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评价启功临写的争座位帖?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谢谢好友邀请!

启功先生是当代书法大师。据说,他一生临写古人的碑帖很多,九十岁时还在临赵孟頫的字。

印象最深的是他关于“写字,没有绝对的横平,也没有绝对的竖直”的论断。

启功先生一贯主张学书法一定要临古人的碑帖,并给自己的弟子指出了从临帖到成为“书法家”的路子:临帖——临帖——临到七分像时——加上三分自己的东西——就成为书法家了。



那么,我们如何评价启功先生临写的《争座位帖》呢?我认为,用“古意甚浓,神彩飞扬,用笔精道,风格独特”十六个字来评价,再准确不过了。

有人说,启功先生的字最好临摹,其实不然,若把他的字真正临写出“神韵”,不下上三五年的功夫,那是不可能达到的。

注:图片源于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謝謝康夫兄相邀作答。

顏體,我加過幾個微信群,高手雲集。有學的象的,有考證擅長的,中書協的,奪大獎的均有。吾常耳濡目染,小有所获也。

《争座位帖》与颜的《祭侄文稿》、《祭伯文稿》被合称为“颜书三稿”。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并称为“行书双璧”。

《争坐位帖》是颜真卿56岁时于唐广德二年(764)十一月十四日写给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一封信。顏真卿四十四歲時寫了他的第一塊楷書《多寶塔碑》。




爭座位帖,雖是行草書,有強烈的顏楷中期特徵-一內緊外松、上緊下松。晚年是外緊禸松。再對比看啓老的臨本,已是創作居多,臨摹尚意,不具表象了。書家評論啓體重心之黃金分割,蓋亦出于顏體也。



蓋所謂新瓶裝舊酒,斯之謂也。啓功之臨本乃啓老之書法,與顏體之廣博雄強何異乎改弦易轍,另起爐灶也。于是,以相似之度論之,啓老之爭座位帖乃南轅北轍也,然書法之妙,豈能以相似之度概以全之?

俗語云,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吾曰,一千個沙士比亞,亦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嗚呼,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故曰:知啓老之摹書不似顏體而病之、惡之者,誠可諒也。知啓老之摹本不似顏體而美之、贊之者,誠乃逾其墻而入于門內者也。君子不可不察也。

惠州老楊識

其他网友回答:

启功先生临写的《争座位贴》,跟原帖不一样,完全是自己的风格。我相信一般人看到之后一定会吐槽:大书法家临帖还临不好啊。哈哈,你看到后会这么想吗?

启功先生临《争座位贴》

借由这个问题我们正好来了解一下启功先生关于临帖的书法观。启功先生早期学习书法,楷书是从颜真卿的《多宝塔》入手的,小楷取法唐人的写经小楷,这在他年轻时留下的手稿中能看到唐楷的痕迹。行书早期学习的是赵孟頫的,后来又取法董其昌,中年时又学习欧阳询的字。晚年时候学习柳公权的书法来加强书法的骨力。

上位启功先生二十几岁时的手稿

早期启功先生的手稿完全是一派唐人楷书的风格,可见先生早期临帖的时候,也是追求“像”的,也就是实临阶段,即追求点画的形态和结构与古人酷似的阶段。我们拿六十年代启功先生临摹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的作品来看,与原帖还是比较接近原帖风貌的,特别是柳书为古今称道的“柳骨”,被启功先生学到了。

启功先生临《玄秘塔》

但这个时期启功先生已经不求点画形态和原帖完全一致了,但是在笔画组合的呼应关系上与原帖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启功先生曾经说过,写楷书要当行书写,就是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要向行书学习。

所以他后来临摹的楷书作品多带行书笔意,我想这也是先生倡导的“透过刀锋看笔锋”的关系吧。虽然是楷书,但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非常强,笔断意连或者是虚连。他逐渐放弃实临阶段对笔画形态的追求,而是更加关注笔势,笔势贯通于点画之间。用日常书写的一种状态来临摹古帖,点画不到之处也不予计较,强调笔势贯通、气息流畅为首要。

