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横竖真的很平很直吗?这是为什么?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书法线条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直线,是谓曲中直、直中曲。反观自然,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也是没有绝对直线的,日常所谓的直线只是曲线的一段而已。宇宙星体的运行是曲线,科学试验中,人被蒙上眼晴是走不了直线的,鸟被蒙上眼睛在空中飞的也是曲线。所以国人讲书法合于宇宙自然生命之道,道者何?规律耳。规律者何?运动规迹耳。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文字最早始于甲骨文。而书法则始于篆体。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大体(按这些字体出现年代)分为篆,隶,正,行,草。篆隶行草自不必说,其横或弯或斜,肯定不平。而正楷字在书法中也是略有倾斜,左低右高。,隶书和正楷字的坚基本上是直的。其它的基本都不直。不知大师兄明白否?


其他网友回答:

汉字书法非常讲究重力美学。横平竖直是点画的基础,也是结字的基础。如果横平竖直这一关都过不去,书法只能是妄谈空谈。当然,书法家能写出横平竖直,但也不是说要无时无处无字不以横平竖直来结字。



书法中横竖笔画的平直并非平面几何中的笔直线段,更准确的说曲中有直。横竖笔画是汉字结构布局中泾渭分明的龙骨,没有平直之气,就撑不起所谓的方块字。而且书法中的横平竖直与美术的线条内涵也大不一样。



抱庸个见,行书草书中汉字的重力美学对应在汉字书法的平面视觉上,就像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时横竖的平直被书者个性化艺术处理之后,不是特别明显了,这是因为横竖的点画被缩放在具体的模块里,汉字的重力美学由被区分的几个模块共同支撑,是横平竖直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对于习书者而言,无论习于何种书体,横平竖直这个谱始终要留在心中。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古人云“画太直则无仪”。就是说笔画太直就会呆板不好看。王羲之说写字要“十曲五直。”也就是说写字曲画要多于直画。西方哲学家认为,曲画是送给上帝的,直画是送给平民的。也就是说曲画最有艺术美感,而直画最为平庸。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千里马先生邀请!

据我的观察,中竖必须垂直,其它短竖则倾斜一些角度,但不管哪种竖,看起来都是直线。仔细看运笔轨迹,则可以发现,都略微带些弧度,大概弧形更有弹性和张力吧。

横则一般向左上倾斜约10度,不是平的,大概这样有动感,或者由于视觉误差,这样写反而显得平正。

颜字的长横可以明显看出下顿上挫中段直行上挫下顿的波浪形行笔轨迹,欧字是方笔但它的长横也有一个类似波浪线的行笔过程。

我想,横平竖直是给人的整体感觉,真正写得横平竖直则会字体不稳,又缺乏稳定中的动态。

有一种横叫“覆舟横”,即状如倒扣的船,从这种形象可以悟到平与动的关系。



其他网友回答:

在书法中横平竖直就是个伪命题!



书法写横一定要有所倾斜,有的小一些,有的大一些,书法的名词称陡,也叫险绝。



我所知横划最陡的当属毛主席,其险绝堪称极限。越是险绝的字越难掌握,因为太容易把字写倾斜了,毛主席能把那么陡的横划融合到字体之中,其对字的把控能力一如其对世局的操控,今令人叹服!



在书法界,横划写的平的是庞中华老师,正是因为过于平,导致庞老师的字有呆板的嫌疑,再加上灵动不足,所以现代练习庞老师的人字越来越少。



其实,竖划也不是垂直就好!古人曾有语,竖在不直中求直。如果每个竖都垂直那就似栅栏一样呆板,不生动,就与书法的丰富,多变的理念相悖。


最明显的例子是黑体字,横平竖直,看起来挺漂亮,但,她永远是美术字。

其他网友回答:

模竖要有势,横划中略突两端低,显得有张力,竖划如此,但要比横划挺拔。共勉!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常常说写字好横平竖直,但是在书法里真的是横平竖直吗?其实并不是的,实际上在书法作品中很少有横和竖是垂直的,大部分的字的横和竖都有一定角度的倾斜。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增加字的丰富性,让字体结构充满了变化,如果都像印刷体一样,横平竖直,那么书法真的是只是写字了,称不上书法艺术了。

1、横画并不都是直的,大部分都有5度左右的倾斜,有的字帖倾斜的角度更大,比如欧阳询的楷书。这也是为什么说欧体比较险峻的原因,它通过笔画的倾斜造成一种结构要倒的势,然后通过调整其它的笔画,来化解这种倾斜,在矛盾里寻求统一。

比如欧体的天字,最上面两横的倾斜就比较严重,然后它通过捺画的加长和加粗又把字的重心拉了回来,让人感觉到有惊无险,这是汉字的一种艺术化的处理手法。

2、竖画大部分也不是直的,会根据不同的结构进行左右的调整,但一般处于字体中间,作为主笔的书一般都是直的,必然结构就会变得不稳定,比如“中”字。

总之,横平竖直只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在真正的书写中并不一定都是这样的。

谢谢邀请,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谢三千里马邀。书法中讲横平竖直,其实是讲点划要有力度感。如果一定要说是横竖的写法要达到平直,也有这种情况,如錢起,李一氓将颜体推向极致,真的是横平竖直,钱起的字还觉刚健雄壮,而李一氓的字则觉得很不稳固,似乎岌岌可危,这是他把毛笔的灵活性否决了,无意中退返至甲骨文时代的硬质刀笔的初萌刻写状态,虽用了毛笔,却被限制在平动的基本范围之内。我们说,毛笔的发明并用于写字,为书法艺术的形成,制造了许多巧机,正如蔡邕所说,惟笔软则竒怪生焉。在毛笔锥毫可以绞转,提按的功能下,横的形式多上扬,如一字中有多横,则平势者一定是次要横划。竖划之直者往往是主笔竖划,次要竖划则多倾斜。正是中国的毛笔,把书法的笔致推向多样统一。我以为三千里马提出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在很具深意。

其他网友回答:

“横平竖直、堂堂正正”,这是对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启蒙教学,要有这种观念。但“横平竖直”不是绝对的,若以书法的眼光来看,甚至是一个“坑”,为什么这么说呢?看下面的例子就明白了:

1、《唐 · 柳公权 · 玄秘塔碑》“真”字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是以”字正人正“名垂千古的,照常人的想法,他一定是写得很平很正的了!我们看他下面的这个”真“字,中间主笔的长横却不是平的,与水平线至少呈20度角。


2、《唐 · 欧阳询 · 虞恭公温彦博碑》“大”字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汉字,按照通常的理解,第一横一定要写得平,但我看看欧阳询笔下的第一横却明显是向上翘的,呈15至20度角:


3、《唐 · 颜真卿 · 多宝塔碑》“王”字

再来看颜真卿的横画,如王字,同样都是呈现很大的角度,并不是水平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不是一定要写得直呢?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写直,短横往往两端上翘,而长横则是中间部位向上微微拱起才有力度,看下面颜真卿、赵孟頫的例字:

4、《唐 · 颜真卿 · 多宝塔碑》“壬”字

5、《元 · 赵孟頫 · 三清殿记》“壬”字


总结

从以上楷书的例子可以看出,“横平竖直”是一个很肤浅的要求,不能绝对化要求。

特别是在行草书当中,则更要极力避免这个呆板、程式化的写法。

为什么都不写平写直呢?其实写平写直就把字写死了,写呆板了!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敬请关注【麓风轩】

标签: 横竖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