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使转怎么运笔?

01-30发布在栏目【经验】 已阅0

关于行书的使转和运笔,我主要说两点:

1、关于行书的运笔,历代书法家都非常强调运腕。

学习行书要想用笔流畅,一定要学会运用手腕,执笔的姿势非常的重要,千万不要用枕腕法,一定要把手腕悬起来。

手腕悬起来才能运动灵活,用手腕带动手指和毛笔,这样写出来才能流畅和连贯。

2,要学会分组训练

刚开始练习单字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把一个字非常两组或者三组来写,一组里的笔画要一次完成,不能再像楷书一样了,一笔一笔的写,要一笔写多个笔画。

你比如这个谢字,就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写,当然你写熟了一笔写出来也是可以的,但是分成两部分会更有节奏感。言字旁和“身”一笔写成,左边的寸一笔写成。

节奏感在行书里面非常的重要,而分组本身就能产生节奏的美感。

写一整篇内容的时候,要把前几个字或者几行字分成一组来写,这也是保持连贯的一个重要方法。

如上图,这是米芾的《李太师帖》,它的字与字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不是独立存在的,但是你一口气很难写完一行,好把它们分开组来写。

分组写,会让你的字更加而从容,不至于太快而粗糙,也不至于由于太慢而显得笨拙。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还是有一点深度的。

发觉许多人在这个问题认识上还有些模糊。

首先,要回答清楚什么是“使转”

孙过庭《书谱》云:“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这段话提到了“使转”这词,显然,它既是点画,但却是与点画既对立又相辅的一种书写方法,并极为重要,能表达“形质”“情性”

这“使转”令许多人想不到,其实就是简单的“转折”类笔画。

从广义上讲,任何一种具有改变方向性的运笔,都可以归纳在转折类中,其中包括钩类;从狭义上讲,是指既改变某种运笔方向,又具有一定的相对应的运笔方式。

转折类的表现方法主要就是大家熟悉的理论:内擫法与外拓法。

通俗点讲:内擫就是笔画相背)(;外拓就是笔画相向()。

楷书表现上,内擫为阴,视觉上给人以秀峻挺拔、清隽整饬之感;外拓为阳,则沉厚雄健、朴拙稳重之势。这就是“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的道理,它们突出的代表为欧体与颜体。

内擫与外拓,在行书表现上则相反,袁裒在《评书》中云:“右军(羲之)用笔内擫而收敛,故森严有法度;大令(献之)用笔外拓而开廓,故散朗而多姿”。


行书,用内擫法易得雄强刚严之气;外拓易得萧洒起逸之气,其各有优劣,气格不同。这就是“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的内涵了。

至于行书内擫与外拓的运笔方法,有其下特点:

一、内擫

如图所示。(1)当横向的笔行之一端时,先将笔向右上方提起(着纸),至(a)端;(2)向在下圆势按下,使笔的作用点在(b)处,形成中锋运笔的趋势(也可使笔尖略向左上倾斜,呈侧锋趋势),然后行笔。这样,既能使笔毫不扭曲,又能充分发挥弹性,使力匀称,万毫齐力。整套动作,既微妙又较快,写的时候,全凭手的感觉,难以目取。达到这一步,方能正常地由缓至疾地直下,笔力自在其中。这也正是为什么内擫纵笔的线条,往往呈“S“曲线的根本原因。

二、外拓

如图所示。圆转与方折,虽形不同,实出于一理。方折关键是提,圆转关键也是提,只是方式不同,可分二步:(1)行笔时,须路带波澜,至(a)处,提笔圆势而行;(2)至(b)处,笔渐按渐行,笔锋自然移向上方,待笔稳定后,便可纵笔圆势而下,贵在中锋“提笔暗过”;又须圆中见筋,世称“折钗股”,圆转看似技法被简化了,但对于手感要求更高,尤其表现那种柔而尤刚的质感品为不易。

所以,刘熙载《书概》中称:“转折暗过处,方知折钗股之妙,暗已处,又是留处行,行处留,乃是真诀”。

[临池管窥]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行书的用笔方法很多,具有灵活性、伸缩性、多样性等特点。因此,掌握行书的用笔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用笔的熟练与否,直接关系到书写质量。

一、首先用毫得当。行书用笔,全靠运转锋毫,用短锋笔和长锋笔,一般以只用毫之全锋的三分之一为度,最重的按笔也不宜超过二分之一。这样,行笔时即按得下,又提得起。用短锋笔,往往不受此限制,只要掌握得当,做到“用笔宜着实,又要跳得起,不可使笔死捺在纸上。”若用小毫写大字,就会捉襟见肘,形同枯槁。

二、行笔速度得当。行书行笔速度,不能一味的快速运笔,应该说或迟或速兼而有之,还须视通篇之需要,行笔快慢是使笔锋到位,不能笔肚到了笔画末端,而笔尖才到中途即挑出或折出,这个时候就考验的是楷书笔法的功底,让字体比例协调有美感。即可快疾如风,又可迟同逆舟。因而,行书行笔应静气平心,乘心遣毫,一抒情致为佳。

三、行书很重要特点之一欲横先竖、欲竖先横。横画、竖画的起笔不论藏露,都能回归到与楷则原理一致。一副作品中横画承上画的露锋起笔,先竖就能使笔画圆润,竖画先横竖画的落笔先要向右切入,再按转直入使起笔处丰满厚实。

四、搭锋变化。搭锋即上一字的尾笔紧接下一字首笔的笔画,要注意出锋的变化,一篇之中,尽量不能类同出现。搭锋在一幅行书作品中,能起着变换姿态、产生节奏增加变化的作用。

