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明确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你怎么看?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确立了计划生育的法律地位,走上了依法行政的道路。

三十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确实成绩显著,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现在国家对计划生育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鼓励生育二胎。如河北省出台政策规定,提供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但是对于新规定,老百姓反应如何?

有些夫妻确实积极响应了号召,也生了二胎,但有些夫妻一直犹豫不绝,因为生育二胎需要考虑到经济条件,如果经济条件一般,必然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如住房、医疗、教育等,这也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表现。面对政策的放宽,后续恐怕很多人会向政府要福利了,因为没有一定的优惠福利,就无法消除生二胎的顾虑。

从国家的层面来看,灵活制定政策才是上策。如鼓励那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以多生,对于经济条件一般,不愿意生的家庭那就只生一个好了。同时还要重点考虑到想生而经济压力较大家庭的优惠补贴,这样就都可以兼顾到了。

其他网友回答:

河北明确提倡生2个孩子,怎么看?我能怎么看?站着、躺着、坐着、看呗!

曾几何时,国家计划生育,生二胎属于超生,国家要罚款。然后出现绝大多数80后,90后,都是独生子女。30年过后,国家人口出现老龄化,迫不得已国家鼓励生二胎。

鼓励归鼓励,提倡归提倡,生二胎却不是人人都生得起。

随着物价,教育,房子的天价增长,普罗大众就这三座大山都压得喘不过气,没有精力和经济再扶养好二胎。如果像父辈一样,仅仅给子女吃饱穿暖,不管吃什么和穿什么,也不管受不受教育,然后生下一群群愚昧懵懂的中国后代,那是不是拖后腿比老龄化更严重?

但这是国策,专家们肯定对国情前景有更全面的估量,我一介平民就不在此大放厥词了。

不过,由于改革开放以及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男女同工同酬,以及女孩更努力更拼搏的结果,人们对婚恋,对离异,持有开放,大度的态度。对于不合适的婚姻女孩更容易选择离异,离异母亲一般选择带孩子走,如果一个的话,可以轻松扶养,带2个孩子一个人能力精力就有限了。两位不相爱甚至相互怨恨的男女,为了孩子太多一个人养不起而死死绑在一起,容易酿成家庭悲剧!

我个人观点是:高智商,高颜值并且高收入,身体健康又长得高大的人,不管是两人组合的家庭还是一个人的家,鼓励生二胎之外,再多生几个也无妨;那些穷,丑,蠢,矮,身体有疾病的人,生一个就好了,别多生出来害自己害社会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异议,说出来,反正我也不听。




其他网友回答:

好啊,要俩个孩子正好。可是现在教育培养孩子费用太高了,当父母的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补习班,特长班花去了家长的大部分资金,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是养不起二孩的。

其他网友回答:

现在全国实行二胎政策是好事。各省市也会制定生育政策,不管怎么看,都是一件好事。对于今后赡养老人,都有一定的帮助,共同负担。应该给予支持,谢谢邀请。

其他网友回答:

同志们,这个弯儿拐的如何,急不急?是不是有一种恍如隔世的味道?有没有被甩下车的感觉呢?甭担心,这样的弯儿在全国各地慢慢会多起来的,请抓紧你的扶手,学会跟上节奏吧。

不远的将来,如果你再纠结于一胎,放弃二胎的话,可能就是一种不思上进,毫无责任感的表现了,是要被鄙视的。请拉起爱人的手,积极的操练起来吧。

实际上,和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人个子女的鼓励政策相比,我认为关注二胎家庭的实际需要更切合实际。在当下,大家都知道怀孕生子容易,但要供养却是让人头痛的问题,除非家中有矿,不然很多家庭是吃不消的。所以说,生养二胎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敢不敢的问题。

住房、教育、医疗,现在已经成为压在年轻夫妻身上的新三座大山,一套住房就足以透支大半生的精力和财力,何况还有无处不在不能落后的教育投资,以及让人瘁不及防的医疗问题,随便拎出一个来,都足够年轻夫妻们喝一壶的。家中条件富足,有老人帮忙照顾的还好,那些没有老人帮衬,辛苦奔命的上班族,有时间造人,可没时间育人啊。

所以说,要想解决大家的生育问题,最关键的不是口头鼓励,而应当在实际问题上帮助解忧,比如二胎妈妈可以延长产假,可以在学前教育上予以降费或免费,在医疗上给予大幅降资等,生二胎不只是夫妻二人的事情,而需要社会共同的帮扶。

别光喊口号,在一旁加油,能不能来点实际的,帮助拉一把啊。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不得不先了解下,河南为什么开放二胎?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独生子女政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消极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人力需求。我国各地许多地方不得不逐步开放二胎政策,因素有以下三大点:

1. 出生率降低:我国出生率自1984年的出生率23.3‰降至到2017年的12.43‰,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5.32‰。出生率的降低,影响了我国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的人口年龄分布。

