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跟赵孟頫有什么区别?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谢邀。题主所谓的“二王"应该更正为王羲之。因王献之书风与其父还是有区别的,但最具典型意义的还是其父王羲之,所以不致于混淆,题标应更正为:王羲之与赵孟頫有什么区别?

我的回答是,东晋的王羲之与元朝的赵孟頫当然有区别啦!他们做为中国书法史上标炳千秋的人物,其地位虽然不能同日而语,但都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这里值得讨论和学习。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他们的区别。

一是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大家知道,到了宋朝末年,由苏黄(蔡)米开创的尚意书风已日渐萎靡,赵孟頫入元后,面对这个问题,在审视了魏晋唐宋书法的脉络和系统后,认为王羲之父子的书法观念和魏晋风度,最能矫正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为此,他拜王羲之为师,不仅身体力行在书法实践中心追手摹二王的精典作品,甘当王氏的好学生,而且利用各种场合,高度赞扬王羲之继承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倡导全社会学习王羲之书法,力图在元朝恢复王氏书学和书风。这种师生渊源关系,我们一是在赵氏的书论中能看到,二是在赵氏的作品中更能用笔墨体会到。

二是创新和继承的区别。大家知道,王羲之奠定书坛圣主地位的主要功绩,是在秦汉遗留的字体错综繁复、字系混乱参差的基础上,创立了楷、行、今草体的重要代表人物。而赵孟頫则因前朝书法的恣意欠法,用恢复和继承魏晋书风传统的成功,而成为有元一代书坛盟主的。由于他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能夠自抒新意,也开创了一代新风,被荣列颜欧柳之后,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四大楷书名家。

三是书风的区别。王羲之的书风为清新遒劲、蕴籍含蓄、意态俱佳,最能代表他书法格调的是《兰亭序》;而赵孟頫既不强调气势笔力,也不媚骨轻佻,尤注重甚而滞于“中和”之意。所以在格调上,我认为还是王羲之为高。

从上述王羲之和赵孟頫的区别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他们的不一样,也看到了他们的相通点,这就是继承和创新。什么时候能出新,什么时候要继承,王、赵二位都是审时度势把握先机的高手。也是我们后世在发展书法之路上学习和借鉴的典范案例。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其他网友回答:

赵孟頫是二王的崇拜者,由于宋代的书法注重意趣的发挥,而唐代的书法又过于严谨。再加外族入侵使汉文化遭到了严重破坏,书法早已没有了晋人萧散从容的韵致风度。因此赵孟頫一心要恢复魏晋的法度,再加上当时忽必烈对赵的器重,影响整个元代书坛的尚晋风气。于是后人在书法史称元代书风是回归古典。

其他网友回答:

二王和赵孟頫书法的区别,有二同二不同的区别。

一、二同:他们都深识书法,精通用笔,笔法圆活,笔力遒润,有肌肤之丽。此其一。都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性书法家,开创了一代新风,对后世书法有效大影响。此其二。

二、二不同:书法风格完全不同。二王书风放逸,纯任自然,不拘一格。赵孟頫书风平和,不激不厉,优游自得。此其一。二王字形多变,似奇反正,龙跳虎卧,千变万化。赵孟頫字形规正,温文尔雅,流畅秀丽。

虽然二王和赵孟頫书风的美学特征均属阴柔类型,但二王属动态阴柔美,赵孟頫属静态阴柔美。

由于赵孟頫的生活时代比二王晚了將近千年,所以时代压之,赵孟頫的书法难以比肩二王,尤其是极少写放纵的草书,是赵体的不足。







其他网友回答:

二王和赵孟頫有什么区别

“二王”指的是东晋时候的一对著名的父子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王献之;赵孟頫指元代有名的学者、艺术家,子子昂,号松雪。这三个人同是艺术界的大咖,历史上的名人,也是人人称羡的美男子。除了成就大、水平高、影响广这些共同特点之外,在以下几个方面,二王和赵孟頫还是有些区别的。

1.出身、地位的区别:

二王是先天有光环的人,降生在当时的贵胄名族王家大院,作为山东大汉的他们一生下来就有着百姓不可企及的尊贵地位,是典型的“士N代”,具有相当显赫的家世和极高的名望,族内近亲多的是朝内位高权重的名臣,他们按部就班就拥有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各种条件。如果说条条大路都能罗马,那么二王则是出生在罗马的上天宠儿。

