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们,你每天写了那么多书法作品,最后这些作品都怎么处理了?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学书伊始,只是临帖。用过废旧报纸、廉价的宣纸和毛边纸,正反面反复书写,随写之,随弃之。少量的扔进垃圾桶,积累多了就到野外去焚烧。收破烂的人不要,因为纸黑如墨,回收去也难以再利用!

如此有年,渐有学生、同事和朋友索字了,就买稍好点的宣纸,写成作品送人。有感觉不错的,舍不得送,留下放在书柜里保存。时间久了,积累多了,则优胜劣汰,不入眼者统统淘汰。再后来,当时所写,除少数几幅作为学书历程的纪念留了下来,其余几乎全部作废品再利用。仍是用来正反面反复习字,直到纸面漆黑如墨乃止。

学书之人多拮据,雅好无有钱支持啊!

近年来,科技进步,网络发达,书艺也与年俱进。退休了,经济条件稍有宽松。遂购买质量好点的宣纸,按规格批量创作,发布于网络平台之上。方法是临创结合,数日临帖,数日创作。写好后,即拍照,图片保存于手机的图库之中,逐日发布。

自二零一三年起,先后在新浪博客、墨池书法、头条书法圈子发布临帖和自创作品近两千幅,仅在墨池书法上发布的作品就有1258幅。

这些书法作品的原作,一幅幅精心折叠,就码放在书房的角落里,已有一米多高了!

人常说敝帚自珍。作品就是自己亲生养育的孩子,私心倍加珍爱!这些用毛笔在宣纸上划拉出的墨迹,是自我心迹的流露,凝聚着学书者的希冀和心血。今后是何去处,自已也难知晓!

如果若干若干年后,它们还留存于世,有喜好翰墨者能打开它们瞧上几眼,发数声赞叹,就算是它们留存的价值了!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你的邀请。学书十几年来,刚开学书大多用的是废报纸,旧杂誌,临帖用之,大概有五,六年吧,没用过宣纸。

后来在水写纸上,毛边纸上练习。有五年左右,一般写后没有价值的烧掉。

直到2016年上今日头条书法平台,才开始用毛边纸,宣纸练习,写点书法创作,每天写字量不大,当天写当天处理,不满意的烧掉,留下来的少之又少。一般不作送人处理。

本人习作

欢迎点评!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

说说我个人多年的习惯吧。七八岁开始,我迷上了书画,当然叫做涂鸦,在正式拜师学艺后,对自己的日课和不伦不类的“作品”很是仔细,其实并不是贪心,而是自小养成的习惯,每天日课毕,必将年、月、日及编号用毛笔笔尖标注于右下角,然后小心翼翼地展平,将作业按顺序码在书桌下面。日积月累,这些作业中凡是被恩师批阅过的,我都会剪下来粘在笔记本上,作为知识点参考,也是后来我在社会上讲课的基本储备。其它的,用绳子绑好放入麻袋,也从未按废纸卖给废品收购站,因为我一直认为这是我学习的脚印,当我迷茫的时候,可以看看以前的水平,也会增加一些信心。这四十年来积攒下来的麻袋越来越多,每次搬家都成为“累赘”,而且母亲爱干净,总是偶尔背着我扔弃一些,所以存留下来的早期日课越来越少,倒是很多初中、高中同学的家里常有见到,很是亲切。另外,受家庭、尤其是诸位老恩师影响,自小对有字的纸张心存敬畏。相传,字纸在老祖宗的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有字纸,是不得随意丢弃的,要择吉日行礼祭奠,点火焚烧。然后将草木灰倾倒于洁净的水流中回归自然,当然我家不具备焚字炉的条件,便以铁桶为炉,不定期将不堪的纸片焚毁。我家离海河很近,那里就是倾倒纸灰的地方。古人对文化的崇拜,进而演变为对文字的崇拜,焚字炉的出现,就是人们对文字的顶礼膜拜。哪怕是一块废纸,因了上面的文字,也格外尊贵起来,不敢随意丢弃,以免神灵责怪,相沿成习,后世子孙依样照做,尊重文化和文字,不敢稍有懈怠。现如今,人们对于这种传统文化风俗已经不甚了解了,而且,基于环保、安全等等诸多因素,焚字纸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我也从2018年开始,购买了一台碎纸机,原来的大铁桶也退休了。

