以才有了无奈的386170部队坚守农村农业的局面。
因为农民种地只算投资的“硬成本”,功夫是不计成本的,“硬成本”之外就是赚的。所以这就是虽然都说农民种地不挣钱,农民依然还要坚持种地的原因。
农民种地既然不挣钱,那历史上的地主又是靠什么发财的呢?我从小就听说(包括资料)“种二八”的。就是无地的贫雇农租种地主家的土地,收成的二成给地主。个别的还有三七开的,就是收成的三成给地主。地主就是靠这二成、三成的地租发财的。
那个时代,小地主也多是勤俭持家,自耕自种,农忙时要顾人。这也是旧社会有“长工”,“短工”,“雇农”,“佃农”称呼的由来。
其他网友回答:答:中国古代生活里,有件事堪称历朝历代公认的真理:“农民种地不挣钱”。
虽然也常有人说,“古代农民闹来闹去,就为一块地”。但在古代的科技生产条件下,农民种地到底“挣多少钱”?这事儿,其实可以先看看中国古代史上,几个“比较富”的朝代。
可以先看宋代,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富宋”,宋朝是中国古代农业史上“亩产大增长”时期。以学者吴慧、王通明等人的估算,宋代的粮食亩产达到了每亩278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947市斤,甚至远高于1980年时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理论上说,在宋朝种地该“大有赚头”才对。但另一面事实是:宋朝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五的农民,仅占有百分之三十的土地,却要承担绝大多数赋税徭役,种地的“赚头”?根本享受不到。
所以在宋朝,一面是粮食亩产的飞速提高,一面却是农民生活的急剧贫困化。宋初宰相吕蒙正就叹息“都城外数十里,饥寒死者甚重”。等于是天子脚下的农民,都没解决温饱。到了被当代“精英专家”推崇为“中国历史最好四十年”的宋仁宗时代,以宋代名臣欧阳修的话说,当时的农民“一岁之耕,仅供公足,而民食不过数月”。也就是交完了赋税后,农民连糊口都难,甚至“或采橡实,蓄菜根以延冬青”。赶上冬季,吃口粮食都是奢求。
而到了农业生产更发达的明清年间呢?明代农田的平均亩产量,比宋代提高了百分之四十八,且废掉了大量苛捐杂税,农民的日子是不是好过一些呢?就以明代中后期北方来说,明朝民间就有“北人困于役”的说法。在漕运经济发达的山东临清一带,农民从15岁到60岁“无岁不役”,河南有一百亩地的自耕农,每年要交12000“役钱”,而农民一百亩地的年收入,不过8000钱。靠种地挣钱?种一年亏一年。
至于明朝中后期的南方,特别是“一条鞭法”实行后,更有了“南人困于粮”的说法,一亩地的田赋,经过官府“条编”的折算,往往不知不觉就涨好几成,另外还有各种临时“加派”。至于农民的生活?也是可以想。
所以,即使是明代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自耕农每天一日三餐,也是两顿稀饭一顿干饭。发展到清代“康乾盛世”年月,北方农村自耕农常见“家数口者,肉不知味”。也就是能尝口肉都是奢侈事。河北地区的农民日常多是小米粥高粱饭,赶上婚宴等大事才能吃上鱼肉。山东的农民日常都是小米高粱煎饼,能吃上口豆腐咸菜,就算“有钱人”……
如此生活状况,也恰应了唐诗里的那句咏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但是,虽说“种田人”的生活很辛苦,中小地主们也不容易。可放在历朝历代那些享有特权的大地主身上,这日子,可就另一种活法了。
“大地主”们的钱都是从哪里来呢?且不说宋朝以前,那些享受各种特权的豪强贵族门阀们,也不说汉魏南北朝年间那一座座森严的地主庄园。我们可以先看看地主“发财”的一个日常套路:收租子。
很多现代“历史票友”们对“地主收租”的理解,大多和“租房子交房租”差不多。但事实是,地主们的套路一直很深。就以“不遏兼并”的宋朝来说,宋朝大地主们占有的土地,占宋代耕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佃农种他们一亩土地,就要把一半收成作为地租,如果佃农用了地主家的牛和农具,地租更要涨到八成。随着宋代土地兼并加剧,失地佃农越来越多,宋代地主又多了新套路——常以换佃户为威胁,强行提高地租。