行书运笔理论知道后,需要在练习中多加捉摸去“悟”才能真真的理解它的书写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支持点赞,我是书法大树。

其他网友回答:

“使转”笔法来源于篆书,在草书当中得到极致应用,唐代书论家孙过庭《书谱》中说:“草书以使转为形质”,后来在行书中借鉴草书笔法,引入使转的概念,使得行书的速度感和流动性等到强化,有一点草书笔法婉转悠长的意味。

行书使转怎么运笔?概括来说就是保持中锋用笔,使笔法线条流畅而有质感、弹性十足,使转之中不可笔画折断。

具体来看王羲之《圣教序》、《晋 · 王羲之 · 尔今帖》中的几个例子:

“有"字的使转,像是冰上速滑运动员柔和而充满爆发力的表演;“物"字左部精致的扭转处理曲线优美,右部的弧线回转悠长,空间洞达。

“习"字回环往复,抛出,扣转,抛出,扣转.....节奏稳定的重复动作中蕴含着一种十分隐蔽而含蓄的加速;《晋 · 王羲之 · 尔今帖》“也”字的使转牵连又更加精彩,表现为粗细变化,强调虚势的呼应,行笔淡定,有“峰回路转"之妙。



对于书法笔法的学习,在初步掌握概念以后,需要在实际例字中去琢磨、临摹、学习。

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每天书法技巧分享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人不明白使转是什么,其原因在于一些书法家用一些很玄、很虚的说法来解释,这样永远也说不清。

我认为,使转就是笔锋转换处的处理方法,这种转换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笔画转折处,二是同一笔画行进时方向的细微变化处。后者往往被初学者忽略。

使转的方法就是提按。提按即下笔收笔,下笔(起笔)是按,收笔是提。

不过,提并不是指将笔锋提得离开纸才叫提,只要在笔按下后,稍微提上一点不离纸也叫提。

事实上每一笔画的全部行程,并非简单到只有一按一提,而是一画中,有很多提和按。

当笔锋在一画的行程中,个可时要转一小弯,有时要有些上下。这样一画在形态上就会有粗些的地方,有细节的地方。粗是按的效果,细是提的效果。

即使形态的粗细,细微到肉眼看不出,但其提按的行程是存在的。

接的地方,稍一停顿,锋就转了,这种地方叫顿。转换笔锋的地方又叫“换笔”。

总之,这一切都是提按的变换与连续,使转说白了就是如此。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我!

我在大量的学习和教学当中,不断的摸索,行书使转运笔的技巧,使行书既灵动又有力度。正确的运用使转可以增加书法的美感,对书法而言是一个十分高超的技巧,灵活掌握运用使转技巧,是每一个书法者必须具备的。

在书写的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转?怎样的使转?让我们一起我们来进行探讨吧!

使转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书法的立体感,笔锋在运动时始终保持主锋(中锋)在笔划的中心,副毫在笔画的四周。这就叫中锋行笔,这样笔端所含的墨汁就从点画的中心,向四周渗出。因此写出来的笔划重心即在中间,呈现立体感。

中锋行笔是千古不易的原则,虽然在点画形态上有千姿百态,但中锋行笔的原则却是书家不可逾越的。

中锋的对立面是侧锋,侧锋也可以产生立体感,但是对于书家的要求很高,只有掌握了中锋用笔,熟练之至,才能够兼用侧锋。侧锋取妍,中锋取劲。

怎样使转用笔?

任何字体,每一个笔画。都分为下笔,行笔,收笔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用笔的基本要求,尽量使中锋垂直于纸面,不使笔毛散乱。在使转过程中的提按就是为了让毛笔恢复原状,始终保持中锋。

行书的使转运笔和楷书是一样的,只是楷书的比较明显,行书因为书写速度比较快,使转比较模糊,不那么突出,所以说楷书是行书的基础,就是这个道理。

在书写过程中有提按使转,提,就是让笔离开纸面,让笔恢复原状,按,就是铺毫行笔,在转折处,提笔以锋尖抵纸,中锋恢复垂直的圆锥状,再向任何一面出锋都可以保持中锋。

在学习练习中,要仔细体会用笔的技巧,正确的提按使转,使笔画既灵动又有力。这需要我们下苦工,用心体会,才熟能生巧!

各位书友,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好的建议请你发表评论!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行书是楷书书体的辅助书写体,它简化了楷书的线条,没有楷书那么中规中矩,工整,比楷书简便,又兼有草写的连绵,灵活,而又不像草书那么潦草,难以辨识。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字体,它的体变多,弹性大,书写慢一点,可以叫行楷,书写快一点又叫行草,它是实用性最高的一种字体。

行书的用笔特点是提按分明,韵律节奏明显。书写较楷书快,所以露锋多,藏露兼备,笔意灵动,点画呼映,神气毕露。牵丝映带,笔断意连。

行书的难点是使转运笔,使转可分为两种。

第一,转笔成圆,圆则顺,顺则流畅,书写源于草书,

第二,折笔见方,方则刚,刚则雄强,书写源于楷书。

这两种写法根据行书的书写笔势都可应用,但应是使转为圆笔的多,方折的少,写出的行书更为形象活泼,生动有趣。

本人也是书法爱好者,以上为一家之言,未必准确妥帖,不到处,见谅,下附临写抛砖引玉,敬请指正,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练习着用呗,不充分练习,光说是没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道家讲究“大道至简”,佛家也说“是真佛只道家常”,儒家“知天文、识旱涝”。世上的大道理其实就隐藏在生活的枝梢末节,同样,所有的书法理论都得落实到“练习”这两个字上面。

标签: 运笔 行书