因为我从六七岁开始学画,所以“画作”也较多,都是平整地保存在画夹中,那年是1989年去美院考试,不慎丢失,至今懊恼不已。1990年在外授课,有几张课稿有幸被当年的孩子们留下了,现在留着当作纪念,那时,我19岁。

近年来,社会上各种形式的约稿、收藏等等,我对于“出门”的作品态度很认真,都是写两三遍以上,从中选出最满意的一幅交给对方,其余的都会毁掉。

另外,我还有一张较大的罗汉床,每有满意的作品,都会第一时间通知装裱师傅来取,托裱后展平置于棕垫下面,或置于画缸中,这些作品,都是历年来个展和作品集的重要成员,当然随着被藏友收藏,它们也在不断地更新,随着我书风的转化,个人留存的作品也在不断地调整。

近年,得友人垂爱,为我提供了很大的场地,拙作得以展示,也由衷欢迎各地书友莅临教诲,不胜荣幸!

下面这些照片,就是我十几岁的一些日课和笔记本,以及最后一任焚字铁桶和现役碎纸机;末图是美术馆一隅。

谢谢大家!谢谢头条。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啊!一方面自己鉴定,过段时间自己看看,进步了没?亦可知道自己追求的轨迹。不同时期自己追求不同,结果就不同,明白自己。可留的留个,不可留,送人或废纸啊!至于作为商品,书法难。所以学习书法就是“意淫”而已。现在生活不需要这么多书法家,没有这个社会基础,生活不需要这么多书法作品。学习书法,需要经济支持,没有别学。最多过年或有事写个对子什么的,这些有几人给你买啊?好的,拿个烟或吃个饭而已。

因此我不主张大力提倡书法关注。毕竟书法是五谷之外的事儿。这也是古人书法家少,流传千古的不过书信,并不是商品,拍卖只不过有人认为那是古董罢了。那只不过是有钱人无聊的娱乐而已。一个朝代几百年,几个书法家靠书法生活的?










其他网友回答:

每天练字,五十多年了。

小时候拜师练字,写的好的老师和父母画个红圈圈以示鼓励,舍不得扔,留做纪念,但除此以外的都扔垃圾了。

成年时,在文化系统做了这写字画画的工作,也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每日临帖并创作,抄抄写写画画,不满意的,全都撕掉了,以免流入市场丢人现眼。

现在老了退休了,基本上创作的作品都被人收藏了,或者存入家中待沽。。。

(下图为本人拙作)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景行书苑。这个问题好像每一个学习书法的人都会碰到,我来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学习书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纸墨。题主所说“每天写了那么多作品”,应该是包括书友们学习过程中的临习与习作。

自从登录头条这个平台以来,我坚持尽可能的每日动笔,也有了大量的所谓作品,这些作品有临帖、有练习、也有作品,这些还是要区别对待的。但最终除了参加展览、朋友定制、用作礼物赠送友人的需要送出以外,自己收藏的只是很少一部分,还在不断淘汰。

临帖我通常使用毛边纸来进行,纸张较小,方便书写。当然,有时为了学习章法或者体验笔墨纸张的感觉,也会选择一些其他纸张。我的临帖作品保留很少,多是一面用完,接着用另一面,有时小字写完还写大字,一般都是几乎写成黑的。接下来要么去垃圾箱,要么是废品收购站。