而在明代亩产量最高,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明末的土地兼并也达到白热化。以明朝遗民顾炎武的叹息说,苏州、松江地区的农民,百分之九十都是佃农,有地者只有百分之十。而这“百分之十”里,绝大多数都是大地主。租种他们土地的佃农,一亩收成一两石,地租竟要交到一石三斗,可怜许多佃农交完地租就两手空空,甚至“今日完租,明日乞贷者”。
而“乞贷”这事儿,也牵出了古代地主们一个“历史悠久”的“发财办法”——放债。无论是不堪重负的自耕农,还是受尽盘剥的佃户,通常都不得不向地主举债,然后接受严酷的盘剥。南宋的农民就是“一切出于举债”。明代大地主放债时,更把“大斗进,小斗出”套路用得熟练:放债时用“发秤”做量器,一石粮食只有90觔,收债时却用“租秤”,一石粮食有220觔,单这一进一出,就赚足了130觔的差价。
只看“收租”“放债”的套路,就知古代这些享有特权的大地主阶层,几乎是躺着享受农业生产的福利。
但古代地主们更重要的财富来源,却还是两个字:特权。
比如宋代的大地主们,在“逃避赋役”这事儿上,就是轻车熟路。结果就是“富豪之家贿赂公行,以计规免,中、下之户被扰,不得休息。”甚至佃农缴纳的地租里,也包括了地主们该承担的赋税。到了士大夫享有更多“优免”特权的明代,明朝中后期的二品京官,可以享受“优免”8000亩田赋徭役的特权,哪怕七品芝麻官也可以“优免”300亩。这些手里握有大片土地的官僚地主,几乎就是“干挣”。
既然是“干挣”,那就不挣白不挣,于是明清年间,凭着手里的“优免”特权,官僚贵族地主们往往大肆兼并土地。比如在经济发达的福建,当地的“豪宗巨室”名下田亩土地众多,却是“曾不得征其财帛”,反而是穷自耕农“吏索丁钱,急于星火”。不堪重负的自耕农们,也只能把土地抵押给大地主们,于是土地兼并就越演越烈。比如明代政治家徐阶,名下土地就有6万多亩。明末仕途失意的董其昌,也是“田过万顷”……
而且随着明末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手工业品的出口量激增,换来了巨量的白银。趁机享尽这其中红利的,依然还是那些大地主们。比如在苏松地区,大量的农田都改种了经济作物,太仓七成的稻田变成了棉田,在福建广东等地,诸如甘蔗、芝麻、油菜等经济作物也大量普及。然后以此为原料的丝绸棉布白糖畅销海内外,每年换来巨量的白银。可这些产业的生产、经营,也几乎都被当地“富宗巨室”垄断,吃尽了其中的红利。
然后,就有了许多史料里津津乐道的,那“前明多富家”的景象:明朝嘉靖年间大贪官严世蕃曾经感慨,家产达到五十万两白银的人家,就是明朝“一等富豪”。但到了明末,仅在江南地区,“年收入”过百万两的“大户人家”,就是一抓一大把。如此景象,今天还被人津津乐道,当做明末“繁荣”“发达”的象征。但万历年间的名臣吕坤,早就看到了这繁华背后的危机,说出一段振聋发聩的名言
“况富者田连阡陌,金满箱囊,饫甘餍浓,蹈绣铺锦,歌儿舞女,醉月眠花,画栋雕梁,乘坚策肥。其狼籍暴殄之余,犹足以饭童仆而饱狗彘。乃耕夫织妇,早作夜勤,祁寒暑雨,黧身枯面,枵腹攒眉,儿羸女鬻,终岁辛苦如马牛。”
也就是说,那些“富者”们骄奢淫逸的生活,全是靠着对苦老百姓的盘剥获得。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接下来的明王朝,就将会遭到空前考验。遗憾的是,他在世时,这些话没有人听。他去世后仅仅十六年,明王朝就以“崇祯上吊”的方式,印证了他的真知灼见。
但在明朝亡国后,从清朝至民国的四个世纪里,尽管多少有识之士都在警惕着“明朝亡国教训”,但森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让大地主们的“发财模式”,翻新出更多花样。比如在清代,那些享有特权的贵族地主,也玩起了“综合经营”套路:比如康熙年间的尚书徐乾学,他仅在无锡一地,一次就买进万亩土地,还在扬州北京等地有大量商铺,甚至还在家乡“借名救荒……挨户派米……五分起息”,做起放债生意。
这种“综合经营”,也成了鸦片战争前,清朝权力场上的常态:只要手中有权的官员,都会先购置土地,然后以土地收益为本钱,经营各种买卖。在外贸发达的广东,就是“官之贾十七”,百分之七十的商家,都有“官僚地主”的背景,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但红火的另一面,却是土地兼并加剧,大清境内“游民”大量增加,道光年间广州学政戴熙就给道光帝哀叹“盗贼蜂起,民不聊生”,这样的乱象,也预示了大清接下来“落后挨打”的国运。