这幅临摹的《争座位贴》也是如此,一看之下与原帖差别较大,但仔细观察之下很多字的笔势和外形与原帖相似度很高。这也是启功先生的临帖书法观,取古人之法为我所用,这个取法有多有少,我需要什么就去取什么。

启功先生后期关于临帖的观念是不做古人书法的复印件,今人临帖不入古人门径者,往往是过度计较古人的笔画形态,而忽略了其内在的笔势,不论碑版还是墨迹,盲目描摹外形,临的再像也完全没有了古人的气息。

启功先生临米芾《苕溪帖》

启功先生的这种临帖观念,应该是早年学习董其昌的时候,受董其昌书法观影响的。董其昌在他的《画禅室随笔》中曾经谈到过临帖的问题:“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庄子所谓“目击而道存”者也。”

但我想这种临帖观念都是在这些大家已经过了实临的阶段后,而取古帖能为自己所用之处,融合到自己的风格中,这正是这些大书法家再慢慢蜕变的一个过程。这些也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其他网友回答:

<2>学习书法,临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而在临帖中,分有阶段性。初学阶段务求形似。高级阶段以神合为纲要。

启功先生所临写的颜真卿《争坐位帖》,追求的是鲁公的神意。寻求的是“合而不同,违而不犯”的至高境界。
鲁公《争坐位帖》,意到笔随,有一种严厉郁勃之气溢于楮墨间,是颜真卿书法的经典名作。启功先生所临写的《争坐位帖》,少了鲁公的刚烈之气,却得鲁公篆籀之笔运,|古拙朴淡的气韵。书法中最难学习的,便是草稿、信札一类的尺牍。这是书者随性所致。而临习者在学习时,往往刻意的模仿,导致其拘谨。形虽俱而神无。启功先生毕生致力于书学。深知书法妙道,在临写时,以自然的笔墨,运行自如,很好的把握住了《争坐位帖》中的“动有姿态”。对大家学习颜真卿书法,会有很好的启发。

其他网友回答:

附图就是启功临宋拓争座位帖以及颜鲁公的争座位帖。

颜鲁公的《争座位帖》历来备受书家尊崇,喜爱者、临习者众多。启功先生也非常喜欢,这是他书于1982年的第四次临写本。

但我对启功老爷子的书艺不认同,这本子临写的与颜鲁公笔法书风相去甚远。只能说是按照自己的风格去临写的。

启功写不来大字,一是写字基础没有打好,二是他的笔法间架决定了不适合写大字。一点浅见。我是大魔康夫。

其他网友回答:


启功先生的的临帖,是以书法家和画家、国学学者的眼光来进行对古代书法的临摹研习的,和我们一般的临摹学习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作为一位艺术大师级的人物,特别是中年以后的对书法的临摹研习,所采取的临摹方法是遗貌取神的学习。这种方式并不适合一般的或者说初学者来采纳,是一位书法家人书具老或进入创作阶段、书法学术研究阶段所采取的对古代书法的学习。

按照寻常的认识学习书法,通过临摹先贤学习理解古代书法艺术或技法,必须做到形神具妙,这没有错。

如果在学习书法打基础的阶段,采用遗貌取神的临摹做法,一则做不到,二则就是真的去那样做,无法能够从古今经典书法那里学到书法知识或技法。

书法虽然以神采为上,但不是书法艺术的基础。这就象一座经典的建筑,神采是经典建筑完成以后的整体面貌,而其他的都是在经典建筑完成之前的过程中的元素。正是这些元素的积累,才使得经典建筑的顺利完成。



其他网友回答:

临帖有三种,一种初学不多做解释。二种,像与不像之间,主要目的是找到自己的风格。三种就是是启功老这样的,历史上可见的临摹墨迹都是这样,赵孟頫,董其昌,王铎等等,人家的目的,借古人打磨自己,这种难度最高,也最不容易让人理解,因为怎么看,都是用自己的书体照抄……

其他网友回答:

那不叫临,叫写,按自己的想法(笔法字法写。临书,最基本要做到,揣摩前人的执笔、结体、笔法、布局等。启功书和颜不是一个路孑。僻如用练体操的架子表现太极拳,不伦不类。

标签: 争座位帖 临写 启功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