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而好则艺。书法是写字,但写字未必是书法。不违谬原则法度且能彰显美感、品质、风格、气韵的写字,才能称得上书法艺术。
艺术本身就是有高度、有门槛的一件事,泯乎于众、尽人皆能的技术不是艺术,充其量称之为技能。这没有殤不殤的问题,这是一切艺术的大浪淘沙能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除去文盲,人人都有书法认知、态度、喜好及主张。对书法认知的不同,根本在于对书法理解高度层次、水平高低、专业深浅、审美宽窄的差异。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受制于个体的不同,大众对书法的认知永远不可能整齐划一。正鉴于此,很多书法圈的圣贤高士才提出取法乎上、须效古人的提议和主张。
学之弥深,知之弥切。对待书法艺术,很多朋友失于察查,缺乏耐心,匮于总观,肤于表面,凭感性、意气、喜好去认识看待书法艺术,往往是片面狭隘的。就比如书法妍与拙的问题,把真书正书之外的一切书法蔑之为丑书,这是不客观不理性的。审美观点其实紧连着书法学养的水平,你看不出门道,未必就没有门道。
写字是技能、是行为动作,而书法是艺术、是笔墨美学。抱庸妄谈。
其他网友回答:关于写字和书法,可以这么说,写字的人不一定是书法家,但书法家绝对会写好字。学校以前有写字课,现在都叫书法课,这里是同一个意思。只要上过学到都会写字,但不是每个学书法的人写出来都是书法。写字是使用和实用,是文化的体现;书法是修养和学问,是思想的艺术。王羲之,钟繇,智永,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等等,凡是大书法家都是有学问,有思想,自成一体,自成一脉。古代书法是实用艺术,《兰亭序》书法不仅是天下第一行书,而文章也是千古名篇。《祭侄文稿》号称天下第二行书,也是一篇悲愤交加的“祭文”。书法写到最后,写的是心境,是学问,是思想。所以在古代,人人都会写毛笔字,但能称得上书法家的,而且流传至今的,我们似乎能数的过来。现在社会,只要能拿毛笔写字,似乎都是书法家了,这是因为毛笔字没有了实用价值,只有艺术价值所致。换句话说,这是价值观的引领方向所致。现在提倡文化自信,但愿书法更加自信起来,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只须人人会写毛笔字,不要人人都成书法家。
这个问题问的好,关于写字与书法的问题这几年确实出来了挺多。明星拿毛笔写了几个字,有人就说这书法如何了得,名人出名了想赚点外快,就拿毛笔写几个字,一幅字几十万,对外号称书法。可是对于真正的书法专业人士来看,那算什么书法啊,充其量就是毛笔字。那么书法与写字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这种认知的不同是谁之殇?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说说我的理解吧。
第一,我们先说说书法的法的问题。古代也叫法书,为什么要加上法呢?这里的法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法有两层含义,第一个是法度的意思,或者说就是书写出来的文字要符合一定的规则,不按规则写出来的字谁能认识呢?第二个法的含义是技术层面的,可以说是书写的方法。写字为什么要讲究这个方法、技术呢?就是为了让书法上升到艺术的层面,为了好看。在一定法则的规定下,用一定的技术把字写的好看、讲究,这就是书法。
书法的法度、规则,这是一种约定成俗的东西,好比草书的有些写法,只要是在规定的范围内,你不管用什么笔,笔画粗细,用笔的力道等,只要是按规范写出来的,不管拿给哪位书家,一看就知道你写的是什么字。可是有些人没学过草书,他写潦草的字,写的“江湖体”龙飞凤舞的,看起来也挺好看的。但是你拿给别人看,人家看不懂你写的是什么。这就是不懂书法产生的问题,所以书法的法度、规矩,是为了文字的实用性来的。
另外一个在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要求你写的字必须工整,阅卷的考官才能看明白。所以明清时就产生了馆阁体,这也是从书法的实用性发展出来的。