虽然历史已成过去,但一个简单的“地主的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却浓缩了中国几大王朝,多少兴衰的“周期律”。几多叹息,几多回味,简单回顾,就有多少思考意义。
参考资料:《宋代农民负担与中国古代粮食安全研究》、《明代社会生活史》、《清代华北农民生活消费的考察》、《明代华南农业地理研究》、《试论明清太湖地区种植业结构之变迁》、《明朝文官俸禄探析》、《三四十年代晋西北农村家庭生活实态》、《民国时期河南土匪研究》、《民国时期新兴地主研究》、《中国古代农业》、《逐鹿神州》、《生活在清朝的人们》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其他网友回答:谢邀请回答!
现在农民都说种地划不来,挣不到钱,不愿种,确事出有因。过去地主种粮发财也是事实。但不能以此相提并论,混为一谈。现就上述问题进行剖析和解答,仅供参考。
现在农民种地不挣钱的原因。一是种粮辛苦。特别是地处丘陵黄土坡的农民,在不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地区,仍沿袭原始落后生产方式,耕种粮食,日出日作,辛勤劳累,远不如弃农打工或另谋它业。
二是种粮成夲高。投入农业生产资料费用较多,如购买农药,化肥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买粮收入,入不抵支,种粮不划算。
三是种粮风险较大。种粮不仅要靠人工辛勤劳作,更重要的是靠天老爷吃饭,遇上好年景,风调雨顺,可增产增收,反之劳而无获,得不偿失。
四是种粮不如打工。现在在外打工一个普工一天工价是一两百元,一年辛辛苦苦产下的粮食,卖一百斤原粮还抵不上一天的打工收入。
过去地主种粮是如何发财的。过去地主靠种粮发财,是历史渊源和客观条件所形成的。在历史长河中,社会生产力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农民的生活都是以种粮为生,地主也就应运而生。可以说,地主在最初起步时,也有过一定的付出,通过原始积累滚雪球,经历了种植面积由小到大,敛财由少变多的过程。先是凭着自已勤劳和精明头脑打下殷实基础,随后收购或掠夺扩大田地面积,顾佣廉价农工劳力获利而富,最后依靠盘剝发财。他们发的是农民血汗财,发的是不义之财,历代统冶者也极大地保护了地主阶级利益。
总而言之现在农民种粮不挣钱,同过去地主种粮发财是两码事,虽然同属种粮,但受社会环境影响,劳动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具有不可比性。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解放了劳动生产力,畅通了农民流动渠道。过去农民单一以种粮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方式,逐渐向多种经营,多元化方向转换,许多农民就是不种粮,也活的潇洒自如。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在农村有的农民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依靠科学种田和农业机械化,因地制宜,以农为主,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实现了发家致富,迈上了小康之路。
图片来自网络。
地主靠剥削劳动力靠高利贷发财。中国共产党建立武装开始就叫工农红軍,口号就是打土豪分田地,直到现在每个农民和她们的家庭都有土地使用自主权。
其他网友回答:历史上地主靠什么发财的?那时候发财的门路比现在窄得多,除了靠种地还是靠种地。
不要听过去的瞎宣传,好像过去的地主都像恶霸似地逼着农民给自己干活种地,自己过着"朱门酒肉臭"的生活,贫雇农下着牛马力,吃着猪狗食。
我爷爷就是个地主。他是怎么发家的呢?我老爷爷的时候家里只有四五亩地,按那时的产量仅能温饱而已。我爷爷为了让后代过上富裕生活,每年打下的粮食舍不得吃,存在仓库里。自己出去给有钱人帮工。其实帮工也没工钱,就是每天管三顿饭。冬天的时候,帮工也找不到,我爷爷就到野外薅草种子,在石碾上碾碎当粮食吃。这样省下的粮食卖了买成地。后来就有了一百多亩地,成了地主。
