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样阅读和评论伤痕文学作品?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伤痕文学就是特殊年代的真实记录,尽管有人说什么那是在抹黑中国,但事实就是那样。

伤痕文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揭示的是特殊年代给知青的心灵留下的伤痕。

较早的伤痕文学代表作还有刘心武的短篇《班主任》,该小说揭露了特殊年代对学生灵魂的毒害,揭示的是特殊年代给学校造成的伤痕。

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作家周克芹的代表作,揭示了特殊年代给农村造成的伤痕。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则揭示特殊年代给劳改农场的人们留下的伤痕。

……

莫言小说也在揭示伤痕,所以受到一些人的仇视与围攻。

怎样正确评价伤痕文学?

说真话的文学才有读者才有生命力。发现伤痕治疗伤痕社会才更健康。

不可否认,特殊年代社会的普遍道德水平很高,但人们的思想封闭偏激,认识混乱落后,往往把一些过激的破坏性很大的行为当成“革命行动”。

如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蔑视甚至仇视,造成严重后果。

如不重视生产力、经济发展,生产生活不能与世界同步。

如保守封闭,坚守陈旧的先进因此产生新愚昧。

不看清这一切不反映这一切不反思这一切,就像病人自以为健康。

伤痕文学担起揭示、审视和反思这一重任,让我们看清过去,从而产生新的认识。

过去有句老话:

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永远在。

正是揭示和反思,让我们看清了不改革不开放的危害,让我们解放了思想,从而理直气壮抓生产,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乃至享乐奢靡的生活,否则还会如莫言所说饿昏了吃煤炭,老母亲捡麦穗让人打得嘴角流血。

是的,我们今天非常非常幸福,非常非常享乐,可是我们不把过去看清楚,也许错误还会卷土重来。

不少人在今天还是过去式的思维。如对莫言的写作让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接轨大加批判,认为莫言卖国。如毫无法制意识,给捡麦穗的莫言母亲安上偷盗的罪名,并且赞同打人。

这些人的灵魂,被伤害、搅乱,直至今天还在自以为正确,可见,中国社会的进步需要伤痕文学。

不可否认,由于伤痕文学产生于只有一部小说八个戏的封闭十年刚结束之后,艺术上处于探索阶段,难免不够成熟。






其他网友回答:

莫言得诺奖国内媒体文坛国人一片叫好,但国内随着西方全方位对中国打压,结合国际斗争白热化的这种背景,国人才冷静下来沉思,西方颁奖词的直白,使中国人才看出西方在文化界对找国的险恶用心,但国内竟有人愚蠢地以为能得西方的以可而欢呼鼓午,全然不知丢掉的是国格,令人心寒。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知道,一个硬币有二面,一个是正面,一个是反面!

生活何偿不是如此?正面的积极向上,充满希望,充满阳光,社会蒸蒸日上!消极的,满目黑暗满目血腥,看不到任何希望!伤痕文学无疑是属于后者!因为其站位在反面,当然是有选择地看一切事物,而不是客观地评价历史!

我们都知道我国文学名著《红楼梦》,《红楼梦》中有一幅《风月宝鉴》正面看富丽堂煌,反面看却是一个骷髅

标签: 伤痕文学 阅读 评论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