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到老了靠儿女翻身的穷人吗?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我公公这辈有三个兄弟,两个光棍,合三兄弟之力给公公在27岁娶上了个媳妇,就是我婆婆。我婆婆在那个时候也已经是大龄难嫁出去的闺女,据她说是因为要照顾俩兄弟才没嫁,但她那是两个结婚挺早的哥哥,其他三姐妹都嫁出去了,就她嫁的最晚。听别人说是她性格大大咧咧和男人一样,而且少白头,主要是性格的问题,这边的说法就是二星八荡。

按说三个兄弟挣钱,怎么也得过富裕了吧,可是恰恰相反,我婆婆不是一个过日子持家的人,有多少钱也存不住,而且还经常莫名其妙丢了,据说放忘了卖破烂卖了就好几回。再说,三兄弟也各有各的性格缺点。

大伯呢,老实巴交的过头,实诚的过头,挣钱不多但是好歹稳定。二伯呢,是那种三和大神,干三天活够吃十来天就歇着瞎转去了,无论干嘛绝对超不过三天,包括现在他六十多了也是,说人家找他干门卫,干了三天就说这个坏人那个坏人歇了不干了。人家找他干绿化,累得慌,三天歇了不干了。常常十分钟之前和你说要去哪哪有个活,十分钟之后就说不去了。没钱了就跟我婆婆吃饭,干三天活有点钱就买着吃。

我公公,据说是村里为数不多能看懂图纸的木匠,他性格执拗,沉默寡言,手艺有多好我是没觉出来,因为我进门后他做了三个板凳,我的天啊,一个稳当的都没有,而且特别笨拙丑陋。听我婆婆说他在八九十年代那时候一天工资好几百,挣得钱可多了,可是她还说我老公那时候连个鸡蛋都吃不上,卖雪糕的来了就把他们锁上省的馋嘴。我那时候鸡蛋和雪糕基本是不稀罕的,我妈听我婆婆说的话都是私下说她吹牛,如果挣那么多连个房子都没盖上,我八十年代出生的,结婚那时候他家还是土坯房。而且公婆刚五十出头就已经管儿子们要生活费了。听别人说我婆婆结婚后八九年都没下过地,都是大老伯子干地里活,这边地里种玉米和麦子。我婆婆那时候估计就是在家看孩子,她没有公婆。孩子大了她就去地里种粮食,也就是自己吃,也就五亩地,粮食价低卖不了多少钱。

我公婆家在他们这个村子里绝对的在贫困户那一列,听我婆婆说,村干部想给他家申请贫困领补助,我公公不同意,嫌丢人

所以说,公婆在五十多岁之前,非常穷,穷到什么地步,孩子一交钱哪怕几十块钱书费都得去借,我婆婆性格就是这样大条,她一边说公公挣钱多一边爆料日子过得多穷,丝毫没觉得矛盾。我结婚那时候他家就是五间土坯房,窗户门都是坏的,刮风下雨关不住,往床上少雨,大晴天土扑啦啦往下掉,有一次一大块掉落差点砸到我和闺女。

但是我老公大哥运气好,他考上的三本,家里出钱让上了,毕业后又给了两万多去培训机构深入学习了下,进了国企从一个小职员开始,他比较圆滑,会说话,慢慢的成了一个小头头,经常拿家里土特产送领导,知道拉拢人,后来被领导提拔做了公司副总,年薪从五十五万到了一百五十五万。而且他每年手里好几个项目,都有回扣。十年的时间,他买了豪车豪宅,家里盖了别墅,村子里很多人都羡慕嫉妒的跟婆婆说她养了个有本事的儿子。

老公大哥能成功很大的因素就是没有其他想法,全部精力都是如何赚钱,他一直研究股票,期货,黄金,和成功人士有目的的交往,人也圆滑会变通。

现在村里人一看婆婆去地里就眼热的说,有个大老总儿子还干什么活啊,我婆婆也是满世界的夸大儿子有本事,乡亲们就更眼热了其中不乏眼气的,背后会说坏话,但是婆婆一点不在乎,谁爱说谁说去。