我爷爷其实舍不得雇工干活,只到农忙时才雇工。也将一部分地租出去,由于那时粮食产是很低,一亩地大约每年收租户四十来斤小麦当租金。有不讲信用的不交或少交租子也没办法,只好收回地来另租给别人。这样满打满算一年的所有收入也就是四五千斤小麦。这些小麦放在现在不值什么,但在旧社会人人吃不饱的年代,当然算很富裕的了。
那时苛捐杂税很多,地主也没特权,交得更多。有各路杂牌军路过要让你交钱交粮,地主的日子也不好过。
我爷爷除了一百多亩地,所有家产就是一个大院子,六间小瓦房,墙是土的;一间大牛棚,两头骡子两头牛;两挂马车。解放后,这一切都归集体了。院子成了大队院,我小时候常在那里玩。直到改革开放去了成分,妈妈才敢告诉我那是我家的院子。
现在的农民只要种五六亩地,轻轻松松一年就是过去一个小地主的收入。但现在粮食没有那么金贵了,别的工作挣钱更多更容易了,才显得种地不挣钱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其他网友回答:当今,农民种地不挣钱,是有主客观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总体上来看,农民生活同过去相比,犹如“天壤之别”,不知要好上了多少倍。对于历史上的地主是靠什么发财这一问题,我认为,总的来说,是解放前,历史上统治者的封建社会制度,农民所处的政治地位和国民生产关系等多种因素所致。具体分解为:一是地主靠出租土地收租粮发财。解放前土地大部分都在地主手中,许多农民都无土地。为了生活他们只有到地主家租地耕种。每年收获的粮食首先要交地租,剩余的才是自己的。遇到荒年歉收,交地主的粮食一颗都不能少,交完租粮之后,所剩无几。二是地主靠雇佣廉价劳力发财。因部分农民无地,只能到地主家做长工或打短工、种地干活谋生。他们常年累月,起五更、睡半夜,“干的牛马活、吃的猪狗食”。收获的粮食全部归地主所有,到年终“七克八扣”,只能拿到几斗米的工钱。而地主却不劳而获,“坐收渔利”。三是地主靠放高利债发财。农民因土地少或无土地、无资本。每年仅靠租地和做长短工挣点粮食,根本不够家庭吃用。每到粮食青黄不接时,都要到地主家中,靠“借一还二”的高利贷度命。若到时还不清,还要利滚利成倍的往上翻。导致有些穷人逼迫无奈,卖儿卖女。有的被迫用仅有的土地抵还,造成穷人越过越穷,“走投无路、流离失所、讨荒要饭”。而地主却过着“不劳而获”的富裕生活。他们靠剥削越过越富,土地面积不断增多,个人资产积累连年增加,剥削农民变本加厉。迫使农民,最终像《白毛女》中的杨白劳一样,被黄世仁逼债,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度日如年、家破人亡”,悲惨的苦难生活。四是地主垄断囤积粮食、靠哄抬“暴涨”粮价发财。过去粮食都是有地主资本家掌控垄断,他们将粮食低价收进、“囤积居奇”库存。等待“青黄不接”、“兵荒马乱”、自然灾害等时机,再将粮食成几倍哄抬高价出售,从中奸诈经商获取“暴利”。五是恶霸地主靠“钱势”、强取豪夺发财。少数地主“以钱谋势”,与地方官员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强势谋财。他们合伙,“横行乡里、欺行霸市、鱼肉百姓”。若有不从者,将会造成“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或“牢狱之灾”,使贫民百姓“民不聊生”。以上几个方面,我认为,是历史上的地主,靠什么发财的主要手段。总之,过去在封建社会,地主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为自己不断积累垄断资本,利用“钱势”剥削欺压百姓、榨干劳动人民的血汗发财。当今农民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政策扶持下,靠勤奋诚实劳动致富,最终得到各族人民、全面共同富裕。两者之间,有着新旧社会制度等本质上的区别。上述因各地情况不同,很难叙述全面,因此,仅供交流参考!(原创)
其他网友回答:题主你好!你问的这个问题挺搞笑的,看来题主平常说话也挺幽默的,其实我也爱幽默。就凭你这幽默劲,对今天你提的问题,我抛弃个人的利益立场,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给你认真回答。首先指出,你提的问题混淆了时间段,都说农民种地不挣钱,是现在的人都说,不是解放前的人都说。现在说农民种地不挣钱,我认为意思只是说挣钱少,并不是说真的一分钱不挣。如果真的一点钱不挣,为什么这么多农民还要种地。当然了,也不排除极个别地方,个别年头,赶上点自然灾害,个别农民种的地真的一分钱不挣,甚至还赔进去了。