第二个,我们说说书法的技术、艺术层面的“法”。写字在一定的规定下,如何把字写的好看,这就需要书法的技术方面或者说艺术层面的要求了。好比说起笔,它就有露锋和藏锋的变化,有圆和方的形状。行笔时就有中锋行笔和侧锋行笔的问题,有时还有偏锋行笔的问题。转折处有方折有圆转,有翻笔有折笔的变化。收笔时有出锋有回锋,有收有放。结字有平正,有攲侧,有的妍美,有的稚拙等等。正是如此多的笔法,技术上的不同,造就了书法的千变万化。另外还有不同书体,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艺术审美。还有墨色的讲究,这些都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第三个,书法技术的升华,与书家的审美,书写时的情感,文字内容与情感与书法技术的结合,最终创造出一件件不同凡响的艺术臻品。例如《兰亭序》给人一种相对轻松快乐优美的感觉,描写的兰亭的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这么美的语句,配上书圣妍美的书风,这就是绝配。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则是粗犷、遒劲的笔法搭配着作者悲愤的心情,“父陷子亡”何等悲壮的情景,随着书家的书法表现,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一直在卷上激荡回旋。
而写字只是一个动作,书法是一种书写出来之后,带有艺术审美的结果。这就是写字与书法的不同。对于写字与书法的认知不同谁之殇?其实自古书法都是小众,不可能都可以理解的,这也很正常,术业有专攻吗。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书法也是这样。
其他网友回答:写字是工具,只代表实用。而书法艺术包裹的是社会人生阅历人性修养文化哲学自然宇宙节奏反差等等等等等~
其他网友回答:我不赞成江湖体的说法,千百年前的二王,颜柳,米欧,不在江湖吗!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是狗撒尿,盲书等等,叫什么都不为过
其他网友回答:书法,讲得清楚动作细节吧。艺术,有绝技吧。写字,构图吧。
其他网友回答:到底如何理解写字与书法艺术,认知的不同到底谁之殇?
这已经是一个老话题,
先有写字,写字成文后,因为古代用毛笔书写,毛笔的特性具有墨晕染呈现出不同的映像,给人一种想象的空间,特别是写文章诗文是否,因为心理有不同的迹象,便出现书写快慢或停驻或顿挫感,急缓运笔,或多或少有了多样性的笔力彰显,凸现的是流转的线条或不同的点画用笔,更是粗细肥瘦,在纸上的墨染出现烟云状,
同时也有汉字的发明造诣属于象形状,具有姿态万千,从中给人丰富的造型之感,于是古人文人墨客书虫从而觉悟,抽象思维能力,使他们开始萌动了不可言喻的形象,这种意识流出现的,就是能够人人兴奋的笔墨跳跃而形成的美。才开始一种朴实无华的想象,仅有自然图示,因为。农耕时代文化是一种准自然景观,天地景观,以及意识形态中的阴阳八卦早已经融于脑海,那么到了秦朝李斯,对篆书有了特别的认知,感觉笔墨园转有境。可观。
从此为文字的多种书体的创造,更加完善了书之情愫,已经书写文字边有游戏笔墨,或许纸墨成了玩味的笔阵图,从而文人注重字写的飞状,是为草字,能给人挺乖的感觉,心理有了动感地带,活跃生机,有了感性理性的转化,用心去变化字的写法,不知不觉用笔不同,迥然图像笔画。
写字过程开始总觉写字的技巧。巧妙的书写便有了兴致,不断的变化,逐渐有了书写方法,总结归纳,父传子,子传给孙子。王羲之爷俩算是,钟繇传给儿子钟会,外甥宋異。
最早是为蔡邕,张芝从而学来,卫夫人受到其父卫凯,卫凯与钟繇同时代人。
渐渐玩味笔势,书论从此开始。由此可见汉字的实用到了欣赏性。
后来的发展写字只要是实用的毛笔,或多或少有书法的相,仅仅是技巧者,合度有致,漂亮,而技巧欠火候的则有难看拙嫩。
至于分清写字与书法,是从钢笔出现,毛笔书写算是算是书法,因为执笔即是技巧了,写字肯定会落笔运笔,自然写字与书法一致性。而今用硬笔书写也有了书法味,那就是写字加上了技巧,有了硬笔技法,是不是从小学字不也是追求方法么?只要讲究方法去落笔或结体结构布白,写出来算是书法。
而今书法种类分的很清,写的不好或法度系数低。就不称号书法,算是会写字。这中说法不太理解。只有好的写字才算书法。
学写字,学书法,平常语,就是一码事。非要分清楚不可。从认知上,我感觉写字与书法艺术没有殇。
从真正的意义上说,书法称得上艺术,那就另当别说论,书法写的差劲,不具有艺术性,不艺术,仅仅是简单的汉字,去掉了艺术加工,赤裸裸的象形字。
艺术的概念,就是美丽,巧妙,生动,形象给人有感觉。触目而感爽快。
威海链 » 到底该如何理解书法艺术与写字?认知的不同到底是谁之殇?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