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教授们都愿意搞科研,而拿不到项目的老师却安排上很多的课,你觉得科研和教学谁重要?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为你解答。

关于大学里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争论的焦点。两者都是大学的基本职能,缺一不可,但谁更重要呢?我先给大家讲一个例子。

真经有一个朋友,在我们学校一个“双一流”学科当老师。能评上“双一流”学科,足以说明这个学科的实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学科应该是国内该领域内科研做得最好的。确实,他们几乎每个老师都拿项目拿到手软,一些大牛,一年科研经费超过千万。即便是年轻人,一年拿百十万的项目也很轻松。此外,这个学科的实验室条件也是国内最好的,很多老师都有国内独一无二的实验室,出科研成果也更加容易。

我的这个朋友,和其他大多数老师一样,从留校起,就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科研上,教学就马马虎虎过去。然后一路评职称,最后在不到40岁的年龄,评上了教授。应该说,功成名就了。这个时候他如果花时间做一些企业横向项目,很容易年入百万。但当他开始招收硕士的时候就发现,尽管是双一流学科,培养的本科生水平也不怎么样,专业基础不扎实,进实验室之后,还需要大量补课。所以,他晋升教授后,非但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做科研,反而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目标是打造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另一方面,他也开始从大二学生中遴选部分优秀的学生进实验室,开展研究性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交流。对于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他有这样的体会:

第一,教学更重要,但是大多数年轻教师无法体会教学的重要性。虽然在学院的安排下,不得不去做教学工作,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及,一方面因为科研压力很大,很难沉下心来去思考教学的事,更多的时候是照本宣科,另一方面是教学经验匮乏,体会不到学生们究竟需要什么。

第二,如果没有科研,教学就只是一个熟练工种。随着教学经验慢慢丰富,甚至可以做到不备课就讲课。在做科研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很多书本里没有的内容,就会下意识地把这些内容记下来,然后作为教学内容讲给学生。这些知识,也会形成与课本上不一样的体系和逻辑关系。这就是科研反哺教学。如果没有科研,这些新东西不可能出现在课堂上。

第三,讲得好不如学得好,听不如做。老师讲得再好,知识再丰富,学生不听或者接受不了,都没有用。而要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动手。所以,有条件一定要让学生(本科生)自己动手做科研,做一次,比上几节课更管用。

第四,在科研和教学两者间选择,考验的是教师良知。教学的重要性其实大家都知道,从来不会有哪个老师认为,教学就是随便教教就可以了。但是,面对科研工作产生的巨大效应,很少有人能够抗拒,特别是对一些来说,科研甚至意味着生存。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丰富科研经验且没有职称压力的教授、副教授们是最应该去做教学的人。而年轻人,应该更多地做科研,待科研有所成之后再来从事教学。

只可惜,现在国内大多数大学的情况是相反的。也许,我们要讨论的,不是教学科研谁轻谁重的问题,而是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

其他网友回答:

领导总是和你说,教学是生命,是底线,是良心。然而评职称拿课题的时候,命不要了,底线没了,良心几毛钱一斤了。其实他们自己心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严肃忠告青年教师,进了高校,啥都别管,就往死里干SCI,质量不好就靠数量来凑,拿SCI堆出个国基,评上副教授,再照死里重复来一遍,评上正教授。那时你再回头看,认认真真搞教学的,还是讲师嘞。

其他网友回答:

在大学里,要永远切记,科研是第一。科研第一,科研第一,科研第一。重要的话说三遍。


为啥要说三遍?因为社会啦,学校啦,会说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学比科研更重要,对教学要进行考核,而且学校对教学非常重视,有各种奖励。如果你听到这话,按照这话来做,那几年之后,你就后悔了。


我就想起,有一阵我想尝试下股票,遇到股灾。我是一个新手,遇到股灾,本能地我要撤,但那时不懂,媒体上说,国家要救市了。于是,我天真地就在里面等着,结果是越套越深,最终我彻底远离股市,因为搞不懂各种声音的意图,好多还是官方的声音。


