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我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我在百度上搜的结果是:庞中华,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和诗人,四川达州市人,生于1945年10月21日,1965年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地质勘探专业。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自1980年以来,有100多种字帖和专著在海内外出版发行,其中代表作有:《庞中华谈谈学写钢笔字》。这是关于庞中华先生的简介。
那么庞中华先生为什么会被历史遗忘了呢?
庞中华先生被称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这个定位是社会认可的,和今天的山寨组织随意拿钱认定的自我封号是不一样的。那么这样一位有着广泛社会影响力的老师在今天似乎被遗忘了,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咱们还得从头捋捋。先说说他是怎么辉煌的。怎么登上“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这个宝座的。
根据百度百科词条可知,庞先生是上世纪45年生人。出生于四川达州的大巴山的山区农村。他的整个童年都在那里度过。那个时候,在中国的乡村钢笔️还是一种奢侈品,只有老师才有钢笔,学生使用的是毛笔,把碗翻过来用碗底做砚台,磨墨写字。
在那个时候,钢笔就代表了文化,一直到上一个世纪八十年代,农村里没读过书的小伙子也要挎一支钢笔,为的是出门被人高看一眼。庞老师呢,据说是自己用竹子做了个钢笔,得到老师的赞扬。从此迷恋上了钢笔。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到九十年代末,是庞老师人生事业的巅峰期,市场上庞老师出版的钢笔字帖成千上万毫不夸张,跟今天的田某人有的一比。
那么庞老师是怎么登上“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这个宝座的呢?
他是中国第一个写钢笔字的吗?显然不是。在中国几千年的书法传统里,毛笔是主流,所有的书法研究,笔法研究,连篇累牍,都是围绕着毛笔这一书写工具。到了上世纪,钢笔这一新式的书写工具传入中国。它的优点很多,一次吸够墨水,可用好长时间,关键是方便携带。
但是,在中国人的心目心中,书法是毛笔书法,还没人把钢笔字当做书法的。所以钢笔字还只是实用字。这个时候,庞老师率先提出“硬笔书法”的概念。这一点很重要!并身体力行。但是,第一个提出的新概念如果没有社会基础,也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当年鲁迅先生曾经在文章里说过,钢笔在使用过程中代替毛笔是必然。所以,另一方面,庞老师还提出了一个理念:继承传统,向毛笔书法学习。具体说来就是“抽掉毛笔字的肉,保留毛笔字的骨”。并身体力行。
在二十世纪末的二十年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培育了几代青年人。我想他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社会大环境的因素。在当时钢笔引进了,市场上却没有关于钢笔的指导理论和字帖。庞老师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在当时除了少数旧社会过来老一辈知识分子以外,广大的农村以及一般工人家庭很难接触到书法这门古老传统文化。虽有个别乡村知识分子就是会写两笔,也大多数都是“自创体”,很难进入到书法殿堂。
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需求。庞老师正好满足了这个社会需求,并不遗余力向社会普及了书法的知识。我记得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从庞老师的字帖里读到了怀素于芭蕉叶上练字,王羲之练十八缸水,智永数十年不下楼,还有翁方刚与刘墉谈论书法的故事。将近三十年了,这些故事记忆犹新,如果不是庞老师的普及,一个乡村学生是很难学到这些书法常识的。
2,正确的书法理念。庞老师的书法理念主要有两点:把“硬笔”字引入书法,提出“硬笔书法”理念。又提出向传统学习,具体体现在“抽掉毛笔字的肉,保留毛笔字的骨”。钢笔的普及和传统书法的教育断层造成了很大的书法教育的荒芜现实土壤。
“硬笔书法”的概念提出抬高了钢笔字的地位,因为在社会上广大人民群众的心里,只有使用功能的都是工具,工具是不需要学习的,农村有句老话: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怎么干)你咋着。我们随便挑个工具,菜刀,斧头,还没听说先拜个老师学习一下的。只有“文化”,“艺术”这些才是高大上的,只有靠上这些才能激起人们的学习热情。
假设庞老师当年不提书法,报了很多“钢笔字学习”班,我估计是不会成功的。因为你想呀,钢笔字还用学吗?拿起钢笔写字谁还不会?还用去学?