临帖之余,为了尝试练习效果,结合做一些简单的小练习,也多采用毛边纸进行。这样的纸张,接下来也会被二次、三次利用,临帖或者大字练习,直至无处下笔。

至于创作作品,往往是有意识的进行,选择需要的纸张,笔墨也要讲究一些可是结果是有区别的。

首先是失败的作品,在书写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者不在状态写出来的东西看不上眼,碰到这种情况,我一般都是尽可能的调整心态完成。当然,这个完成是写完这幅作品,这样一来可以对创作的作品内容更加熟悉,二来也可以更好的体验纸张的感觉。经过这一次体验之后,纸张的命运则如同毛边纸一样了。

其次是自己能够满意的作品,那么是朋友定制的、参加展览的或者赠送友人一类有目的的创作,则可以完成任务(当然,定制作品我都会在自己满意的基础上,征求定制者的意见,要他也满意方可)。如果是没有特定的目的,或者定制作品对作品另有要求,完成的作品,我通常会自己暂时收藏起来,过一段时间重新整理一次。每次的整理就会有一些被淘汰,走上变黑的道路。

我在头条发布日课时,只要用心了,即使是第二遍、第三遍往往也没有避讳,为此有朋友批评我不尊重大家,我只是觉得真实展现自己的学习历程,并没有不尊重的意思。后来考虑到那么多朋友关注(我的头条粉丝有15000多人),就尽量选择能看清楚的发表,但是纸张的实际使用还是没有改变初衷。

我觉得节约应该是一种美德,而纸张的节约更是绿色环保,我们要当身体力行。另外,在工作生活中,身边的废纸很多都被我用来练习书法了,我感觉这除了节约外,还可以训练对纸张的适应能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与朋友们交流,欢迎发表意见一起讨论。

景行书苑旨在建立一个传承专业学习理念,展示景堂书法日课,分享文化艺术感悟的交流平台。我将始终秉持这一宗旨,努力把更多更好的临帖和创作作品展示给朋友们,坚持每日更新。欢迎关注景行书苑,欢迎点赞、评论、收藏、分享、转发,谢谢支持!

景行书苑设立“景行书友会”与“景行书学院”两个圈子,欢迎加入一起交流学习书法艺术,欢迎定制收藏景堂书法作品。

其他网友回答:

我30岁开始学习书法,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学习的。83年贵州省书协举办书法学习班,我们单位有39人报名参加,最后一个星期的时候,其中几个朋友邀我去听一下,我去了,是包俊宜老师讲篆刻,怎样写印稿,怎样拓印,怎样运刀等,很新鲜,第二节课是鲍贤伦老师讲楷书,他拿了一张柳体楷书作品,讲解柳体的结构,特征,作品的谋篇布局等,使我听得津有味。以后连续去了一个星期学习班结束了。我就买了一本栁公权的“玄秘塔”,搬一堆公司的废报纸,每天下班后开始临摹,一临就是两年。后又参加河南书协举办的涵授学校,我的老师是李进学,每星期交一次作业,改了寄回,又是一年多。学校要举办涵授学员临帖比赛,我找来“兰亭序”,临了三十多遍,选了一张寄到学校,获得了平生第一个书法比赛二等奖。接着又临了两年“圣教序”,一年“书谱”,有幸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展,89年入了中国书协。几十年来,临了十年王铎,五年祝枝山,五年张旭怀素以及张芝,二王,付山,徐渭等。用了不知多少报纸,部份毛边纸,随写随丢。直到57岁,为了在新落成的贵阳美术馆办一个大型个展,辞去了工作,专心在家临摹创作,一共创作了300张大型作品,选了250幅参加展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那以后,每天创作一张或下来,可能有几千张了吧。打成梱,堆了小半间屋子,至于以后的去处,听天由命吧。后人或有喜欢者,能留传下去几张,也就安心了。










其他网友回答:

拿破伦有一句名言:

脏衣服在家里洗。

书法与一切艺术创作一样,总是必须经历由习作到创作,由低级向商级的修练阶段,自己不满意者多,别人满意的更少!

故,沉静自守,修心养气者为上,千万别急着争名逐利,气高志躁。宅家练习的作者,还是让自己的墨宝宅家吧!切切要言!

标签: 书友 书法作品 书法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