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楷书的一种,是对我国南北朝时期,只要是北朝时期刻石文字的总称,魏碑由隶书发展而来,又直接影响了隋朝以及唐朝的楷书,是隶书和唐代楷书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书体,属于不成熟的楷书。
魏碑的主要存在形式有:碑刻、墓志、造像题记、摩崖石刻四种。
代表作品:《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龙门二十品》、《石门铭》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南北分列,所以当时社会佛教盛行,修建庙宇刻碑纪功的风气十分兴盛,希望在当时战乱的社会求得自保,并且希望获得长生,所以当时的北方佛教的刻石文字可以说是漫山遍野。
山东这边我比较熟悉,比如山东邹城的“四山摩崖”,这四座山上的大大小小的摩崖刻石作品分布在山的个个角落,现在仍然保存完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魏碑是介于隶书和唐代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相对于隶书很多的魏碑书法虽然保留了隶书的笔意,但是已经出现了楷书的笔画和写法,相对于唐代楷书,魏碑少了结构上的严谨,但是多了几分质朴天然的气质。
唐代,楷书完全成熟以后,当然就不需要这种半成熟的魏碑了,所以从唐朝一直到清朝魏碑都不给人重视。
直到清代的中后期,由于帖学的衰微,为了突破馆阁体的束缚,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书法家在理论和实践上鼓吹碑学,魏碑又被重新重视起来。
直到今天魏碑仍是书法里一种重要的流派,学习魏碑的人数不胜数,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其他网友回答:魏碑是楷书的一种。
唐以前流传的楷书以碑居多,“碑”包括庙碑 、墓碑、碣、墓志、造像、经幢以及摩崖石刻等。
刻碑之风始于秦,盛于东 汉,至北朝时已蔚然成风。
北朝历经北魏、东 魏、西魏、北齐、北周,在 这二百余年的历史中,北朝诸帝皆喜金石 ,刻碑之风极甚。而南朝禁碑,故南碑传世甚少。
南北朝碑版既以魏为主 故北碑世又称“魏碑”,是我国楷书艺术中的瑰宝。
从近百年来大量出土的北魏墓志来看,正因为它刚从隶书蜕化而来,处 于一种隶楷错变、无体不有的初创时期,故其面目多变,饶有古质之趣。
据不完全统计北碑有数千余种之多,是我们研究楷 法的重要资料。
在楷书历史上,唐之前属于楷书的探索阶段,唐代属于楷书的成熟阶段。
所以唐以后,魏碑作为一类过渡书体成为非主流,只不过有些书法家在学习唐楷后,向魏碑求趣味。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谢谢千千千里马君邀请:
就这一问题发表一些资料供大家阅读。
碑:古时宫,庙门前用以识日影及拴牲口的坚石。《仪礼.聘礼》,“上当碑”,郑玄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影),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以取其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
碑与碣又是两个不同的慨念;古人把长方形的刻石叫"碑”,把圜首形的或形在方圆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秦始皇刻石记功,大开树立碑碣的风气。自东汉以来,碑碣渐多,有碑颂,碑记,又有墓碑,用以记事颂德,碑的形制也有了一定的格式。后世碑与碣名称往往混用。
魏碑,指元魏(北魏,东魏,西魏)碑志造像等刻石文字。魏晋南北朝是书法完成书体演变的时期,也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无法逾越的巅峰。魏晋时期,书体完成了演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作用,这期间隶书产生,发展,成熟,并且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和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化,这一时期书法家层出不穷,其中以王羲之,王献之两颗书法明星最为耀眼。
到了唐朝盛世,在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大背景下,中国书法如鱼得水,得到了迅猛发展。唐太宗李世民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因此唐朝书法氛围相当浓重,书法呈现两汉的空前兴盛气象,正所谓“书至初唐而极盛。
魏碑由汉隶演绎而来,南宗鼎盛后的北宗产物,去文就质,如四时之交替。时值六朝兵乱,战火不断,山林野气漫延,武风毅然。不单是书,画风亦然。笔墨当随时代,现实的写照。而晚明之末,文气之哀,外敌入侵,鸦片弥漫。复尚其质,历史再次演绎。
其他网友回答:魏碑其实是一些没读书的工匠应急之作,几无法则又有粗犷与灵巧,因工匠都巧有手艺,拿来文字代笔而刻于石,便有了这种特有的面貌,它仅为书法佐料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魏碑是中华书法一颗璀璨的明珠,结构千姿百态,笔画刚劲质朴,字体美轮美奂。以张猛龙碑,董美人墓志,爨宝子碑等为代表的经典展现一种不一样的美,是书法发展历史的一部分,根本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要想在书法上有所突破,魏碑是不可逾越学习过程。
威海链 » 魏碑是怎样产生的?又为什么退出了书法舞台?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