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也叫摹临。
题主问的是临摹名帖最好什么时候可以进行意临,对吧?那好,我就针对对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学习书法,其临帖程序为摹临,对临,背临,意临。
意临,是临帖的高级阶段。那么,什么时候可以进入意临阶段呢?把字临到六七分像时,就可以尝试意临了。我说的六七分像,是形与神均达到六七分像。如果真正达到七分像了,就可以出帖进行书法创作了。
(上图为头条网友的意临作品)
达到七分像,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一个正常的人,至少需要八至十年的时间,而且还是在专工一帖的前提下。但有天赋的“神人”除外。
(上图为卢中南老师意临后创作的书法作品局部)
学习书法,无论是临帖还是写作品,一般般的很容易达到,真正达到高雅可品,好看耐看,那就难之又难啦!
(上图为于佑任先生的书法作品)
当进入意临阶段后,建议题主不要把精力全部放在意临上,还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对临,做到意临和对临相结合。对临,是一个学书之人终身要做的事情。
关于题主在描述中问及的为什么一开始不能意临的问题,我不作正面回答了,留给你自己去悟吧。我想,当你练字五年后,就会明白这一切的。
有些话,还是不明说为好。明说了,反而没味道。我认为。
其他网友回答:临帖,要经过摹临,对临,背临,意临。
意临是书法基础很好后,进行创作的前奏。意临讲究“以假乱真”,对于提高书法水平,大有裨益。
临摹名帖,意临的最佳时候有:
1 一个人呆在书房,周围无噪音,是意临的最佳环境。
2 非常高兴或非常恼火的时候,走进书房,意临草书名帖,如《争座位帖》。
3 心情平静时,意临楷书、隶书、篆书名帖,如《多宝塔碑》、《曹全碑》、甲骨文、吴昌硕的篆书字帖。
4 早晨临帖,头脑清醒,效果最好。
个人心得,与君分享,同勉共进。
欢迎关注“醉爱国学”,欢迎评论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邀请答问。
愚以为,作为学书过程中的主要阶段一一一临帖,又可分若干程序,其中"意临″,也是不可或缺的。具体应安排在哪个时段为佳,还是应该以个人的情况,"随机"。其实"法无定法"是最好的原则。
要按客观自然之理,起码应在背临有了相对自由度的情况下,视机而行便可。其实,也没必要竭然分得那么清楚。背临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还不就是有了意临的自觉了吗?我觉得省了"意临”這个概念都未尝不可。
背临至极熟,自然脱帖成己意了。
其他网友回答:我个人以为,对帖理解了,尤其对其点划结体理解并掌握之后,即可意临。
完成一家书法书法系统的学习之后,就是在做到能够背临以后,才能进行意临实践。
通常情况下有两种方法,对一个字的临摹水平达到背临之后,可以进行意临。这时的意临和完成一家书法技法的系统学习之后的意临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考察自己对范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利于学以致用。
这时的意临是不成熟的,不完善的。甚至是片面的。一般情况下在此阶段能够做到背临也就可以了。毕竟意临是临摹学习书法较高极的阶段,是进入独立创作作品的前期准备阶段。这个时期的意临,还存在审美和眼力不够的问题,技法不熟的问题。因此因把描红、对临、背临放在首要位置。
在对一家书法完成系统学习之后,才可以进行意临。
所谓的系统学习,这里包括两层内容。一是对一家书法的技法教程或教材进行系统的临摹学习,通俗的说,就是一本包括书法点画、结构、章法技法,而且是对一家书法技法的临摹较全面知识解读与锻炼的教材。不是描红字帖。
二是书法作品的通篇临摹练习之后,也基本掌握其书法的技法和艺术规律,甚至能够做到按照其风格特点进行习作创作阶段。然后再进行通篇的意临。
实际上,书法学习到这个阶段,基本上也就站在书法艺术的大门前,甚至已经登堂入室了。
其他网友回答:临摹名帖,最初是要观摩,多观摩笔法,行笔及结构布局。
临帖之初,则是临摹,重要的是临摹每个笔画,每个字布局,一遍一遍,把形临的相似,这是不要有过多的自我发挥,以名帖为主。
意临,顾名思义就是根据自己对名帖的揣摩加入一些自己的意思,同样是临帖,意临实在摹帖的基础之上的创造性临摹,会有一些甚至很多作者主观的想法渗透到书法临摹之中,所谓“出于蓝”,至于能否“胜于蓝”,就要看临摹者的功底及天赋了。
个人浅见,现当今的书法爱好者即使是书法名家,意临古帖也很难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现代人完全没有古时那种书写工具的唯一性,而且下的功夫远不及古人。
古帖是经过几千年历史筛选而留下的精华,我们今人要努力学习古帖名帖,争取把书法这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
其他网友回答:谢邀。
个人觉得意临这个词很误导人,让很多人不好好实临就美其名为意临。
有说意临可求得原帖神韵,私以为临帖讲究形神兼备,若不得其形又谈神有何用?