关于教学和科研也是。一方面说重视教学,一方面对科研不好的,教学极好的人毫不留情。前几年,清华有个新闻,挺轰动的。清华人事改革,一大堆的政策,但被清华老师总结为非升即走,就是讲师、副教授在规定年限里没有评上副教授、教授,那么,对不起,请你离开清华吧。评教授、副教授靠的可是论文、科研成果,可不是教学成果。


清华一个挺轰动的新闻是:2014年,外文系一位讲师,9年满了,没有评上副教授,要转岗职员。学生发起了请愿,认为她是外文系最负责任的老师,但这个并没有打动校方。除了这位老师,还有一位数学老师,在清华更为出名,称为“大清第一助教”,讲线性代数的,广受学生喜爱。照样为了这个原因离开了清华。


清华不会对教学好,科研不好的老师网开一面,但有可能对科研好,教学不好的老师网开一面。学校每年会对工作量进行考核,教学和科研,很多科研大牛的教学很马马虎虎,教学学时不够。怎么办?花钱买,一学时多少钱。对于每年研究经费千万元的大牛来说,真的是很少的钱。


现在反过来看看,据新闻报道,在2017年,清华举行首次长聘教授聘任仪式。校长在会上说:

“世间上百年名校无非育人,天下第一等职业还是教书。”类似的话,全国的校长们讲过不少,跟真正的行为相比,是不是很可笑?如果有些青椒听了这话跟着做,是不是很傻?

当然,功成名就之后就可以来教学生了。教学生其实另有一种乐趣,据我所知,很多教授也挺喜欢的,但只能当上教授之后再干。现在很火的姚期智院士,他在清华亲自上课,爱跟学生交流,当然,这样的科学家需要大加宣扬。只是要注意,他已经获过图灵奖了,获过图灵奖再做教学,那是大大的加分项。

上个月中旬,姚期智获得了首届教学大师奖,从这个奖金额度来看,将是中国老师教学方面的最高奖了。其他还有5位老师是杰出教学奖。说句实话,姚期智在教学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是不如其他5位老师的,他得教学大师奖,跟他是图灵奖得主是有一定关系的。一位普通教授,穷其一生扑在教学上,也没人看你一眼。


我有一位同学,他妈妈是一位院士。他介绍他妈妈对他如何关心,就是在工作空闲的时候,能陪他打羽毛球,让他很感动。我们说,像我们这种普通妈妈,一天24小时操心、操劳小孩的事情,也不会让小孩感动的。


所以啊,在高校的老师们,千万不要以教学为重,虽然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但学校不喜欢。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问题中的前两句话表述都是不准确的,教授们不是愿意搞科研,拿不到项目的老师也并没有被刻意安排上很多课,但教学和科研确实都很重要,是高校发展的两架马车,短了一个都不行。传统上高校一般都重科研轻教学,但从最近的政策来看,高校的教学也应被更加重视才行。

教授做科研并非全都是他愿意

现在对高校老师的管理制度越来越严格,给老师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除了个人意愿外,至少还有三个原因驱使教授们搞科研。

  • 第一、在高校的绩效考核体系中,高校老师不仅要被安排上很多课,还必须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不同职称的老师考核的指标工作量不同。
  • 第二、高校对科研成果都有配套奖励,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就可能奖励他基本工资的数倍,这对老师来讲是很诱人的。
  • 第三、学校对各学院每年的科研任务也有目标要求,若完不成目标,会影响整个学院的绩效考核。所以,学院为了完成年度科研任务目标,必须动员全院所有人申请课题和完成定量的科研成果,所以教授有时候也会被动员搞科研。
当然学校之间的政策也有不同,有的学校可能对教授级别的可能宽容一些,要求没那么严格,搞不搞科研也就更多地看他们的意愿了。拿不到项目的老师并不会被刻意安排很多课
  • 相反的,很多高校会设置一定的科研岗,这个岗位招聘的人员不安排教学任务,只让他们专职做科研,一般都是年轻人,而且他们也不一定就能拿到科研项目或者出科研成果;还有的学校对待新进的年轻老师,会让他进来学校的前几年专职做科研,而不安排教学任务,这都是为了学校在国家级项目和高水平成果上能有所突破。
  • 一个老师上课多少还与学科性质和院系老师数量有很大关系,每个学校的情况也不太一样。有的学校的重要学科小到讲师大到教授的授课任务量都很大,而有的学科则相反,这是在每个学校都存在的不平衡现象,与拿没拿项目没有多大关系。有的教授拿了很多项目,如果实在没有老师可以安排授课,他也必须被安排教学任务。有的教授的课比年轻老师还多,因为他们还有硕博士研究生的课要上。
教学和科研谁重要