向传统学习,普及传统书法文化常识,是为了跟历史衔接,用于钟华教授的话说要能够嵌入历史的链接。说白了就是书法要有渊源和出处,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字再怎么好看,花里胡哨,个性再怎么突出,终究是“汉字工艺品”,入不了书法殿堂。
现实书法的历史教育断层,好比一个大洞,庞老师的这两个理念的提出,好比是两个不大不小的木楔子,穿入,钉牢打紧,打个比喻,这很像木工做的活计,卯榫。庞中华老师就好比木工巨匠,两个理念就是木楔子(卯),现实书法教育断层就是隼眼,找准打牢,想低调都不行,实力不允许呀。
3庞老师的个人努力和才气。他的字是狠下过一番功夫的,主要取法魏碑,去掉一些锋芒,多一些雍容圆润,去掉一些生辣,多一些流畅。总体上看,宽宽的,扁扁的,很适合大众审美。易于学习。
我个人总结:庞老师的书法和书法理念是新而不异。新,必须立足现实,解决眼下问题。不异,必须符合书法法则和书法历史规律。还拿刚才那个比喻,理念,或者叫书法观也很重要,因为由隼眼(现实需求)大小方圆尺寸在那,否则的话榫(书法理念)卯(现实社会大众需求)尺寸不符,是做不出家具的。
今天的书法家老想标新立异,标新没错,立异谬矣!今天的书法家在民间不断丧失公信力的结症就在这。
那么问题又来了,庞中华老师怎么又被遗忘了呢?其实这个问题是不确切的。庞中华老师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也不会被遗忘。主要是最近庞老师的公共社会活动减少了,市场上硬笔字帖不再是“一枝独秀了”。社会的号召力减弱了。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的发展变快了,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来说,建国七十年来,前三十奠定了工业化基础,后四十年实现了市场经济,从农业社会,向高度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艰难转型,我们利用七十年走完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路程。我们的社会环境又变了。
前四十年的工业化进程中,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钢笔的普及,毛笔的使用环境的丧失,给传统的书法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危机,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今天的钢笔由于受到了互联网键盘的冲击,除了学校,使用环境逐渐丧失。钢笔也遇到了毛笔曾经的危机。
咱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当年的毛笔危机是整个传统书法的危机,庞老师的贡献在于把钢笔带入传统,使传统书法又多了一员新成员。在这个过程中弥补了传统书法教育断层,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了书法传统的常识。
今天的硬笔字帖和硬笔书法家虽多,却难以达到当年庞老师的巨大社会轰动效应与社会影响力。庞老师用青春和热血完成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使命。今天,还没有人接到这个“接力棒”。这是现在的现实情况。
就这个现实状况来看,好像是庞老师被遗忘了,其实是钢笔的使用环境丧失,是整个硬笔书法的危机。这个危机或许比当年的毛笔危机更甚。毛笔毕竟有几千年的使用历史,再加上毛笔的特性,有丰富表现余地。钢笔的表现余地很少,丧失使用环境等于釜底抽薪。
今天的书法家宁愿用拖把用菜刀,都不愿用钢笔,什么原因呢?说白了,钢笔唬不住人。摔也好,砸也好,鼻孔写也好,脚丫写也好,钢笔通通不行。这就是钢笔比当年毛笔危机还甚的原因。
总之,庞中华老师的历史贡献是不会被遗忘的,当今的“接力棒”还没人能够接下去,这是最大的问题!(本文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告知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庞中华的硬笔书法字为何现在不再风光推崇了,那个时代正是写钢笔字的开端,以前是提笔只有毛笔,人们对钢笔的使用,还不能够找到很灵敏的冲突口,就出现了庞体,那时对于初学者是一个很好体验学习的示范。
随着后来的人对于钢笔渐渐灵活书写,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窍门得心应手,就出现了像田英章,书写的更高一成,也印证了天外有人,一山更比一山高,后浪推前浪的说法。这是好事,我们都希望能推陈出新,有更多精品出来。不否认庞中华书法在那个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好的运笔借鉴。
现在的人在钢笔和毛笔书法上,都希望更完美,更精益求精,更胜从前。
在书法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最后传上田英章钢笔书法大家欣赏,谢谢!
说实话翰墨书道不认为庞中华先生风光不在,其影响力是深远的,而且持久的。比如题主这个问题的提出以及反响之迅速说明其影响力存在。45人在回答这个问题,成绩非常不错。
艺术的热度能够有几十年的影响之后仍然有关注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就拿流行歌曲来说,一首歌能够迅速传遍一个国家,家喻户晓,街头巷尾,人人传唱,在惹火,也就那么几年,较之书法的的影响更短。原因在于现代的社会发展迅速,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欣赏能力,知识信息的传播与更新能力太快了。能够象流星一样划过天空就了不起了。
庞中华的硬笔书法在一引领了一个时代,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硬笔书法的发起者也不为过。书法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更新,不断的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保持较长的活力,不断发展。这不是因为庞中华的造诣问题,而是时代的发展之速度超越古今。无论是庞中华,以后是三川硬笔,沈鸿根、顾仲安、同样如此,都不是因为他们的水平不高。
我个人认为不能说庞中华先生被遗忘了。只是近年来庞中华先生鲜在公众场合露面!也没再出字帖,搞推广。
我知道这问题的含意,是否是想问庞中华的字是不是被现代人淘汰了?我做为一个80后,也做为一个硬笔字爱好者,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庞中华的字不仅没有被淘汰,而且以后的硬笔书法史,肯定还会为他浓墨重彩的记上一笔。这是他作为硬笔书法领航者该有的殊荣。
庞中华的字楷,行,隶书都擅长。就综合实力而言,这也是当代少有书法家能做到的。所以庞字拿到百家争鸣的今天来看,也毫不逊色任何书家。多数人不应该片面的认为,自己不喜欢的字就是水平高。
不管怎么说,庞中华的书法代表了那个年代的流行风,他的书法推陈出新、自成一体,他是硬笔书法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他的庞体的优势就是改革创新,如今许多硬笔书法家不管写的再漂亮,也是临摹古人的,原创还是古人的知识产权呢!你说庞中华贡献大不大?