在题主临帖一段时间以后,随手写几个字,能让同行认出你临过的帖,那表示你字形笔画都有七八分像了,如果你临过另一种帖,可以经常交叉写一下试试,比如用《兰亭序》笔法临写《圣教序》,或者用另一书家的笔法写另一个帖。私以为,凡是提到“临”,都要放掉自我,不要随意加入没有来源的自我想法。
总之,意临仍然是巩固母帖笔法、加深理解的一个过程,而非解放自我的任性书写。
其他网友回答:谢悟空,我谈谈本人多年的体会,临帖首先不仅要找自已喜欢的名帖,还要从名帖中找自已最喜欢的字开始,逐渐增多加深,边临边想,每字每行到整篇,最后还要了解作者的一生,此帖的由来,有了意境方可意摹,话又说回来,你也不可能写的跟作者一模一样,作者自已也写不出来,王羲之回家写兰亨序写了好几次都没写出笫一篇的感觉,我说这话的意思是,不要死临帖,把帖给临死了,书帖是前人为后人留存的书法金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要从中吸取你所需要的东西,把帖临的七八象神就自有了,随后不仿加入自我进去,因为将来是我要写字,(不过临帖是一个学书者的终生探讨的事)学无止境,跟书友们共同探讨吧。
其他网友回答:我是创哥的花园,我说一说自己的观点,欢迎关注和留言交流。
学习书法,一般的方法有摹和临之分。临又分为对临、背临和意临。其中,前两种都是必经的常见的学习方法,而意临我觉得不是刻意的,你能把所学的帖写得像了,用它来写字,自然会加点自己的意思和其他学过的帖的味道。
如果一定要分一个阶段,问什么时候可以意临的话,我觉得是你学好以后。具体来说,学楷书要意临,你是学欧体的,你至少要把你现在学的帖如《九成宫》写得像才可以说背临。如果没有写得像的本事,就轻言意临,就成了自欺欺人。(下图为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
具体到我个人的看法,我要求严格些,既然是意,就是有点其他方面的意思,那么,其他方面的意思从哪里来呢,还是要博采众长。所以,以学欧为例,想要意临的话我觉得不止要写好《九成宫》,还要适当会写欧体其他帖如《化度寺》等,最好还会写其他体的楷书如虞世南等,甚至行书、草书也要会一点,才可言意临。不然,你的意从何来?如无其他博采众长,就成了无源之水,就成了乱来。(下图为赵孟頫临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
总之,学书法要有耐心,意临不是一个阶段,是入门并学好后水到渠成的事。
我是创哥的花园,谢谢阅读,欢迎关注。(下图为王宠临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
附: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及赵孟頫、王宠临作,其中王宠的临作我认为是意临,但他功力深厚,所以临作也成了很好的再创作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千千千里马老师邀请,
前几日收到你的书法排行问题,我尚未作答,今日又得一“名贴”,的确不胜感激,因我才疏学浅,作答不足之处还望“海涵”;临摹名贴最好什么时候意临呢?书法是极具讲究文化内涵底蕴的一门艺术,在创作过程应持有“静而不沉,动而不乱”的心境,
临摹到这样的程度便可意临:随笔“以点带线,化线如点”,每个字的一笔一划都是由“点来形成,点的劲要有力度,而又不拖泥带水,这样显得干净洒脱”;多个“点”聚成了一条“线”,也就是用来结构成字的“一笔一划”;
每个字的偏旁部首应临摹到这样的状态:“上下参差有序,左右聚拢有度”,每个字的上下结构才能显示立体感,从而简明大方;每个字的左右结构才能更突出匀称均衡的效果,形而不乱;
字的形状固然很重要,然而书法更注重神韵意境,这样才能突出“张弛有度的力量感”,不枉然“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所以说,每个字看似只是“上下结构或左右结构”,其实从字的整体看依然不缺是“内外结构”,只有“内外结构饱满”才能突出神韵,所谓“点如甘露”下笔的力度,慷慨激昂的心境使“一笔一画炉火纯青”。
威海链 » 临摹名帖最好什么时候意临?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