这是无法比较的两个方面,它们都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少了一个都不行。只不过,现在我国高校的这两种职能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以前往往重高校科研而轻高校教学,造成了我国很多大学的毕业生质量不高的问题。但政府也正意识到这一点,最近很多高校已经响应政策要求,清退了很多不合格的学生,这对大学教学的发展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其他网友回答:

说说当年自己读研时,身边那些教授们的情况吧。

专业:工科,比较热门专业;

学校:排名前20的985理工类大学。

当年自己读研究生的时候,学院里的老师,都是名家大师,都比较有实力,不管是院士,教授还是副教授,一般有点水平的老师,每年手上科研项目都很多。包括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一般纵向项目是用来发表论文,提高行业知名度的,但对于教授们来说,不怎么赚钱。

所以,教授们更喜欢做的是和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金额大、留成高,教授们最后能够拿到手的钱也多,而且有的还很容易出成果,毕竟企业的项目偏实用型,国家的纵向项目偏理论研究。

我记得我们学院当年的老师们,每年手上项目不断,有的老师一年项目总额几百万,有的几千万的也有。这些教授们每年忙得不亦乐乎,手下的硕士博士们也忙得屁癫屁癫的。对于这些研究生来说,老师有项目,这样就能学到很多实用的专业知识,可以发表高水平论文,可以顺利毕业。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很高兴。

那么,学院的专业课怎么办?一般来说,专业课不上不行啊,有本科生的,也有硕士还有博士的,总不能让外学院的老师来说,于是,一般专业基础课都是由年轻老师去上,特别专业的专业课,在这个专业领域里的学科带头人,或者安排其它教授来上,但说实话,最后落到每个教授头上的专业课并不多。

这些教授们,个人猜测从心里是不太愿意去上课的,没人在乎这些课时费了,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他们更多的精力都用在了科研项目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候还是十几年前了,我们学院很多教授们,住别墅开豪车的真的很多,名利双收。

最后说回到学校的科研和教学哪个更重要?个人觉得,对于大学来说,科研要更重要一些,因为到了大学,学生应该要具备一种自我学习的能力,在一些专业基础课上,有老师带入门即可,教学学到的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特别对于一些理工科专业来说,动手实践能力才是更重要的。

如果一个大学,没有科研能力,没有科研项目支撑,那么它的科研水平,专业研究都无法更进一步(个别理论研究的专业除外)。

所以,不管是本科生也好,还是研究生也罢,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才是大学里最应该学到的东西。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大学里教学和科研都重要!因为这是国家赋予一流大学的两个主要社会责任。培养大批本硕生走入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博士充实尖端人才队伍,并承担国家或企业科研项目和任务。

建议实行大学教师最低课时量制,让老教授们承担重要基础课的主讲,助教讲师负责习题。相反可让年青副教授们上硕士生课或高年级课程,对年青老师是很好的锻炼。

若专职科研而不上课,那样课程任务会自动加到同事头上。搞纯科研的话去中科院科研所更合适。

当然不搞科研的教师教学任务肯定要多一些,对比最低课时量多的部分发课时劳酬。绝大部分大学也是这样做的,大家有意见的是课时劳酬相比sci科研论文少太多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有些不符合高校实际,教授除了科研还必须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上壹两门课,主观愿意搞科研不一定能搞科研,首先要选择好有创新性的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首次评审由五位同行专家匿名评审,至少4名评优方能进入第二轮专家组评审。竞争十分激烈。绝大多数教授的科研项目是由教授指导让硕士生博士生去完成的,沒有项目经费就不能招收研究生,而指导研究生也是高校重要的教学工作,可以折祘为教学工作量。因为国家更迫切需要高水平人才。申请不到科研项目的副教授按基本工作量要求就会自然多上一些课,优秀的教学为主教师如果评上全国优秀教学课程或出版全国优秀教材也可破格升教授,但无科研经费仍然不能招收研究生。这些都是我和其它教授经历的实际情况。对于教学和科研原则上各学校都相当重视,不愿偏废那一项。

其他网友回答:

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和科研,两者都很重要。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学应该放在首位,但现实中却的的确确把科研放在首位。无论是招聘也好还是评职称也好,大家首先要比的就是你发了几篇SCI?几区的?申请了几个课题?省级的还是国家级的?