这就是穷了好几代,靠儿子扬眉吐气了。

其他网友回答:

<2>我们村有一家,人品不怎么样,靠小儿子过上了好日子。

我们村西头,有一家,男主人大家都叫他田,家里五口人,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田年轻的时候人品就不太好,喜欢占别人的便宜,后来找个老婆和他一样,家里没钱借钱也的炫耀自己家过的多好,两口子承包了村里的机井,负责村里农田灌溉,浇地都是按时间收费,农村很少有人有手表,两个人就在时间上做文章,这样可以多赚点。

大儿子小时候学习特别好,崇明伶俐。后来读初中的时候不知道因为啥,辍学了,人也变得憨憨的,说话变得吐字不清,村里都说大儿子中邪了,找了很多看邪病的也没看好,只能在家里跟着田两口子干农活。

二闺女学习也很好,长得还好看,当时考上了大学,在我们村也挺轰动的,就像村里飞出的凤凰一样,田两口子到处炫耀,还在村里摆了几桌庆祝。但是好景不长,二闺女去大学上了一年半左右,被田领了回来,过了一段时间,村里都说田的二闺女疯了。田也不说啥原因,过了几个月,村里人就看到二闺女,头发乱糟糟的,背着个筐,每天去村外割草喂羊。

小儿子比我大两岁,从小就有绘画天赋,只要看过的东西画的都惟妙惟肖。小时候看的比较多的东西就是连环画,他看一遍,就能把上面的人物画下来,而且画的特别像。现在我家还贴着他画的一张林冲,在我们村也是小有名气,都说他以后能成才。

因为家里两个孩子都出现问题,田像邻居们借了不少钱,我爸和他是发小,两个人算是光屁股长大。也从我家借了两千块,那时是九八年左右。小儿子读到初中的时候,田担心自己小儿子也出现问题,不想让小儿子继续读书了。当时小儿子和我姐姐在一个班级,听姐姐说他学习一直是年级前三的存在。村里一个老师在他们班教几何,听说他不读书了,专门来家里找了田,说如果小儿子不读书真的太可惜了,浪费了一个好苗子,如果是因为没钱,他可以帮小儿子出学费,不能耽误了孩子,总不能以后和他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吧?

邻居们也劝田,家里有两个孩子干活了,多他一个也没啥大用,让他继续读书吧。田在大家的劝说下,最后还是让小儿子去了学校,也没用老师出学费。

小儿子知道上学不容易,也争气初中毕业考上了我们那里的重点高中,后来又考上了石油大学,毕业后继续读研。读完研去了中石化工作,工作了三年左右,把家里的老房子拆了盖成了两层的小楼,又给田两口子买了一辆四轮的电动车。田两口子开始四处炫耀,说小儿子和单位里一个主任的闺女在一起了。两个人在一起一年多,没用家里出钱,两个人自己出钱花了八十多万买了套房子。

小儿子赚到了钱后,田两口子也把欠了邻居们十多年的钱还上了。家里条件好了以后,现在两口子也不种地了,大儿子也找了个二婚带个小男孩的老婆,闺女也不出去割草喂羊了,因为疯了,现在还没嫁出去。有钱了后,田两口也比以前大方了,在家门口摆上了茶水和小桌子,经常有一群人在家门口打牌。现在生活也好了,附近有大集,两口子几乎从来不错过,到集上只要认识见过面的就开始炫耀,十里八村的都知道他小儿子赚钱了。

后来小儿子结婚,专门请了当初的几何老师来当的证婚人,以为他把这个老师忘记了,没想到一直记得,没有继承他爸妈的人品。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村上就有一户人家,八十年代,女儿陈红读书成绩很好,考上大学,毕业分配到海关工作。这下一个平常贫穷靠父亲劳动,即供她上学,又有疾病在的母亲,和一个哥哥,经济上紧张,东借西借,出了名的穷家庭一下子好日子来了,女儿在海关能赚到钱了。