其他网友回答:<2>对于这个问题,我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
庞中华风光不在了吗?其实不是的,庞中华1945年生人,算算已经74岁了,从这个角度来看,“风光”不在也是正常的,他已经不需要那些所谓的风光了。
庞中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启硬笔书法的先河,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鉴于他在硬笔书法方面的影响力,海内外都尊称他为“硬笔书法第一人”!
年届七旬的庞中华,每年冬天都会在妻子的陪伴下到海南住几个月,在海南他每天都会散步,写诗,写字。
步入暮年的庞中华风光依旧,在美国去看望留学的女儿时,他被邀请到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书法,后来又在华人社区讲授书法,书法在国外受到如此的欢迎,这是庞中华始料未及的,因此他的归程一拖再拖。
庞中华夫妇只好在华人社区租了一间小房子,庞中华每天早上搭乘地铁去联合国总部,因为在那里有十多个联合国官员正等待他上书法课。傍晚,他依旧乘坐地铁回到自己的小房子和妻子用几块大饼稀粥解决晚餐。
把书法带到国外,带到联合国总部,庞中华风光不在了吗?
就算在最近,也依然能说明庞中华风光依旧,四月,书法班举办了一次书法教师的高级研修班,庞中华作为嘉宾和评委,依然坐在最中间的位置,不论庞中华的书法水平如何,但是他在硬笔书法界的影响和资历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年届七旬的庞中华风采依旧,那些说他风光不在的人可能只是没有了解他的近况。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庞中华老师和庞体硬笔字在80~90年代确实火爆,可以说独撑一片天,这与他个人的努力和媒体的宣传是分不开的。但文化的发展不能一支独秀,而应该是百家争鸣。
90年代开始,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硬笔书法家,以王正良和田英章两位老师为代表。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庞体逐渐的失去优势,走下神坛。庞体取法颜柳,横平竖直,比较矮胖,既不险绝,也不俊美。王正良为王羲之第五十四代孙,取法二王,结构舒展,灵动秀气。田英章取法欧赵,险绝,秀气。
更重要的是,庞中华老师的短板是毛笔书法一般,没有毛笔的营养输入,他的钢笔字在其他书法家面前相形见绌。到了90年代中后期,庞老师的粉丝和跟随着分流越来越多,逐渐失去了地位。
并未被遗忘,我还经常观摩下他的字,只是很少写他的字体了,他的字形宽阔,写时须拉开架势,笔划得长度到位,不然没看头,走形,所以写起来较慢,但象庞中华这样有真功夫,字体又全面,能登大雅之堂的人不多。比如二田的字,楷书不错,但行书不出色,我昨天在网上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硬笔行书字帖。王羲之,文征明,赵孟頫都是行书高手,可都是毛笔字。抱庸的字真得很美,耐看,但笔划和单个字都没固定的形体,全是临场发挥,学不来,只有高手,达到一定水平才能领会到要领。目前还真找不到能跟庞中华比肩的行书字帖,很急人。
庞中华无疑是当今硬笔书法界的大咖,被称为“硬笔书法第一人”,是中国硬笔书法以及硬笔书法教育的主要开拓者之一,称得上是书法界不多的全民熟知的书法家,硬笔书法界的大ip。
自1980年代以来,庞中华累计出版各类硬笔书法字帖100多种,涵盖了从小学书法字帖到成人自学字帖,甚至还包括老年大学的硬笔书法教程,其硬笔书法出版物正式以及非正式渠道累计接近5亿册,每两个人手中就有一本庞中华的字帖啊,最著名的就是那种《庞中华谈谈学写钢笔字》,我也有一本。
同时他还举办各种电视书法讲座,听众以千万计,加上他自己创办的书法学院,也累计培训了100余万学员,成为各地书法爱好者的佼佼者,由此也可以看出庞中华对于中国硬笔书法的影响,我记得我上高中那会,基本人手一本庞中华哈的字帖。
当然,现在学习庞中华书法的人少了很多是一个事实,庞中华的火爆只是那个时代促成的,那个时候人们所能够看到的书法字帖非常有限,学习书法的资料也非常少,庞中华字帖的问世正好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好的选择。
而我们当今,各种书法资料层出不穷,学习资料不再是问题,学习书法的时间成了首要的问题,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练习庞中华字体的人变少也是正常的,但是作为一个现象级的书法家,庞中华是无人可比的。
威海链 » 曾经的“硬笔书法第一人”, 为何有人说庞中华的书法风光不再?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