从高校招聘说起

高校招聘教师的时候,最看重的两点是:毕业院校和科研水平。毕业院校水平代表你所接受教育的水平,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名校情结,对名校的学生情有独钟。另一个条件就是科研情况,发表论文的数量和档次都很重要。并且引进的待遇也不一样,待遇就是按科研水平划分的,不同的水平待遇差别很多,有的能差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当然招聘的时候很多都是应届毕业研究生,大都没有教育经验,一次试讲无法对教学水平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且教学水平通过实时间是可以锻炼出来的,因此科研就成了最最主要的评价指标。

教师职称评聘

高校评职称最看重的还是科研情况,包括课题和论文两方面,对质量和数量都有具体要求。目前职称评审一直都在改革,不再唯论文、唯课题,并逐渐加大教学所占的比重,包括教学的数量和质量考核。但职称评审过程中会发现,参评人员在教学方面差别不大,大家代课数量相近,教学水平虽有差异,但差距并不大,真正拉大差距还是科研方面。

为什么高校更看重科研?

如果把教学水平比作软实力的话,那么科研水平可以称之为硬实力。高校在接受省里或者教育部的评估和考核时,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学历、职称、科研水平等指标,这些指标很容易进行量化比较,而对于教学水平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不好进行比较。而且不同院校进行比较或者排名时,则更注重教师的学历、职称和科研水平等指标。

下图是软科排名指标体系,包括:高端人才、科研项目、成果获奖、获奖论文和人才培养。从各指标的分值不难看出,科研项目、成果、论文的分值远远大于人才培养。

大学评估指标就是学校建设的指挥棒。

因此,高校里凡是有科研能力的人都愿意搞科研,一方面能拿到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评优、评先、评职称方面,科研都是最重要的指标(没有之一),很多荣誉称号也都是重点考核科研水平。

而有些教师科研能力较差,或者有些年龄较大老师,本身学历偏低,再加上长期几乎不从事科研方面的工作,自然写不出高水平的论文,当然也就拿不到项目。拿不到项目的老师也只能承担较多的教学任务。

总结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任务,本应把教学放在首位,但事实上却是科研第一。科研→项目→职称→荣誉之间密切相关,可以良性互动,也可能恶性循环。科研能力强的教授自然是良性循环,而科研能力差的老师也自然会恶性循环,也只能多承担教学任务。

我是@数学漫谈——专注数学教育,传播数学文化,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

目前大学分为:科研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其中985大学为科研型大学,大部分211大学为教学科研型大学,其它大学就归为教学型大学。看大学分类你就明白科研在大学中的重要性。在985大学中,科研不达标那你就没法玩了。至于教学,每位老师都有教学工作量,不是纯搞科研,教学不达标也不行。

说句实话,除基础课教师外,其它教师在大学中教学达标是很难的,因为老师多,学生少,课程就那么几门,新来的老师经常没课上。我退休时我的课程就由我所在实验室的老师接下,以后进新人时就有课让他上了。

那么有人会说减少老师的数量,其实师生比是有规定的,教师少了就会影响研究生的招收。目前由于定岗定编,大部分学校还是缺老师的,但由于没岗位,你也无法扩招老师,这就是为什么进入公办大学很困难。

其他网友回答:

高校,以教学为主,科研为付,是培养人才的基地。

倘若以科研作为主要方向,那样,就称之为科学院吧,

把教学让沒有科研任务,并且年轻的沒有经验的老师讲课,

一则误人子弟,二来教学质量下降!

标签: 科研 教学 教授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