那时侯,女儿陈红每年把父母接到大城市住一段时间,每次回家,人们都眼红幸福的一家人。她的爸爸也抽上名牌中华烟,喝上名酒。

她爸爸和邻居闲聊时高兴地说:“娃还是要把书念成,考上大学什么也不愁了。到外边工作就是好″。这样以来,旧貌巨变,给家里还盖了新瓦房。借别人的钱也先后都还了。

日后,通过这个家庭的变化,邻居常常教育孩子说,你看人家陈红好好学习,都考上大学出来工作,一年赚好多钱。只要好好学习,以后就不愁没有钱。实际上,在陈红的影响下,最后真有三个孩子也先后考上了大学。

其他网友回答:

老了靠儿女翻身做老板土豪的很少,但过上好日子得到别人尊重随处可见,相对而言,得到女儿的支助较多,儿子好像还想在家里要一点。

这样的贫穷家庭,一般是为了培养子女读书弄得家徒四壁,儿女十年寒窗事业有成后,高歌百事孝为先,自然会回报养育之恩,这也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硬道理。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家对门的三毛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菜农,硬是省吃俭用,供独生女儿上大学,后来又全力支持女儿读研、读博。55岁以前的三毛,在三兄弟中生活条件最差,如今姑娘给父母在城里买了高档住宅,开着姑娘孝敬老人的汽车,还经常出去自驾游,让两个哥哥羡慕不已。

三毛手上有两个哥哥,只有他们夫妻俩是独生女儿,当年姑娘考上重点高中时,哥哥们一百个不赞成,觉得女儿迟早出嫁后是外姓旁人,劝三毛让姑娘随便读个高中,混到毕业找个人嫁了就行,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很传统。

论理说,三毛两口子在市郊有两亩多菜地,夫妻俩又勤劳,老婆早晚去菜市场摆地摊卖点菜,三毛闲一点还去建筑工地打打工,养一个女儿,远远比两个哥哥的日子要过得轻松自在,可三毛不认可哥哥的观点,当两个哥哥为了儿子盖新房时,他早早就在给女儿准备上大学的费用,后来高考填志愿时,亲戚们都不支持女儿报考同济医科大学,三毛拍着胸脯给女儿顶腰打气,支持按女儿的梦想去填写,两口子过着最简单的日子,供女儿完成了临床医学硕博连读,整整8年啊,两口子几年都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衣服,硬是把女儿培养成才。

女儿读博后又应邀去德国进修三年,第一次把男朋友和亲家带回家见面时,姑娘已经30出头了,三毛从里屋抱出一口木箱,从上到下指了指家里的一切,告诉女婿和亲家,我们没什么值钱的嫁妆给姑娘,这口箱子,装的是姑娘从小学到高中的课本、每学期考试的成绩单、历年来参加学校运动会获得的奖牌,每年学校发的各种奖状,把亲家母看得目瞪口呆,她做梦也不相信,一个贫穷纯朴的农民父母,竟然能培养出这么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儿。

三毛把上半辈子全部奉献给了女儿,事业有成的女儿终于有机会回报父母,小两口现在都是武汉某著名医院的专家教授,除了在自己的住所给父母留了一个很大的房间,还给娘家在城区买了一套高档住宅,一辆合资品牌的汽车,只要有兴趣,三毛两口子就开车在女儿和老家两边住。

前不久三毛两口子从泰国旅行回来,我都快认不出这对几十年的老邻居了,三毛说,姑娘每个月都给咱们五位数的花销,我现在没什么负担,自已卖菜的钱都花不完,女儿给我的钱都帮她存着,以后都花在外孙身上。

