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下午好!
我是杨炳升。
谢谢你的邀请!
临帖和创作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码事。
临帖是练功,是淘金。
通过临帖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控笔能力,继而推高自己的审美眼界。实现心到笔到,心手双畅。
这也是节段性的,因而,也是相对的。即便是成名的大家,你给他支上案子,笔墨纸砚都备齐了,让他写一篇生文,他都未必能写的好。所以说,是节段性的和相对的。
你在这里所说的出帖,应该指的是要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
出帖创作的过程则就成为了炼金的过程,就是用自己淘来的金子去根据自己的审美偏好打造出各种不同的器物。
这是王羲之的《十七帖》中的第一帖,属于小草。
这是我临写的。
这是我在小草的基础上尝试着用草书的方式写的,基本上没有发什么大的变化。
如果重新设计一下,可能就是另外一种形式了。
这是我闲划拉的,说不清像谁的。
临帖有两种临法。
一种是专攻一体,朝像里临,一样可以成名立万。
比如欧体,前有姚孟启,林则徐,黄自元等等。
近有钱开文,田氏兄弟等等。
另一种是取百家之长。
比如刘炳森的隶书,自成体系,将流芳千古。
我经常看你字,功夫已经很深了。
我为你点赞!
我们俩人练习书法的起点差不多,都是临退休时选择的一个爱好。
有什么需求细说的,我们可以私聊。
祝你天天开心快乐!
其他网友回答:
临帖应该是伴随书法人一生的事业,即使你出帖了,你也需要继续临帖!
什么时候出帖?我的意见是,当你理解书法的时候!也就是你脱离了古人的法帖你也知道一个新鲜的好字如何去写,而这样写就应该符合书法的法则要求。
怎么出帖?当你理解了法帖,而且可以自如从容地总法帖的书体去创作,这时,你就可以出帖了!秘诀是练,理解!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好友邀请!
临帖,临帖,临帖,当把字临到七分像时,加上自己的三分个性,就成书法家啦!这句话是启功先生说的。
我认为启功先生说的有道理,临到七分像时,即可出帖,加上三分自己的个性,即怎么出帖。
学书法,临帖临到七分像是很难很难的。有一次,有人当面夸启功先生临帖八分像,启功就高兴得不得了了。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有不同看法,欢迎讨论。
其他网友回答:一明确目的,
二知道不足,
三明师指点,
四按部就班,
临帖目的是什么?假如不知道,大概率是做无用功。
自己写的字问题在哪?不知道问题,怎么解决,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大概也都不知道。
明师,就如同我们生病了,明师就如同医生,他会根据我们的毛病,对症下药,利用字帖改正我们的毛病。
明确了目的,知道了毛病,有明师指点有了解决问题的药方,字帖,临能解决我们问题的字帖,改掉我们书写的问题,按部就班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好事。
临帖入帖出帖这都不是事,写字就写字,不是专业,写就是了。假如想想专业发展,那是研究出来的,不是临摹出来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齐白石的画都喜欢,临摹齐白石的画可以,临像了就会画画了?不是,所以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颜真卿学王羲之,可颜体与王体一目了然。这其实就是取长补短的结果。知己知彼很重要。
喜欢就写,不喜欢就玩,开心就好!别太较真,书如其人。
其他网友回答:魏晋甚至以前,那么多书法大神,当年资料不发达,哪来的那么多贴临摹?还不是靠自己。
帖子,我从来不临摹,看到结构好的,我就用手在衣服上划两下,记一下结构。
我认为只有真性情发挥但极致的时候,笔走龙蛇,而且有灵性。
自己觉得好看就行,古人,可不是奔着书法家,或者中书协去的。
其他网友回答:临过太多的帖,师付说不用再临了,如果再临就超过古人不好。
其他网友回答:临帖是为了入帖,即学习别人书写之字的架构结体,以及字法,笔法,章法,墨法。同时吸收别人的笔势,气韵,神采。在此基础上,能够将自已的情愫融汇到笔法中,做到与碑帖又像又不像,即可出帖,也就变成自己的东西。笔笔有出处,而又有自己的个性,岂不美哉。楼主的两幅临作,很不错,确实下了苦功夫,点赞。
关键是什么时候能见到古人真迹或名帖初搨本,如果一生都未曾见过,临的变了味的印刷品,一直在出帖,重来未曾临过真帖
威海链 » 临帖,临帖,临帖!什么时候能出帖,怎么出帖?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