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数以万计的书画工作者,真正靠书画养家或者以书养书、以画养画的人有多少呢?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以本人浅见,尽管我国的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人数众多,但与我们的人口基数做比率并不匹配。

简言之,我们普通大众中对书画作品“感兴趣”的人还是不多,更不用说把选购书画作品作为日常文化消费的一部分。

有一个问题本人一直十分关注,并多次在相关文稿中提及,就是许多爱好书画艺术并买进书画作品的人,不重视收藏名家或知名书画家的原作,买进的是一些丝网印之类的印制品,这是针对名家名作而言。

我也一直关注随着人们文化消费意识的增强,有更多的人开始增加了文化品包括书画作品的投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把书画作品以及民间艺术作品,作为亲朋之间馈赠礼品的选项之一,希望更多的人加入书画艺术作品的收藏队伍。

书画作品,尤其是书法是国粹,我在相关文章中,称之为艺术,也称之为哲学,其文化意蕴深厚,所谓诗书画合璧,欣赏书画艺术作品不啻是一种层次很高的精神享受。

还有,书法家大多长寿,已是不争的事实。殊不知,书法家长寿,欣赏书法和绘画作品也可以延年益寿,因为,如果欣赏者学养和艺术修养丰厚,是可以从书画艺术作品中获取另类营养。

比如,一幅书法作品和山水画挂在墙上,经常观赏,仔细品味,会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如果书法作品内容是诗句,你可以随口吟诵;如果画作是山林溪涧,你自可以在想象中游历一番。说起来也是一种“精神会餐”,是会得到身心营养的。




其他网友回答:

书画家中能靠书画生活的可以也就只有十分之一。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请。

可是实在对不起,对于书画界,我真的是门外的很。虽然酷爱书法,但一是才起步(一两年),二是为了养生。所以你说的问题是一无所知。但也说说自已的想法。

我认为在古代是没有书法家之说的,其书法家之名是后人冠上的。而他们不是高官也是小官,吃的是俸禄。写字只是为了公事,私事或抒发一下,所以不存在书画养家之说。

至于现在的高价书画的存在,多是这几种三高之人,即高位,高名,高手。但这些人也不屑以此养家,反过来说假如必须让他们以此养家,反而不一定养得了,尤其是前两种人。因为大多数人收藏的不是书画,或许是有其他目的,这个不言而喻。如果是真正的高手,这养家之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大多也是名重后世的。所以究竟是″身谢道衰”还是“人亡业显"还有待时间的考验。不然的话,象唐伯虎老先生的书画现在价值连城,但当时在以书画养家的时候,怎么那么落魄呢?不是在当时己经是高手了吗?

至于一般的书画工作的人欲以此养家,我看也难。(纯属不了解情况的瞎说)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以当地总结,九五年至二零一五年可以养家,现在全国经济人人皆知,不用多说,能以书养书,以画养画皆以是高手,我所説的卖够书画工本,现在继续搞书画都是衣食无忧之人,还有本身的爱好。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能书能画的人见过不少,靠纸上书画养家的不多见。多数是业余爱好者。就是美院教师教授,不发工资让他试试看,有多少以书画养家?至少在没出名前,没遇到人敢说不要工资,我靠书画就行了。当然以书画名头干付业的,可能能发财。如办培训班,如刻碑刻匾,加工相框等与书画相关的行业。在街上也见过许多书画工作室,但很难见过长久的,估计房租没人交,所以,我还是坚信劝人学书法是谋财害命,将书法列入小学课堂是祸国殃民。那玩意儿太费事了,当然绘画另说。

其他网友回答:

时代不同了,不能跟古人比。书画是文化是精神产品,同时也是物质。商品社会,市场经济,愿打愿挨,自由交易。书画换钱,换物,换情,换义~全在自己决定,有了钱,是养家糊口呢还是用于它处也全在自己决定。

标签: 书画 数以万计 养家 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