还有一个小学女同学也是如此,当初她生了四个姑娘一个儿子,是我们同学中的超级困难户,不说生活条件好不好,看着她小一个班的孩子,都替她感到心累,不敢想象她是怎么把5个儿女拉扯大的,现在五个子女都成家立业,大女儿更是当地有名的养鸡大户,她60岁多了,孩子们都感恩父母不容易,孙子外孙都自己带,还每人凑了二十多W,在乡下盖了一栋别墅让父母养老,过得比神仙都快活,把周围的人都羡慕得不得了。

写在最后: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咱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是养儿防老,有些人在年轻的时候拼命地赚钱,却忽视了对儿女的道德品质教育,人常说“寒门出孝子,白屋出公卿。”这话一点也不假,因为贫寒人家的子女亲,从小到大亲身体会了父母亲的艰辛,长大后也能吃苦耐劳,更容易成就事业,孝顺父母。

最后我想说的是:贫穷不可怕,把全部的爱奉献给儿女,也是一种储存幸福的方式,人到晚年,比的不是谁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儿女的孝顺和陪伴。

其他网友回答:

看,一波享了“老来福”的老人们走来了……

我们小区里靠儿女翻身享福的老人,有一大波。晚上遛弯时成群结队,浩浩荡荡。

她们大多来自农村。自己真事苦出身。种红薯的,种花生的,做小买卖的,小工厂里打工的,各式各样。但是,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培养了优秀的儿女。

寒门子弟靠什么翻身。“千军万马独木桥,百万阵前避白袍!”就是一条路: 高考!

现在总有人高呼什么,应试教育不好。我看挺好。编筐种地的人家,儿女想出人头地,就是靠一张试卷考出去,走出乡村,翻身立业。

他们的孩子只要分布在我们小区边上的几个单位。大军工科研所。大医院,计算机高新区。寒门学子没什么人脉背景,就靠知识技术和勤劳苦干。好多企业特别喜欢他们。

这是一大群名校博士的爹妈呀!

其实,我看父母教育主要在德!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些爹妈都很本分。从小鼓励孩子学习读书。自己也是尽可能的帮助孩子。让他安心学习,不要管家里的事。

一个老妈妈是个寡妇。打两份工,就为了让孩子上县城的好学校。不上镇子里的一般中学。她要供孩子读书学费和住校的生活费。不易呀!她自己都说:“得亏就三年,我们小子在高中就领奖学金了。要不然,我可能真坚持不下去了。我有心脏病!”这是喝着命培养孩子呀!

他们不讲“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当牛马!”这样的话。

他们是呕心沥血的培养孩子,极尽所能的付出。如今,春种秋收,看着自己的博士孩子们出人头地,他们真是该享享福了。进城住住,有的孩子都带着出国旅游了。

三五成群,拉着孙子,如今,老头老太们笑的可美了……

其他网友回答:

现实生活中,靠儿女翻身的穷人可多啦!

邻村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农民,年轻时家里只有三间安架瓦房,还是爷爷修建的。到了他这一代,房上的瓦片多数已经破裂,他靠到陕西赶麦场好不容易挣着才换了一茬新瓦。

那时,他有两个儿子,女人又是个聋子,家庭拖累较大,日子过得很艰难,不但亲戚越走越少,村里好些人也瞧不起,甚至亲房过事情也常干一些劈柴挑水的累活,很少让他在人面前走动。


俗言道:“水无常形,人无常态;”“穷没根,富没苗。”土地承包到户后,他的两个儿子都很争气,先后考上了大学(全村最早的两个大学生),毕业后都有了工作。大儿子先期靠东挪西借和贷款上学,后期全靠假期打工挣学杂费;二儿子考上的迟,全靠大儿子供读。

前些年,两个儿子都先后成家立业。大儿在县政府任职,如今个人在城区有一套住宅;二儿子在乡下中学当教师,家里盖起了两层楼房,家境彻底变了。

自打儿子先后工作后,老人一下子成了人前人。不要说生活上的改观及人来客往等变化,就连村上人家办红白喜事,都要特自邀请老人坐上席,陪贵客,甚至说话也有了份量。


好些人是势利的。老人地位提升,不再被人下眼观看,全靠了两个有出息的儿子。

其他网友回答:

见到了,我家院子有一户人生了二女,一儿。现在年年都拿上两万元给他(她们俩口子吃。光玩耍吃了十几年白食了。儿女小学都没有读完就没有读书了。在家里打猪草喂猪。十八岁去广东打工。二十几岁女儿嫁了。年年都养她四十岁就没有种地。两口子靠三儿女吃好穿好。全院子就她屋三儿女。光靠儿女发财了。独生子女户玩不起。

其他网友回答:

在农村,这样的老人不少。他们年轻的时候拼命干活,仅靠种地只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后来,孩子大了,能挣钱了,他的日子自然就翻身了。农村有句俗话:“有人不算穷,没人再有东西也不算富”,人都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我们村的贾老汉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只靠地里种棉花来维持生活,老大到了结婚的年龄,因为家里兄弟们多,条件不行,娶了本村的一个寡妇。老二花钱买了一个外地媳妇。到了老三结婚时,家里条件好一点了,贾老汉给他盖了新房,他算娶了一个黄花大闺女,老四老五都学了点手艺,老四是厨师,老五是瓦工,两个人在外面没少挣了钱,因此找对象也没做难。后来,女儿也出嫁了。

前几年,贾老汉身体还行,还能帮着儿子们干点活,后来,上了岁数,啥也不能干了。这时候,儿子们都外出打工了,他们能吃苦耐劳,在外面都挣了很多钱,自己把家里的老屋翻盖成了新房,孙子们有的也考上了大学。

几个儿子每个月给他粮食,给他零花钱,贾老汉老年的生活倒也幸福。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我要回答一下,因为我父母就是靠儿子“翻身”的,周围邻居人人皆知。

我父母三个孩子,我老大,身下有俩弟弟。过去老人说养孩子多了好,指不定会得哪个孩子的“济”,我父母还真应了这老话。

在家里,我大弟可以说是“摔打着”长大的,父母在他身上并没有付出太多,反而小弟更让他们操心难心,而且还“不成器”。

大弟秉承了父亲的优秀品质,待人真诚、不服命运、一生勤奋,而且总是“笨鸟先飞”。他不及小弟聪明,但是读书刻苦,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的几年里,他看到周围不少人都通过上大学改变了命运,嘴上不说什么,但付诸于行动,每天晚上在仓房点着煤油灯夜战苦读,终于如愿以偿。

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事业单位,但是他穷怕了想赚大钱,依然辞职只身到国外打拼,经过十几年的经验、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回国后在北京终于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建筑设计公司。

在商场摸爬滚打,最难能可贵的是真诚、诚信、善良、能力,这会让好运和“贵人”围绕和光顾。弟弟的业务一直拓展得很好,在国内外都有订单,年收入不菲,而且多年前就抓住机遇买了几套房,现在更是很值钱了。

他富裕了首先想到的是改变父母贫困的生活状态。我父亲虽然参加过援朝,但是工资不高,母亲没有工作,房子还是父亲单位以前分的,也不值几个钱。弟弟和妻子商量,给父母买了一套接近80平很漂亮的房子;给母亲每个月“开工资”3500元,母亲有病所有的费用都由他“报销”(母亲有城民医保,国家给报80%);给父母在北京也买了房子,每年可以去享受度假;怕父母担心没钱养老,一次性给了他们几十万,这让父母免去了后顾之忧(其实我父母也有钱,老人总是怕不够用)。儿媳妇知道我母亲喜欢金首饰,还特地给买了金手镯、金砖等。现在父母年龄大了,以前每年大弟都会带他们出门旅游。

周围邻居都说我父母上辈子积了多少德啊,这辈子这孩子报恩来了。


图片来源头条免费正版图库。

标签: 翻身 穷人 老了 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