赵孟頫则是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走向罗马城的人。他出生于南宋末年的浙江,由于时代巨变,他未能尽情享受自己作为宋朝皇族子弟应该享有的特权。少年时代他曾因家世获得官爵,十年之后南宋灭亡,便失意赋闲在家7年,深刻体会了作为草根的滋味。直至1286年,32岁的赵孟頫被元政府举用,从此开挂,一路向上。

2.性格、为人的区别

二王出身贵胄,有放纵的性情,也有任性的资本,在生活中的传说轶事经常不胫而走。作为“大王”王羲之来说,脍炙人口的换鹅、书扇、巧续对联、入木三分等都不算什么;大王少年时代即因坦腹东床被权臣郗鉴选为快婿,留下千古美谈;50岁时,与一帮文友雅集兰亭,把酒谈诗,并趁着酒兴一挥而就,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书坛至宝《兰亭集序》,将文人的风雅推向极致;52岁时,一言不合就称病弃官,与一帮好友游山玩水,在江南一带留下传奇。

“小王”王献之自幼就聪颖勤奋,他渴望超越父亲,成为众人仰慕的书法大师。有次王羲之出门前挥毫题壁,小王竟在父亲走后拭除掉其笔迹而自题原处。没想到大王回来看到之后皱皱眉,说看我当时醉成啥样了。哈哈。但这个“惊艳”变“惊赝”的小插曲,只让小王郁闷了片刻,他依旧坚决认为自己的书法水平超过了老爹,即便在谢安明白告诉他,时人并不这么认为之际,他还要傲娇地仰起头颅,轻蔑地说一声“时人哪得知!”真是足够性情,不服不行。

赵孟頫为人可就没有二王那般率性。他深谙自己南宋遗民身份和处境,即便得到元代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也是勤谨谦卑,如履薄冰。赵孟頫性情温厚,洞达世事,是个真正的明白人。忽必烈曾让他参与中书省政事,他认为长期在君王身边工作,必定引起他人的嫉妒,便极力要求去外地任职。长年在工作重亦是勤勉有加,不落他人口实,事元26年后,借病请归,全身而退。

3.艺术风格的区别:

二王是中国书法史上领军级别的重要人物,一千多年来一直被书家奉为至尊。二王以书法为最能,留下了多部名帖,供今人及后人研习。王羲之书法精深广博,各体兼善——当然光凭这个可对不住他“书圣”的大号,真正有说服力的是其书法严谨的法度、沉雄的气势以及非凡的神采:草书《十七帖》《初月帖》《平安帖》,行书《兰亭集序》《姨母贴》《快雪时晴贴》,楷书《黄庭经》《乐毅论》《曹娥碑》等,任何时候来看,那都是神一样的存在。

王献之多才,楷、行、草、隶各体兼善,尤以草书为最佳。他的楷书《洛神赋十三行》、行书《鸭头丸帖》、草书名作《中秋帖》都是传世名帖,为书家所宝重。某一天小王脑洞大开,突有奇想,将大王上下文字不相连的书写方法加以改进,创造了一笔连贯数字、气势浩荡的“一笔书”,让草书的笔法相连,行气延绵,更为可赏。小王法书跌宕纵横,恣肆放逸而情致萧散,出尘,才气逼人。有人以诗之李杜拟书之大小王,认为老王之书以法度胜,犹子美之可学;小王之书以气韵胜,犹太白之不可学,亦是识者之语。

赵孟頫博学多才,N专多能,忽略掉他官员的身份,在作为书法家的同时,他还是一个地道的画家、理论家、诗人,金石家,并在音律和鉴赏方面十分擅长。在书法一面,赵孟頫也是擅长各体,尤以楷、行书著称,是赫赫有名的“楷书四大家”之一;其书精熟雅秀,风格独特,世称“赵体”。在绘画上,他博涉多能,在人物、山水、花鸟、鞍马诸科的成就都可圈可点;他提出尚古意、师云山、同书画、写远愁等振聋发聩的艺术号召,确立了元代绘画的审美标准,是当之无愧的“元人冠冕”,一代尊师。

每位大师的艺术都是不可复制的,他们的身世、性情、经历和成就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我们在学习传统、研究经典的同时,深深地被他们精妙的艺术和深沉的思想所打动,常觉仰之弥高,而习之益深。

其他网友回答:

最大的区别是赵孟頫没有很好的狂放制之作。其书法虽出二王,但真正有灵性,潇洒自然,气势磅礴之作没有。

其他网友回答: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因其书法成就,而被后人合称为“二王”,其中以王羲之书法为主要代表。 王羲之(307~365)七岁开始学习书法,并由其父亲自传授,后拜女书家卫夫人为师,并广学各家之所长,终于成就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而被后世奉为“书圣”。他在楷书方面成就巨大,他将楷书从隶书中脱离出来,其楷书笔画,已经有了明显的法度可寻,在结构与布局上,讲究工巧,纵横有序,字形妍美,其代表作品有《黄庭经》《乐毅论》等;他的行书遒美劲健,洒脱流畅,《兰亭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还有《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王羲之的草书也达到了一种全新的境界,其代表作品有《出月帖》等。 王献之(344~386)从小就传承到家父的书法技巧,但又融入了自己的创新与贡献。从王献之的代表作品《洛神赋》中即可看出,其打破了传统的书意,注入了自己的风格,创造出新体一笔草书。 赵孟頫(1254~1322)是元代的书坛盟主,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他师从“二王”书法之古风,深得“二王”笔意,倡导出以复古为创新的书法风尚,在楷、行、草、篆、隶诸体,均有建树,尤善楷书、行草。赵体楷书柔中带刚,雍容遒丽,并有行书之笔意。他的行书遒劲沉着,灵动婉转,流畅潇洒。主要代表作品有《胆巴帖》《道德经》《赤壁赋》等。赵孟頫在书法艺术上成就卓著,直接追摹“二王”,历来被公认为“二王”书法的正宗传人。 “二王”与赵孟頫书法的区别主要有: 一是传承与师古的关系。即赵孟頫是师从“二王”的古法,并加以创新求变; 二是书风的不同。赵孟頫虽然师从“二王”,却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书体,尤其是形成了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赵体”风格。 三是现存的作品的形式不同。“二王”流传至今的作品真迹不多,尤其是王羲之几无真迹传世,现有作品,几乎为后人模仿。而赵孟頫流传至今的作品多为墨迹,且数量庞大。 总之,赵孟頫虽师古“二王”,师出一脉,却也有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其他网友回答:

提这个问题的人,本身就很外行。

一、只有对书法一知半解的人才会把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二王",本质上,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足以与张芝钟繇齐名,不论格调或成就水平,还是影响力。因此孙过庭在《书谱》开篇即有:"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也就是说,王羲之也自认只有魏钟繇和汉张芝的书法和自己一个级别的,其他人不值一看。因此,后世常把钟繇和王羲之并称"钟王",他们2⃣️人的书风在格调等方面都一脉相承,被称为"魏晋书风"。至于后世有不少人把王献之与王羲之并称"二王",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大仲马与小仲马父子被称为"大小仲马"一样。

事实上,王献之书法与王羲之书法,不论格调与水平成就,都不是一回事。

格调上,王献之书法远低于王羲之,这个,懂书法的人不难从作品上对比看出。故王献之政治上的恩人东晋宰相谢安素来轻视王献之书法,大家不妨看唐朝著名书法家书论家孙过庭的《书谱》,中间有详细记载。孙过庭本人和唐太宗李世民也素来恶评王献之书法。当然,后世有识之书法家与书论家持此见者多多,此处不一一。

再大略说下王献之的书法成就:大草,学张芝,但未脱张芝轨迹。小草学其父,但格调与水平均远不及。小楷代表作《洛神赋》稍有自己面目,但格俗,线条也少内蕴,功力弱。各位不妨把王羲之小楷《黄庭经》和王献之《洛神赋》对比,拉大看。自见分晓。另外,买一本王羲之和王献之传本墨迹选8⃣️开本,再对比下,更清楚了。虽然大家一致认为王羲之的传本墨迹是唐人摹本。

关于王氏父子,不多说了。

扯两句赵孟頫。赵孟頫虽自称传承"二王"笔法,但其实他并没有学到钟王笔法精髓。而且他的字格俗气弱,根在性情与审美,与他当不当元朝大官没有关系。就算他不当元朝高官,一开始便回家开庆丰包子店,他的字也变不成黄庭坚的风骨傲兀精神挺立。关于赵孟頫,见我头条前几天发的内容。


其他网友回答:

二王善长行书,而赵孟頫善长行楷。

其他网友回答:

二王书体与赵孟頫没什么区别,只是略有差异。赵书脱胎于二王,且赵博闻强记,功力深厚,又醉心二王书体,正宗二王衣缽传人。差异处在于二王书风多点潇洒,赵书多些楷法,是守的人生规矩。书如其人也。







其他网友回答:

二王书法继承钟繇,赵孟頫是继承发扬二王书法,是中国正统书法的代表人物。赵孟頫是二王以后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书法成就很高,对书法历史贡献很大。

标签: 赵孟頫 二王 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