2. 劳动力减少:随着出生率的走低,2017年,我国16至59周岁的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4.9%。适龄劳动数量的减少,年轻人口断崖式下跌,导致不少公司不得不把制造业迁移至其他成本较低的国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3. 人口老龄化:2017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老龄化问题不仅加重了年轻人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社会医疗的成本压力。

4. 男女失调:2017年,我国男性占总人口的51.9%,女性为48.1%。性别失调问题不仅影响了日后男女婚配失调问题,也将迎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为了缓解中国老龄化趋势,增加我国劳动力数量,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各地正逐步开放二胎。

人口危机,已经是21世纪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发达国家,包括不少发展中国家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出生率最低的前十个国家分布在欧洲和亚洲。亚洲的日本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韩国是生育率第八低的国家。整个欧洲的国家生育意愿都处在低迷状态。而出生率最高的前十个国家都分布在非洲。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经济越发达,文明程度越高的地区,由于政策法规的完善、福利的优化,人们不再担心养老问题,人们行为的主要因素由精神需求所主导,人们更重视生活品质的提高。

任何国家,一旦出生率出现降低,此后政府出台的鼓励生育的政策,几乎都没有起到显著的效果。无论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的如何差异,在各种情况下,鼓励生育的政策在走低的出生率中从来没有成效过。

因为生育率低迷会给未来几代带来生存压力,例如我国自1982年正式实施一胎政策开始,生育率降低,所以现今的一对青年夫妇要赡养四个老人及养育下一代,而鼓励生育的政策只会继续加剧青年承受的经济压力

这也是无论在西方、东方国家,鼓励生育的政策并没有改变出生率持续低迷的原因。

但是许多地方的二胎政策并没有得到热烈的响应,出生率没有达到预想效果。

1. 生活成本压力。大城市化进程,让教育、医疗、工作等资源过度集中在一线、二线城市,人口也趋向于集中在这些城市周边,资源也随之更加集中,因而循环难解。

资源和人口的集中,带来的是物价、房价的显著增长,人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压力也是空前地增加。在压力之下,晚婚晚育已经是普遍现象,很多人即使结了婚,负担不起高额房价,无法负担一个家庭的支出,不能保证能够给孩子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优质的教育机会。这些青年人生育意愿不高,即使扛着压力生了第一胎,却再也负担不了第二胎的压力。

2. 教育成本的增加。“多一个人,多一双筷子”的观念早已经被淘汰。教育投入已经是当代的奢侈品。一个孩子的培养,已经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吃喝拉撒,隐形成本才是支出的巨头,入托赞助费、购置学区房、择校费,补习费、兴趣培养等等,都是一个普通家庭竭尽全力才能承担的,他们已经不能再承担起二胎的培养。

3. 女性观念的变化。至今,社会上仍然默认女性在孩子的养育上起主导作用。选择二胎,对很多女性而言,无疑是放弃事业中的上升期。她们不得不牺牲职业规划,投入到家庭中。在经济和企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女性若干年后重新回到职场的难度也上升了。

近二十年,女性在职场上的追求攀升。女性自我要求的觉醒、自我期待的提高,让她们不再局限于家庭中,她们期待能够在职场上有所建树。传宗接代已经不再是她们必要的选择。对于部分女性而言,婚姻都已经是个选择时,二胎已经不在考虑内了。

4. 教育观念的完善。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在很多未成年犯法的案件中,人们都可以找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因素。很多职业都需要通过审核考试,凭证书证明能力,才能够胜任这个岗位。哪个职业能够比父母的身份更为重要?而每个生理健康的人却可以不经审核,为人父母。

因此人们越来越明白为人父母承担的责任,应该具备的能力。很多的年轻人在教育第一个孩子时已经倾注了所有感情。他们在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已经没有精力再培养第二胎。社会低迷的出生率确实令人担忧,但是这些年轻的父母以负责任的态度拒绝了第二胎。

其他网友回答:

提倡和必须是有距离的!河北的这个提倡本来就切合实际很好啊!生一个孩太孤独,以后老人的养老是问题;生俩孩正好,生仨孩养不起!通过这件事,证明河北政府很现实!另外说明河北育龄妇女孩子生多了,不然河北政府不会出来引导生育政策!还有河北育龄妇女的文化低,为什么这么说呢?京津沪汇聚大量高端人才和知识分子(大专院校)人口出生率呈现负增长,政府不用引导,让生都不生!这就是区别!

其他网友回答:

生二胎固然好,比方人口保持一定的合理比例,二个孩他们互相有依靠,一男一女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合理等都是好的,但一般家庭(在中国是大多教)二老二小加自已共六口人,生话怎么办?教育怎么办?医疗怎么办?很现实吧!

其他网友回答:

提倡归提倡,生不生,由自己作主。好象人人养的活二胎似的

标签: 子女 夫妻 河北 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