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画是书法中比较重要的笔画,其关键是如何调锋,保持中锋行法。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1、提翻法
引笔右行,至折角时以腕法将锋提至画的右上角,然后迅速翻笔,在纸面上作一暗圈,将锋由阴面翻到阳面,顺势向右下作点,稍挫动后引笔下行。
2、提顿法
运笔右行,至折角处,将锋轻提,然后向右下轻顿,调锋后引笔下行。此法在折角处没有明显的提翻动作。颜楷用提顿法较多。
3、提按法
行笔至折角处,稍提后迅速用力朝右一按,同时笔杆微向右下倾,由于弹性笔毫自然就转过来了,右肩有一棱角。此法行书中用得较多,褚遂良和《张黑女》用得也较多。
4、换笔法
在折角处,另起一笔,关键处在横竖两笔吻合,保持连贯笔势。此法隶书用得较多。
5、暗转法
此法篆书中用得较多。暗转即暗中取势,转换笔心。在转折处,以腕法运气提锋,轻轻挫锋,以腕力配合,运笔中锋下行。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我们知道书法运笔,转以成圆,折以成方。书法的折笔就是靠用笔的折笔法来完成的。点画中的折笔有多种方法,有明折有有暗折,或方折或圆折,有先方后圆也有先圆后方等等多种转折造型。
从技法方面来说,基本上差不多。学会转折,首先要通过读帖了解转折的形态和属于那一种转折形式,是用什么技法完成书写的。一般来说,就是中锋行笔之转折处,笔锋略驻之后再略提笔(要笔不离纸,笔锋尖方向不变),提后在以方折的折肩外轮廓线为基准向右下顿笔在略驻锋,之后再略提笔,与在此顿下落笔时,笔略带向左挫锋之意,将笔锋调之中锋,然后在中锋向下运笔。这是方折的运笔技法。一般用在柳公权或欧阳询的楷书中居多。这种写法与转折处的折肩多略有抗肩之势,而不是下压的圆转之折法,如颜真卿的写法。如欧阳询《九成宫》“观”字中的两个口字和“见”部的横折。这个字中的折肩造型分别处理成三种不同的形态。
再如“帝”字中“巾”的转折。
我们在看看颜真卿的转折的造型。“衣”旁的折的造型和“口”、“田”的折肩造型,一字之中绝无雷同。“口”的上抗肩而“田”的折肩则采取了下坠的处理方式。
在看柳公权的转折造型。
赵孟頫的转折明显没有采用硬折的技法,而是一种相对圆转的技法。
转折在书法中可以说变化非常丰富,一般来说,在一个字中绝不可雷同。
中锋用笔,在遇到单字笔画转折点,很自然就会分为圆转和方折两种用笔方式。这两种笔法概念是用笔方式从篆书和隶书中产生的。这里,我们打一个比方,大家就更容易直观感受转折的含义。我们从(图一)
中看到,圆转的笔画路径和方折的笔画路径的不同之处在于,假如我们从A点经过B点到C点,显然圆弧形线条的转向距离比之直线折转距离就长了很多,这说明在书法运笔中方折笔法的出现,比之圆转更为便捷。 圆转大家比较容易理解。也就是笔画线条在保持中锋不变的情况下,只是书写的弧度改变了方向而已。
如(图二)
在篆书中我们常常会用到这样的运笔法。而方折理解就会烧脑一些。中锋用笔的运行中,到了笔画转折的地方,直接调换方向而下,就会出现两种折笔的情况。
如(图三)
以上两种方折的情况,在不同书体的学习中,都有一些运用。笔画圆转是书体用笔的渊源,而方折是笔法发展的结果和必然。我们在学习中还需认真领悟。
振东原创——
其他网友回答:感谢 邀请回答 关于如何 中锋折笔 我试着 写了一下 入下图
你这个问题简单点说,就是行笔过程中,在快转折的时候,将毛笔稍稍提起,拿笔的几个手指轻轻转动笔杆(这个在初期时比较难),也可以转动手腕,手指不转动。调好毛锋,然后顺势写出。大家可以在看大师的视频时仔细观察这个微小的动作
威海链 » 写书法,如何中锋折笔?
免责声明:本文由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