历史上的地主,大多是靠土地发财的,当然了,有的也放高利贷坑人。地主地主,按照土改时的成分划分标准,他的地绝对不是10亩20亩,一般都是上百亩、上千亩,这么多土地,他自己当然种不过来,他们或雇人耕种,或者直接把地租给穷人,自己到时候只收地租。地少了当然收不多,地多收的多了,他们不就发财了。穷人租种地主的土地,风调雨顺还好点,遇到旱涝虫等灾害,穷人劳动一年,可能真的不仅没有收入,还欠下地主的地租,地主既使允许穷人先欠着,也是加上利息,驴打滚,利滚利,最后逼的穷人卖儿卖女,家破人亡。白毛女的故事绝非仅仅是虚构,他是有当时的社会现实做依据的。
再说现在农民种地不挣钱、或挣钱少的事。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基本上成为工业国家,常言说:“无工不富”。只有干工业、办工厂、或到工厂做工才能获得较大收入,再想凭着在家种那几亩地就生活无忧,已经不可能了。当然了,现在国家也不是只允许农民种那几亩地,现在的农民,想打工打工,想种地种地,想经商经商,想办厂办厂,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要有本事,干什么都有发财的机会,既使没本事,不会经商,不会办厂,不愿打工,在家种那几亩地,虽然收入不高,但总比城市没有土地的无业人员强吧?
抱怨种地不挣钱,想大幅度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来实现种地就能发财的想法,在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工业时代,已经不可能实现。如果土地国家收回去,集中起来搞投标承包、规模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发财的也只是少数人,大多数农民与发财无关。
#.一己之见,欢迎发表不同观点。
《原创》
对于现代农民种地不挣钱,可过去地主是怎么发财的?对此问题的评论不应用现在的眼光去评论过去。
社会发展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情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过去,唯一赖以生存的条件就是土地,有了土地,有了粮食就可以生存,尽管当时有一些手工业,一些小商贩,他都是为能多挣点粮食为最终目的,
那个时候,农民种的粮食不会被化肥厂,农药厂,农业机械等一切农业生产资料从中剥夺走利润。
现在除了农民要养活化肥厂,农药厂,农业机械厂等外,还需在各种电器,家什物件中消费。
这样,农民生产粮食的利润均被与现在的生产,生活方式剥夺走了。
过去农民种的粮食除却人工外,几乎没有其它可消费的成本,所以种的地越多,就越富有。可以说是拾芝麻卖烧饼_干赚!
现在种地成本太高,若把人工算上,是收不抵支的。
过去的地主,用长工和短工种地,其所得到的回报绝对少之又少,而自己实则是在坐收渔利。再加上囤积居奇,放高利贷,所以地主财越发越大!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财富就那么多,地主财发的越大,受苦的穷人就越多,越穷。
其他网友回答:现在种地的人怎么可能与过去的地主一样呢?地主靠的是剥削,现在的农民靠的是科学种田,靠党的政治,靠的是市场,种地有钱赚,种的多赚的多。如果你只种自己的,不去多承包,当然少了。
其他网友回答:这个提问很坦诚:都说农民种地不挣钱。不知在此回答会不会触发头条规律视线?况且对当今分田到户,每人只有一亩三分地,有良心人可以一起座下谈吧!必竞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按照每亩收入收付出大概一年四季收成率几何?整体来回可以说是养活自己也有问题!对农民不挣钱就是这样道理。说到历史上来谈的话:因为以前是地主租岀去田地是按照每亩一年四季收入利润来收租,也是通过收成率度衡量收的,耕种地主土地,遇到天有不恻风云会减少或者免税,所以地主利用出租田地"迫切,"发财的:话不多说,希望你知我知,只有良心知!謝谢邀请。
威海链 » 都说农民种地不挣钱。请问历史上的地主是靠什么发财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